1月18下午兩點半,在石嘴山市廣播電視臺一樓演播大廳舉辦「星光燦爛 文藝惠民」石嘴山市文藝工作成果展演。《槐秋》劇組主創人員從北京趕到石嘴山,專程出席此次活動。活動結束後,劇組人員在下午四點將趕到人民會堂,與廣大觀眾見面交流,出席《槐秋》首映式。
石嘴山市新聞傳媒中心新媒體矩陣,也將對「星光燦爛 文藝惠民」石嘴山市文藝工作成果展演進行直播,歡迎大家掃描下方二維碼收看。
電影《槐秋》以九十年代為主要敘事背景,以全國第五屆道德模範周淑琴為故事原型。講述了周淑琴在經歷了一次次命運的打擊之後,人物個性逐漸由柔弱隱忍轉變為堅韌果敢,由逃離掙扎到堅定承擔責任。同時記錄石嘴山的礦山文化與地理人文,承載著一個城市二十年發展中的變遷史。
《槐秋》由青年導演張飛鴻執導,由著名演員杜旭東、劉愛玲、郭九龍、陳長海和青年演員盧珊、張多、季準、靳聖通以及石嘴山市小演員趙彥博聯合出演。在前期多次實地選點基礎上,2017年1月初《槐秋》劇組正式到石嘴山市進行實地拍攝,影片時長為90分鐘左右。
周淑琴事跡
周淑琴,大武口區麗日社區的一名普通居民,19年來用柔弱的雙肩,支撐著家庭,精心照顧婆家患有精神病、癌症等疾病的公公、婆婆、小姑子、小叔子、大伯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真摯的人間親情。
2015年,周淑琴被授予「全國道德模範孝老愛親模範」榮譽稱號,在北京頒獎現場,她謙虛地說,自己做得不算什麼,這些榮譽都是黨和政府給的。
《槐秋》,一部電影一座城,從城市精神看石嘴山精神
電影《槐秋》講述了上世紀末主人公礦嫂周淑萍在接二連三的災禍面前,如何憑藉一個女子的瘦弱肩膀,扛起一個多災多難的家。
《槐秋》全程以兒子陳懷生的獨特視角講述呈現,更加深刻地帶領觀眾深入電影情節,產生共情。
電影的每一幀,每一畫,每一處景色,每一個細節,都在講述屬於石嘴山自己的故事。 通過這個家庭破繭成蝶的故事,也映射出石嘴山市從典型的煤炭工業城市到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城市的成功轉型。 電影中周淑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望著懂事乖巧的兒子,總能咬牙堅持過來,而她的原型周淑琴同樣是這樣一位堅韌而偉大的女性。這樣的精神,其實是流淌在每一個石嘴山人的血液中,充盈在每一個石嘴山人的細胞內。 「五湖四海,自強不息」的石嘴山精神是石嘴山人幾十年來骨子裡沉澱下來的精神,是其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品格特徵的高度概括。 不論是電影始終圍繞的「堅持、堅韌、堅守」的精神內核,還是將其囊括其中的「五湖四海自強不息」的石嘴山精神,它們都反映了博大精深,意義深遠的中國精神。一個民族,沒有自信自強的精神,沒有高尚可貴的品格,是無法利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而通過這部電影,通過這位偉大的女性,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堅挺的脊梁,看到了偉大的中國精神,中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