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
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
#文學天空散文隨筆#
初秋的夜裡,我又看了一遍電影《芳華》。這已經是我第四遍看《芳華》了,可每次看仍然會強烈共鳴,仍然會數度落淚,並引起我諸多的感慨、回憶和思索。這是一部關於關懷、關於仰慕、關於心動、關於誤解、關於失去的電影,電影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部隊文工團裡,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的成長中的愛情萌動和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的故事。不論是何小萍的不幸遭遇還是劉峰的曲折經歷,不論是蕭穗子愛情的幻滅還是文工團的解散,都令人感慨,使人淚目。不論是《草原女民兵》、《沂蒙頌》,還是《絨花》、《駝鈴》、《送別》,都讓人懷想,勾人心緒……
青春,是一個令人怦然心動的詞語,是每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芬芳年華,是充滿理想、激情和追尋的珍貴時光,是一逝永不返的難忘歲月。正如《芳華》預告片裡寫的,青春是心境,是無邊的憧憬,是恢宏的想像,是生命的深泉在湧流,是熾熱的感情,是美麗的象徵,是無窮的希望,是力量的綻放,是勇氣的勳章,是你我的芳華。
我的青春歲月裡,有著一抹最動人的綠。二○○三年底,我告別校園,踏進軍營,在北京的一個空軍部隊裡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當兵時的鐵血磨鍊,戰友間的真摯情意,生活裡的酸甜苦辣,奮鬥中的得失成敗,都已成為我永久珍藏的記憶。從踏進軍營的那一天,直到現在,我從來沒有後悔過當初的選擇,也必定永遠不會後悔。生命裡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都會感到珍貴。不論曾經怎樣付出過,失敗過,失去過,那段激情燃燒的經歷,都已成為人生中無窮的寶藏。
作為在和平年代服役的戰士,較之前輩,幸之又幸。作為《芳華》故事背景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我最關注的一場戰爭。通過大量的資料查閱,我了解到,當年在西南邊境的作戰,其艱難、慘烈、悲壯遠勝電影的藝術呈現。當年,英勇無畏的解放軍指戰員忍受著惡劣的自然環境,承受著多個方面的致命危險,承擔著異常艱巨的作戰任務。一批批的戰士迎著炮火、彈雨、地雷、竹刺陷阱和越軍埋伏衝鋒陷陣、英勇殺敵,無數年輕、鮮活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那片紅土地上。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參戰老兵是我的前輩,我對他們懷著崇高的敬意。他們的青春如幟如炬,他們赴湯蹈火,無懼失去。青山埋忠骨,豐碑照後人。那一代人的犧牲和付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祖國永遠不會忘記。
撫今追昔,掩面沉思。一直以來,我始終在思索著一個問題,但始終都有著明確的答案。這麼多年來,在滾滾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我見過形形色色的人,經歷過各種各樣的事,見過信仰的崩塌、道德的淪喪和人性的泯滅,也見過執著的堅守、不懈的努力和人心的善良。可喜的是,在汙穢的浸染和利益的誘惑下,我始終沒有迷失方向,沒有失去自我。作為黃土地裡長大的孩子,作為家中的第三代軍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的本色永遠不會變。若有戰,召必回。只要祖國需要,我永遠願意迎接屬於我的那顆子彈。這種忠誠品格是深入骨髓、融入靈魂的。我始終覺得,不管社會怎麼前進,時代如何變遷,有些東西是永遠不應該變的,是永遠不能變的。在這一點上,或許我有點像電影中的劉峰,但我永遠願意做這樣的人,一個始終堅守原則、底線和人格的人,一個始終心懷善良、永葆溫度的人,一個始終堅守初心的人。這,就是我的深情告白。
年華易老,青春不再。芳華已逝,初心不改……
本文由鄭永濤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作家簡介:
鄭永濤,筆名土生,男,1984年生,河北邯鄲人,曾在北京空軍某部服役,畢業於江西大宇學院中文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北省散文學會會員,邯鄲市作家協會理事。作品散見於《解放軍報》、《法制日報》、《中國婦女報》、《語文學習報》、《作文周刊》、《河北日報》、《河北法制報》、《河北農民報》等多家報刊。
關注文學天空,閱讀更多精彩作品:
李秀娟:溫暖的世界|散文
李言錄:水中情|散文
邱煒煌:歐洲「掉隊」記|散文
張學文:寒夜裡的精靈|散文
梁文禮: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