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叢林
董大志,現年50歲,共產黨員。2004年任寧陵縣喬樓鄉第二初級中學校長;2014-2017年兼任該縣喬樓鄉中心校校長;2020年暑假再次挑起該鄉中心校校長的擔子。
有人說:「先當教師,再當校長,然後中心校長。『水是向東流,人往高處走,』這就是自然形態。」
有人接道:「還真別說,大志怕當官兒。當官就當好,那『好』不是吹出來的?要擔當,拼大勁兒;幹不好,一人一口吐沫把人淹死,灰頭土臉的,活人不?」
大志最懂道理,做本職,低調做人;不靠嘴,讓成績說話。都說你有能力,說不幹就不幹了?領導前邊拉,眾人後邊推,大家就憑你這一點:不用嘴,靠成績一出連話就不用說……
董大志坐到校長椅子上,三天覺著不自在。那時學校辦學條件、環境不是一般的差:教學樓破門爛窗,為防人隨便出入,用木條釘釘;辦公桌椅缺胳膊少腿,
個別老師辦公倚著牆。進校門腳埋沙土窩,雨天黃泥湯,旱天塵飛揚,口罩護口鼻,眼鏡護眼上。
難題找校長,一人能解難,何必再麻煩大家?老實人乾脆,竟東湊西借2萬餘元,精打細算不僅辦妥了門窗桌椅辦公等問題,而且硬化了校園地面,植樹種草徹底美化了學校育人環境。
條件變,環境亮,全校師生精神爽。大家眾口一辭誇校長:一聲不響就把事辦了!大志笑笑:「該辦的事沒響也要辦,有響動,背著抱著還不是一般沉?」
大志老實心裡亮,大家給你戴個「官」帽,還不就是給你帶頭吃虧的方便?
校長走在前,吃點虧不算啥,走過去立根標杆,再不用激昂陳詞賽慷慨了,後邊人跟隨,好意思坦然越過杆標過嗎?
學校管理是一篇大文章,傳統意義上的以嚴治校,隨著素質教育地推進,人性化管理日漸提上日程。其核心內容,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又不唯規章制度為矩,執行中強調突出領導人「自身硬」作用。董大志當校長開始起,不就是如此這樣做的嗎?
董大志初當校長時,兼9年一線數學教師,對桌同科老師辦公。上班因公事晚籤到10分鐘,當人面掏包30元,並陳實情。賑災募捐、集資扶貧第一個籤字。教師、教師家屬有病有災的,他第一個探望。
一學生因事兩天不到校學習,約老師去學生家裡一探虛實。
大志事事在先,可是每年給榮譽、評模範、發福利總是連連擺手、退讓再退讓。他大志聚小事,初心促正能量,贏得全鄉教師和群眾的信賴和尊重。
2014年,外縣有人聯合該鄉縣境邊教師,搞有償補課和輔導以增加收入,找大志商量以獲支持。董大志毫不含糊說:「城裡輔導班挺火的,但,將要面對整頓。理由:校內教師課堂重點不講,引導學生輔導班講收費。在職教師領工資,上、講課完成任務是職責。結果破壞正常教學秩序,加重家長經濟負擔和學生學習負擔。」至於校內補課,國家一直提倡;一是職責,二是奉獻,但絕不許收費。多少年來,老師給差生補課收過費嗎!
大志校長一番話,情通理順,說得幾個教師面面相覷。有一人說,「董校長說得很對,我們懂得了什麼是『可為不可為』道理,我們不但要聽你話,而且也要打消其他人校內外輔導補課的念頭」。
直到現在,該鄉學校、教師沒有違規輔導補課的現象發生。
董大志任中學校長12年,全縣22個公辦學校,綜合評比排次均在前5名。因年年中考成績突出,8次榮獲縣中招先進學校,4次榮獲縣先進管理學校。
2012年榮獲縣育人先進學校。2013年,學校又獲得青年文明號!
與此相映的是:該鄉教育振興的步伐加快。
喬樓鄉第二初級中學坐落在魏寨村,距離縣城不足5公裡路,生源不僅不減反而有增,更奇的事有城郊的學生,卻捨近求遠,入該校就讀。
大志顯能力,步小步步實,現職責從一校擴大到全鄉學校。他說他的初心不會變:少說話,多跑路,多幹事;去浮躁,壯心力,出實效;小目標,三件事;助力鄉村教育、鄉村共振興。
一件事,抓實抓好幼兒教育,鞏固小學基礎生源,提高生源質量。
二件事,創造、利用條件,將李新廟、雙村、張莊小學發展成為寄宿學校,滿足家長們要求,為孩子們營造幸福的學習樂園。
三件事:該鄉實驗學校將鄉小融合一起,成為九年一貫制重點學校。
董大志志初露,滔滔不絕傾肺腑。他好像已不是以前那個靦腆、低調 ,話不過三句,邁步從實的人,仿佛一變為胸藏謀略,言簡意駭的創業之士。他是什麼?像花,花兒太俏;像黃土,黃土匍匐;對,像一棵樹,泡桐樹,開紫花、紫瑩瑩、像寶塔,樸實,耐看,香氣濃。好,就是他了:初心點亮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