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評丨分析「雞娃」現象有助於科學施教

2021-01-18 人民資訊

北京市海澱區被稱作「中國教育的青藏高原」,海澱黃莊則被奉為「宇宙補習中心」,而海澱媽媽更以「雞娃」的教育方法聞名——她們不停給孩子打雞血,不斷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拼搏。同時,海澱媽媽也熱愛學習,熱衷交流「雞娃」秘籍,甚至,在她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不甘落後或不敢落後的家長正在走進「雞娃」的隊伍。臨近期末,「雞娃」家長們這種焦慮的心情也達到峰值。(1月12日《光明日報》)

「雞娃」媽媽扎堆出現,看上去是教育在新時代體現了很大的作用,影響了家長們的思維,誘導著家長在共同的教育焦慮下促使孩子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實際上,是一部分不懂教育的家長發揮「鯰魚效應」,他們不惜時間和代價,為了改變自己命運,過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孩子的成長和未來,形成了所有家長都忙於超前培養孩子的「雞娃」現象。

現實中,有不少父母的學歷很高。恰如一位家長所說的那樣,本科畢業在海澱區相當於「文盲」級別,「海澱的高知家庭特別多,競爭很激烈」。可是,高學歷的家長,不意味也不等同於就懂得教育科學、很有教育能力,能夠依靠自己的認知,按照科學的方法,把極具個性的孩子,培養成他們心目中的人。

因為除了每個孩子的個性、能力存在區別以外,不同經歷、不同職業、不同經濟基礎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也存在顯著差別。如果硬要找出這些家長的共同點,那超前培養、突出特長、擠進名校,往往代表著他們的內心願望。可超前培養給了家長心理上的欣慰,突出特長、擠進名校給家長帶來了面子上的喜樂。對孩子而言,超前培養、突出特長、擠進名校都是孩子的「現在時」,與孩子未來的理想還存在很遠的距離。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薛海平和其博士生高翔通過一項追蹤調查發現,家長的教養方式可以分為專制型、權威型、寬容型和忽視型,「雞娃」現象是典型的專制型或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沈奕斐也認為,父母容易產生「雞娃」現象,一種是對孩子嚴格要求,希望孩子形成正確的行為規範;另一種不只是嚴格,也跟孩子商量,但與孩子商量結果有出入時,又會用種種理由說服孩子上很多培訓班,讓孩子接受現狀。專制型或權威型家長,顯然不懂得教育,不會以孩子為中心,而是將個人觀念強行套在孩子頭上。

分析「雞娃」現象,有助於公眾弄清教育的本源,推進科學施教。但讓不懂教育的家長不帶娃,是另一個問題,這與讓吃貨節食一樣艱難。正因為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意識到改變「雞娃」現象既任重道遠,又無可替代。一方面,學校教育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以科學的教育引導孩子和家長,不要再為家庭增加教育焦慮;另一方面,「雞娃」現象的火,很大一部分是由形形色色的校外輔導班點起來的,嚴格監管能減輕家長和社會的焦慮。

孩子可塑性強,個人成長和知識積累是一生的事,眼前一陣子或幾年的強壓式教育違背了教育規律。科學養育孩子,必先觀察孩子、了解孩子,其次是謹慎出手,快樂為首,不以家長想法強烈幹涉孩子。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正確,可能釀成意想不到的後果。這有可能現在就看到,改起來容易,有可能很遠的將來才會體現出來,家長卻看不到,更改不了。

相關焦點

  • 東方快評丨禁食野生動物需要有「白名單」
    東方快評丨禁食野生動物需要有「白名單」東方網 王琦2020年02月27日 09:56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及時明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有助於打贏疫情阻擊戰,從源頭上防範和控制重大公共衛生安全風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不過,在決定執行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細節問題。「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說起來容易,但具體到哪些動物不可食用,哪些動物可以食用,人們的理解或許並不相同。此次,「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也納入禁止食用範疇。
  • 「體制教育的反思者」郭初陽:如何看待「雞娃」現象
    在教育相關的公共討論中,「雞娃」和「內卷」成了近年來觸動人們神經的兩個關鍵詞。這三個要素中,不安全感或許最能引起我們的共鳴——在一個向上流動通道不斷收緊,向下墜落的可能性始終懸置頭頂的社會裡,家長雞娃的基本動力,就是對孩子自身價值或未來社會地位的焦慮和不安。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在十多年前,以高考為導向的應試教育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壓抑中國孩子批判力和創造力的教育模式,需要倡導一種更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
  • 東方快評丨5小時姑娘被騙50多萬 不能只怪騙子-騙子,小陳,上當...
    東方快評丨5小時姑娘被騙50多萬 不能只怪騙子東方網 陸敬平2020年06月01日 09:37
  • 腦科學日報:多運動有助於神經發生;貧困與不良心理健康的關係
    1,Cell Stem Cell | 多運動有助於神經發生來源:BioArt圖註:Nes-GFP+細胞的hi-ROS部分中nox2介導的ROS波動對活動介導的前體激活至關重要2,Sci Adv丨深度學習超高解析度成像發現溶酶體對內質網調控作用來源:BioArt圖註:神經元軸突內溶酶體(綠色)拉伸內質網(紫紅色)向前運動,從而將兩段斷開的內質網連接起來。
  • 國外虎媽是如何「雞娃」的?這位虎媽的故事,戳中當代父母的神經
    今年這學期過得真是快,剛開學的「學術滑坡」沒來得及拯救,還在愁要怎麼補回網課期間落下的知識點,猝不及防地,暑假滑坡又要來了。對於「暑假滑坡」這一嚴峻的普遍現象,美國科羅拉多州教育部門曾做過專門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孩子不在夏天參與任何活動,100%的孩子都會丟失掉一些他們前一學年學習的內容。開學以後,孩子需要花4-6個星期補上暑假丟失的知識。
  • 雞娃這條路最難走,其他路上遍地「黃金」
    有很多父母焦慮的緩解方法就是全力雞娃。父母熱衷於雞娃的原因父母熱衷雞娃是有原因的,雞娃可以明顯提高成績,特別是低年級的成績,再者雞娃可以發洩,不管是吼叫還是說教門檻很低,誰都可以做。父母自雞可就難多了,得自己學習呀。
  • 東方快評丨《裝臺》何以吸引觀眾?
    作者:王洪 來源:東方網 選稿:桑怡《裝臺》最吸引人的,是小人物摸爬滾打的生活這是非常好的現象,它一方面得益於我國電視劇整體質量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則源於觀眾審美能力的提高。「好劇收視率和口碑雙贏,有利於將爛劇逐出市場,為電視人勇攀質量高峰提供動力。」隨著觀眾逐漸成熟,電視劇優質內容才是真正的「硬通貨」。靠品質說話,才是贏得收視率的根本出路。從《隱秘而偉大》《棋魂》到《裝臺》,之所以能贏得市場,關鍵就在於優質的內容。
  • 家教警鐘:多數的「雞娃」終將還會是普通人
    非也,不是娃娃變成了「雞」,而是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跑得快些、快些、再快些,不停地給孩子們打「雞血」——讓孩子上各種補課班、興趣班、培訓班、輔導班……「葷雞」,就是讓孩子「主攻」語數外等重點課程;「素雞」,就是通過體育、音樂、美術等素質教育,提升孩子的藝術「品位」,豐富孩子的履歷,以便為孩子升學加分;「耐雞」,就是指娃能經受住父母安排的高強度學習任務而不被累趴下
  • 很多時候,「雞娃」這事真由不得自己來選擇
    孩子天生都來自「及時行樂國」,他們時時刻刻都在關心自己現在開不開心、快不快樂。至於他們的行為,是不是只是一時爽,從長遠來看並無益處,他們並不care。但父母不同,父母總是比孩子自己更關心孩子的「未來」。
  • 懷疑論漫畫:對科學、魔術、神秘現象的新解讀
    在科學探索領域,也有人使用這種奇妙的視覺敘事形式,嘗試對超自然現象進行理性分析。理察·懷斯曼(Richard Wiseman)、喬丹·科沃(Jordan Collver)和瑞克·沃斯(Rik Worth)合作,在YouTube帳號Quirkology上創作並推出了一些形式新穎且引人注目的視覺漫畫,受到讀者的歡迎。
  • 未來教育2020峰會在武漢召開,騰訊企鵝輔導發布科學學習體系
    在會上,騰訊企鵝輔導副總經理趙劍鋒也宣布正式發布「科學學習體系」, 助力推動K12在線教育智慧化升級。希望通過AI技術加持的精準測評、精準教學、精準反饋等方式,實現科學施教、科學育人的目標。   騰訊企鵝輔導副總經理趙劍峰   騰訊企鵝輔導發布「科學學習體系」:踐行科學施教與科學育人   分論壇從騰訊自身實踐出發,圍繞科學進步支撐體系、AI教學測試、教育大數據等科學學習的關鍵因素,
  • 《親愛的小課桌》小劇場連番上陣 傅首爾戲癮上身調侃「雞娃」教育
    傅首爾葉一茜「戲精」附體 花式diss「雞娃」教育除了展示託管班裡的日常生活,探討當代家長們的教育理念也是《親愛的小課桌》一大看點。本期傅首爾和葉一茜戲癮上身,演繹「校門社交實錄」,將家長間的攀比現象演繹得惟妙惟肖,引發現場一陣鬨笑。葉一茜坦言聽到其他家長之間的對話,會不自覺地陷入焦慮情緒,覺得「自己還不夠稱職」。
  • 胎教講科學,成功有秘訣
    總之,要有健康、聰明的孩子,不要急於求成,而要選擇最佳的方案進行科學胎教。科學的胎教需要父母對胎教有正確認識,學習相應的知識、技能,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應按自然的發展規律,按胎兒的月齡及每個胎兒的發展水平進行相應的胎教。做到不放棄施教的時機,也不過度人為幹預。在自然和諧中有計劃進行胎教,才可能獲得最大的效果。
  • 洋蔥快評|體育老師不能當班主任?教育評價「指揮棒」該變變了
    這種現象的出現,與社會思想觀念和對學生評價體系有關。因此,若想讓體育老師當班主任成為常態,教育評價的「指揮棒」應該變變了。 如今,在大部分家長心裡,都希望班主任由語數外老師擔任。原因很簡單,在目前的中高考體制中,語數外三科是大頭,讓教這三科的老師當班主任,有助於學生文化課成績的提升。但如果班主任是體育老師,可能就沒辦法、甚至沒有能力幫學生提高文化課成績了。
  • 香港《文匯報》連續轉發央視快評
    快評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分析了新時代政法工作的歷史方位,科學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為新時代政法事業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提供了根本遵循。  快評最後強調,全面深入做好新時代政法各項工作,必須加快推進政法領域的各項改革。政法系統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起,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要優化政法機關職權配置,推進內設機構改革,深化訴訟制度改革;要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讓司法人員集中精力盡好責、辦好案;要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防止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甚至執法犯法、司法腐敗。
  • 在幼兒園都開始內卷的今天, 為什麼我反對家長「全力以赴」地「雞娃」?
    我不反對雞娃,但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全情投入」式雞娃並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留一半精力用以自雞、自我提升,反而會比全情雞娃收穫更大。本文來源:公眾號「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
  • 東方快評丨救救深陷「催吐管」減肥中的孩子們
    對此醫生提醒,催吐不僅不能減肥,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建議通過科學方式減重。(12月20日《北京青年報》)既要身材好,又管不住嘴,怎麼辦?先吃後吐,吐不是件容易的事,那麼就靠「催吐管」吧。一句「廣告語」——「吃完兩三分鐘就可吐乾淨,一個月能瘦十幾斤」,讓許多女孩子甘之如飴。可「催吐管」減肥卻是病態的減肥,代價是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
  • 趣讀丨抓了四萬首歌分析抄襲現象,卻發現了華語樂壇的秘密
    於是他就幫我抓取了202位華語樂壇實力唱將的36586首歌曲的歌名原本我們只想分析下抄襲現象結果一不小心發現了好多華語歌曲的小秘密!順便說一下我印象深刻的「彩虹」並不是出現在歌名裡最多的自然現象太陽、月亮、天空的地位是永遠不能撼動的!
  • 評論丨透過現象看本質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是指導我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黨員幹部應把學習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政治必修課,通過深入學習實踐,不斷把握規律、追求真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 天才的必經之路:牛娃父母不會告訴你的雞娃真相
    17歲,被哈佛大學錄取並拿到全獎31歲,成為哈佛曆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正教授33歲,獲得2017年科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米粒媽原本以為,在哈佛的履歷是他的人生巔峰了,再看看天才的童年,發現他一直都在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