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虎媽是如何「雞娃」的?這位虎媽的故事,戳中當代父母的神經

2020-12-24 父母堂

今年這學期過得真是快,剛開學的「學術滑坡」沒來得及拯救,還在愁要怎麼補回網課期間落下的知識點,猝不及防地,暑假滑坡又要來了。

對於「暑假滑坡」這一嚴峻的普遍現象,美國科羅拉多州教育部門曾做過專門研究,結果顯示:

如果孩子不在夏天參與任何活動,100%的孩子都會丟失掉一些他們前一學年學習的內容。開學以後,孩子需要花4-6個星期補上暑假丟失的知識。在暑假,孩子會忘掉2.6個月的數學知識和2個月的閱讀知識。暑期滑坡是累積的,每一個夏天都會下降一些,導致孩子的整體學習水平落後。孩子在小學時期累積的暑假學習經驗,會有很長遠的影響——甚至影響到高中以及大學。

為了防止暑假滑坡的負面影響,身邊的很多家長都在討論,暑假期間要怎麼好好「雞娃」。

剛好我最近看到一部2020年最新出品的教育紀錄片——《你好未來人類》。其中的一集,就講了「中國特色」的虎爸虎媽,是如何雞娃的,又是怎樣避免孩子們成為考試機器……相信每位家長看了一定都有所感悟。

為了探索現代科技教育的解藥,紀錄片製作者、前路透財經評論員、4歲男孩媽媽的陳一佳,歷時16個月,走遍英國、以色列、美國、肯亞、中國這五個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在多樣的文化背景下探索了一些家長們最關心的教育問題。

1

華裔少年海外節目爆紅

強勢「虎媽」引發熱議

有一個詞叫做「Tiger Mom ,虎媽」。虎媽是全世界人心中最「兇」的媽媽,這也幾乎成了大部分人眼中國母親的代名詞。

在不少外國人眼裡,中國式虎媽苛刻、沒有人情味、過分在乎成績……這些年來,外國媒體給這些中國媽媽們打上了不少負面標籤,但虎媽教育出來的中國孩子,卻能在各種競賽中所向披靡、成為人群焦點。

在英國,有一對母子廣為人知,來自中國的「虎媽」曉菲和兒子何家進

去年3月21日,華裔男孩何家進曾在英國一檔著名競技節目《天才兒童》中大放異彩,年僅11歲的家進一戰成名,表現出超群的記憶力、心算能力和臨場反應力,被稱讚是名「小天才」。

同時也把場外「虎媽」曉菲的教育方式,推上了風口浪尖。

家進因為一次表現失誤,得到了媽媽的嚴厲批評,更因此引發了外媒的廣泛討論。▼

在英國媒體讚嘆家進的出色的同時,不忘「酸」一把曉菲的教育方式 :在大家的刻板印象裡,「虎媽」教育下的中國孩子,除了應付考試之外,什麼都做不好,也就是高分低能。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孩子,也總被貼上「書呆子」「死記硬背」「被動學習」的標籤。

2

中國「虎媽」們錯了嗎

是壓制還是進步

事實果真如此嗎?製作組專門來到家進就讀的英國伯明罕頂級公立高中,這是當地最好的公立學校,想要進去,必須經過競爭非常激烈的考試。

了解了家進的日常生活後,真相自然讓那些揣測的媒體打臉:家進不僅學習好,還多才多藝,橄欖球打得好,會小提琴和鋼琴,人緣也好,有一群很不錯的小夥伴。

真是別人家的孩子啊,那虎媽曉菲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曉菲覺得海外學校教授的內容比起國內過於簡單、進度太慢,於是自己單獨為兒子制定一份學習內容並加上課程表;

除了單獨制定課表,曉菲還和兒子共同學習,這樣就可以隨時考察兒子有沒有掌握;

家進父母從小給他制定了明確的職業規劃和目標,是當一名醫生,曉菲在家進從小到大的生活中,為他提供了一切和醫學有關的引導、資源;

為了激起兒子的職業理想,還帶他去了伯明罕大學,跟著教授做生物科學實驗。

雞娃和自雞同時進行,是曉菲作為虎媽的堅持。

實際上,耶魯著名經濟學教授法布裡奇奧·齊利博蒂專門在新書中宣稱,中國家長的教育方式,值得全世界認真學習:

「其實全世界的父母在育兒方式上都在改變,而且跟中國父母育兒方式的相似度也變得越來越高,都在向中國家長靠近。」

有調查統計顯示,各國家長花在育兒上的時間,從1987開始,近40年的時間裡,持續上升。

紀錄片製作人陳一佳女士,常年在美國工作和帶娃,一直以來也是採取「雞娃」的教育方式的:

「以前一直以為美國孩子的童年都特別輕鬆,現在才發現,在美國,想讓孩子上好學校的爸爸媽媽們,和中國家長們一樣多,也是一樣從小操心。」

陳一佳給4歲的兒子北北報名了紐約的天才媽媽輔導中心,北北要在老師的帶領下不停地刷題、做各種訓練和測試。

一開始我還奇怪為什麼要讓還這麼小的孩子這麼拼。了解後才知道,北北還有一年就要申請學前班了。而在紐約,能進小學天才班的小朋友,幾乎都上過像北北這樣類似的課堂。輔導老師也說:沒有什麼天才兒童,只有靠多努力多刷題,只有練得夠多,才知道才入學考試的時候怎麼答。

全世界的父母,都在靠攏中國家長。

不只有中國家長在雞娃,雞娃是全球統一化的選擇,教育的焦慮不管在哪裡都是一樣的,全世界的父母都在拼命雞娃。

3

雞娃的同時別讓教育失衡

別忽視了那個真實的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過有一款遊戲叫做《中國式家長》,模擬了背景在中國的孩子一個成長的過程。

從寶寶剛出生睜眼起,遊戲就會開始倒計時,距離高考還有多少個回合。玩家作為寶寶的「家長」,根據不同的年齡,需要在每個回合安排孩子的時間,課程、娛樂、補習……當然在一定的回合後都有一張成績單。

遊戲的最後以「高考」為結局,玩過的網友們紛紛曬出自己虛擬子女的成績單:有的人可以考上北大清華、有的人考了個普通的大學、有的人考上了三本……當然也有可能告訴你,你家孩子考上了「家裡蹲大學」。

遊戲在設計的時候有兩個數值:父母的滿意度和孩子的壓力指數。這兩個數值此消彼長。不能保持平衡,就會直接game over。

在節目中,虎媽曉菲也上手體驗了一把遊戲,想要看看虛擬世界的兒子的結局是如何的,結果讓曉菲很崩潰: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虛擬兒子的學習和生活後,孩子因壓力太大,徹底崩潰了。

遊戲裡的孩子崩盤了,那真實的兒子家境呢?

在清華大學心聆學習中心裡,家進進行了一場太空艙測試,結果表明,家進的空間感知、工作記憶能力、數學認知和想像力等各個智力指標都遠超過同齡人,沒有短板。

唯一的缺點是,潛意識層面的壓力和緊張,同樣達到了頂級。

在我們「雞娃」的同時,可千萬別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當我們把對孩子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轉化成了現實生活中的「嚴格和壓力」,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到底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怎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別因為家長的焦慮就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就像曉菲所說:

兒子常抱怨別的小朋友不用做功課,而自己什麼都要做。自己心裡所想的是要給兒子最好的東西,包括知識和講解。但就忽略了孩子想要的只有20分鐘,你只要20分鐘,你要看著他的眼睛,你要真的是理解他的感受,你傾聽他的需要,讓孩子知道我的父母,是關注我需求的。

全世界都在雞娃,國情不同,雞娃的方式也不同,有幾點是我覺得值得去思考的:

① 注意觀察和識別孩子的天賦傾向,找到之後才能更好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引導自己的孩子;

② 學業成績的確非常重要,但心理的成長也相當重要;

③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在育兒的同時也要自我提升、不斷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

作為家長,怎麼去撫養一個快樂而機敏的孩子,是一個值得終身跟進的投資。

沒有完美之法,常葆自省之心。

這個暑假,你有什麼雞娃計劃嗎?

相關焦點

  • 《虎媽貓爸》永遠叫不醒那些裝睡的父母
    我們一開始以為會引發更多人反思「虎媽式」育兒方式,但卻發現非常多對孩子超級嚴苛的父母反從劇中找到了存在感,理由一如「再怎麼說學習就是要吃苦」,又如「趙薇飾演的這個虎媽太極端了,我沒她那麼嚴重。」虎媽劇意外成為了虎媽們的「精神鴉片」。本文作者是在美國高校從事課程設計工作的南橋。本文轉自youthMBA。電視劇《虎媽貓爸》的熱播,在國外中國人圈子也引起了一些關注和議論。
  • 《虎媽貓爸》反映的是育兒焦慮
    已經很久沒有一部電視劇能像《虎媽貓爸》這樣戳中觀眾們的痛點,撥弄著家長們的神經,引發廣泛熱議。這部「接地氣」的電視劇從時下最熱門教育議題著手,用一種極致的手段描述了夫妻倆的育兒人生。趙薇飾演的畢勝男,逼迫女兒吃昂貴的有機蔬菜,拉伸手指學習鋼琴。
  • 愛嬰分享/趙薇領銜主演的電視劇《虎媽貓爸》與教育無關
    《虎媽貓爸》具有一切電視劇產品的屬性,劇情曲折、狗血,為衝突而衝突,但不得不承認,看過該劇的父母們很難不重新思索一下自己正在走過的教育路徑。劇中趙薇出演的虎媽,對女兒的愛深厚又粗暴,如何愛孩子,以愛的名義對他們行使超越愛的權利與義務,誰該去點醒她們,又如何點醒?不同的教育觀不僅決定孩子的未來,也塑造著整個家庭關係的走向。
  • 看完電視,看舞臺版虎媽貓爸
    電視劇 《虎媽貓爸》的熱播,讓年輕父母們愈加關注育兒與親子完美結合。這一次,電視劇《虎媽貓爸》的原型人物將齊齊上陣,同名兒童劇將在5月15日亮相青島大劇院舞臺,近距離演給家長兒童看。據悉,《虎媽貓爸》演出團隊陣容強大,由北京兒童藝術劇院、中國愛樂樂團以及國家交響樂團共同聯手,打造氣質最接近百老匯和倫敦西區音樂劇的國產原創兒童音樂劇。    《虎媽貓爸》的出品人是著名影星,也是華青傳奇董事長陶虹。陶虹自己的女兒正處在小學教育的起步階段。如何與孩子溝通,有效地教育孩子是身為母親的她非常關注的問題:「我認為家庭教育和兒童成長是建立在父母和孩子和諧的交流環境之中的。
  • 虎媽之女在哈佛
    在虎媽Amy Chua的暢銷書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虎媽戰歌》)中,小女兒Lulu在不少章節裡都與虎媽爭鋒相對,直接反抗虎媽的東方式教育。書中寫到,Lulu三歲時就因為不聽話被鎖門外,七歲時被威脅,如果不練好鋼琴,就把她的玩具屋捐給慈善機構。
  • 「虎爸虎媽」與「人牆父母」,這2種父母的教育方式惹爭議
    2015年,中國出了一部電視劇,叫做《虎媽貓爸》,由趙薇和佟大為領銜主演。趙薇飾演的「虎媽」畢勝男是個十分嚴格強勢的母親,對孩子要求極高;而佟大為飾演的「貓爸」羅素則處處順著女兒,對孩子呵護有加。這部劇播出後,網上關於「虎媽」式的育兒方式產生激烈的討論。
  • 《虎媽貓爸》:體會壓力與釋放的雙重體驗
    我們要多想的是如何做更好的自己,讓孩子變得更好。無論如何,劇中茜茜這樣的孩子,的確是要好好教育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電視劇《虎媽貓爸》的趙薇和佟大為,即是現實中的「虎媽」與「貓爸」的戲劇化身。趙薇演繹的「虎媽」畢勝男強勢高壓,對孩子要求苛刻,佟大為飾演的「貓爸」羅素對女兒卻多為順從,甚至經常聯合女兒對付「虎媽」。
  • 中國式虎媽是怎樣煉成的
    《創造自己》中有一張我父親當時為我拍的演奏照片,每一個細節,從地點、角度、坐姿、手勢,都跟《虎媽的戰歌》裡面的照片完全一樣。我很確定我和蔡家大女兒彈的,是同一臺鋼琴!如果這樣的巧合還不夠:二十年前,我父親把教育我的故事寫成了文章,在臺灣出版,榮登金石堂排行榜首;二十年後,虎媽把教育女兒的故事寫成文章,在美國出版,隨即進入紐約時報排行榜前列。
  • 電視劇《虎媽貓爸》:話題取勝還是故事取勝?
    在《虎媽貓爸》製片人黃瀾看來,選擇話題非常重要。「我們要關心的是能夠奉獻收視率和受廣告主青睞的消費人群,他們最想聽什麼樣的話題?而不是由我們決定給他們講什麼話題。」  「幼升小」這一話題稍顯小眾,但全劇巧妙地以「兒童教育」這一話題切入,探討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理念的激烈碰撞,更呈現了擇校、擇師、學區房等城市生活中令人無奈的教育現實,使觀眾在追劇時多次產生「這怎麼好像就是在演我們家的事兒」的代入感。  「現在電視劇競爭太激烈了,觀眾晚上面對那麼多頻道如何選擇?
  • 這部教育紀錄片:每集都戳中了當代父母的神經
    「看完此片,像打開一扇嶄新的大門,未來人類從降生起就被科技產品懷抱,如何與之相伴是必修課題,非常推薦!」 「真的是切中我要害,自己的眼界開闊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 趙薇表現的「虎媽貓爸」式育兒靠譜嗎?
    「虎媽」式教育其實是中國傳統教育方式的美國延續,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屬於中西合璧的產物。 「虎媽」的教育理論中有非常濃重的中國特色,嚴格要求孩子按照指定好的目標努力,不能鬆懈和半途而廢。重點是在於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還有獨立自主的性格和能力。
  • 資訊 《虎媽貓爸》,把未來還給生命
    初為人父人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彌補自己的不完美,所以強加給孩子的期待會更多,而對比成功的奠基,過多的壓抑帶給孩子的,可能是心理學家霍妮提到的「基本焦慮」,父母的行為會給孩子心裡埋下巨大的不安感,這一點的思考也在《虎媽貓爸》中兔妞生病的情節得以體現,這種設計不是狗血而恰恰是對孩子內心真正的尊重和撫慰。
  • 《虎媽戰歌》:震撼美國的中國媽媽
    虎媽,本名蔡美兒,祖籍福建。其父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就職於加利福尼亞大學。
  • 「虎媽方法」在美國真好使嗎?這是蠻幹和落伍
    美國中產階級也讓孩子學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一般是讓孩子自己去拉升自己,而不是父母去逼。「我不認為爸媽的強行逼迫和督促是中國家長值得驕傲的地方,應該視其為不懂教育和心理學的蠻幹和落伍行為。」電視劇《虎媽貓爸》的熱播,在國外中國人圈子也引起了一些關注和議論。有一種論調是美國、歐洲中高收入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和中國虎媽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一樣一樣的。
  • 公子看劇 《虎媽貓爸》讓文青婚後夢碎
    1 文青夢碎《虎媽貓爸》粉碎了所有文青婚後還能隨意文藝的白日夢,當然,土豪之家另當別論。這部劇裡,趙薇飾演的「虎媽」和佟大為這隻「貓爸」算得上典型的都市小資白領,在北京擁有一套複式豪宅,買房的時候,趙薇承諾要給佟大為「在陽光照進來的時候為他做早餐」。
  • 電視劇《虎媽貓爸》引爆親子教育話題
    劇中趙薇和佟大為這對小夫妻還沒甜蜜多久,就開始在教女兒的問題上顯露出分歧,展示出各自「虎」和「貓」的性格特質和教育理念,再加上潘虹飾演的「狐狸奶奶」和郭凱敏飾演的「鹿爺爺」的登場,一場如何撫養「兔妞」茜茜的家庭風暴上演了。  首播之後,觀眾們對於該劇濃厚的「現實主義」和「寫實精神」印象深刻,甚至有網友表示:「終於不用再看狗血橋段和腦殘劇情了。」
  • 頭條丨話題佳作《起跑線》「虎媽」預告海報曝光 年度最費心老媽引熱議
    由薩基特·喬杜裡執導,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主演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將於4月4日在國內上映,今日片方發布「虎媽」版預告片及海報,將一位為了能讓女兒接受最好的保護和教育而無比焦慮的母親展現得淋漓盡致。
  • 「虎媽」趙薇趣談與「貓爸」佟大為的戲緣
    》正在深圳衛視持續熱播中。    不做虎媽 趙薇對小四月「因材施教、順其自然」    最近這兩天深圳衛視熱播的《虎媽貓爸》中,畢勝男和羅素這對小夫妻可謂鬥智鬥勇。虎媽畢勝男不僅翻看兔妞茜茜寫的日記,還挑出錯別字批評,說要為女兒寫作文打好基礎,讓茜茜失去了寫日記的熱情。貓爸羅素則教女兒「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甚至還以真假日記的方式隱瞞了茜茜數學考差的真相。
  • 《虎媽貓爸》播完快一年,朋友圈裡還是有這樣的媽…
    就像是趙薇和佟大為在去年播出的《虎媽貓爸》中飾演的爸媽一樣,一樣為了孩子焦慮,上火,頭疼…… 這幾日第22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公布了入圍國產劇名單,《虎媽貓爸》包攬了7項大獎領跑。這部圍繞著「育兒經」展開的教育現象劇,從去年開播以來,就引來了話題不斷。
  • 國外「虎媽」與「佛媽」之戰,孩子成長差距如此之大!
    ——每對參加者要各自在彼此的世界中度過五天,體驗與自己的生活完全相悖的生活。沒有規矩,如何成方圓呢?↓↓↓兩位老母親的教育理念可謂是火星撞地球,完全相反。在接下來的8天中,她們會分別去對方家住4天,來體驗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家庭氛圍。那麼,兩家在不同教育下成長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呢?兩個老母親會不會看不順眼對方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