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嬌離婚,大家一片祝福聲。
一直以來,大家都覺得阿嬌看人的眼光太差,每一份感情都真心付出,最後卻都付諸東流。
作為組合出道的阿嬌和阿Sa,經常會被拿來比較。她們倆有很多相似的經歷,十幾歲出道、單親家庭、都離婚了。但是兩人的性格,一個外向活潑,一個內向嫻靜。所以無論是生活還是感情,兩個人的態度都完全不同。
兩人性格上的不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家庭。阿嬌的父親在她一歲時就去世了,之後就和母親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光是幼兒園就換了6間,從小她就缺乏安全感。
所以在遇到能帶給她溫暖的男生時,都會覺得值得依靠。可是,終究深情錯付。
再看阿Sa,爸媽在她12歲時決定離婚,她跟隨爸爸生活,同樣是單親家庭,但是她對愛情、婚姻的態度截然不同。
無論是與鄭中基離婚、還是開始新的戀情,她都果敢、坦蕩。因為家庭給她的力量,讓她可以勇往直前。
阿Sa的父母離婚後,父母還是給她足夠的愛。她和母親,像朋友一樣,即使自己的夢想是做一名小巴司機,媽媽也支持。
媽媽還不斷教導她:女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財富和空間,無論有愛情,還是沒有愛情,都需要獨立。
而爸爸,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給予了更多的支持。剛出道時,爸爸變身神秘「粉頭」支持她的工作;為了能給她足夠的愛和安全感,還放棄重組家庭。
阿嬌多次表示,羨慕阿Sa。其實阿Sa自信又灑脫的態度,從父親在育兒上的關注與付出,就能看出來。
爸爸在生活中的存在,就是既當爹又當媽。一方面實力寵愛,另一方面也努力培養她的獨立能力。
他會把家務列成列表,詳細分工,兩人分別負責各自內容,並且執行到位。不要小看這樣的小細節,這恰恰培養了她的獨立和自信。
可能很多家長讓孩子做家務,只是出於鍛鍊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動手能力。做家務看似是件小事,但其實通過做家務,無論是孩子的表達能力、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能得到鍛鍊。
同時,孩子還能提高自律、自理能力。在完成目標後,父母的肯定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在和孩子共同承擔家務的過程中,也增進了親子感情。
在日本教育中,有「食育」「智育」「木育」等多種教育理念。我們日本收納檢定協會的創始人小島弘章老師更是提出了「收育」的概念。
將收納與育兒、教育、培養結合,即把整理收納的觀念意識和方法技巧與教育相融合。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收拾自己的物品,培養整理收納的習慣。
收納整理本身就是一項優秀的能力,孩子學會收納整理,不僅讓環境更加整潔、生活更加順暢,同時還能在過程中,培養其他優秀能力。
很多人都說,三歲定八十。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有時往往會忽略生活中小細節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終究是要自己面對這個世界的好與壞,所以父母在給孩子足夠的物質條件下,更應該培養孩子各種品格與能力,讓他們能自信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日本收納檢定協會把孩子從出生前到18歲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孩子與父母要掌握的收育目標和方法定義的非常清晰。我們的中級學員學習之後,有很多好的反饋,並且反思自己在育兒方面有哪些不足。
其實,每天的育兒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通過對物品、對空間的認知,讓親子關係在互動中更加融洽,讓孩子在無形當中體會到父母的關愛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