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嬌被爆離婚,原生家庭該背這個鍋嗎?

2020-08-27 磨礪劍

前些天,阿嬌離婚霸佔了熱搜,有媒體向其丈夫賴弘國求證,他承認了離婚一事,原因是「她不愛我」。

每到這時,總有人會去深扒阿嬌背後的原生家庭。這幾年,原生家庭似乎承擔著一切問題的源泉,有人犯罪,原生家庭的錯,有人性格扭曲,原生家庭的錯,有人愛情婚姻不幸,原生家庭的錯。可是,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真的這麼大嗎?我有點懷疑。

就好比曾經有人說:「錢是萬惡之源」,又有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寸步難行」,不難知道,錢確實是使很多人走向了犯罪之路,但同時也使得很多人走向了幸福之路,在生死邊緣的病者因為有錢,可以享受更好的醫療水平,進而從死神中掙脫出來,重新活出生命的精彩,錢能夠買食充飢、買水解渴、買衣禦寒……正如一個硬幣有兩面,錢的作用也是雙重的,主要取決於操控錢的那個人。

同樣地,原生家庭的作用也是雙重的,最後作用於人身上,隨之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取決於這個人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

阿嬌的原生家庭

阿嬌一歲時失去了父親,因母親的生存能力有限,只能將阿嬌寄養在各個親戚家。多年來,阿嬌都未曾感受過一份完整的「父愛」或是「母愛」,在各個親戚家的輪迴寄住,唯一能夠滿足阿嬌的估計只有基本的飲食起居需求。

從小缺愛的阿嬌曾坦言:「想改變家庭,就是想從頭再成長過,我好像沒有童年一樣,我希望有一個開心的童年。」

從阿嬌的這段話中,我們能夠知道,在她的認知裡面,她的童年是缺失的,她極度渴望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可是現實不是穿越劇,不能改變,也不能重來。

阿嬌對待童年的態度,我們能夠感受到她似乎還沉溺在當年的缺失和痛苦中。

記得當年「豔照門」事件後,有媒體採訪阿嬌,為何願意拍那些私密照片,阿嬌的面容略顯憔悴,還未從情傷中走出來的阿嬌,回復到:「我不知道,可能是不想失去他吧。」

長大後阿嬌談戀愛,在男朋友提出拍隱私照的要求時,自己因害怕失去他而答應了,我並不覺得這跟小時候因缺愛有什麼聯繫,我更覺得這是認知問題,而這種認知的獲得並不一定非得來自父母。

幾年前,中國還恥於在課堂上提及性教育,但是現在性教育已經被拉入中小學課堂。同樣地,女性需要懂得自我保護,明白什麼行為是侵犯性行為,什麼事情是不利於自己的,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僅依賴父母的教導、老師的引導,但是更多的在於自我的學習和完善,來提高認知水平。

阿嬌小時候的經歷,讓我想起了我親叔叔的女兒,也就是我的堂妹,因為當時嬸嬸還沒有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就生了我堂妹,兩個人自然也沒有結婚證,堂妹也上不了戶口。

那個時候在我們村那邊,計劃生育是最嚴的時期(90年代),大家的生活不算富裕,叔叔嬸嬸怕罰款,就把堂妹寄養在嬸嬸的一個表親那裡,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在叔叔嬸嬸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嬸嬸表親將堂妹送給了別人撫養。

真不知道是天意還是巧合,在堂妹四五歲的時候,又被我們村一戶人家給收養了,但是前後不足兩年,又被送走了。在我們村的那些時光裡,我聽別人說,那是我叔叔的女兒,我就不自覺的對她產生好感和好奇,經常會去找她玩。

我問過她以前都是怎麼過的,她說自己也記不清楚了,只記得一下子在這個人家裡,沒過多久又換一個家,有個時候明明睡覺前還在這家,醒來就不一樣了,到處漂泊。在被收養的人家裡,有些人對她挺好的,有些人不好,會打她罵她。

幸運的是,在堂妹8歲的時候,重新回到了我叔叔嬸嬸的家裡,家裡有個親弟弟和親妹妹。現在也結婚了,雖然還沒有孩子,但是過得很幸福。

現在當我問起她小時候的事情對她來說有什麼影響時,她說剛一開始的時候,還是很自卑的,當她嘗試著去跟人接觸時,她內心裡頭會有擔憂,害怕別人會嫌棄自己,但是當她看到別人願意跟她成為朋友,願意跟她玩的時候,她心裡的芥蒂和防禦也就慢慢放下來了。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調節之後,也慢慢地變得開朗和陽光了。

在遇到她的另一半時,她說他對自己很好,可是自己是一種不敢將自己交託的狀態,若即若離,是因為心裡沒有安全感,排斥男朋友的過親密動作,但是她會學著慢慢地去調整,去付出,去交託,最終戰勝了,贏得了現在的生活。

所以說,雖然童年的烙印很深,無法輕易抹去,但是一個人能不能從中跳出來,活出陽光的自己,卻取決於她面對「原生家庭」的態度和改變自己的決心。

面對原生家庭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

從某種層面來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似乎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我卻看到了另外一種現象,你們知道安·鄧納姆嗎?

她就是歐巴馬的母親,是一個18歲就生下歐巴馬,第二年就和自己的丈夫分手,獨自帶著歐巴馬,並且還完成了自己的學業的女人。

她經歷了結婚,離婚,再結婚,再離婚,生活過得異常的艱辛和窘迫,但是就是這樣的母親,也就是這樣的一個原生家庭中,造就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

歐巴馬在他的自傳《來自我父親的夢想》中寫道:

在我生命中,母親是獨一無二的永恆。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仁慈,最高尚的精神。

我身上的所有優點都源於我的母親。

如果要用原生家庭的概念來定義歐巴馬的童年,那應該是不幸的。可是歐巴馬卻從殘缺中尋找完美,從缺乏中尋找滿足,從不幸中尋找幸運,這就是他面對原生家庭的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

正因為他有一個正確的面對原生家庭的態度,才鑄就了他完美健康的人格,也贏得了屬於自己的完美幸福家庭

如何正確面對「原生家庭」?

知乎上有位用戶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理解,我很是贊同。

他說面對原生家庭,多數人的應對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沉溺」式的應對方式,另外一種是「隔離」式的應對方式。

「沉溺」式應對方式的代表人物就是林黛玉,她面對父愛的失去,選擇的是「冷月葬詩魂」,將自己的痛苦和哀傷融入到她那一首首哀傷的詩當中,來減輕內心的痛苦,即沉溺在自我憐惜之中,來迴避「現實問題」。

而「隔離」式應對方式的人物,比如薛寶釵的哥哥薛蟠,從小失去父親,但是他選擇什麼都不去想,只顧著尋歡作樂。在這種人看來,內心的痛苦和黑暗是可怕的,為了遠離一切可能的痛苦,發展出了自身的超級的迴避功能。

「林黛玉」們天天沉溺在自己原生家庭的「陰影裡」,而「薛蟠」們就天天生活在自己創造的「陽光下」。

「林黛玉」們把原生家庭妖魔化,而「薛蟠」們則把原生家庭的影響虛無化,而這兩種方式都是不對的。

那麼,怎么正確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

首先,我們不能否認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否認原生家庭的影響,並不代表沒有影響,只不過是被我們用「假堅強」掩蓋了,但是我們也是正常人,需要溫暖和擁抱,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拿出勇氣面對內心的弱小和空洞,放心地接受療愈和成長。

其次,我們不能誇大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誇大原生家庭的影響,只不過是我們給自己繼續沉溺在痛苦中尋找的藉口。這個時候,我們要想想自己身上的責任,要相信我們的命運是由我們活在的當下決定的,我們是有自由意志的人,有選擇怎麼去生活的權力。

最後,客觀理智的看待原生家庭,把原生家庭當做一面預見未知自己的鏡子,從鏡子中發現真實的自己,以理解的態度去看待受傷的孩子,去理解父母的不完美而造成的有缺陷的愛。

從深層次去探尋家庭中存在的積極影響,尋找家庭中的能量,來幫助自己蛻變,進而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後記

雖說原生家庭是我們人生的起點,是從那裡我們開始慢慢的認識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上很多事物,也是從那裡,讓我們知道這世界存在諸如愛、關心、支持、力量、理解和包容等很多的情感。雖然原生家庭是人生課程的開始場所,但卻不是人生課程的結束場所。

相信在漫漫人生路上,後面的課時量還有很多很多,原生家庭中的那些課程內容不足以決定我們的整個人生。教材有正面教材和反面教材,從正面教材中學習,從反面教材中自省。

最後,以歐巴馬媽媽的一句話作為結尾,互勉。

「不要被恐懼或狹隘的定義所束縛,不要在自己周圍築起圍牆,我們應當盡力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親情和美好的事物。」

相關焦點

  • 阿嬌離婚,陳冠希該不該背這個鍋?
    阿嬌離婚了。昨天下午3點鐘左右,她與賴弘國離婚的消息被曝光。據媒體爆料,兩人的婚姻其實在3月1日就正式宣告結束了。而在婚姻關係維持期間,兩人也鬧過一次離婚,是賴弘國再三挽留,才沒有走到離婚這一步。今年2月,阿嬌再一次提出離婚,原因是是努力了但覺得自己不是很適合婚姻,所以這次的離婚態度也很堅決。
  • 思文離婚真正原因曝光,自述母親離婚五次,原生家庭:這鍋我不背
    在思文的描述中我們得知,她的家庭之中幾乎每個人都離過婚,姥姥離過兩次,媽媽離了5次,小姨也曾離過婚,因此在思文的印象中,婚姻不幸福才是每個家庭的常態。而在節目中主持人提問:你如果再遇到一個讓你心動的男人,會謹慎一些嗎?思文對此大方回覆:不會,我會跟隨自己的感覺走。
  • 阿嬌數段戀情,無一善終,宣布終身不嫁:原生家庭的傷,有多痛
    01.原生家庭的傷,是你一生的痛有人說,阿嬌太冷漠。給人感覺很高冷,就連參加真人秀節目的時候,也像放不開一樣。沒錯,阿嬌如花的臉似乎很少展露笑容,為什麼?你的表情,往往洩露你原生家庭的秘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那些天性特別樂觀、愛笑愛鬧的孩子,他們往往來自於一個很有愛的家庭;而那種表情淡漠、不苟言笑的人,往往童年的時候,家庭關係也比較冷漠,或者家庭本身就是破碎的。
  • 阿嬌離婚——願每個女孩都愛的不卑微
    看到阿嬌離婚的消息的時候,我感到無比震驚。那個對結婚如此嚮往的女子,竟然也沒有走到婚姻的盡頭。前夫發文說兩人在3月1日就已經辦理了離婚手續。文章還說起了他們的過往,他們一起做過的事情。最後來了句:「她不愛我了」,感覺完全把鍋甩給了女方。有人評論說,這句話堪稱今年的最新渣男語錄。Twins也是伴隨我走過青春歲月的一個組合。
  • 阿嬌離婚,生子夢碎,同樣家庭破碎,阿嬌為何成不了阿sa?
    5月8日,一則阿嬌離婚的消息轟動全網,僅僅幾個小時,就衝上了熱搜榜第一位。據港媒爆料,阿嬌鍾欣潼與老公賴弘國已於3月1日離婚,有知情友人透露,是阿嬌主動提出的離婚對於此事,賴弘國發文回應與阿嬌離婚一事不是因為阿嬌經歷了「豔照門」,而是因為同樣都來自於破碎的家庭,但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完全不同。阿嬌總是習慣把眼淚掛在臉上,而阿sa卻是始終笑著應對這世間的無常變化。原因就出在她們成長的原生家庭對她們的不同。
  • 《我們與惡的距離》:所謂的原生家庭,到底為罪犯背了多少鍋
    去年那部《我們與惡的距離》刷爆朋友圈,最火的時候我沒有看這部劇,但前幾天突然翻出來看,哪知道就一發不可收拾,連續追了四五集。這部劇給我最大的感觸,倒不是所謂的「普通人與惡只有一線之差」,而是「是不是所有人都以為,那些罪犯的行為,都與原生家庭有關。」
  • 阿嬌離婚|親密關係中的常見坑及避坑指南
    近期,阿嬌與賴弘國已在今年3月1日離婚的消息,和賴弘國回應「她不愛我」,持續霸佔熱榜。回顧兩人的感情線:於17年10月6日公開戀情;10月18日,有爆料稱賴弘國疑似劈腿;18年12月結婚;19年9月,有網友投稿爆料稱阿嬌老公疑似出軌;5月8日,曝出二人已經於3月離婚,賴弘國回應離婚原因是「她不愛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 阿嬌情路坎坷的深層原因居然是原生家庭的「收育」?
    阿嬌離婚,大家一片祝福聲。一直以來,大家都覺得阿嬌看人的眼光太差,每一份感情都真心付出,最後卻都付諸東流。她們倆有很多相似的經歷,十幾歲出道、單親家庭、都離婚了。但是兩人的性格,一個外向活潑,一個內向嫻靜。所以無論是生活還是感情,兩個人的態度都完全不同。
  • 張一山該不該背這個鍋?
    第二:劇本完全不合理,剪輯拍攝編劇都要背鍋,所有演員的演技都讓人非常的出戲,只是作為男主的張一山,背下了整個鍋。因為才播出幾集,便差評如潮,這部劇後期能不能逆風翻盤,這裡暫且不提,在樹看來,這個鍋該不該張一山背?必須背!但不能他一個人背。樹覺得,張一山作為年輕實力派的演員,我們應該予以大力支持鼓勵和寬容,而對於那些不求上進的小鮮肉和倚老賣老的演員,我們才應該毫不留情的大力打擊貶低!也希望張一山的演技能夠提高,接劇擦亮眼睛,不要自毀前程。
  • 39歲阿嬌主動離婚,最高級的安全感,是自己給的
    阿嬌離婚了。港媒爆料,阿嬌在今年3月1日已經和賴弘國離婚了,兩個人婚禮後不久,阿嬌就後悔了,但被賴弘國挽回。2月阿嬌再度提出離婚。賴弘國對記者承認離婚的事情,並說離婚的原因是「她不愛我」。心理學家弗裡曼說:「擇偶時我們希望在情感上得到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獨特等。我們帶著這些情感包袱,希望在新的婚姻關係中得到解決。」從小就缺乏安全感的阿嬌,有多渴望愛,就多懼怕愛;越期待愛,就越自卑覺得不配。
  • 遍地渣男、狗屁愛情:39歲阿嬌離婚,一點也不稀奇
    這年頭,明星們一對接一對地離婚。離婚,在娛樂圈,真的不算個稀罕事兒了。小溪愛的女明星有點多,but 楊冪離婚了、馬伊琍離婚了、梁靜茹離婚了……還沒離婚的,可能正在離婚的路上。還有一些為了夫妻共同利益的,可能正在努力扮演吃瓜群眾眼中的模範夫妻。
  • 打破原生家庭魔咒才能發現嶄新自我
    爸爸在她 1 歲時就去世,媽媽工作賺錢,很少照顧她,後來改嫁又不能帶著她,把她寄養在不同的家庭裡,小小年紀的阿嬌很早就嘗遍寄人籬下的痛苦。在節目裡,阿嬌有一個習慣性動作:雙手交叉環繞胸前。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是拒絕他人靠近的自我防禦動作,本質上來說,是她想保護自己。
  • 臺灣美女專家分析阿嬌賴弘國離婚內幕,阿嬌真的是不懂付出的那個嗎?
    5月8日,阿嬌與賴弘國驚爆離婚的消息,震驚全網。雖然打從一開始,這段感情就不被外界看好,但是離婚消息一出還是令人十分意外。畢竟一直以來,無論外界如何質疑他們的婚姻,他們都是一副情深似海的模樣,沒有讓人看出一絲的破綻。隨著離婚的消息曝光,除了對二人真正的離婚原因感到好奇之外,阿嬌的感情觀也引起了網友熱議。
  • 網爆阿嬌離婚,我只想說:「好姑娘,好樣的」
    據說阿嬌在3月1日已和丈夫賴弘國離婚,婚姻僅維持14個月,但我想對她說:「姑娘,好樣的。」據悉離婚是阿嬌提出的,賴弘國方給出的離婚理由是「她不愛我,為了真人秀才維持假面婚姻。」「XX門」影響最深的人了吧,同樣被爆出的其他兩個人當時已婚,一個被老公寵到無人記得她也曾是X門主角,一個雖然離婚但憑藉好媽媽人設在娛樂圈迅速站穩了腳跟。
  • 阿嬌離婚,賴弘國道出真相:婚姻中,比不愛了更致命的是三觀不合
    前幾天阿嬌離婚了,這個消息讓我想到了四個字:意料之中。或許從阿嬌在節目中自曝:「為什麼沒有人娶我」開始,這個結局就沒有懸念。被爆離婚後,賴弘國便發了一篇長文,長文中回顧了兩人三年來的相處。 聽阿嬌的演唱會,他表白:「我不只深愛著你,也是你的忠實粉絲」。
  • 「被陳婷氣死」的第N天,能別再拿原生家庭說事了嗎?
    哭泣無地自容的時候,全在怪她貪得無厭的媽媽……▼電視劇在強化原生家庭對於個體人成長的影響,失敗都讓原生家庭背了鍋,卻忘了,結果都是方方面面的選擇造成的。電視劇極端放大了原生家庭帶給性格的弊端,讓更多的人將自己的不作為,巨嬰一般得歸咎於「禍害的父母」,而忘記了自己才是主宰自己人生的引擎。
  • 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阿嬌離婚只因她的初衷就是個錯誤
    幾日前,阿嬌和賴弘國被爆離婚佔據熱搜榜,看到消息的網友一片譁然。還記得他們那場盛大豪華的婚禮,至今還不到兩年。2018年,阿嬌迫不及待地向全世界宣告她要結婚了,出人意料的,丈夫是圈外人賴弘國。2018年5月25日,阿嬌和賴弘國先在香港舉行了一場世紀婚禮,婚禮美如夢幻,圈內明星悉數到場星光熠熠。婚禮上,阿嬌像所有的新娘一樣笑容燦爛,美得像一個仙子。
  • 是該好好聊聊原生家庭這個話題了
    別再相信原生家庭理論了,你有權利也有能力擁有自己的人生。▲關於這個多態世界,如果你也時刻充滿好奇,今年4月,武志紅老師登上《奇葩大會》舞臺,馬東問他:「是不是我們長大以後所有的不順心、不如意、改不了的毛病,都和我們的原生家庭有關係,有那麼嚴重嗎?」他非常篤定地說:「很嚴重。」節目播出後,網絡上掀起了討論的熱潮,很多人認同武志紅的看法,認為原生家庭正是自己人格缺陷的根源。
  • 阿嬌離婚,「豔照門」之後你需要更多的呵護
    在臺媒爆出離婚新聞後,阿嬌的經紀公司回應:雙方已經籤署了分居協議。自從結婚後,阿嬌似乎把更多時間放在了家庭上,很少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結婚前,阿嬌口中的賴弘國是「體貼」的,可讓人驚訝的是,這之後,他的實際行動卻跟「體貼」絲毫不沾邊。因為婚禮籌備有很多瑣碎的事情,需要共同討論。阿嬌私心裡其實很希望老公去辦所有的事情,結果事與願違。
  • 離婚的阿嬌曾坦言買包要看老公臉色,自卑女孩該如何突圍婚戀之路
    阿嬌和袁詠儀一樣可能都是被包包封印住的女人,同樣被封住的,還有來自各自愛人的對自己的態度,有的人封住了滿滿的愛,有的人封住了被愛的自卑。阿嬌離婚是喜是悲?婚姻中的蛛絲馬跡藏著阿嬌的自卑和憂傷阿嬌和老公曾經秀恩愛的畫面甜蜜極了,停留在粉絲的腦海中還揮之不去,5月8號,兩人離婚的消息鋪天蓋地湧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