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很多人做好了保暖禦寒的工作,卻忽略了對腸道的呵護,一不注意,腸道疾病就開始集中爆發:腹瀉、腹痛、便秘……為什麼腸道總是容易受傷呢?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增強腸道免疫力,呵護腸道健康呢?
01
肚子疼,一陣一陣的,總上廁所,鬧肚子還拉水,可以吃東西嗎?
如果腹瀉嚴重,出現乏力的感覺,一定要及時去醫院看一看;如果腹瀉情況不是很嚴重,可以補充點鹽水、熬點蘋果水或者胡蘿蔔水喝,煮點小米粥喝,如果腹瀉還是不緩解,一定要及時去醫院了。
如果沒有查出什麼毛病,還是有腹瀉的問題,那一定要注意日常的調理了,腹瀉會引起有益菌的大量流失,加重腸道不適感,必要時補充活的有益菌或者促進有益菌生長的專業製劑,比如乳酸菌素片,來平衡腸道菌群,調理腸道。
02
便秘肚子痛,上廁所大便有鮮紅色的血,是什麼原因?
一般來說便血呈現暗紅色、黑色的,說明來源於位置很高,可能是消化道的問題,比如胃腸腫瘤,需要做下一步的檢查;如果是鮮紅色的,說明病變的位置離肛門口很近,可能是痔瘡或者肛裂。
長期便秘會誘發痔瘡和肛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潤腸通便,多喝水,不要久坐。
03
總是感覺腹脹,吃也沒有吃多少,是什麼原因?
這可能和飲食結構失衡有關係,膳食纖維攝入少、喝水少會導致腸蠕動減慢,如果運動也少,身體的基礎代謝率降低,也會影響到腸道蠕動,影響到腸道正常運轉,從而出現腹脹等不適。
建議改善飲食結構,多喝水多運動,也可以煮點白蘿蔔吃來改善脹氣的情況。
04
孕婦、小孩腸道不適,可以補充有益菌,吃乳酸菌素片嗎?
如果是因為菌群失調引起的腸道不適,孕婦和小孩是可以服用促進有益菌生長的微生物製劑的,但是要按照說明書或者諮詢專業的醫師後服用。
便秘、腹瀉等腸道不適不是小事,它們看似是個小問題,其實可能隱藏了全身性的疾病風險!因為腸道不僅僅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排毒器官,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腸道負責著人體70%的淋巴免疫系統,人體70%以上的免疫力在腸道。這主要是因為腸道有如下免疫功能:
1擁有人體70%以上的免疫細胞腸道雖然位於人體內部,但其實是上至口腔,下至肛門的一條9米多長的「管子」,是什麼都能進出的通道,是身體免疫系統的第一線。因為人體70%以上的免疫細胞都位於腸黏膜上,所以腸道免疫屏障對抵禦細菌、病毒,以及維持腸內環境穩定有重要作用。
2腸道中的有益菌有催化免疫的作用腸道中棲息著數百種細菌,其數量超過百萬億個,大致分為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三種類型。當腸道內有益菌佔優勢時,能促進腸道蠕動,分解有害和有毒物質,進而提高腸道的免疫能力,抑制有害菌繁殖,增強腸道免疫力。
3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正常人每天攝入的食物中,除人體必須吸收的營養之外,其餘都會變成糞便。如果腸道健康的話,糞便在形成「宿便」或「毒垢」前就會順利排出體外,從而避免得病。
4腸道是個巨大的藥品加工產身體的自愈能力非常強大。德國國家科研機構在一份報告中稱:「如果將能治療疾病的物質稱為『藥』的話,那麼人體自身可產生一萬多種藥,且這些藥70%以上是在腸道內。」
腸道功能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人體免疫力的強弱,影響著人體健康,而讓腸道發揮巨大作用的其實是腸道內數以萬計的腸道菌群!
醫學界有一句話:90%的疾病可以歸咎於腸道菌群失衡。腸道菌群一旦失調,身體的代謝、神經系統、免疫系統都會受到影響,可能會引發相關的一系列疾病,如老年痴呆、腫瘤、腸癌、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
平衡腸道菌群是我們保持腸道健康至關重要的一步,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加上長期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運動、精神壓力大、濫用抗生素等,很多人出現了腸道菌群失衡而不自知。出現什麼症狀暗示腸道菌群可能已經失衡了?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平衡腸道菌群呢?
如果您出現了口臭、膚色粗糙晦暗、經常便秘,易腹瀉等症狀,說明您的腸道菌群可能已經失衡了。
首先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均衡膳食、適量運動、保持愉悅的心情,此外冬季乾燥,建議大家早上起來喝杯溫水,多補充水分。
另外也可以適當地補充促進有益菌生長的製劑,比如乳酸菌素片,來保護並促進腸道內有益菌的生長,幫助有益菌佔據腸道菌群的主導地位;同時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恢復並穩固腸道菌群平衡。
責任編輯:張元(E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