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古典音樂廳做電音:最賺錢的是夜店 音樂節普遍虧損

2021-01-17 每日經濟新聞

騰訊、網易兩大數位音樂平臺版權酣戰之際,中國的數位音樂產業悄然完成了整合。資本重新打量起冷落了好久的中國音樂產業,在民謠、說唱煥發新生後,電音成為押注的新賽道,騰訊、網易、華人文化等巨頭出手「觸電」。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走訪電音製作人、夜店老闆、電音公司、投資人、音樂節操盤手等業內人士,感受到一個明確的信號:雖然《即刻電音》溫吞,電音節方興未艾,但電音廠牌與製作人還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新娛樂的潮起

成都演藝集團董事長業丹幹了一出賭上畢生職業榮譽的冒險之舉——把演出古典音樂的音樂廳「敲了」,改造成電音主題劇場。

「敲了古典音樂廳去玩電音,你業丹不是要成歷史的罪人哦?」這樣的質疑聲也隨之產生。

二十年來,業丹一直是文藝演出江湖裡的「帶頭大哥」。成都的演出市場,無論是高雅藝術還是流行音樂,他都是繞不開的「碼頭」。據了解,業丹操盤過的演出場次共近5000場,既有宋祖英與多明戈同臺的演唱會,也有俄羅斯國家芭蕾舞劇院、維也納皇家管弦樂團等演出,還承辦過周杰倫、張學友、五月天、劉德華等歌手的演唱會。

所以,當業丹提出古典音樂廳變身計劃時,其已做好了「負荊請罪」的準備。「他們都說我膽大包天,主管單位領導跟我拍桌子,生了我3個月的氣。」

之所以會起心動念,據業丹介紹,是因為其去了兩次成都比較火的夜店Space,讓其感受到「電音是潮流,年輕人喜愛的謂之潮流,而潮流就意味著藍海,財富的藍海。」

不只是業丹,如今已有很多人感受到了電音潮水湧動的方向。

赫本電音館舞臺總監Michael做DJ的經歷可追溯到迪斯科流行的時代,做了25年,屬於中國第二代DJ。在Michael北漂逐夢時,DJ還屬於不入流的行業。「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是做什麼的,家裡也反對。」

2018年,Michael的「三觀」開始顛覆,電子遊戲、迪廳,這些以前逃學孩子混跡的地方,現在電競成為職業競賽,夜店這一「迪廳2.0」隨著電音元素的注入,成為新消費的符號。

一路讀著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理工男鍾子齊,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學生。在電音圈裡,他以AntiGeneral這個名字聞名。自學成才的他提出想以電音為職業時,其父母已能很理性地思考:「這個職業比較小眾,即便在音樂行業也很小眾,要長久以此為職業會比較辛苦,做父母的都不希望孩子過得太辛苦。」

不過,鍾子齊爸爸也說了一段這樣的話:「人這一輩子,大多數人都是碌碌無為在混,孩子能有自己的夢想,殊為不易,能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那就更不錯了。所以,我們還是鼓勵他去追逐夢想,跟著自己的心走,哪怕失敗,也不至於餓飯。」

●模糊的市場

4月13月,已有二十多年歷史的電音節鼻祖、英國電影節頭牌Creamfild再次登陸中國。即便上一年的嘗試被業界褒貶不一、難言大獲全勝,中國巨大的市場還是吸引電音巨頭懷著極大熱情繼續投入。

2018年,Ultra、EDC、DWP等國際知名電音節陸續登陸中國城市。

艾媒諮詢的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電音節數量為32場,2017年則增至約86場;到2018年,據不完全統計,國內電音節數量超100場。

國際品牌的實踐結果卻並非像預想的那樣一上場就佔領高地,不少遭遇水土不服。

一位操盤過本土電音節的音樂人表示:「除了深圳叢林音樂節、三亞的ISY音樂節,其他做大型電音節的都比較困難。」

「有一個音樂節,請到全球百大DJ的第二名,但下面觀眾只有四百人,第五名來時,觀眾又走掉一半。」上述音樂人回憶道,當時,他們的總投資1000多萬,藝人陣容也足夠,但票房不理想,三天時間,1萬觀眾,票房300多萬元,最終還是靠卡座銷售、贊助等回籠的資金。

一家電音公司的負責人算了這樣一筆帳,音樂節最大的成本是請大牌藝人,按照2000萬元的成本測算,就要有2萬人購票,才能覆蓋藝人成本。業內普遍認為,電音製作公司、音樂節現在都比較難,最賺錢的還是夜店。

「酒吧、夜店、派對場給外界的感覺是很賺錢,確實很賺錢,因為酒水都是暴利,比餐飲還賺錢。」Michael表示,「在北京、上海的人氣電音夜店,日均營業額可達到百萬元。」

在成都,已經做出品牌的夜店playhouse,僅場館收入半年就上億元。電音夜店的暴利驅使越來越多人入局搶食這塊誘人的蛋糕。新的電音派對場所紛紛落成,還有些傳統酒吧、慢搖吧重新裝修,改造成電音夜店,而競爭者一多,殘酷性立馬顯現。

據了解,一家大型電音夜店,裝修、燈光、音響等硬體投入需要8000萬元,員工多達800人,還要高新聘請具有資源整合能力的夜店高管,再加上請百大DJ每場動輒幾十萬元的開銷,流水一樣的銀子每天花出去,營業額達不到盈虧線,3個月就開不下去。

「電音市場競爭非常大,每年都會造就一批成功人士,同時也會葬送一批投資人,非常殘酷。」赫本電音館舞臺總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出場費的天平

一定程度上,夜店培養了電音新愛好者們,在西方音樂市場存在十多年的「全球百大DJ」突然變成了流行符號,排在百大DJ首位的小馬丁在中國市場被炒得炙手可熱。

「小馬丁現在的出場費已漲到200萬元一場,3年前還是三五十萬元一場。小馬丁每次來中國都是巡演,如果放棄中國市場,他會少幾百場演出。」Michael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太多俱樂部請他」,小馬丁的出場費自然被抬高。一位做過電子音樂節的業內人士透露,其曾花費1000萬元邀請國外一名頂級DJ。

相比之下,國內DJ的出場費十分「寒酸」。「現在,國內DJ的均價只有幾千元,特別好的能達到一兩萬元。」電音廠牌「藥廠」的創始人王瑞說,國內出場費十萬元的DJ只有一兩個。

對於這種落差的原因,王瑞分析稱,人家會說,如果要花10萬元,幹嘛要請個國內DJ。

夜店花重金邀請國外百大DJ,也有自己的算盤。「排在第99位的百大DJ,全球粉絲數300萬,請他來,至少有2000個粉絲跟過來。」業丹一語道破玄機,百大DJ自帶流量,同時也給商家帶來消費。

「商業club純粹出於商業考慮,不考慮音樂好不好聽,有可能這個DJ打得很爛,但他是百大DJ,請他過來便有噱頭,消費可拉升起來,至於音樂好不好,沒有人關心。」鍾子齊表示,「花200萬元請百大DJ,如果一晚上營業額能達到400萬元,投資人還是覺得划算。」

在參加《即刻電音》前,鍾子齊的出場費也只有一兩萬元。去夜店和club的消費者的心態也是造成這種懸殊的原因之一。「對他們來說,音樂是次要的,他們覺得,今天來個百大DJ是件很洋氣的事,就願意買單。」

不過,這種價格鴻溝正被打破。鍾子齊指出,隨著夜店消費群體越來越多,大家聽的歌也越來越多,他們會慢慢發現,有些百大DJ的音樂也不行了。對於國內DJ,雖然不是百大,但音樂做得好,消費群體也會去聽,他們會從欣賞音樂的角度,給DJ開價。「這是一種最好、最良性的發展方式,但需要過程。」

●黎明前的樂觀

拿下《即刻電音》亞軍,鍾子齊的微博粉絲數量翻了幾倍,網易雲音樂上的粉絲量也實現了翻倍,商務合作、演出邀約接踵而來。「最直觀的改變就是收入提升了。」鍾子齊向記者坦言。

即便知名度和收入都顯著提升,《即刻電音》誕生的前三甲,與《中國有嘻哈》《創造101》「C位出道」的藝人比起來,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後者出場費達到百萬元,有的已不再拘泥於小圈子而成為大眾明星。說到底還是因為電音沒有像說唱那樣「火出圈」。

李嘉豪和黃曉康可謂是兩條完全沒有交匯的河流,電音讓兩人的軌跡匯合。

23歲的李嘉豪大二那年休學走職業電音路,剛開始只能偶爾接到演出。「人家沒必要給你開高價,因為你沒有任何噱頭和包裝,也沒有帶票能力,有時機票都得自己出。還有的時候,場地方找你是為了玩你,專門給你挖個坑讓你往裡跳。」

來自廣東汕尾的黃曉康,初中沒畢業就進入首飾加工廠打工,白天在流水線上用高強度的工作換取不高的薪水,晚上,他就在宿舍用一臺1200元買的二手電腦鑽研電音製作。

現在,這兩人已在電音圈裡小有名氣,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已能自力更生。這在中國電音製作人領域,已算很不錯的了。

王瑞從南加州大學學成歸來,開始創業電音廠牌「藥廠」,雖然家境較好,佳麗給了啟動資金,但創業遇到最大問題仍是錢,公司運作起來到處需要錢,如一直虧下去,也不是健康的發展。「焦慮得頭髮一把一把掉。」

少城時代的老闆馮軻主動找到王瑞,兩人一拍即合,「藥廠」併入少城時代。「原創電音還在養育期、投入期。」馮軻向記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如果王瑞的藝人是Martin、是DJ Snake,那我們可以直接跟網易籤獨家發行,10元一張的收入,賣150萬張,就有1500萬元了。」

馮軻笑稱,「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我們把一個個項目落地,雖然現在日子過得緊巴,但有很好的藝人出來、加上很好的發行和推廣,價值能迅速發展。」

「能看到的希望就在前面,而且那個光很亮很亮。」王瑞說。

近兩年,騰訊、網易、華人文化等大機構都參與到了電音這個賽道。有大公司的參與,意味有更大空間和資源,讓電音文化有可能傳播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套用投資人考量投入產出的慣性思維,一位音樂投資人對記者說,他們看中的是電音能釋放出的強大線下場景消費力。

「在中國,音樂最不受資本關注,看不到任何音樂內容公司上市,只有平臺上市。」馮軻說,「整個行業,會在今年底到明年爆發,大量資本會進來。但我們還是對資本保持距離,大多數資本會覺得我們是今天有明天沒的事物。那如果他這樣想,根本不要進來投,不理解這個事物,就無法享受不了這份燦爛。」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三得利音樂廳是怎樣辦音樂節的
    本來,此時的「藍玫瑰廳」應該座無虛席,迎來亞洲最大的室內樂音樂節——三得利音樂廳「室內樂花園」音樂節。然而,由於受到疫情影響,音樂節只能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行,節目規模也被迫大大壓縮。堤剛和小菅優排練期間,工作人員正在架設直播用的設備每年的4-6月,是日本樂壇的演出密集期。
  • 北京音樂廳古典系列演出季 集萃古典音樂盛宴
    「北京音樂廳2013國際古典系列演出季」將於明天拉開帷幕。本次音樂季將以獨奏和室內樂為主,融合古典與現代,獨具創新的表演形式以及與跨界藝術的探索結合,都將為觀眾展現古典音樂的獨特魅力。作為最有成就的「80後」鋼琴家之一,宋思衡此次帶來了他對古典藝術的新思考。他說:「音樂和多媒體的結合,既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又可以普及古典音樂,在文化的相互碰撞中還可以找到自己的風格,這就是我的音樂會要傳遞的內容。」3月23日,被稱為「演奏現代音樂的冠軍」的青年鋼琴家鄒翔,將帶著當代古典音樂先鋒派作曲家利蓋蒂的《鋼琴練習曲》全本,在此次音樂季上進行中國首演。
  • 叢林電音這次全力打造一場最背離「夜店風」的夜店活動
    如果要說國內名列前茅的電子音樂活動主辦方有哪些,也許大部分中國電音愛好者或者Ravers首先想到的公認的名字之一正是叢林電音。
  • 電音沒有嘻哈的命
    2017年《中國有嘻哈》一炮而紅之後,那時嘻哈選手的身家普遍翻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有媒體報導,人氣最高的PG One商演價格達到50萬/場。而目前國內最炙手可熱的電音藝人在音樂節上的商演費用卻僅為25萬/場,且能進入這一梯隊的不超過兩人,第二梯隊的大約15萬/場。多數人很難靠電音養家餬口。
  • 2013北京音樂廳蓄勢待發 打造古典音樂盛宴
    作為80後最有成就的鋼琴家之一,宋思衡此次帶來了他對古典藝術的新思考,將上演一場音樂與文學的劇烈碰撞,用多媒體的方式展開對名曲與名著的恢弘敘述。緊接著3月23日,被稱為「演奏現代音樂的冠軍」、享譽世界的青年鋼琴家鄒翔帶著當代古典音樂先鋒派作曲家利蓋蒂的《鋼琴練習曲》全本將在此次音樂季上進行中國首演。
  • 上海音樂廳發布新樂季,mini音樂節和玲瓏國樂回歸
    新年到來之際,即將過完90歲生日的上海音樂廳,對外發布了2021音樂季1月-7月內容,包括60場音樂會。mini音樂節和玲瓏國樂回歸因為大修,上海音樂廳品牌項目「mini音樂節」遠離觀眾視線多時,明年5月,mini音樂節將正式回歸。
  • 除了爵士音樂節,西安音樂廳這周還有啥活動?
    2016爵士西安音樂節李曉川爵士小號大師課地點:西安音樂廳室內音樂廳票價:¥10憑爵士音樂節演出門票免費入場當今中國最富有才華、最受追捧的青年爵士小號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中國爵士樂界的領軍人物之一,也是爵士貝司大師Eddie Gomez
  • 2013北京音樂廳蓄勢待發 為您打造觸手可及的古典音樂盛宴
    ,且獨具創新的表演形式以及與跨界藝術的探索結合都將為觀眾展現古典音樂的現代之美,一掃以往觀眾對古典音樂高深莫測的固有印象,這,將是一次觸手可及的古典音樂盛宴。作為80後最有成就的鋼琴家之一,宋思衡此次帶來了他對古典藝術的新思考,將上演一場音樂與文學的劇烈碰撞,用多媒體的方式展開對名曲與名著的恢弘敘述。緊接著3月23日,被稱為「演奏現代音樂的冠軍」、享譽世界的青年鋼琴家鄒翔帶著當代古典音樂先鋒派作曲家利蓋蒂的《鋼琴練習曲》全本將在此次音樂季上進行中國首演。
  • 夜店在走,DJ要懂 | 吐血盤點那些在美國混夜店不能不認識的電音DJ
    其實美國各大夜店與音樂節上都少不了一些國際知名的電子音樂 DJ。拉斯維加斯和洛杉磯好萊塢的一些各大夜店基本上每周都有幾個重磅DJ出現。這篇就為大家介紹那些你不能不知道的DJ大神們,其實電音也分很多種,不喜歡可能是因為你還沒找到對你胃口的風格。
  • GTA5又一次向全世界玩家推廣電音文化.全新地下夜店,音樂節場地即將開放!
    夜店,而不是以往的私人開業的地下夜店。談起GTA5關於的電音更新,那必須得提起兩年前的那次夜店更新了。R星像是告訴全世界的玩家,夜店也是可以追隨音樂的場所,這次的更新也打破了不少吃瓜群眾對夜店的刻板印象。畢竟,我們在GTA5的線上夜店裡可以看到,一進門就是人們在大舞池裡蹦迪的場面,而喝酒得去夜店二樓才能體驗。
  • 2020年中國主流電音場景
    久而久之,因為大眾電子場景音樂風格分配的不平衡,舞池群體便開始攻擊起了這一些現象。這也是活動方為了賺錢而造成的商業藝人泛濫,畢竟絕大部分的受眾人群更多是去願意了解DJ的世界排名。當然,這很現實,你賺不了錢也意味著你要虧損,曾經把活動做成慈善的活動方都已經很難看到他們出現了(除非本身底厚)。
  • 藉助跨界、直播、互動 2018上海夏季音樂節讓年輕人愛上古典音樂
    作者 | 吳桐來源 | 上觀新聞自2010年上海夏季音樂節品牌創立以來,就對標柏林森林音樂會、倫敦逍遙音樂節、波士頓坦格伍德音樂節等世界知名的夏季音樂節,不斷提升音樂節水準和國際影響力。與此同時,夏季音樂節還打出「古典跨界」的鮮明旗號,通過多元混搭的音樂風格擴大觀眾群,通過音樂教育項目的推進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古典音樂的種子。
  • 把電音大眾化,想做這事的不止《即刻電音》一家
    又有一檔新的音樂綜藝上線了。這次節目組又瞄準了小眾市場,在「嘻哈」之後,把「電音」選做了這檔節目的核心音樂元素。Alan Walker 的《Fade》是電子音樂在大眾市場傳唱度最高的作品,Rihanna 與百大電音製作人 Calvin Harris 合作的冠軍單曲《We Found Love》則是一首 Electro house,我們在一些非主流夜店聽到的土嗨是 EDM 的一種。
  • 夜店放的那種音樂叫什麼?
    現在的夜店不播放電音的寥寥無幾, 而有請DJ去打碟的酒吧也都在這麼做。然而這隻證明了電音的普及。答案是絕對錯誤的,現在中國的夜店播放的電子音樂其實幾乎只有四種音樂風格。其它如果有也是插播而已。所以其實不是現在怎麼樣,是一直都存在一件事:電音愛好者幾乎都比DJ要懂電音,因為DJ接觸的音樂風格十分有限,DJ也不一定都是電音愛好者。這裡只說DJ,並不包括音樂製作人。
  • 真正的水上電音狂潮,IMFT廈門方特水上樂園音樂節正式官宣
    內心蠢蠢欲動被點燃DJ的律動眾人的狂歡一場熱情澎湃的電音盛宴就此展開..今年8月中國頂尖DJ陣容入駐廈門方特IMFT音樂節!為廣大遊客打造水上樂園颶風灣電音盛典!IMFT音樂節是廈門方特今夏推出的主打潮牌!亦是在原有的電音派對基礎上與IMF L!VE共同合作推出的升級產品。
  • 北京國際音樂節
    《博物館奇妙夜》交響音樂會海報 除了二十餘場線下演出,音樂節期間,線上節目更是240+小時不停息。後疫情時代的古典音樂節如何辦,北京國際音樂節交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音樂節期間,所有線下演出都在多個平臺上實時轉播。
  • 如何快速將夜店咖轉化為電音愛好者?
    散座模式不死,舞池模式不來,永遠好不起來(中國和外國的夜店(Club)有什麼區別?)。在夜店工作者始終還是分不清夜店和酒吧的區別的時候,他們甚至不知道夜店與舞池的必要關聯吧(大多數國人分不清酒吧和夜店)。離上次在標題掛上「夜店咖」三個字應該是剛做公眾號的時候的事了,當時也傳得挺開。
  • 冒充百大夜店已經不算什麼 這家夜店直接冒充一天十幾萬人的電音節UMF
    對於上述的情結並不針對任何一家夜店,我們針對的是所有冒充百大夜店的情況,先有隨便找個人冒充百大DJ再有直接冒充百大夜店,很顯然這些夜店幹的事兒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再次把電音文化給毀了,十年前他們就在幹這些事。
  • 作為中國Raver,你被電音活動騙了多少次?
    除了奇葩電音節以外,夜店活動也是Raver的受騙重災區。在夜店辦活動的主辦方是怎麼吸引的Raver的呢?你當然可以在兩者之前找到平衡,我也深知無論哪一方影響平衡也不是件小事,可惜做這樣活動的主辦方真是少之又少。我的意思也不是開卡座的人就不是Raver了,而是不願意開卡的Raver更是佔多數的。
  • 「深度」沒有電音的柏林:德國夜店產業如何熬過疫情嚴冬
    攝|王磬這是界面新聞記者8月在夜店YAAM看到的景象——這裡以黑人、拉美音樂蜚聲柏林電音圈,傑弗睿就在這裡擔任經理。6月以來疫情緩解,政府開始允許有院子的夜店開放室外部分,但室內舞池的啟動——也是夜店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仍然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