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來自中國IT研究中心的《中國手機地圖市場監測報告》在地圖行業掀起一片漣漪。報告中稱,百度地圖在2013年市場份額繼續快速增長,至10月份已經佔據54.26%,周活用戶份額上升至51.96%。近一段時間以來,地圖業亂戰四起,在爭奪領先者位置的同時,高德和百度間接連手讓地圖這個工具類App向著生活服務類App演進了一大步,極大加深了用戶心智當中的印象。但老牌的高德幾乎全部利益系與此,百度亦對LBS投入重兵,在幾輪正面的衝突過後,勢必會分出勝負。數據不會說謊,現今來看,百度地圖已經成功奠定了領先優勢,不出意外的話,這個優勢勢必繼續擴大。
作為智慧型手機必備的工具軟體,導航應用在O2O突破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廠商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BAT三家或通過自行發展、或通過收購注資,都不想錯過這扇未來的大門。那麼為何傳統的壟斷者高德會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潮席捲而至的時刻讓位給新晉者百度地圖?筆者認為大致有如下幾個原因:
品牌:高德的「專「遭遇百度的」普「
毫無疑問,高德具有導航領域最強的品牌,對於不少從塞班時代的用戶來說,導航軟體「只知有高德,不問其他」。這也是高德從上一個時代成功過度,並未倒在智慧型手機大變革的泥潭裡的最重要原因。高德方面的數據顯示,其收費用戶高達數千萬,累計為其貢獻的大量收入使其能夠穩健運轉。加上出售地圖數據出售、傳統導航儀的開發和銷售,高德在車載導航領域的優勢極其穩固。然而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導航軟體的用戶群體瞬間由有車、無車載導航人群和擴大至全用戶群,這就極大的淡化了其原本極強的品牌優勢。相反的是,百度地圖在Web端始終憑藉百度的品牌、影響力和流量以及技術、產品和服務口碑極好,延展到移動端,百度同樣擁有百度雲、百度客戶端、百度瀏覽器等十分完善的產品序列,這些移動產品相互之間產生了很好的品牌「互惠「,且百度的大品牌隨著百度的大投入快速上升,為下轄的產品形成了極強的品牌優勢。高德的」專「相較百度的」普「,恰恰形成了大相逕庭的競爭局面,這也是百度之所以快速超車的重要因素。
基因:高德激進邁向移動網際網路 百度笑看風雲
自被阿里注資後,高德開始了激進邁向移動網際網路的步伐,「將不惜一切代價投資移動網際網路業務」。然而高德急於擁抱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也正表明了其目前的心態:對網際網路企業的打法、策略還不是十分玩得轉,對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產品形態還需要時間去磨合。然而移動網際網路對高德的影響遠比其向網際網路的邁進要更快。究其原因,就是「免費「的模式在作怪。無論革命導師如何諄諄教誨,高德沉浸於導航軟體收費的曾經不會變,自給自足的習慣不會變,對舊的市場形態的懷念也無法一夕顛覆。更不要說,對於高德這樣專注一個領域,但又不甘心悶聲發小財的企業來說,盈利模式的自我摧毀也意味著壯士斷腕和徹底的革命。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高德在收費模式徹底顛覆之前選擇了自我救贖,還搭上了阿里這艘巨艦。關於網際網路基因,高德CEO在免費發布會上這樣說:」 "百度是網際網路公司,本來就不應收費。「不談競爭只看心態,其內心的糾結也可見一斑。
百度位居國內網際網路三巨頭之一,其網際網路基因完全毋庸置疑,對於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玩法熟稔於心。百度素來以技術立企業、倡導工程師文化,認為技術是推動公司向前進步的原動力。在幾年前,這家巨頭的形象幾乎是「低調「和「悶」,知道、貼吧、百科等產品即便名聲遠播,也很少能夠聽見百度的自我發聲。但從倡導「狼性」開始,百度又讓用戶和業界認識了百度的能戰和敢戰,其網際網路基因早已深入骨髓。就目前的格局來看,百度極有可能會在高德謀求轉型、尋求與阿里合作模式的時機下,加速推動自身向生活服務信息平臺的演進和投入。
技術:高德如太空梭 百度似航空母艦
高德是導航領域絕對的「技術流」。與其傳統對手四維圖新比較,四維圖新專注於汽車及車主,進入交通測繪領域及公路車聯網、研發導航語音地圖數據,並展開動態公交信息服務領域的投入。四維圖新將自己定義為導航地圖、動態公交信息及汽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的角色,一舉一動都不離「汽車」和「交通」這兩個關鍵詞,專注於產業鏈上遊的優勢。而高德則選擇了另一條路徑:移動網際網路。簡單的說,高德看好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龐大客戶群體,超快的發展速度以及這兩者可能會帶來的巨大價值空間,專注於產業鏈下遊的拓展。在傳統導航領域,高德的技術優勢使之就如一架太空梭,諸多的技術優勢凝聚成了小行業的超強壁壘。然而選擇了移動網際網路這條「地面戰「路徑,放棄了與四維圖新的「星球大戰」。太空梭的強大推進力、技術優勢是否適應,如何改變以符合市場和用戶的需求,如何平滑轉移到另一個領域的競爭,難度都相當之大。
而百度地圖在這段時間裡通過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玩法的花樣翻新,已經將自己打造成巨大的「航空母艦」。這艘巨艦上,搭載了諸多專為地面戰而設置的武器:排水量(用戶數量)達到2.5億,擁有多樣化的推進裝置,擁有25萬網站、40萬開發者、300萬開發者的龐大「艦載機群」共同構成優勢壁壘,武器(定位請求)日均發射數十億次。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平臺化的打法是極好的,也是被百度、阿里和騰訊多次正面了極其有效的運用有限資源撬動無限可能的模式,而對於傳統企業來說,很陌生。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網站要實現平臺化,幾乎可以無限增加功能,而一部導航儀要實現平臺化,硬體的瓶頸就是無法逾越的障礙。就這樣,「太空梭「高德和」航空母艦「百度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地圖領域正面衝撞,幾次大規模戰役下來,競爭格局已經逐漸明晰。
可以肯定的是,高德確定移動網際網路的轉型方向後,其產品轉型、合作和推廣、宣傳都有聲有色,很有網際網路企業的風範。但這個地圖這個領域既然被稱之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就自然擁有其獨特的、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而無論是百度、騰訊還是阿里,都不可能錯過這個機會。而現在的局面是,百度已經奠定了優勢、騰訊重兵投入,而阿里的投資只是給高德許了一個更美好的商業化遠景,在巨頭的「圍觀」下,高德要「打鐵」,還是要讓自身先「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