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香港地圖之後,百度地圖又於近日推出了臺灣地圖,至此,兩岸三地已悉數登陸百度地圖。在方便了兩岸民間往來的同時,也有望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升級相關產業。臺灣地圖的推出,對於正在布局國際化戰略的百度而言,是一個新的開始。
港澳臺地圖,華夏大地不留死角
作為地圖行業的後來者,網際網路企業背景的百度地圖在最初,常被傳統地圖企業以「基礎數據」為由頭攻擊,但根據中國IT研究中心(CNIT-Research)最近發布了《2014年度中國手機地圖研究報告》顯示,百度地圖在基礎數據上已經呈現領先之勢,3500萬的地標信息更是傲視群雄。
如今,無論是行走於全國哪個地方,使用百度地圖的人都隨處可見。與傳統地圖最大的不同在於,百度地圖對於平臺化的執著,對生活服務信息不斷的完善,讓其成功改變了手機地圖在人們心目中的「工具」印象,變成一站式的生活服務平臺。事實上,在創新模式的背後,隱藏著一條暗線,就是以用戶需求為中心。
在臺灣地圖中,我們同樣看到了這條線索。人們去臺灣旅遊時,即便手機沒有開通全球通,也同樣可以使用手機中的百度地圖,無網指路、無網找地、以及景區導遊等功能非常貼心。從「港澳臺地圖來了」的H5專題中,也可以看出百度在臺灣地圖中仍然延續發力生活服務的策略,如今的百度地圖,可以說華夏大地已無死角。
相比跨境電商,百度地圖走出去意義更大
在2014年,跨境電商成為熱門,讓人們見識到網際網路的力量。但實際上,相比電商平臺而言,百度地圖這樣的基礎應用走出大陸的意義可能更大。
藉助於百度臺灣地圖,不只能夠拉近兩岸的「網際網路」距離,更由於地圖應用的特殊屬性,能夠拉近兩岸的現實距離。比如對很多還在猶豫「敢不敢」去臺灣玩的人來說,百度臺灣地圖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與現實生活視角類似的觀察角度,並且保證了去臺灣「不迷路」,讓更多人敢於說走就走;對於臺灣商家而言,藉助於百度地圖的清晰標示,當大陸遊客來臺時能夠準確找到優質的服務商家,減少誤會發生,提升臺灣旅遊整體形象。
另外,與電商帶來的「貨物流動」不同,地圖應用的漂洋過海,展示的是技術創新的硬實力,與製造業相比,技術出口能夠帶來的附加值顯然更為可觀。另外,由於百度地圖一貫秉承的平臺化戰略,與兩岸人民現實生活的結合,讓兩岸取長補短,拉動相關產業升級提供了契機。
百度地圖顯露全球野心,天空才是極限
從宏觀面上看,港澳臺地區一直是大陸通往世界的一塊「跳板」,在大陸崛起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百度地圖延續了這一思路,以港澳臺起航,駛向全球更廣闊的市場海洋中。
不過比起很多隻打雷不下雨的「國際化」網際網路公司來說,百度地圖的動作比想像中的要快。2014年底推出香港地圖,沒多久就又推出了臺灣地圖,以此速度,百度地圖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地圖開通,恐怕也不會讓人們等太久。
作為曾被定義為移動網際網路三大入口、O2O兩條腿之一的百度地圖,推出臺灣地圖並放眼全世界,可以說是一舉三得。一是將其作為國際化跳板試探用戶反映;二是藉助大陸遊客將百度地圖「帶出去」;三是百度地圖還能夠作為「母體」,將團購、旅遊、營銷、甚至車聯網等相關產品及業務帶往全世界……
如今百度等國內網際網路行業巨頭,已經在技術上擁有了與國際巨頭一較高下的能力,在財務上更是有繁榮的本土市場作為支撐。逢好機會,有好積累,已經開始顯露全球野心的百度地圖,天空才是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