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這首詩是在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吳起鎮的時候,當時的寧夏騎兵就來了。毛澤東決定打寧夏騎兵一下,以免敵人進入陝北根據地。所以就給彭德懷發了一份電報,電報的內容就是這首六言詩。
當然彭德懷收到這首六言詩後,就把最後一句改了: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英勇紅軍。
彭德懷是中國共產黨中的高級將領,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領導了平江起義,時任紅軍第五軍軍長,後來和紅軍第一軍會合,組成紅軍第一方面軍。
在抗日戰爭時期,彭德懷擔任八路軍副總司令。解放戰爭時期,彭德懷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來又帶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抗擊美軍。
彭德懷戰功赫赫,對中國的革命解放事業、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革命的各個重要時期,彭德懷都是軍隊的高級將領,也是毛澤東、朱德軍事方面的得力助手。
彭德懷是黨、國家和軍隊的重要領導人,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他忠於國家,忠於共產主義,為了黨和人民,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的豐功偉績將永遠記載在史冊之上。人們也不會忘記我們敬愛的彭大將軍。
彭德懷,給人的形象是能打大仗、惡仗、狠仗的將軍。在戰場上他威風凜凜,性格上他為人直爽、敢做敢為。
當然,中國革命之路是波折重重的,彭德懷作為中國革命者一員,他的革命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的。
威風凜凜、讓敵人膽寒的彭大將軍,不僅一生的革命之路波折不斷,而且他的幾段婚戀史也都是不幸的。
彭德懷的夫人先是劉坤模,後是浦安修。不過劉坤模由於戰爭的原因和彭德懷失散而再嫁。而浦安修後來也和彭德懷提出離婚。而在劉坤模和浦安修之前,彭德懷還有一位初戀女友周瑞蓮,但彭德懷的這段感情也是以悲劇而結束。
下面就來聊聊彭德懷的婚戀經歷,讓我們更加能了解彭德懷元帥。
周瑞蓮
周瑞蓮,是彭德懷舅舅家撫養的女兒,她們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可謂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重要的是周瑞蓮的父親也答應了彭德懷和周瑞蓮的婚事,並定下了婚期。
然而世事難料,當時國家貧弱、百姓困苦,彭德懷從小就立志要救國救民,而想要救國救民,就需要尋求一條救國之道,所以決定出去尋求心目中的救國之路。
同時那時的彭德懷家裡也窮,沒有多少積蓄,他打算攢到了錢,混出點名堂,再把周瑞蓮風風光光的娶進門。
於是,彭德懷就告別了未婚妻子周瑞蓮離開了家鄉。而後彭德懷則參軍進入了湘軍。
由於彭德懷作戰勇敢、英勇善戰,所以就從一個普通的士兵,一步一步的升到了連長。
在這段時間裡,雖然彭德懷不欺壓百姓、不接受不正當的經濟來源。但他通過自己的省吃儉用,還是積攢了一些積蓄。
彭德懷有了這些積蓄,再則這時又是連長,此時回去也算是衣錦還鄉,當然也是風風光光娶周瑞蓮進門的時候了。
正當彭德懷滿懷喜悅之情的準備要回家鄉和周瑞蓮成親的時候,卻傳來周瑞蓮身亡的噩耗。
原來,周瑞家由於家裡貧困,父親就欠了地主的債,周父還不起債務,地主就讓周瑞蓮抵債。而周瑞蓮愛的只是彭德懷,她寧死不屈,結果就跳涯身亡了。
對於周瑞蓮的離世,讓彭德懷久久不能忘懷,由於是被地主逼死的,所以彭德懷就更加痛恨那些無情的地主。當然也更加堅定了彭德懷要為窮苦人民謀出路的信念。
劉坤模
一,嫁於彭德懷
劉坤模是彭德懷的原配妻子,原名叫劉細妹,1910年出生。於1922年,12歲的劉坤模嫁給了彭德懷。雖然當時劉坤模冒充14歲,但彭德懷覺得她還小,所以當時彭德懷和劉坤模只有夫妻之名,而無夫妻之實。兩人成親後,彭德懷不僅教劉細妹讀書寫字,而且還讓她放足。並為她改名為劉坤模。坤為女的意思,坤模就是女中模範之意。
自周瑞蓮身遭橫禍後,彭德懷不能忘懷,所以就一直一個人過著。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到了1922年時,這時彭德懷已經24歲了。
都這麼大了,所以家裡就是決定給彭德懷找一個妻子。此時的彭德懷雖然還沒有忘記周瑞蓮,但也不能一輩子一個人生活,所以就聽從家人之言,準備成親。
彭德懷的原名叫彭得華。由於彭得華為人正派、厚道,當鄉裡人聽到他準備結婚的消息,於是就紛紛給他介紹姑娘,其中一個就把劉坤模介紹給了彭得華,介紹的人則是劉坤模家的親戚。
一天,鄉親就帶著彭得華去了劉坤模(原名劉細妹)家中。當時劉坤模正在家中幫母親做家務。
進到院中,劉細妹就看到親戚帶著一個英武男子。而當時劉細妹雖然還小,但長得還是很清秀的。所以彭得華就看中了劉細妹。
劉細妹家中原有兩個姐姐,不過卻都做了童養媳,結果沒過多久都不在了。如今劉細妹才十二歲,劉母不想讓劉細妹重蹈兩位姐姐的覆轍。所以雖然劉母也喜歡彭得華,但還是有些不願意把劉細妹過早的嫁出去。
劉母雖然有些擔心,但劉細妹的哥哥劉玉峰卻贊成妹妹和彭得華的親事。因為劉玉峰和彭得華相知甚深,他知道彭得華的為人,也知道彭得華的本事和志向。當然更加知道彭得華沒有抽菸、喝酒、打女人、逛花樓的惡習。所以劉玉峰認為,妹妹若嫁給了彭得華為妻,是不會受委屈的。
於是,劉玉峰就力勸母親答應劉細妹和彭得華的親事。劉母想想也是這個道理,於是就答應下來了。
婚事既然定了一來,那接下來的就定婚期、辦婚禮了。
結婚那天,婚禮過後,送走親朋,屋裡只剩下了彭得華和劉細妹。
彭得華對劉細妹說:「細妹,你覺得我老嗎?嫌棄嗎?」
劉細妹笑道:「你才二十多歲呀,怎麼能說老呢?」
當時的社會,畢竟跟現在不同。在那時,有很多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送出去當童養媳,等長大就成親了。像劉細妹這麼小的年齡就結婚,在如今的社會是不能容忍的,但在以前的社會卻普遍。
當然,由於那時劉細妹還小,只有十二歲。所以那時彭德懷和劉細妹只是有夫妻之名。
兩人成親後,彭得華就不讓劉細妹纏足了。同時還教劉細妹讀書寫字學文化。並且後來又為劉細妹改名為劉坤模,以此鼓勵劉細妹要做女中模範之人。
本來劉坤模只是一個山村的小姑娘,思想、接觸的事物很有限。但自從嫁給彭德懷後,不僅學會了認字,而且還得到放足。
婚後不久,彭得華考取了湖南陸軍講武堂,同時還改名為彭德懷。
劉坤模問彭德懷為什麼要改名字?
彭德懷說:「我曾當了六年的兵,如今又考進了湖南陸軍講武堂。不管是帶兵還是進講武堂,我都不是為了做高官、發大財。我要做一個為百姓做好事的人。古語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所以我改名為彭德懷。」
劉坤模聽後,頗受啟發,所為之後學習更刻苦,她希望自己能學好知識,到時能和彭德懷一起為百姓做好事。
時間飛逝,一日復一日,
彭德懷從湖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又進入了湘軍,此時彭德懷不僅作戰勇敢,而且又是講武堂畢業的學生,所以很快,彭德懷就當上了連長,當然此時彭德懷由於要帶兵,所以就和劉坤模分別兩地了。
1924年,彭德懷此時正在湘西帶兵作戰。之後又帶領部隊回到長沙。
到長沙後,當彭德懷安定下來時,就派人把妻子劉坤模接了過來,此時彭德懷已經是代理營長了。
彭德懷為了讓劉坤模更好的接受教育,學習到更多的文化和知識,於是就把劉坤模送到了湘群學校讀書。在學校裡,劉坤模學習刻苦,文化知識提高很快。
本來彭德懷參軍是為了救國救民,然而這些年的軍旅生涯,打過來、打過去,卻始終是軍閥之間的戰爭,軍閥換來換去,還是軍閥,百姓的生活艱難卻沒有得到改善,軍閥根本不顧百姓的死活,這就和彭德懷當初參軍的志願相違背。
所以,彭德懷越來越發現,這並不是自己所要尋求的救國之路。
特別是在蔣介石發動反革命事件後,彭德懷更加迫切的希望能有一條真正的救國之道路。
正當彭德懷苦悶之時,段德昌帶著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走進了彭德懷的視野。經過彭德懷的了解和研究,終於認定這就是自己苦苦尋求救國之道。
雖然當時蔣介石已經發動了反革命事件,正在大肆抓捕、屠殺共產黨人,在此極度的白色恐怖危險之下,彭德懷還是毅然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彭德懷就開始了自己為共產主義奮鬥一生的歷程。
而在家庭之中,彭德懷對妻子劉坤模則非常疼愛。每當回到家中,彭德懷就會搶著做家務,希望妻子劉坤模能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
在家中,彭德懷可以允許劉坤模撒嬌,卻不允許劉坤模不好好學習。
彭德懷常認真、親切的對妻子劉坤模說:「我常年在軍隊中,是要帶兵打仗的,而打仗時子彈是不長眼睛的。如果我哪天被子彈打中死了,以後的日子就只能靠你自己了。所以你要好好的學習,學好知識、本領才能生存。」
從這話中,雖然感覺彭德懷對劉坤模很嚴厲,但從字裡行間卻也可感受出彭德懷對劉坤模滿滿的愛意和關心。如此對妻子的嚴厲,就是對妻子的將來負責,因為他擔心自己如果一旦戰死了,劉坤模以後的日子只能靠自己了。
二,顛沛流離生涯
彭德懷自從參加革命後,就和劉坤模聚少離多。當然那時好歹還有相聚團圓以敘夫妻情之時,
然而,到1928年時,彭德懷要發動領導平江起義,為了革命,也為了劉坤模的安全著想,彭德懷就讓劉坤模回家,並且答應劉坤模:等革命勝利後就去接你。
但就是這一別,不僅讓兩人十年之間失去了聯繫,而且也分斷了兩人的夫妻情緣。
1928年7月22日,由彭德懷、滕代遠等人在平江縣領導發動了平江起義。平江起義的爆發,不僅打擊了國民黨在湖南的統治,而且也壯大了紅軍的力量,更加推動了平江和湘鍔贛邊界的革命發展趨勢,可謂是意義重大。
正是因為平江起義的意義重大,所以平江起義轟動當時,讓國民黨深恨之。而彭德懷是領導平江起義之人,自然而然的就是國民黨首要抓捕之人。
當時劉坤模正在哥哥劉玉峰家中居住。得知彭德懷領導了平江起義,知道事情嚴重,作為彭德懷妻子的劉坤模,自然也是國民黨要抓捕之人,於是就連夜逃走躲避。
劉玉峰先是帶著妹妹劉坤模逃到表嫂家裡,隨著事態的嚴重,國民黨對劉坤模就加大力度的搜查抓捕。
劉坤模在表嫂家不能久留,於是又逃走了。由於國民黨的抓捕,劉坤模就開始了她的逃亡、顛沛流離的生涯。
由於被國民黨追拿,劉坤模只得沿街乞討過活,沿街乞討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可想而知當時劉坤模的處境之難。
劉坤模就這樣一直顛沛流離著,到了春節的時候,此時鄉間放起了鞭炮聲,劉坤模想到春節佳節之時,自己還在顛沛流離,丈夫彭德懷也下落不明,自己也不知道哪一天會被國民黨抓住殺了,想到這些,劉坤模不免傷心流淚。
然而事到如今,傷心也無事於補,只得承受著這種痛苦。
劉坤模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著擔心受怕、傷心流淚的日子。
直到1930年7月的時候,劉坤模收到了彭德懷寄來的信。
劉坤模天天等、天天盼,終於等到了彭德懷的來信,知道彭德懷還活著的消息,劉坤模很高興。
知道丈夫還活著,劉坤模對未來又有了希望,為了將來和彭德懷見面時,讓彭德懷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劉坤模於是決定繼續讀書、好好學習。
經過劉坤模的努力,終於在1931年的時候,考進了長沙南華女中上學。本來讀書讀的好好的,但還不到一年,劉坤模卻被人認出是彭德懷的妻子,彭德懷當時是中國共產黨軍中的高級將領,是國民黨主要抓捕之人。
劉坤模被人認出是彭德懷的妻子,這不是小事,於是就連夜逃走。此時又無地方可去,只得回老家躲起來。
劉坤模就這樣躲躲藏藏的又過了一年多的時間,由於劉坤模自嫁給彭德懷後,上了不少的學,也算是有些學問的。
為了日常的生活開支,劉坤模就去一個偏遠的山村去教書。但好景不長,由於她是彭德懷的妻子,校長怕遭到國民黨的報復,於是就把劉坤模辭退了。
劉坤模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就這樣又失去了。之後雖然又找了幾家學校去教書,但都是因為她是彭德懷的妻子,而遭到辭退。
此時的劉坤模雖然生活困苦,但她對彭德懷的思念之情卻沒有變。也正是由於她對彭德懷的思念之情,讓她的膽子也大了起了,雖然她沒有出過遠門,但為了尋找彭德懷,劉坤模就豁出去了,決定去大城市上海闖上一闖。
劉坤模為什麼選擇去上海呢?
因為上海是大城市,大城市裡面工廠自然多。彭德懷是共產黨,共產黨不僅發展農民運動,而且還要發展工人運動。工廠裡面應該會有共產黨員,只要自己進入工廠,或許就能聯繫到彭德懷了。
劉坤模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於是在1935年7月時,劉坤模就去到了上海。
然而劉坤模到了上海才知道,自己想的太簡單了,當時全國動亂不止,上海雖是大城市,但社會動蕩也是很嚴重的。
重要的是,在動亂的局勢下,很多工廠都倒閉了,大批的工人找不到工作。劉坤模此時來到上海,無依無靠,又找不到工作,處境更加困難了。
劉坤模在上海實在呆不下去,就買了一張去武漢的船票,然後打算再轉道回到湖南老家。
三,再嫁他人
船到南京的時候,上來了一位老太太,然後就挨著劉坤模坐了下來。
這位老太太是誰呢?
她就是陶鑄的母親董唐姑。陶鑄,是湖南祁陽人,也是共產黨員、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者。1933年5月的時候,由於被叛徒出賣在上海被捕。直到1937年的時候,才被組織營救出來。
劉坤模是湖南人,董唐姑也是湖南人,兩個老鄉在外地相遇,自然有難得的親切感。很快兩人就相互建立了信任感。
在交談之中,老太太告訴劉坤模自己的兒子是共產黨,兩年前被抓了,現在還關在獄中,這次就是來南京去看兒子的。
劉坤模知道眼前這位老太太能把秘密告訴自己,就是把自己當做自己人,是對自己信任,心裡很感動。於是劉坤模就跟董唐姑說:自己的丈夫也是共產黨,但如今卻下落不明。
兩人的情況雖然不同,但遭遇卻有相似之處,所以就更加相互信任了。
到了武昌的時候,董唐姑需要去看望兒子陶鑄的一個老朋友,名叫徐任吾。此時劉坤模和董唐姑相約結伴,於是就陪著董唐姑一起去了。
見到徐任吾後,劉坤模得知,徐任吾是一位教書的先生,也是湖南人,這次和徐任吾見面,給劉坤模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劉坤模、董唐姑告別徐任吾之後,又繼續往湖南老家趕去。
但當劉坤模回到老家時,發現家鄉的局勢還是很嚴峻,毅然受到國民黨迫害,根本沒有劉坤模容身之地。
想要在家鄉生活,就需要工作。但因為自己是彭德懷的妻子,卻又找不到工作。
之前劉坤模曾經做過教書的工作,只是因為被人認出身份才被辭退的。這時劉坤模就想到了在武昌見到的教書先生徐任吾,於是就給徐任吾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幫自己找個工作。
沒過多久,劉坤模就收到徐任吾的回信,信中說已經找到了一份教書的工作給劉坤模。
劉坤模收到信後,就於1935年底的時候,去到了武昌。
從1928年到1935年底,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在七八年裡,劉坤模顛沛流離、遭受了不少苦,去到武昌有了一份安穩的工作,也讓她有了一份慰藉。
再則,當時彭德懷下落不明、杳無音信,而徐任吾卻對劉坤模有意,同時劉坤模對徐任吾的印象也還不錯。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坤模就嫁給了徐任吾。婚後,劉坤模和徐任吾生下一個女兒。
當然,雖然劉坤模嫁給了徐任吾,但她對彭德懷的思念卻沒有變。
四,情緣難續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在國家、人民、民族的利益面前,國共摒棄前嫌聯合抗日。為了抗日,紅軍改編成八路軍。八路軍的總指揮是朱德,副總指揮是彭德懷。
此時的彭德懷身為八路軍的總指揮,名氣自然更大了,也是各大報紙刊登的對象。所以,劉坤模就從報紙中得到了彭德懷的信息。
於是劉坤模就給彭德懷寫了一封信。
彭德懷收到信後,給劉坤模回了一封信:「坤模,收到你的信,很開心。你要來,就去西安八路軍辦事處找林伯渠主任。」
劉坤模收到彭德懷的回信後,心中很開心,因為終於可以看到思念的彭德懷了。劉坤模沒有直接去找彭德懷,而是先回到湖南,找到彭德懷的弟弟彭金華,然後再去找彭德懷。
1937年11月,劉坤模和彭金華來到延安,剛好那時彭德懷從前線回延安參加會議。
劉坤模和彭德懷已經有十年沒見了。劉坤模在這十年裡確實吃了很多苦,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而彭德懷心裡同樣是日夜牽掛妻子劉坤模,只是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彭德懷只得把自己對妻子的思念壓在心底。
如今兩人終於相見了,彭德懷的喜悅之情是難以掩飾的。
然而喜悅歸喜悅,如今的劉坤模已經不是以前的劉坤模了,因為她已經另嫁他人,並生下一個女兒。
沒過多久,彭德懷就收到了一封來自武昌的信,沒錯,是徐任吾寄來的。彭德懷打開信封,裡面有一張照片,是徐任吾、劉坤模和女兒的合影。
徐任吾信中的內容是說:自己和劉坤模已經是夫妻,並且女兒還小,只有兩歲,離開不母親。希望劉坤模能回來,也希望彭德懷能成全。
彭德懷雖然還放不下劉坤模,但此時已經也沒有辦法了,他作為八路軍的副總指揮、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怎麼能和別人一個妻子呢!
當彭德懷開完會準備返回前線的時候,彭德懷把徐任吾的信交給了劉坤模,並勸劉坤模應該回到孩子身邊。
劉坤模聽了,已經是淚流滿面了,她為自己以前的事後悔。但後悔也不能改變現實了。
彭德懷看著劉坤模傷心的樣子,就安慰劉坤模說:「讓我們面對現實了。雖然我們不能做夫妻了,但我們還可以做朋友,可以成為同志。至於你是回到武昌,還是願意留下來在抗大學習,由你決定。」
劉坤模此時也只得面對現實,因此她和彭德懷的婚姻已經結束了,但她也不願回到武昌,於是劉坤模說道:「我是來參加革命的,我不回去,我要在抗打學習。」
彭德懷聽了後,露出了笑容,親切的對劉坤模說:「既然你要留下,那就在抗大好好的學習,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說完,彭德懷就離開了,因為他要趕回前線指揮戰鬥。
以前同志們雖然看到彭德懷一個人,但知道彭德懷心中還有牽掛的妻子。如今彭德懷處理好了和劉坤模的關係,他單身的事情很快就傳來了。彭德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高級將軍,個人生活問題還是要解決的的,所以後來同志們就把浦安修介紹給了彭德懷,很快兩人就結婚了。
而劉坤模後來在別人的介紹下認識了任楚軒,並於1939年,劉坤模和任楚軒結婚。
五,猶憶大將軍
時間到了1987年,有一天,彭德懷的家鄉,要來一位老人,她就是劉坤模。
這一年,劉坤模已經77歲了。她的來到驚動了彭家子侄們,
彭德懷的侄媳婦喊劉坤模伯母,把她迎進屋內。彭德懷的其他侄子、侄女、堂侄女們也紛紛的趕來了。
劉坤模這次回來先拜訪了鄰居們,之後又去彭金華、彭榮華烈士的墓前憑弔。
在離開的時候,劉坤模想到自己以前和彭德懷相識、相知、相處、相離的種種經歷,驀然湧入腦海之中,回想起來,仿佛就像昨天的事,但卻又恍如隔世、遙不可及。
於是劉坤模就寫了一首詩:
橫刀人不見,烏石緬雄風。
華夏開新宇,猶憶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