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會說話:營養不良的日本武士,為何殺氣逼人?

2021-02-07 星聯校園
日文中,武士一詞寫作「侍」,意思就是侍奉主君的人。不要被這個中文意思是「陪伴侍候」的詞所誤導,日本的「侍」要求很嚴苛:勇猛善戰、忠於職守、不畏生死。

日本的武士道,第一要義就是「為了主君,隨時做到毫不猶豫、毫無顧忌的死」,即盡忠獻身。這種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人生觀和行為準則,讓我們無數次見識到戰爭中日本人的勇悍和暴戾。

對於這個遠隔大海的鄰國,中國人喜歡多情的形容為「一衣帶水」,但嚴格來說,日本和中國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民族,尤其是國民氣質隔著一個巨大的分水嶺,這個分水嶺的名字叫做:尚武。

中國古代是極具尚武精神的。先秦的「士」,都是精通「六藝」的武士,連孔子都是魁梧的大力士。漢唐盛世,則延續著先秦的武勇,對北方遊牧民族一直取攻勢,逐匈奴、破突厥、誅樓蘭、滅高句麗,留下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語。

但是,宋朝以來首開重文輕武國策,軍事積弱,民風文弱;元朝則被欺壓得幾戶人合用一把菜刀,毫無尚武的餘地;明清時期,三綱五常的程朱理學一統國人的行為準則,尚武之風徹底丟失,以至於到了近代國民身體羸弱,精神萎靡,被列強欺侮,尤其是甲午戰爭一戰,被一個資源、人口、國力遠遠不及的蕞爾島國掀翻在地。

反觀日本,上千年來從沒放下過手中的戰刀。

日本自古就是天性好戰、崇尚武力的民族,對朝鮮半島等大陸民族虎視眈眈,長達600年的武士幕府統治時期,更是強化了「重武輕文」的國民風氣。對於中國文明,他們只選擇性保留了儒家文化中的「忠君、信義、廉恥、樸素」等道德規範,而延續了他們好戰尚武的武士之風。

明治維新之後,雖然腰佩雙刀的武士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但強調忠君、尚武、犧牲的武士道精神並沒有消亡,相反被視為國民道德,並在近代進一步加強,成為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

老照片中這些人物,都是日本明治初期的「最後的武士」。日本人個頭矮小是出了名的,由於長達一千年不吃肉的歷史,國民絕大多數營養不良,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國人的平均身高男性為155cm,女性為143cm,名符其實的「小日本」。

但是,從老照片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精氣神和清末老照片的人物天壤之別。從他們兇狠的眼神桀驁的氣質中,你或許能找到「為什麼小日本能打敗大清」的答案。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照片,個子不高卻有騰騰殺氣,圖八女武士貌美如花
    在日本的影視劇中,武士被常常搬上螢屏。其「武士道」精神也被視為日本文化的一個代表,尚武的意識一直浸在日本人的骨子裡。
  • 日本武士照片:個子不高卻殺氣騰騰,女武士貌美如花!
    例如在戰敗之後就要切腹自盡,永遠效忠天皇等等,作為近代一個發達的國家,日本人武士道精神深入每一位士兵心中。日本武士在日本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職業,也有很多電視劇來展示過去日本武士的風採。日本武士照片在現代人眼中,日本武士很容易和日本忍者聯繫起來,或許他們個個都是飛簷走壁的冷酷殺手。那麼從歷史的眼光來看,日本武士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呢?日本武士照片:個子不高卻殺氣騰騰,女武士貌美如花!
  • 百年前日本武士老照片:面露兇狠,身材都很矮小,圖9女武士漂亮
    【老武士】武士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日文寓意侍者,貼身隨從。武士要求對主人無比忠誠,即便戰死也是可以的。日本武士始於平安時代,地方領主開始建立保衛自己的私人武裝,並利用其擴張勢力。這是一組反映百年前日本武士真實形象的照片。
  • 《浪人四十七》曝超炫海報 鬼面武士殺氣凌人
    搜狐娛樂訊 由基努-裡維斯主演的《浪人四十七》(47 Ronin)好萊塢翻拍版,今日曝光了一組超炫角色海報:男主角基努-裡維斯手持利劍的武士造型看上去相當拉風,但更耀眼的其實是戴著面具的「黑武士」以及滿臉紋成骷髏狀的反派,此外,片中的女性角色也以詭異的造型出現,其「懸掛」在海報上的模樣充滿了殺氣和神秘感
  • 日本武士為何不會跑步?
    如果不是山田洋次對這種文化細節的關注,我不會想到日本人也曾面臨同樣的情境。不是有眼光的導演,難選中跑步這個細節。當西方和東方發生碰撞時,日本武士和晚清中國人中的多數人,對西洋科技是既不得不服又不甘認輸。但是,科技的衝擊不一定有跑姿的衝擊大。如果連跑步這種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你都不如人家做得好,那你甘心認輸的程度總要升高一點。
  • 日本武士的三張面孔
    郵發代號1-201日本的動漫作品中,以武士為主題的《浪客劍心》知名度極高,主人公劍心有句臺詞,許多人耳熟能詳:「劍是兇器,劍術是殺人術,無論用多麼華麗的詞彙去修飾,這都是事實。」這句話,戳穿了熱衷身體暴力卻美其名曰「熱血精神」的皇帝新衣。
  • 日本武士為何偏愛切腹自殺?原因讓人詫異,網友:我無言以對!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於自己的身體必須加以保護,古代人連剪指甲這件小事都要選一個黃道吉日來做。但是不知日本的傳統怎麼回事?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日本人切腹自盡的片段,就連愛情喜劇《愛情公寓》中的關穀神奇也經常說:「我要切腹自盡」。日本武士為何偏愛切腹自殺?
  • 武士榮耀?日本人為何喜歡剖腹自殺?
    導讀:在很多日本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日本武士剖腹自殺的情節。剖腹自殺這一殘忍的習俗到底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它的目的又是什麼?  剖腹的開始盛行,是在鎌倉幕府以後,因丟失陣地而引咎剖腹,或恥於被擒而陣前剖腹,佔了絕大多數,一直持續到戰國時代。
  • 為何日本女人背個「小枕頭」,武士則背個大包袱?
    日本人打仗流行砍首級,一旦砍掉一個帶「母衣」的武士,就將其首級放入其「母衣」中帶回去獻功,在當時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所以穿「母衣」看起來是保命,其實是在玩命。▲日本武士祭中的赤母衣眾到了戰國後期,鐵炮(日本人對火繩槍的稱呼)進入戰場,「母衣」的防護作用更加削弱,漸漸演變成一種「榮譽裝」。
  • 老年人為什麼容易營養不良?原來很多時候跟這個有關!
    來自於美國聖路易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公布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全球86%以上的住院病人及38%的社區老人均有營養不良症狀。我們不禁要問,為何生活條件好了,老人的營養情況還是難盡如人意?營養不均衡,影響生活更不易長壽營養不良是一個描述健康狀況的用語,多由不當或不足飲食造成,而長期的營養不良可能導致疾病,甚至死亡。人到老年,身體組織本來就發生了改變,肌肉和礦物質減少。
  • 日本武士老照片,個個面露兇光,網友直言個頭確實不高卻不好惹
    誕生於平安時期的日本武士,在日本古代歷史上地位一直舉足輕重,從十世紀開始就成為日本的特權階層。他們驍勇善戰,他們劍術精湛,恪盡職守,就連當時強大無比的元朝兩次入侵日本都以失敗告終,可見其強悍。日本武士最早是地方領主的私人武裝,後來被中央政府承認脫離生產成為特權階層。不過當時日本人都身材矮小,一度千年不吃肉。
  • 嬰兒營養不良 嬰兒營養不良最先出現的部位是哪裡
    嬰兒營養不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和健康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小朋友的健康。家裡有小朋友,如有一寶,孩子的健康生活牽動著全家人的心。小兒營養不良時孩子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那麼我們如何通過飲食和保健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 日本武士切腹後,最多還能多活6個小時,為何還醉心於此?
    前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對於日本大多數人影響非常的大,而日本中世紀武士盛行的時候,「武士道」自然也被發揚光大,但是日本的「武士道」中卻有一個極為殘忍的自裁方法,那就是日本武士的「切腹謝罪」,不過為了讓人不那麼痛苦,日本武士切腹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一個介錯人的存在,在武士最痛苦的時候,
  • 日本武士最愛的月代頭,宛如禿頂男子,為何還特意將中間頭髮扒光
    這麼奇葩的髮型為何能成為歷史上的日本武士最鍾愛的髮型呢?我們先來梳理一下它出現的歷史。根據日本歷史的記載,月代頭最早出現於日本平安時代末期,那會我國正處於唐宋交替時期。而那會的日本都是視中國為榜樣,中國幹什麼,他們都依葫蘆畫瓢。所以,有學者推斷月代頭可能是中國傳到日本的。
  • 日本武士切腹後,無外力介入還能活6小時,為何他們如此醉心此道
    這也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個剖腹而死的武士,而在近代的日本史料當中,後來的數百年,剖腹已經成為了日本武士結束生命最常見的行為,從醫學角度上來說,「切腹」萬分痛苦,失去外力的介入
  • 武士、忍者與霓虹燈,當賽博朋克遊戲中的日本元素被放大會怎樣?
    近年來採用賽博朋克類型的遊戲作品曝光率越來越高,這一冷門的題材逐漸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當中,而相較於打造原汁原味的賽博朋克,更多的人還是傾向於將其中所包含的一類元素進行放大,而這其中登場率最高的當屬日本文化元素,因而也催生出了一系列極具特色的遊戲作品。
  • 肌營養不良靠什麼來確診?該如何治療?
    肌營養不良患者很容易在蹣跚學步時期被忽視,即使伴隨發育遲緩,延誤 診斷的情況也很常見。因為肌營養不良患者早期還沒出現症狀,只是肌酸激酶及轉氨酶很高。 靠什麼來確診是肌營養不良呢?
  • 100年前的日本武士有多高?和影視劇截然不同,女武士更不忍直視
    日本的武士道是以: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作為精神信仰,要是德行違背了武士道精神,武士必須以切腹謝罪,日本武士的切腹也是十分出名,就連《愛情公寓》也經常會用切腹的梗。日本武士產生於平安時代,是日本天皇集權制度瓦解之後,地方領主為了保衛莊園擴大領土而訓練的士兵,一開始武士也是亦農亦武,在武士當中又以藤原氏、源氏和平氏的威望為著。
  • 日本武士為啥喜歡背個「大枕頭」
    咳咳,因為日本女人走路都背個枕頭,所以日本男人要背床被子……當然,這是玩笑話。日本女人和服後面的「枕頭」其實是腰帶結,作用是美觀束腰,而日本武士背著的大包袱,名叫「母衣」,是一種輔助武具。「母衣」雖然看起來醜醜的像烏龜殼,但能夠罩住背部,能有效遮護住來自後方和側方的矢石攻擊,但是也帶來一個問題:穿「母衣」的武士很惹眼,容易成為敵人的靶子。日本人打仗流行砍首級,一旦砍掉一個帶「母衣」的武士,就將其首級放入其「母衣」中帶回去獻功,在當時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所以穿「母衣」看起來是保命,其實是在玩命。
  • 老年人偏瘦是營養不良造成的,那營養不良的原因是什麼?
    人老了,會怎樣?是不是一定會骨質疏鬆?是不是一定會得「三高」?是不是一定會出現老花眼?都不是! 牙齒缺失導致咀嚼功能降低以後,一些沒有經過充分咀嚼的食物進入腸胃,會增加腸胃的消化負擔,引發營養吸收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