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日本武士老照片:面露兇狠,身材都很矮小,圖9女武士漂亮

2020-12-23 解讀有趣的歷史

【老武士】武士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日文寓意侍者,貼身隨從。武士要求對主人無比忠誠,即便戰死也是可以的。日本武士始於平安時代,地方領主開始建立保衛自己的私人武裝,並利用其擴張勢力。這是一組反映百年前日本武士真實形象的照片。

【武士在酒館裡喝酒】日本武士完整產生的象徵是德川幕藩制,整個日本社會的統治階級由以將軍、大名為代表的高級武士到最低級的足輕低級武士組成。從這組老照片可以看出,日本人身材確實矮,這可能是基因的緣故。另外,照片中武士眼神充滿殺氣。

【武士】日本武士中等級最高的是徵夷大將軍,下面依次是大老、老中、御家老、守護代、大名、家老、部將、侍大將、足輕大將、足輕頭、足輕。武士的級別不同,所享受的待遇也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一旦與武士發生衝突,往往會受到嚴懲。

【一群武士】由於武士這個群體的不大壯大,由此產生了武士道。所謂的武士道是指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實現個人於集體、團體的價值,即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辭。武士道的最大特點就是充斥著殺戮和死亡,武士以戰死為最高榮譽。

【面露兇光的武士】日本早年時期,忠和勇被統治者評價武士的最高標準,武士的名譽自忠和勇,只有符合這兩點才能得到晉升和封賞,其餘仁義、道德都不是重要的東西。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武士要對主人無比忠誠。

【武士】從這組老照片中可以看出,日本武士腰上會別著兩把刀,長刀是打刀,短的是脇差。有這樣一種說法,脇差是日本武士切腹的,這時一個誤解。日本武士將脇差隨身攜帶,最大原因是脇差是一把非常有價值的武器,比如切腹、狹窄空間裡打鬥等。

【武士的紋身】古代中國人對日本武士印象深刻,比如明朝倭寇中就有不少是武士。曾有53名武士在中國沿海地區大殺四方,「突犯會稽縣,流劫杭州,突徽州歙縣,至績溪、旌德,屠掠過涇縣,趨南陵,至蕪湖。燒南岸,趨太平府,犯江寧鎮,直趨南京。」

【武士裝備展示】除了武器外,日本武士都會帶著一把扇子。扇子名字叫「軍配」,是一種道具。軍配用於命令軍隊布陣、進退的命令,也可以指發出指令的道具。軍配是用皮或薄鐵製成的團扇,最早上面畫帶有金剛界大日如來種子梵文的圓陣、十二天幹地支、二十八星宿等圖像,是軍師用來推算吉兇方位的工具,後來演變為大名或總大將級者所持。

【漂亮的女武士】二戰期間,日本政府將武士道跟軍國主義糅合在一起,要求日軍以戰死為效忠天皇的最高的形式,武士道出現了異變。這種異變的後果就是,日軍無比殘忍,他們屠殺無數無辜的人,而且即便切腹自殺也不願投降。

【三名武士】大家都知道,日本武士一旦戰敗往往都會切腹自殺。據史書記載,日本武士最早的切腹時間是永祚元年(西元989年),大盜藤原義在被捕前用武士刀剖腹自殺。從鎌倉時代開始,日本武士戰敗剖腹的行為開始盛行,逐漸視為武士道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百年前日本武士老照片:面露兇狠身材都很矮小,圖5女武士漂亮!
    這是一組反映百年前日本武士真實情況的照片,他們身材矮小強悍、面露兇光,看起來穿著鎧甲笨拙,其實靈活無比。 日本武士中等級最高的是徵夷大將軍,下面依次是大老、老中、御家老、守護代、大名、家老、部將、侍大將、足輕大將、足輕頭、足輕。
  • 百年前日本武士舊照:身材瘦小,面露兇光,女武士很漂亮
    早在中國唐朝末期,日本的平安時代,武士這一個階層,就已經逐漸誕生,它是地方割據政權和朝廷日益增加矛盾的產物,日本武士算得上是職業軍人的一種,他們強調忠誠,不畏艱難,但是這種信念也是建立在穩定的有償制度之上,否則很容易發生動亂,在井上清所寫的《日本歷史》中認為:殺人、搶劫、強盜即為武士,戰敗而逃亡、流浪的武士則為浪人。
  • 日本武士老照片,個個面露兇光,網友直言個頭確實不高卻不好惹
    誕生於平安時期的日本武士,在日本古代歷史上地位一直舉足輕重,從十世紀開始就成為日本的特權階層。他們驍勇善戰,他們劍術精湛,恪盡職守,就連當時強大無比的元朝兩次入侵日本都以失敗告終,可見其強悍。日本武士最早是地方領主的私人武裝,後來被中央政府承認脫離生產成為特權階層。不過當時日本人都身材矮小,一度千年不吃肉。
  • 照片會說話:營養不良的日本武士,為何殺氣逼人?
    日文中,武士一詞寫作「侍」,意思就是侍奉主君的人。不要被這個中文意思是「陪伴侍候」的詞所誤導,日本的「侍」要求很嚴苛:勇猛善戰、忠於職守、不畏生死。日本的武士道,第一要義就是「為了主君,隨時做到毫不猶豫、毫無顧忌的死」,即盡忠獻身。這種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人生觀和行為準則,讓我們無數次見識到戰爭中日本人的勇悍和暴戾。
  • 100年前的日本武士有多高?和影視劇截然不同,女武士更不忍直視
    日本武士產生於平安時代,是日本天皇集權制度瓦解之後,地方領主為了保衛莊園擴大領土而訓練的士兵,一開始武士也是亦農亦武,在武士當中又以藤原氏、源氏和平氏的威望為著。寺院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也組織了「僧兵」,地方豪門武裝又被稱為「郎黨」,在各大紛爭下,武士集團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德川幕藩製成立之後,武士制度算是完備,日本社會也出現了將軍、大名為代表的高級武士。
  • 古代日本人究竟有多矮?看看老照片中日本武士的身高...
    每次看大河劇和日本電影,日本人都把他們的古代、近代的英雄豪傑塑造成高大威猛的形象,但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
  • 三國時期的武將和日本武士身高大揭秘!貂蟬比大多數武士都高
    最近幾年,由於日本製作的三國遊戲很火爆,所以,日本人很喜歡拿他們的武士和咱們三國時期的著名將領比較。
  • 清朝真實老照片:帶劍的清朝武士,酷刑之下的男子面露微笑
    清朝真實老照片:帶劍的清朝武士,酷刑之下的男子面露微笑
  • 日本武士享有特權,可以為所欲為?武士:還不如平民
    摘要:日本武士享有特權,可以為所欲為?武士:還不如平民日本進入武士政權時代後,開始持續數百年的武家統治時代,既然身為統治階級,不但享有特權,還可以為所欲為嗎?事實上並非如此,武士一直受到嚴格的控制,相比於平民百姓,武士受到更嚴格的管理,還不如平民!正從進入江戶時代後,對於武士的管理達到頂峰。
  • 日本武士的第三把傳統短刀大觀
    日本文明史上曾發生過一系列複雜而又極具標誌性的歷史性事件,其中包括日本氏族之間的權力鬥爭。彼時日本國內的人大多為武士,因此其所使用的武器便也得到了特別的關注。隨著歲月的推移,日本冷兵器也一直在發展進步。人們口中所提到的第一把日本武士刀,無疑指的就是日本武士的軍刀。
  • 《星球大戰》中的 絕地武士關係圖
    身材矮小的睿智長者,說話喜歡用倒裝句。他是最德高望重的絕地大師活了九百多歲,訓練絕地武士超過八百年,絕大多數絕地都在幼年時接受過他的訓練。盧克成為尤達的最後一名弟子,卻在訓練中途陷入達斯·維達的陷阱,不顧尤達的反對終止了學習。第六部解救完韓·索羅的盧克回到達戈巴行星,想完成絕地訓練,年事已高的尤達卻因過於虛弱而圓寂了。
  • 《榮耀戰魂》中日本武士陣營背景故事考證|百家故事
    現實中的日本武士就像上文中所提到的,《榮耀戰魂》是一款將三個截然不同,甚至於是位於地球的另一邊的種族放到同一個世界觀下的遊戲,而為了讓這樣的設定看起來合理,在遊戲當中日本武士陣營被設定成了因為原本的舊家園被災難毀滅而被迫流浪的種族,在流浪了數百年之後,他們終於來到了這個新家園建立起了新的國度,並為了保護自身的生存而英勇作戰。
  • 日本歷史上唯一的黑人武士:身材力量驚人,命運跌宕傳奇
    文/快哉風《黑豹》男主查德維克·博斯曼上周患癌去世,令無數漫威影迷心痛的同時,也讓原定他主演的新片《彌助》(Yasuke)無疾而終,這部描述日本唯一黑人武士的電影,曾引發很多人的興趣。博斯曼原定主演《彌助》話說,日本歷史上怎麼會有一個黑人武士?
  • 日本武士為何不會跑步?
    有一幕是,教官訓練武士們西洋跑姿,遭到武士的反對。一個武士說,我們武士一直就是這麼跑的,為什麼要學難看的西洋跑姿?教官提出比賽,武士應戰。教官讓武士跑出一段路之後才開始奔跑,然後很快就超過了武士。武士急著加速,結果自己摔倒了。按那種跑姿,加速太快是必然摔倒的。我非常感謝導演山田洋次獨具匠心的安排。不知道日本武士面對賽跑失敗是不是很震驚:我們居然連跑步的姿勢都是錯的?
  • 鎧甲、櫻花與武士刀,《榮耀戰魂》中日本武士陣營背景故事考證
    ,在遊戲當中日本武士陣營被設定成了因為原本的舊家園被災難毀滅而被迫流浪的種族,在流浪了數百年之後,他們終於來到了這個新家園建立起了新的國度,並為了保護自身的生存而英勇作戰。 最初的日本武士在一定程度上與西方的騎士階級類似,他們都要求必須貴族出身,且在成為武士(騎士)前都需要接受文武合一的教育,比如在成為武士之前要學會槍術、劍術、弓術、馬術等武藝,而在文化方面則需要學習各種公家文化以及四書五經等等。
  • 圖志 | 獅身人面像前的日本武士:這些看起來很假的照片,都是真實的歷史
    以下的有些歷史照片或許你已經看過,比如1974年那張獲普立茲獎的圖片,但你未必了解這張照片重逢之後的故事;而有些照片,估計你會覺得匪夷所思——比如1864年站在埃及獅身人面像前合影的一群日本人。雖然照片造假的歷史要比你想像得更久遠(比如溫斯頓·邱吉爾經典的V字手勢照,下圖),但本文中的照片都是未經ps的。
  • 今日零時好萊塢巨製《黃沙武士》登陸蘭州(圖)
    記者馬霞  每日甘肅網-西部商報訊 今日零時,好萊塢巨製《黃沙武士》登陸蘭州。作為亞洲地區屈指可數的實力派與偶像派巨星——張東健,此次在《黃沙武士》中變身為世界第一劍客,從神秘的東方來到美國蒼涼的西部小鎮。同時香港老牌巨星狄龍、英國戲骨傑弗裡·拉什的加盟也令該片升格為國際陣容,而由《指環王》的原班人馬打造的特效,吊足了中國觀眾的胃口。
  • 【遊影史話】最後的武士:日本西南戰爭
    《最後的武士》(The Last Samurai)上映於2003年,主要講述了湯姆·克魯斯所飾演的前美國軍人受邀為日本明治政府編練新軍以鎮壓守舊派武士叛軍,戰鬥途中被俘,在與武士們的交往過程中逐漸被日本傳統文化吸引,最終加入到武士的隊伍中的故事。
  • 櫻與菊,日本古代的「皇室」與「武士」為何長期並存?
    「公家」與「武家」的關係一直是日本史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作為中國文化背景的旁觀者,對日本古代這麼一套體制首先一般是困惑的,因為在東亞地區,正規的政治制度是中國的秦制——即大一統的封建王權,中國、朝鮮和越南都是如此,從來不會出現所謂的「武士階層」。那麼,日本究竟是什麼情況,演化出這種「公家」和「武家」並存的獨特局面呢?
  • 日本武士頭盔欣賞
    日本武士是出現於10世紀到19世紀在日本國內的一個社會階級。作為日本武士的盔甲,其設計與日本武士的工作、社會地位具有密切的關係。日本武士盔甲設計的如此威嚴(恐怖)主要是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日本武士崇尚武力,且戰鬥的情況較多,在戰鬥過程中威嚴(恐怖)的盔甲可以震懾敵人。在日本的古代武士地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