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教育訊 在世界MBA教育與商學院的發展過程中,先後出現了與MBA教育有關的三大國際認證體系:AACSB、EQUIS和AMBA。三頂皇冠審核嚴格,各有側重。由於象徵著教育質量的肯定,讓中國各大商學院趨之若鶩。誰獲得了認證,誰就擁有更大的國際影響力。
"國際認證"光環耀眼 各大院校"騎虎難下
自2004年起,中國商學院便踏上了漫漫認證之路。在此過程中,一些商學院為了通過認證,不惜投桃報李、弄虛作假。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的9所商學院通過了AMBA認證,有10所院校通過了EQUIS認證,有10所學校通過了AACSB認證。
而且,國內商學院發現,國際認證標準的制定是參照歐美教學標準,並不以中國文化和教育特點而制定這讓中國商學院頗為尷尬。一位商學院院長坦言,中國商學院參加國際認證已經是「騎虎難下」了。
商學院:組建團隊 就為拿到認證資格
據國際金融報報導,一位國內商學院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部分學校在決定參加國際認證後會組建一個團隊,這個團隊類似於幫助企業上市的投行項目組,目的性非常強,那就是要拿到認證資格。為了提高效率,這個團隊一般就是找出什麼樣的材料更容易通過認證機構的評估,什麼樣的案例更容易得到認證機構的認同等。
「很多時候,原本應該由教授撰寫的材料,交由專業人士按照最能被通過認證的模式撰寫,原本需要踏踏實實去做的事情被想出了很多規避方法。」這位內部人士指出,這個團隊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商學院認證而投機取巧,集中運用學校的大量資源,在短時間內構造出了所謂「世界級商學院」的雛形。
一場「本土認證」與「國際認證」的論戰
參加國際的認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規範管理、提高工商管理的教育質量、提升國家水平的作用。但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李軍主任看來,由於文化背景,尤其是教育體制、背景理念等這些差異性,國際教育認證並非完全適合中國自己高等教育MBA的發展特徵和發展規律。不少商學院院長擔憂的是,在與國際接軌的「被認證」過程中,研究成果日趨國際化,結合中國問題、立足本土化的研究數量反而減少。
正因為有這樣的考量,2012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和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啟動中國高質量MBA教育認證(Chinese Advanced Management Education Accreditation,下稱CAMEA)的建設工作。
「不可否認,像AACSB、AMBAS、EQUIS這些國際認證組織它們有影響力,我們如何進一步開展與國際合作,而且進行新的合作機制的探討,我們會進一步加強。」對於中國本土認證的未來,李軍表示,「希望中國高質量MBA認證可以在世界上逐步樹立中國人自己的品牌,不僅是中國人知道,通過這種認證發展我們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教育的體系,讓我們中國的管理教育朝著世界先進水平邁進。」
中國推出「本土」認證是否與「洋」認證有些較勁的味道?對於商學院這樣一項舶來品而言,中國本土認證的必要性又在哪裡呢?一場「本土認證」與「國際認證」論戰在所難免。
無論是參加國際認證還是中國本土認證,業內專家認為,中國商學院應該擺正認證的心態,因為參加認證的過程要重於結果。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論壇 作者:王夢晨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