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國民黨提名,參選南投縣議員的陸配史雪燕,6月30日應邀出席第二屆兩岸婚姻議題研討會,上臺分享作為全臺首位參選陸配的心路歷程。
從傳統家務勞動主力,搖身一變成為臺灣政壇生力軍,史雪燕坦言,這條路相當不容易。嫁來臺灣19年的河北姑娘史雪燕,已經能夠說一口流利的閩南語,也因此讓她感受到如果有政治力的幫助,能夠比單純留在社福團體更有力量推動一些福利政策。去年,在雪燕取得臺灣身份證滿十年的日子,她以臺灣境外配偶福利發展協會理事長的身分,在先生與孩子的鼓勵下,投身政治,為新住民發聲。
作為全臺第一個被政黨提名的陸配參選人,史雪燕對自己充滿信心,她表示,如果自己有機會當選,將會開創兩岸交流歷史的裡程碑。史雪燕表示,地方上的照顧才是自己真正要去大力推動的,例如設立公共託兒所,讓新住民姊妹沒有後顧之憂地去工作,實現經濟獨立。她更希望,未來在面對兩岸交流時,能夠更加理性地參與意見討論,協助制定有助於兩岸局勢和平發展的政策,加速臺灣社會對陸配的認同,協助陸配更快速融入臺灣社會當中。
在臺陸配靠著自己努力,以學術涵養、知識水平翻轉過去既定印象,與此同時,陸配在臺人數也悄悄發生變化;根據臺內事部門統計,港澳地區及大陸配偶新增人數,已連三年遞減。
臺內事部門數據顯示,自2005年起,大陸及港澳地區新增配偶人數,年年超越其他地區配偶總數,卻在2016年,首度被其他地區配偶超越,跌破一萬人大關,為9813人,去年更是下探至8950人。
針對這一現象,臺南市牧德關懷協會理事長王世智認為,大陸經濟近年快速崛起導致臺商撤退南進,是造成兩岸婚姻人數減少的主因。
王世智還表示,兩岸關係急凍和相關政策友善與否,也是造成兩岸婚姻人數變化的原因之一。未來不僅是其他境外配偶及陸配婚姻的減少,新住民二代回流到出生地發展引起的人才外流,更是值得臺當局關注的議題。
海峽衛視特約評論員於強認為,陸配參與臺灣的選舉,為自身利益發聲,是值得欣喜的變化。這些年,大陸配偶在臺灣發揮了越來越多的作用,通過和陸配接觸,臺灣民眾對大陸這些年的發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破除了綠媒對大陸的負面報導,可以說陸配的影響日益增強,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近幾年,臺當局出臺一系列不友好的限制規定,使得陸配數量日益減少,但不可否認的是,兩岸婚姻對於兩岸互相了解、增進兩岸的融合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強。
(圖片出處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網絡,轉載誠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