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列車是一款多種玩法的作品,這類作品大家目前親切的稱它們為,縫合怪。不過怪物列車並不只是縫合,它將多種玩法融合升級,也是另一種創新。為了奪回地獄,一邊和天使們打架一邊開著特快火車急速過彎,聽起來還挺帥的不是嗎?遊戲玩法結合了塔防、卡牌、roguelike等等,一起來看看吧。
《怪物列車》評測:縫合怪之塔防卡牌rogue
塔防+卡牌,回合制還能這麼玩
《怪物列車》的遊戲玩法異常簡單,玩家只需要在三個車廂中防止自己的隨從,讓他們與闖入者進行交戰,並時不時的釋放法術對友方單位進行治療和增益,或是對敵方單位造成傷害和減益,即可完成。
順帶一提,釋放法術會使用資源「餘燼」。這和大家熟悉的《殺戮尖塔》很接近。
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遊戲想要通關卻沒有那麼容易,由於每一層車廂中的隨從,只會與敵人交戰一個回合,一回合之後,敵人就將走入第二個車廂,也就是說,如果無法在三個回合內擊殺敵人,敵人就會對玩家的水晶造成傷害。雖然核心也可以擊敗敵軍,但一旦核心的血量歸零,玩家就會自動宣告失敗。
如果還不能理解的話,大家可以類比一下塔防遊戲。在敵人走到終點踢爆你的核心之前,你得想辦法在半路把人摁死。
所以怎樣在最短的回合內,造成最多的傷害,就成為了玩家需要面對的課題。
當然,這個課題也給了玩家一個「限制」:每節車廂的空間有限,能布置的隨從也不同。越強的隨從佔用的空間也越大。這種把場地化為資源的設計,也是《怪物列車》有別於其他遊戲的最大特點,
種族+英雄,玩出各種套路
雖然在有限的資源下進行超展開,是卡牌遊戲不變的制勝法寶,但也有一些不走尋常路的玩家,喜歡嘗試不走尋常路的風格。就好像爐石,有人喜歡天下無敵的海盜戰,眼裡只有對面的狗頭。而有些人卻喜歡otk,抽牌,解場,一旦組件湊齊,就會放起那首個。對著屏幕說出那句「おまえはもうしんでいる」(你已經死了)
而在《怪物列車》中,製作組同樣給了玩家嘗試不同風格的選擇。五大種族各有各的風格。獄魔簡單粗暴,攻高血薄,還有各種強力的小鬼作為補充存在。而覺者則恰恰相反,一身肉裝帶荊棘,不怕你打我,就怕你不打。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三大種族,會隨著玩家的遊戲過程中一步步解鎖。
作為類似於「英雄」的設計,每一局遊戲中玩家所選擇的主氏族都會決定玩家將拿到哪張勇者卡,每一張勇者卡除了面板的不同外,在每局遊戲的開始和每次打完Boss戰過後都將得到一次升級的機會。
每個勇者根據不同的升級路線,將擁有截然不同的戰鬥方式。圍繞勇者的強化路線和副氏族的選擇,玩家可以構築出完全不一樣的卡組。
神器+升級,按你的想法自由組成牌組
而在卡牌多樣的同時,製作組還參考了《殺戮尖塔》的設定,玩家可以自行升級卡牌,不僅可以升級生物,還可以升級法術,有的可以增強法術效果,有的可以讓一次性法術變為永久法術,不僅如此,隨從也可以強化,有中規中矩的buff,也有反甲,甚至還有穩定先手可
每一張卡牌都有兩個強化插槽,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強化自己的卡牌,即使是完全相同的牌組,不同的強化選擇,也有可能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
除此之外,還有神器這樣強力的道具可供選擇,有些神器甚至完全可以當做核心來使用。不同的神器,升級,以及卡牌效果,遊戲體驗也截然不同。
如果對於比較早的《暗黑地牢》或者近期的《伊拉圖斯·死之主》比較關注的玩家,看到這種設定應該會有些熟悉。不過,正是這種千變萬化的高自由度,才讓類似的遊戲這麼有魅力。
一些缺點,但瑕不掩瑜
要說《怪物列車》的缺點,大概有以下兩個。
其一,遊戲節奏過。一局遊戲僅僅只有9場戰鬥,而每場戰鬥過後只有一個事件扳機,接下來就要面對第二場戰鬥。這意味著等到玩家成型之後,剩下的戰鬥可能只有一兩場了。拿著天下無敵的卡組卻只能爽一小會,這可不是什么正面的體驗。
另一方面,則是在高難度之後,可用的套路數量其實沒有那麼多。當然了,在其他類似的遊戲裡,選擇了高難度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要求製作組做出「每個套路都能玩出高端的操作」的確有些過分,但有些套路因為強度不夠在高難上不了場總歸是很遺憾的。
總結:不是縫合怪,是管飽的亂燉
在這款名為《怪物列車》的遊戲中,能讓人依稀看見了好幾款遊戲的影子。不過由於做的有特色又好玩,《怪物列車》倒也避免了淪為縫合怪的命運。
雖然畫風以及遊戲的世界觀設定上相對比較嚴肅,但玩法卻十分輕鬆,卡牌遊戲,玩家只需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基礎模式就可以輕鬆通關了。
總之,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怪物火車》依舊是值得同類遊戲愛好者原價購入的一款佳作。
(責任編輯: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