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記》是六朝小說的代表作,這部書的作者是東晉年間的文人幹寶。幹寶是有名的才子,他曾經參與編撰編年體史書《晉紀》。幹寶在日常喜歡搜集整體奇聞異事,他自己經歷的奇怪事情也會記錄下來。經過長期準備,就有了這部志怪小說《搜神記》。幹寶寫《搜神記》的目的是「明神道之不誣」。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幹寶承認有鬼神存在,他想要通過自己的文學創作證明他的觀點。
《搜神記》中記錄了一個幹寶身邊發生的故事。他父親有一個寵婢,因家宅爭寵被活埋了。十幾年後,這個寵婢竟然死而復生。從常識的角度看,誰都知道這個故事就是編的,但幹寶就是信誓旦旦地寫了出來。對於書中轉述的故事,幹寶還寫了一些「免責條款」。他說,「書中故事如果有虛假錯誤的地方,那是轉述者的問題,和他本人無關。」
這樣一本著作為什麼還能成為經典?主要是因為這部書的文學成就很高。《搜神記》成書之後曾經被視為野史,直到宋代才被歸入小說。《搜神記》的出現豐富了古代小說的類別,雖然書中內容半真半假,但作為文學創作來講相當成功。書中的故事流傳極廣,比如《幹將莫邪》一篇,經過魯迅的改編,寫入了他的小說集《故事新編》之中。
《搜神記》剛成書的時候大概有30卷,在流傳過程中只剩下了20卷。並且這20卷中的部分內容,是從其他古籍中輯錄出來的。現存《搜神記》中知名度最高的故事是《董永》。講述了董永賣身葬父,天上的織女下凡幫助董永還債。當債務還清的時候,織女重返天宮。這個故事經過歷代文人改編,最終成為知名度極高的民間故事兼愛情傳奇。這個故事直到現代依然具有「生命力」,被改編成戲曲、影視、舞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為大眾服務。
《搜神記》的重要意義在於,這本書保留了晉代之前的很多民間故事。通過這些故事,可以了解到那個時代的通俗文學。幹寶說他的故事有很多得自於前人,相當於他把晉代之前的志怪傳奇做了一次匯總。《搜神記》的出現給後世的文人創作帶來了很多啟示。後世有很多文人改寫、擴寫其中的故事,還有人仿照該書的內容進行文學創作。《搜神記》的出現推進了志怪小說的發展,讓通俗文學在文壇上有了一席之地。
清代的小說家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就是受了幹寶的影響。他說,「才非幹寶,雅愛搜神」,於是才有了小說集《聊齋志異》傳世。
拓展閱讀
《莊子》一書晦澀難懂,不妨先當作一本文集閱讀
文起八代之衰,唐代文壇大神韓愈
元朝並非一無是處,完成大一統,文化科技兩開花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中你同情誰?我同情薛寶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