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小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在兒童讀物或者老人這裡,聽過一些中國古代的經典奇幻故事,譬如說:《幹將莫邪》、《董永與織女》、《吳王小女》、《李寄斬蛇》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都出自於同一本書,《搜神記》。
《搜神記》,顧名思義,它是一部搜羅和記載各種神仙鬼怪的故事集。其中故事的主角不僅有人或鬼,也有神仙妖怪,夾雜著佛道理論與儒家思想,也包括許多有趣的民間傳說。現代人說起《搜神記》,都把它定義為中國古代志怪小說的鼻祖,但我們追本溯源來看,古人卻沒有把它當作是「小說」來消遣閱讀,而是把它當作嚴肅的「史書」。
似乎有點出人意料,但細細想來,也是情理之中。古代老百姓缺乏科學價值觀,鬼靈精怪的故事,他們覺得是「真事」,並不難理解,但是古代「官方」也把《搜神記》作為「史料」來看待,這似乎不太合乎儒家正統。要知道,孔子曾明確表態過:「子不語怪力亂神」,這搜羅神鬼傳說的書,怎麼能把它當作是「史料」呢?
被後世稱為「志怪小說鼻祖」,幹寶本人肯定不太高興的
這個問題,和《搜神記》的作者有著密切的關係。
「鬼之董狐」,史官幹寶
《搜神記》的作者是東晉時期鼎鼎大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幹寶(字令升)。
幹寶出生於官宦之家,祖父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官員,其父親也是。幹寶從小好學,博覽群書,年紀輕輕就憑著過人的才氣被朝廷徵召,擔任佐著作郎。
建武元年(317年),當時是東晉建立初期,沒有設置史官,中書監王導上書說:「大凡帝王的事跡,必定要記載下來,寫成典籍,永遠流傳後世。宣皇帝平定四海,武皇帝順應天命,接受曹魏的禪讓,大功大德,足以同古代聖君賢王相比,但他們的傳紀不見於朝廷府庫,他們的恩德未被譜寫成樂歌。陛下聖明,為一代中興之君,應著手建立國史,撰寫帝王本紀,上陳祖宗的偉績,下記將相輔佐之功,務必照實記述,為後代樹立準則,滿足舉國的願望,使人神歡愉,這無疑是天下長治久安的根本。因此應設置史官,詔令佐著作郎幹寶等逐步撰寫集錄。」晉元帝司馬睿採納此建議。於是,幹寶開始負責國史的撰寫。太寧元年(323年),王導請幹寶擔任其司徒右長史,升任散騎常侍。著寫《晉紀》,自晉宣帝至晉愍帝前後五十三年,共二十卷,進獻朝廷。該書簡略明了,直書史實,又能做到語氣委婉,人們都稱讚幹寶是位好史官。
幹寶在寫成《搜神記》後,拿給當時的名士劉惔請教,得到一句很高的評價:「卿可謂鬼之董狐。」董狐是誰?他是春秋時期的一名史官,後世的人都把董狐作為史官的典範,所以劉惔對幹寶的這句評價是相當之高的,這也側面說明了,當時士大夫們認為《搜神記》 裡的內容是靠譜的,至少沒有把它當作小說來看待。
「直筆良史」董狐
離奇經歷成為撰寫《搜神記》的緣由
剛才說到,幹寶年幼時就博覽群書,才華橫溢,但他對於陰陽術數、易卜佔筮等書籍尤其感興趣。如今我們都知道,超自然的東西,在古代並不是那麼的「超自然」,人們往往喜歡用自己所能理解的幻想,來解釋一些當時無法被科學解釋的東西。不過就算古代人沒那麼迷信,反過來看我們現代人,在孩童時期也會對童話類和科幻類的故事頗有興趣。
不過,幹寶寫《搜神記》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好這一口」,而是他的親身經歷的兩件「怪事」,讓他和神鬼之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1、
幹寶的父親幹瑩,生前一直寵信一位婢女,引起了他母親很不滿,不過當年大丈夫有個三妻四妾桃花債很正常,所以幹寶的母親並沒有在他父親活著的時候報復,只是在心中暗暗妒忌那婢女。等到幹瑩去世下葬時,老太太覺得報仇的機會來了,一把將那個婢女推入墓穴中——你不是和老爺相好嘛?!成全你,陪葬去吧!(先前說了,幹寶的父親是也是做官的,因此生後有下人陪葬……似乎在當時也不算犯法)
十多年後,幹寶的母親去世,幹寶和他哥哥準備打開墓穴,讓父母合葬時,詭異的事情發生了:只見當年那殉葬的婢女還伏在棺材上,容顏未改,栩栩如生。話說這古代人還真是膽大,把靈異事件當成家常便飯,兄弟二人居然把這婢女從墓中拉起,抬回了家中。一回到家裡,婢女就活了過來,而且自述在墓穴中,他們的父親經常照料她,給她吃喝,寵愛她猶如在世時一樣——看來他爹對這婢女是真愛,還好兄弟二人把她給撈了出來,不然把他媽一起葬下去,那真是鬼知道下面會不會打成一鍋粥……後來,幹家人又把這婢女給嫁了出去,據說她還給夫家生了個大胖小子,不過我們也不知道出嫁之前有沒有向夫家交代過這檔子事。
2、
另外一件事,雖然沒有剛才那個離奇,但也給幹寶日後的創作,提供了不少「依據」。
有一回,幹寶的哥哥因突染惡疾,很快便沒了氣息。不過,雖然斷了氣,但身體依舊是溫熱的,過了好多天都沒有僵硬,就跟睡著了一樣。再幾天後,他哥哥自己又醒了過來,聲稱自己做了一場夢,遇到了天地之間的諸多神仙鬼怪,轉了一圈又回來了。(現在來看,幹寶的哥哥似乎就是我們說的「假死」現象,好在當年沒有立即火化……)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兩個記載都是「野史怪談」而已——非也,這兩則事跡是認真記載在《晉書》裡的,而《晉書》是「二十四史」之一。(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晉書》卷八十二《幹寶傳》)
也許幹寶的這兩則「親身」經歷,只是他自己對外宣稱的版本,後由史官記錄在《晉書》裡,因為有著「鬼之董狐」的名號,幹寶的口述,在當時應該說是非常有公信力的。如果要我分析,很可能幹寶是因為玄學的書看多了,自己不知不覺地「沉迷」了,時常有意或者無意的將一些經歷玄幻化,恰逢當時的社會文化環境也有傳播基礎,要是放到現在,就算他是個史學家,且不說沒可能記錄到官方史料中,普通百姓估計也沒幾個人會相信他所說「親身經歷」吧。
後記
雖然我們現在把《搜神記》定義為「古代志怪小說」的鼻祖,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六朝人之志怪,卻大抵一如今日之記新聞,在當時並非有意做小說。」《搜神記》記錄了一大批古代的神怪傳說和奇聞異事,內容生動豐富,情節曲折離奇,有著頗高的藝術價值。
關於福利
想了解更多與文章相關的內容,推薦閱讀《搜神記》。
在公眾號對話界面,發送關鍵詞:「搜神記」,領取本期福利。
p.s.別問福利是什麼東東,給社員的總是最好的。
又p.s.別問能預覽多少,看完了你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