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記》以輯錄鬼怪神仙故事為主,也包括一些瑣聞雜記,是直承《穆天子傳》及《山海經》影響而出現的。不但內容豐富,而且語言也雅致清峻、曲盡幽情,確是「直而能婉」的典範。其藝術成就在兩晉志怪中獨佔鰲頭,對後世影響極大。
它不但成為了後世志怪小說的模物,又是後人取材之淵藪,傳奇、話本、戲曲、通俗小說每每從中選材;至於其中故事被用為典故者,更是不可勝計。
據《晉書》本傳載,幹寶作《搜神記》是有感於父親之婢和兄長死而復生的神異經歷。遂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而成的。一方面「考先志於載籍」,另一方面「收遺逸於當時」,涉獵頗廣,歷數十年而成。
原書為三十卷,唐宋時尤存,大概在宋元之際佚失。今本為二十卷,是明代學者胡應麟從《法苑珠林》、《太平廣記》、《太平御覽》等書中輯出的。
《搜神記》內容上接近社會現實生活的內吝。古人對待自然和人事的嚴肅與認真,是今人所遠不及的。古人看天地萬物,總是懷著一種鄭重的敬畏,這讓他們顯得坦率而可愛。因為許多現象無法解釋,所以他們虔誠的敬拜鬼神,為心靈找一個落腳點。
他們構築了一個天馬行空的世界,那裡面,人、神、鬼仿佛是舞臺上三個不同的角色,相互之間你來我往,鬥智鬥勇。神與鬼有人的特性,人也時常被神化或妖魔化。於是善良、奸詐、聰明、愚昧、勇敢、怯弱、正義、邪惡等等齊裝上陣,交織並行,宛若一匹色彩斑斕的織錦。
古人篤定的相信這個世界的存在,他們一邊畏懼著,一邊單純的快樂著。因為在這個世界裡面,有前生來世,有仙界神境,有金銀、有福貴,有好女,有勇夫、有奇事、有逸聞,好人有好報,俗子能成仙,萬事有因果,物物得靈性,凡世俗正常生活之餘的如此種種,他們想要的,全都有了。
今人讀《搜神記》,和古人讀它,心境終歸不同。然而,我們大可以放下所謂的「封建迷信」「封建道德」之類,僅以一種單純的眼光,來看待這些美異的故事。就如同小時候,奶奶講故事,我只管躺在奶奶懷裡,望著夜空朦朧的樹影與彎月,聽便是了。
點擊頁尾 「閱讀原文」 可在線閱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