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之董狐
董狐是春秋晉國太史其人不畏強權,堅持自己的原則,對於歷史的撰寫不跟隨君王的意志而改變,在歷史上有「董狐直筆」的典故。
《搜神記》是作者幹寶根據親身經歷的奇幻見聞所撰寫。它曾經一度被當作官方正史看待,在二十五史中《晉書》裡將幹寶比喻為董狐,可見《搜神記》裡發生的故事是可靠的,至少是當時的人認為可靠的。
幹寶史學觀
幹寶是東晉時候的人,兩晉時期正是中國玄學最為昌盛發達的時候。幹寶出生在官宦世家,從小不愁吃穿唯一的樂趣就是讀書,長大以後做了晉元帝的司徒右長史並且被任命主持修編國史《晉紀》。
幹寶除了對歷史非常感興趣之外,還研究《易經》、《陰陽數術》,這些學術理論給予了幹寶非常大的啟發,他認為:「在寫歷史的過程當中,肯定有一大部分內容是我們看不到的,對於同一件事情往往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就算是這樣。史官也從來沒有被廢除,讀書人依舊捧著那些書本在讀,因為記載雖然有錯誤,但是大體的歷史走向是不變的。對於人間的事情善且如此,對於鬼神的事情就更不好說了,難道人間萬事的記載就比對鬼神的記載更可靠嗎?」
他的這一套價值觀其實在先秦百家爭鳴時候的墨家就有了,墨家思想的核心有一條就叫做「明鬼」,他們曾抨擊儒家的鬼神觀說道:「歷史上那麼多聖賢記錄的鬼神,難道都是編撰出來騙人的嗎?」、
幹寶到底經歷了什麼?
一個人的價值觀不會憑空產生,每一個人所有的觀念都是在經歷過事物變化之後反饋到內心的映射。幹寶對鬼神之說的態度,其實跟他的經歷有關。
幹寶很小的時候他爹就死了,母親在操持喪事的時候,將他父親生前的一名侍女推進了墓穴作為陪葬。幹寶長大後,母親也死了,他打開父親的墓穴準備將爹娘合葬的在一起的時候,只見當時被推進去的侍女居然栩栩如生,毫無死亡的徵兆,還慢慢的甦醒了過來,那侍女說:「在這裡面十幾年,老爺都經常會拿東西給她吃,就跟生前是一樣的對她好。」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特別對於幹寶這樣喜歡「陰陽」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次靈魂的洗禮。
又有一次,幹寶的哥哥生了重病,幹寶一直在身邊伺候,沒多久哥哥就斷氣了,幹寶就一個人準備操持哥哥的喪事,卻發現哥哥的屍體居然一連好幾天都是熱乎的,就跟活人一樣。幹寶對此產生了懷疑,遲遲不下葬,找了一堆大神、巫師、道士來念經誦咒,各種折騰了一番後哥哥居然活了過來說:「他做了一個夢,夢到和天上的神仙一起吃飯、喝酒、下棋」。根本不知道自己差點就被埋進土堆裡了。
這兩件事情,我們今天人看來非常的不可思議,但是這是幹寶自己說經歷過的事情,古人的心思我們無法揣度,我們只能知道這兩件事可能是真的發生過,只是原理和機制我們無從考證,因為他對幹寶的史學觀產生了劇烈影響,所以才有了《搜神記》。
《搜神記》與《聊齋志異》
很多人喜歡將《搜神記》和《聊齋志異》同歸類到怪志小說一類,認為這兩部書其實沒有區別都是寫了一些神神叨叨的事情,但是當你真的讀過這兩本書你會發現一個它們根本不是一回事兒。《聊齋志異》裡的人物非常鮮活、情節非常緊湊、引人入勝,這是典型的「小說」筆法;而《搜神記》則不同,他的創作非常的乏味,語言也很單調,人物更是刻板,這是典型的「歷史」寫法,顯然幹寶《搜神記》是當作史料收錄起來的,並不是一本小說。
對於鬼神的態度
在《搜神記》中有兩個故事,完全表達了幹寶對於鬼神的態度。
第一個故事:李叔堅
說的是:桂陽太守李叔堅家裡的一條狗,突然有一天像人一樣的走起路來,家裡人都非常害怕,主張把他殺掉,但是李叔堅卻堅持不同意。他說:「狗是一種通靈性的動物,見到君子自然也想學君子的樣子」。接下來這條狗更是變本加厲先是戴起了帽子,又在灶臺邊聚集火種,家裡人非常害怕,只有李叔堅無動於衷。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什麼?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別瞎想,往下看。
這隻狗沒幾天自己就死掉了,對的,自己死掉了。也沒有任何的解釋,李叔堅一家依舊平平安安,大富大貴,這就是《搜神記》和《聊齋志異》的區別。
第二個故事:田琰
這個故事很簡單,說的是一隻成了精的狗變成田琰與自己的妻子同房,後來被田琰識破,一棍子將這條「狗」打死了。
這兩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如果你在家裡或者什麼地方,遇到了鬼怪精靈這類玩意兒,第一「不怕他」,第二「弄死他」。其實就是這麼簡單,整部搜神記在傳達對待邪物的態度就是這兩個詞。
第三個故事
在《搜神記》中還記載了孔子的一個故事,說的是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的時候,饑寒交迫,只能在一個破房子裡露宿。這個時候突然闖進來了一個黑衣人要把他們殺死。孔子的弟子中也不乏武術高手,比如說:子路。他和黑衣人打在一起也佔不到上風,孔子就嘿嘿一笑點破了那個黑衣人「是一條魚怪」,果然那個黑衣人發現自己被識破以後,馬上原形畢露。接著……接著……接著……孔子一行人就把這條魚給烤來吃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第一,遇到邪物只要點破它,它就動彈不得,原形畢露。其實我們人也是一樣,只要一個心思被點破,馬上覺得矮人半截。
第二,還是那句話「不怕它、殺了它」甚至還可以「吃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