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燒傷慘成「瘢痕人」,南醫深院高難手術修復「直角手」

2020-12-26 SZNEWS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12日訊(讀特記者 戴曉蓉 通訊員 林奕旋)去年4月,36歲的羅先生在老家經歷了一場意外,全身90%重度燒傷,由於沒錢治療,傷患處長滿疤痕,四肢嚴重疤痕攣縮畸形,功能受限,直到最近,才在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完成第一期手術。

洗澡慘遭燒傷,四肢長滿瘢痕

站在醫生面前的羅先生,可以說是體無完膚。他永遠不會忘記,2019年4月8日,這一天,剛剛下完夜班回家的他,打開熱水器想衝個涼後去補覺,沒想到,一場液化氣爆炸直接把他送進醫院。

在當地醫院,羅先生被診斷為90%重度燒傷,醫生說,前期治療費用大概需要50萬,後續還得看恢復情況。在此之前,他的母親因為糖尿病住院三個月,兩度在ICU搶救,三個月內,這個家庭連遭兩場病痛打擊。

正常情況下,羅先生必須接受植皮,但是,因為沒有籌集到費用,他只能每天簡單敷藥,出院後繼續在家敷藥。36歲的羅先生,原本是名廚師,上有七十高齡父母,下有一兒一女,全家靠他的收入勉強度日。意外發生後,羅先生無法工作,全家失去經濟來源,靠親戚朋友接濟。

因為沒有及時植皮,羅先生被燒傷的地方,全都長滿了瘢痕,特別是四肢,厚度足足有一釐米,成了一個「瘢痕人」。這一年多來,隨著瘢痕的攣縮,四肢活動逐漸受阻,最嚴重的是右手,手肘彎曲呈90度,手腕外翻呈90度,成「雙直角」,左手也無法伸直,而雙腳只能站立,無法彎曲蹲下。受此影響,羅先生生活不能自理,吃飯洗澡全靠年邁的父母照料,慢慢的,他不再像以前那麼開朗了,變得內向、沉默,經常一個人發呆,妹妹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但是,高昂的治療費用,就像一座大山壓在羅先生一家身上。通過眾籌,他們終於在今年籌集到了首期費用,多方打聽後,選擇了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整形外科。

完成第一期手術,右手逐漸恢復功能

在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整形外科,醫生評估,羅先生至少需要三次手術才能解決問題,第一次手術,他們選擇了最嚴重的右手。

正常的皮膚柔軟有伸展功能,但瘢痕不僅沒有,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攣縮,帶動關節變形。對付羅先生這隻因為瘢痕攣縮導致嚴重畸形的右手,首先是要把瘢痕切掉,拉伸攣縮的肌腱,復位變形的關節,再取後背皮膚植皮。術中,整形外科朱雄翔主任團隊全部上臺,兩人取皮,三人切瘢痕……環環相扣,「比如取皮,我們首先要往背部皮膚裡打水,把它撐起來,然後再取出厚薄均勻的皮,移植到手上。」朱雄翔主任介紹。

足足花了7個小時,從中午一點直到晚上八點,醫生們才把手術做完。術中切除了五塊瘢痕,最大的一塊面積有200平方釐米。然而,大功還沒告成,由於羅先生的右手手肘和手腕被長時間被固定在90度,突然拉伸肌腱後,一旦放開,就會像彈簧一樣自動彈回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醫生為他打上石膏,維持一段時間後,羅先生的右手終於被拉直,經過康復訓練,出院前,他已經能夠拿起一瓶水。「有一次正在做康復訓練,窗外突然出現了一道彩虹。」羅先生的妹妹說,那是這一年多來,她第一次注意到原來天空這麼美,感覺生活又充滿了希望。

在整形外科,有很多被燒傷燙傷的患者來做康復,有些家長沒有很重視康復,這時,羅先生就會現身說法:「你看我以前就是沒有及時治療,才會變成這個樣子,現在我努力康復,都能自己擰開瓶蓋了!」一個簡單的動作,卻足以鼓舞一個成年人,讓他重新站起來,現在的他在老家,每天都打卡拍鍛鍊視頻給醫生匯報情況。

羅先生是不幸的,本該是家庭砥柱的他,被一場意外擊垮,但他又是幸運的,在他生活不能自理、暗無天日時,家人給了他最大的支持。妹妹幫他眾籌醫藥費,在朋友圈更新他的恢復狀況,住院期間,一直陪著他,幫他剪指甲,度過人生中的至暗時刻。接下來,羅先生還得定期複查,再接受兩次手術,才能解決四肢問題。

南醫深院修復重建與瘢痕整形居國內前列

像羅先生這樣的複雜疑難修復重建手術,3年來,南方醫科大學整形外科完成了100多例,尤其是糖尿病足及壓瘡等創面。在他們的努力下,患有KT症候群「巨腿」女孩避免高位截肢,實現了下地走路的願望,被多家媒體報導;背上長出10斤惡性纖維黏液肉瘤,9年做了8次手術的女患者,終於卸下沉重「背包」;被機器絞傷頭皮撕脫的女工,輾轉3家醫院,歷經驚魂10小時後,成功植回頭皮……在修復重建與瘢痕整形方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整形外科水平居國內前列。此前,整形外科入選「2018年中國醫學科學院醫院科技量值全國百強學科排名」整形外科學第21名,成為深圳市整形外科學唯一上榜的整形科,2020年被評為深圳市重點培育學科。

一家年輕的醫院,一個年輕的學科,是怎樣用三年多的時間躋身深圳前列的?整形外科帶頭人朱雄翔主任把它歸功於「踏實做事,把事情做精做專。」朱雄翔主任來自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西京醫院在復旦醫院排行榜中多年全國排名第五,整形外科排名第三。朱雄翔主任具有豐富的修復重建與體表器官再造的臨床經驗,來到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後,通過不斷引進人才、技術和項目,使得學科發展迅速。

目前,整形外科設置包括修復重建、瘢痕整形、乳房整形、抽脂塑形與自體脂肪移植、慢性傷口修復、美容外科、面部整形等七個亞專科,可開展整形外科所有亞專業業務,學科引進的「三名工程」郭樹忠教授整形外科團隊,為國內高水平團隊。「比如說創面修復中心,我們發揮綜合性醫院優勢,多學科合作,把封閉負壓治療、游離皮瓣移植、帶蒂皮瓣及肌皮瓣轉移、3D列印等技術應用在創面修復與重建上,讓患者可以得到合理治療。」朱雄翔主任介紹,此外,整形外科在瘢痕系統治療、體表器官再造、脂肪移植及脂肪幹細胞研究與臨床應用、3D列印及數字外科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技術創新和特色技術。

相關焦點

  • 小兒手燒傷後瘢痕攣縮畸形的手術方式選擇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燒傷整形科收治的33例小兒手部燒傷後瘢痕攣縮畸形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24例,女9例,年齡11個月至6歲7個月。33例患兒共42隻手畸形,其中掌側掌指關節瘢痕攣縮20隻,掌側指間關節瘢痕攣縮9隻,背側掌指關節瘢痕攣縮7隻(爪形手3隻),手背瘢痕攣縮3隻,手掌瘢痕攣縮3隻。
  • 當代整形皮膚科院長頡玉勝:聚焦瘢痕修復遠離瘢痕困擾
    瘢痕(同疤痕)治療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醫學難題,在生活中,很多患者遭受著瘢痕的困擾。目前,瘢痕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疤痕修復手術能改善到什麼程度?日常中該如何預防留下疤痕?本期新華名醫談,我們邀請到重慶當代整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A為大家講解瘢痕的那些事兒,帶著上面的疑問,一起來聽聽。頡院長,您好!  A:您好!
  • 額顳部擴張皮瓣修復面頸部瘢痕攣縮畸形
    手術分三期進行:(1)一期手術於額頂部置入400~600 ml圓柱形擴張器1枚,置入層次在帽狀腱膜及額肌下,兩側顳部各置入50~100 ml圓柱形擴張器1枚,置入層次在顳深筋膜與顳肌之間。(2)二期切取以雙側顳淺血管為蒂的擴張皮瓣,轉移修復頜頸部瘢痕切除及攣縮松解後的繼發創面,重塑頸部曲線,供瓣區直接拉攏縫合。(3)三期行皮瓣斷蒂修整及剩餘瘢痕切除修復術。術後3周左右對皮瓣行雷射脫毛處理。
  • 皮膚燒傷程度怎麼判定?怎麼做不留瘢痕?
    目前已造成19人遇難,其中18名為打火隊員,1名為當地嚮導。朋友圈裡也充滿著對傷者的濃濃關切。那遇到燒傷該如何自救呢?長沙中科皮膚病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陳洪提醒大眾,燒傷後不要用一些「土方子」擅自治療,以免影響到專業醫生的診治。陳洪講道,燒傷是由電熱源、電能、化學物質引起的損傷,其中以熱燒傷及燙傷最為常見。
  • 去疤膏韓國 燒傷瘢痕的形成機制與防治
    1孫宏 在人的中部用雙側矩形組織皮瓣修復下唇的中位缺陷(報告三個F?lle)[J];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19第八名0-0第四名2李乃達 甜症候群[J], 日本醫學概論 19第八名0 0第七名3陸玉蘭 醫用管的阻塞和滅菌(第七名50 F?
  • 瘢痕如何去除,可以無痕去瘢痕嗎、瘢痕會癌變嗎……名醫戴耕武直播...
    戴耕武主任做客中經名醫匯·好醫生大講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8月10日訊(記者朱國旺 郭文培)日常生活中,因為各種原因可能會給皮膚造成創傷,如燙傷、燒傷、切割傷、手術外傷等。瘢痕是什麼?瘢痕就是疤痕,此前是傷口癒合的重要標誌。大部分的瘢痕產生於外傷、燙傷、燒傷、切割傷、外科手術等造成的創傷,各種創傷在修復過程中都以瘢痕的形式癒合。所以,凡是有創傷就一定會形成瘢痕。常見的瘢痕形式有增生性瘢痕、萎縮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 學習園地 | 瘢痕的形成以及恢復過程
    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會有點疤痕,成因有很多,比如紮根較深的丘疹、水痘,或由外傷、燒傷、外科手術所致。大多數瘢痕都不會特別影響美觀,但如果部位顯眼且瘢痕較大則會成為人們的負擔。對於整形手術而言,將瘢痕最小化是醫生的目標,也是求美者的期待,接下來就來了解下瘢痕的形成,以及恢復過程吧。
  • 眼修復專家師麗麗解答:雙眼皮術後出現瘢痕是否需要修復
    師麗麗院長畢業於同濟醫學院,是聯合麗格旗下眼修復中心·豐聯麗格的技術院長。17年專注眼整形與眼修復手術。  術後6個月,如果仍有疤痕,就屬於永久性瘢痕了,針對這種眼部問題就需要進行眼修復手術來解決雙眼皮瘢痕的問題。
  • 5歲男童特重度燒傷93%,國家級燒傷整復外科急救擺脫險境
    ,與助手楊濤、馬印東、黃國寶、範春節、李培龍,共同為5歲的軒軒實施了植皮手術。燒傷整復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黃國寶介紹說:「這是7月27日轉入我院以來,我們團隊為這個小朋友實施的第5次手術。通過這5次手術,患兒全身的創面已經全部植皮封閉,燒傷創面的治療至此基本結束。孩子全身沒有創面了,接下來進行的主要是瘢痕康復治療。最後這次植皮手術,是一個標誌性的節點。」
  • 連續兩次修復手術後,姐妹倆...
    一場意外火災,險些奪去了14歲女孩小雨(化名)和8歲的妹妹小珍(化名)的生命,全身燒傷面積將近70%,經治療後好不容易活了下來,她們又面臨接踵而至的燒傷後瘢痕攣縮,不得不再次手術。在眾多愛心人士的關心幫助下,姐妹倆先後進行了兩次修復手術,目前恢復得不錯,疤痕攣縮的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已於昨天上午出院,轉到康復醫院進行後續的康復治療。在這裡,我們要對所有的愛心人士說一聲「謝謝」!近4萬元愛心款幫助姐妹倆完成手術治療姐姐小雨和妹妹小珍的病情牽動著許多愛心讀者的心。快報報導後,有不少愛心讀者聯繫快報記者希望捐款。
  • 匠心仁術再造美麗人生 專訪濟醫附院燒傷整形美容科主任李鷹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王身松)李鷹,主任醫師,醫學碩士,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美容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整形美容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醫美與藝術學組常委,中國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外耳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創面防治與修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燒創傷修復重建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
  • 不同程度的燒傷處理辦法
    定期外塗有抗菌作用的燒傷藥並及時清除藥物。深二度燒傷創面水皰較小,皰皮較厚,表皮下創面呈紅白相間、痛覺遲鈍。深二度傷在清創時應去除創面表皮及被汙染捲曲的皰皮,以避免創面積液,造成創面感染。清創後的創面多採用暴露療法,外用磺胺嘧啶銀或用人工皮覆蓋,也可外塗有成痂作用的中草藥,以促進創面乾燥結痂。
  • 增生性瘢痕是一種皮膚疾病,可能出現在身體的關節處,要多留意
    導語:增生性瘢痕,也稱為肥厚性瘢痕,是一種皮膚病灶,在真皮或深層組織受損或患病後,新的結締組織的增殖可以修復該皮膚病灶。它看起來像凸起的深紅色條帶或不規則的硬塊。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早期很容易形成水皰,導致疤痕潰瘍。一旦形成疤痕,就很難完全消除它。
  • 從Selina燒傷看燒傷康復期皮膚護理的重要性
    首先為促進殘餘創面的修復,預防感染,使病人清潔、舒適,利於使用壓力用品等。燒傷後皮膚護理應儘早介入,一般在創面修復初期即開始。(1)病人的準備病人須衝浴或使用溫水全身浸泡(有條件的使用溫泉水最好)。水溫保持在37~40℃之間,衝浴或浸浴前應將浴池進行消毒處理,並活動全身各關節部位,防止虛脫。
  • 燒傷女孩面部猙獰被稱作怪物 拒絕做疤痕修復手術
    Alyssa McDonald在她兩歲時被一鍋黃油燒傷,雖然僥倖存活下來,但是臉上卻留下了嚴重的傷疤。如今25歲的Alyssa拒絕任何疤痕修復手術,並表示愛自己的疤痕。Alyssa兩歲時不小心弄翻了一鍋滾燙的黃油,澆在了臉上,全臉75%面積都達到三級燒傷。Alyssa陷入昏迷,家人甚至都開始準備她的葬禮,所幸Alyssa最終醒了過來。Alyssa經歷了100多場手術,包括皮膚移植、安裝義眼、重建嘴唇和眉毛。她不得不戴著面具來保護皮膚免受進一步的損害和感染,但是85%的面部都留下了疤痕。
  • 開封市人民醫院皮膚科醫美中心主任趙軍磊談瘢痕的治療
    說到瘢痕,大家都不會陌生。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可能都會經歷或大或小的創傷,有的不留下痕跡,有的則形成各種瘢痕。尤其是一些顯眼處的瘢痕,往往會讓人感到自卑,仿佛露出它的那一刻,就會被身邊的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忍不住想要藏起來。
  • 從Selina的燒傷談燒傷康復
    當年Selina因拍戲被燒傷,到現在想起來都令人非常的痛心。當時她全身54%嚴重燒傷,近八成是三度燒傷,主要分布在背部和四肢。
  • 近距離探秘經典醫美手術
    10月15—16日,「星榮整形外科醫院開業典禮暨2020中華醫學會醫美經典手術雲直播大會暨醫美專家大講堂」在星榮國際學術報告廳舉行,來自全國150餘位醫美專家齊聚現場,探討交流行業發展話題。  如今,隨著醫美技術的發展,很多愛美人士會選擇通過醫美手段來增加「顏值」。眼、鼻整形、脂肪填充、面部提升、瘢痕治療等各種經典術式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些手術都是怎麼實施的?
  •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燒傷、心血管內科獲批「廣州市醫學重點學科」
    >燒傷學科簡介 燒傷學科成立於1976年,80年代初期就被納入廣州市重點創傷外科,1996年為廣東省"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學科,2003年被評為廣州市醫療衛生機構"十五"規劃期間的重點專科,2008年被廣東省衛生廳批准為廣東省醫學特色專科建設,2013年被評為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
  • 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開展壓力衣製作技術防治瘢痕增生
    紅網時刻常德7月10日訊(通訊員 吳豔)燒傷、手術等原因所致的瘢痕增生,在生活中很是常見,瘢痕增生過度不僅不美觀,往往會發展形成攣縮,導致關節活動受限。為造福瘢痕患者,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燒傷整形科在湖南省地市級醫院率先開展了壓力衣製作技術,五年時間已先後為近2000名燒傷及瘢痕整形患者製作了壓力衣或壓力套。製作抗瘢痕增生的壓力衣。人體燒傷創面癒合後,局部病理改變為血管擴張,膠原纖維增多,排列雜亂呈螺旋狀或結節狀,形成增生性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