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丨新作:莫言《莫言散文全編》觸及人的靈魂,觸及時代的病灶.

2021-02-19 茅盾文學獎共讀

 

他講述的中國故事,洋溢著渾厚、悲憫的人類情懷。他的作品不僅深受國內廣大讀者的喜愛,而且就我所知,莫言的作品在國外也深受一大批普通讀者的喜愛。

——中國作協主席 鐵凝

我認為真正的文化的東西確實需要一種民族的根,如果沒有民族的根的話,這種文化就會失去意義。所以我一再讀你的作品,就是喜歡高密。我很可惜自己沒有像高密這樣一個故鄉,但是讀你的作品呢,高密也成了組成我故鄉的一部分。而且我希望大家都記住,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農民的後代。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 佩爾·韋斯特伯格

莫言是一位詩人,一位撕碎程式化的宣傳海報,把個人從湮沒無名的芸芸大眾之中提升起來的詩人。莫言的想像飛越於整個人類的存在狀態之上。

——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

如果在世界上給短篇小說排出前五名的話,莫言的應該進去。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

他的細膩的藝術感覺,超勇的想像力,對於本土人民特別是農村生活的熟悉,他的沉重感、荒誕感、幽默感與同情心,他的犀利與審醜,他的井噴一般的創作激情與對於小說創作的堅守,都使他脫穎而出。

——王蒙

莫言重新接通了我們民族偉大敘事傳統之間的活生生的血肉聯繫。

——李敬澤

他從故鄉的原始經驗出發,抵達的是中國人精神世界的隱秘腹地。他筆下的歡樂和痛苦,說出的是他對民間中國的基本關懷,對大地和故土的深情感念。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授獎辭

莫言散文具有面對世界萬象的寬廣的包容與率真,風格感性鮮活、幽默風趣,觀點犀利、直率。莫言散文既有涉及作家人生經歷的童年趣事、故鄉追憶、旅途見聞等方面的美文;也有對社會問題與現象進行思考與探討的說理散文;同時,觀察的視角面向文學、繪畫、影視、話劇等諸多領域,展現了莫言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對人類命運和文明的深邃思考。在莫言的散文創作中,他以一顆透明澄澈的赤子之心呈現成人世界裡的真話與真相,生活化的文字裡傳遞出智慧力量,幽默戲謔的講述裡滲透著苦澀底色。本書是一套散文集,收入莫言所寫的散文,從中可以了解莫言的寫作歷程、閱讀史和個人感悟等。

莫言,山東高密人,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中國首位獲此殊榮的作家。

代表作品有《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蔔》《白狗鞦韆架》《與大師約會》等中短篇小說一百餘部。莫言創造了一個以「高密東北鄉」為地標的文學世界,這片土地上融匯了真實與想像的故事,不僅可以看作中國社會的縮影,並且能延伸至全人類的生存境遇。他的作品被譯為英、法、德、意、日、西、俄、韓等五十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近期,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了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散文全編,該系列《莫言散文全編》共含三冊:《會唱歌的牆》《月光如水,馬身如漆》《感謝那條秋田狗》,全面收入莫言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新世紀以來的散文創作近200篇,這也是莫言散文作品首次大規模結集編選。

散文,一直是被看作一種更能充分展現作家自身精神與情感的文體。閱讀莫言的散文作品,可以作為走近作家莫言、了解散文創作,甚至把握整個當代文學發展的一個切實有效的路徑。

本次出版的《莫言散文全編》主要通過對莫言散文寫作時間和內容的梳理、編排,分成三冊,在時間跨度上既收錄了莫言早期創作的經典華美的散文代表作《馬蹄》《會唱歌的牆》等,也有新近創作的風趣幽默的作品《馬的眼鏡》等,可以一定程度感受到作家風格的變化過程。在內容方面,既有涉及作家人生經歷的童年趣事、故鄉追憶、旅途見聞等方面的美文;也有對社會問題與現象進行思考與探討的說理散文;另外,收錄了莫言的閱讀隨筆、創作談、為自己作品的各種中外版本撰寫的前言後記,以及他為友人作品撰寫的序文等;同時,作家觀察的視角面向文學、繪畫、影視、話劇等諸多領域,展現了莫言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對人類命運和文明的深邃思考。

作家裡最敢拿自己「開涮」的一位


在文學精神普遍缺失、泛娛樂化的當下, 許多散文虛偽得像造夢,泛濫抒情,甚至不惜「雞湯」,而莫言散文卻帶著鄉土氣息、歷史的滄桑、生命的真實進入讀者視野,這其實展現了一個作家強大的精神定力、自覺的人文追求和審慎的文學態度。

在莫言的散文中,有一部分內容主要書寫自己關於童年、故鄉、旅行等方面的人生經歷,這也是很多散文作品會涉及的內容,而莫言往往截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記憶下筆,將那些已經模糊的經歷又一次擦亮,將那些已不再被人關心的物實重提,將那些已經喪失感動的往事變得富有溫度。在《草木蟲魚》一篇裡,莫言說道:「好多文章把三年困難時期寫得一團漆黑、毫無樂趣,我認為是不對的。在那個特殊的時期裡,也還是有歡樂,儘管幾乎所有的歡樂都與得到食物有關。」莫言寫到那時如何抓螞蚱、泥鰍、螃蟹,吃樹皮,每種「食材」又有不同的烹食方法,真實的苦澀裡便有了苦中作樂的幽默境界。

這些富有生活趣味、生動鮮活的內容,正是莫言散文裡非常打動人的部分。在莫言的散文裡,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文學家如何破除自我光環,將那些甚至略顯笨拙的個人經歷坦誠地呈現給讀者,莫言絕對是當代作家中最敢拿自己「開涮」的一位。莫言寫 「我」幼時「親密的朋友」小羊謝廖沙,在「我」不知情的時候被家人宰殺,變成了肉在湯鍋裡翻滾,「母親將一碗羊雜遞給我時,我心裡雖然不是滋味,但還是狼吐虎咽了下去」。莫言寫「酒後絮語」,回想自己幼年偷酒喝,往酒中摻涼水,母親發現後,卻沒在父親面前揭露「我」。莫言寫在部隊裡洗滾燙的熱水澡,洗完後如脫胎換骨,神清氣爽,「自覺美麗無比」。莫言還寫童年讀書,一頭鑽到草垛後,再出來已是紅日西沉,「身上被螞蟻、蚊蟲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莫言的散文中很少出現特別雅致和貴重的東西,多的是生活日常,甚至俗物,他往往將一件平常小事講得風生水起,八面開花,看似寫得隨心所欲,信馬由韁,但情感飽滿真誠,個體生命的質地在其中顯出寶貴的光芒。

觸及人的靈魂和時代的病灶


莫言不是一個學者型的作家,但他絕對是一個思考型的寫作者。莫言散文寫作中的真誠的情感的力量,不僅體現在他個人生活素材的加工處理方式上,也體現在對當下時代問題的關注和表達當中。莫言有一種巴金「講真話」的寫作精神,並且以當代意識去處理生活記憶,帶著當代人對歷史價值的一種發掘和保留責任,甚至以正義記取的勇氣來書寫,因此,這些散文在現實面前是非常結實和樸實的。

莫言散文對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尤其是世紀之交轉型期的歷史、生活別有深情,從而有效釋放了自己的激情、思想與技藝。從某種意義而言,一個作家對題材的選材,對歷史與現實的處理,並非完全是自由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天命」,因此,這些題材也最能彰顯其寫作能力和精神品質。

在這些散文中,有諷刺某些中國作家愛慕虛榮,卻無真才實學的《國外演講與名牌內褲》,有探討為何「人一上網,馬上就變得厚顏無恥,馬上就變得膽大包天」的《我為什麼要給網際網路寫文章》,還有圍繞如「國家哀悼日」裡當街醉酒的老人被舉報這類社會新聞進行探討的《發生在「國家哀悼日」的兩件小事》等等。另外,莫言具有放眼世界與未來的自覺,通常會站在亞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高度,探討文化的交流、繼承與創新,如《欄外看鬥牛》《海洋的詩性靈魂》《鞭炮與佛道》等等。莫言始終保持著對人類命運和文明的思考,表達了對由於人類貪慾的膨脹帶來的環境汙染、食物浪費、科技的病態發展等一系列問題的擔憂,他常常以一顆赤子之心呈現成人世界裡的真話與真相,同時也發出了一個有文化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對現代文明的自覺思考與謹慎評說。

莫言也曾多次談起自己對文學的理解和他樸實而深刻的文學觀:「觸及人的靈魂,觸及時代的病灶。」

也正是在這樣對人的普遍而辯證的同情和悲憫、對自己的嚴厲審視下,他寫出了關於計劃生育問題的《蛙》,深刻剖析劊子手心理的《檀香刑》,關於農村改革過程中食品安全問題的《四十一炮》,關於腐敗問題的《酒國》,經歷過半個多世紀苦難的母親的故事《豐乳肥臀》,還有執著的單幹戶藍臉的故事《生死疲勞》……

在這三部散文集裡,莫言對自己的十一部長篇小說、一些中短篇小說的創作緣起,所要表達的思想,以及小說背後的故事也做了細緻而深入淺出、趣味盎然的講述。這些散文可以和長篇小說形成極佳的對照閱讀。藉由這些散文,讀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莫言小說創作的豐富內涵,以及莫言在創作生涯中不斷尋找自己的聲音,求新求變的過程。

調動虛構的力量來積蓄情感的力量


閱讀莫言散文,我們不難發現,莫言常常以一種「虛構」姿態、「小說」筆法來創作散文,而莫言散文中的情感色彩和敘事力量正是因為這種想像和虛構的存在而得以彰顯。

與莫言同為魯迅文學院作家班的同班同學作家嚴歌苓曾記錄過這樣一個往事,她講道:「在我印象中,莫言很刻苦努力,是一個非常純粹的人。莫言對於小說的專注是非常絕對的。當時一家雜誌請他寫一篇雜文,他說『除了小說,我什麼也不會寫』。後來雜誌社找到我,我就寫了(笑)。」「除了小說,我什麼也不會寫」自然是莫言謙虛的一種說法,但是莫言的確會將散文、話劇等文體當作小說來寫,小說化的創作風格非常明顯。

當莫言的想像力馳騁起來,他的寫作便會像跑馬一樣展開;而當他的情緒鋪陳開來,也不會局限於某種文體範疇內。莫言也曾在《我為什麼要給網際網路寫文章》中坦率地承認:「咱家那些散文、隨筆基本上也是編的……越是沒影的事,越是容易寫得繪聲繪色……誰如果拿它們當了真,誰就上了作家的當。」在莫言看來,虛構是一種更為高級的文學真實,建立在真實基礎上的虛構也許更能揭示生活的本質,虛構的力量積蓄著更大的情感力量。

在《賣白菜》這篇散文裡,莫言有意放慢敘述速度,濃墨重彩地鋪寫白菜賣出之前的種種經歷,如母子圍繞賣與不賣展開的「鬥爭」,種菜和白菜成長的不易等等,再慢慢過渡到賣白菜過程中人物的對話與情節的衝突。這種將敘述時間拉長的敘事策略實則小說的慣用手法,使得故事情節的張弛、人物形象的塑造、細節描摹的虛與實,富有了虛構的可能性,但也正是這些似是而非、亦真亦幻的小說化筆法,使得一個十分平凡的故事不但避免了機械還原生活所產生的單調感,而且還因小說化的藝術虛構使全文充滿了感人的力量。

莫言也曾說過「只有經過了想像的東西才是非常靈動、非常活潑、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這些「在荒誕中說出的」才可以「超脫時空」,所以莫言寫照相、寫讀書、寫洗澡、寫喝酒、寫放羊,寫他熟悉的生活場景,寫他摯愛的故鄉,寫往昔歲月裡人生的悲苦與生命的寬廣,都會調動虛構的力量來積蓄情感的力量。所以莫言的散文雖不追求所謂的詩性表達,也不重抒情,但卻實在和動情。

後臺留言「茅獎共讀」,添加小編微信,邀您加入茅獎共讀群!

(點擊圖片查看豆瓣評價人數前十茅獎作品)

相關焦點

  •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莫言稱讚,高曉松讚嘆,薇婭5秒賣出3萬冊
    人活一世,總要經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飄散,不留痕跡;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則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麥家《人生海海》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莫言稱讚,高曉松讚嘆,薇婭5秒賣出3萬冊2008年的時候,麥家憑藉《暗算》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眾所周知,這可以說是目前華語文學界最受認可和最具有權威的獎項,他也成為了我國諜戰電視劇的
  • 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新作:董卿看後流淚,莫言讚嘆不已
    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新作:董卿看後流淚,莫言讚嘆不已口口相傳《風聲》 《暗算》作者麥家非常討厭他的父親。麥家人年輕時就遭到毆打:「受傷的鼻梁被毆打和扭曲,流鼻血像雞血一樣從割喉中噴出,流進我的嘴巴,流到我的胸部,一直流到褲襠裡。」毆打之後,麥家非常恨父親。
  •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莫言稱讚不已,高曉松看後落淚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莫言稱讚不已,高曉松看後落淚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麥家一提起麥家,大多數人肯定會想到口碑炸裂的電視劇《暗算》,還有大腕雲集獲獎無數的電影《風聲》。在影視領域的發展也沒耽誤麥家在文學領域大展拳腳。
  • 餘華曾說:90%的茅盾文學獎作品,不如莫言的最差的一部
    餘華作為國際影響力最強的中國作家之一,不太了解他的人只知他有《活著》《兄弟》《許三觀賣血記》等作品,而真正了解他的,才知道他還是一個個性內斂、說話謹慎、惜字如金、眼界頗高的人。雖然沒能拿下茅盾文學獎,但餘華憑藉自己鋒芒的筆力,在莫言、賈平凹、蘇童、王安憶一眾現代知名作家中,他的讀者幾乎是最多,遍布的地區也最廣。
  •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莫言讚不絕口,高曉松看後落淚
    熟悉麥家的人都知道他寫過《暗算》,《風聲》等諜戰類小說,這兩部小說分別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和電影,贏得了很高的收視率和口碑。他花了11年寫完人生的第一本書《解密》,並獲得了「茅盾文學獎」提名。《人生海海》是麥家繼《暗算》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沉澱八年後的又一力作,這部作品的故事靈感來自於麥家童年的一件小事。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一個人可以僅憑內心的高貴超出時代,願我們都做這樣的人!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
  • 所有人都在催著你長大,莫言卻說「慢一點」!
    他說他買的莫言的書到了,這是莫言獲得諾獎之後「閉關」8年的新作,由於出差沒空拿,我拿到就先看了。8年前剛剛步入大學,突然想起大學在宿舍裡討論莫言憑藉《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新作《人生海海》,莫言連讀兩遍,董卿含淚朗誦
    我第一次真正的了解到麥家,就是在董卿的《朗讀者》裡面,她含著熱淚朗讀了麥家的新作《人生海海》:一年多後,上校母親被一口粥嗆死了,她以嘹亮悲愴的哭聲給老人家送終,哭聲像鴿子的哨音一樣,泣著血,盤在空中,照亮夜空
  • 莫言:人要向前看,少翻歷史舊帳.
    人不能把自己看低了,這是爹晚年悟出的道理。——莫言《檀香刑》教育也如此,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本質,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莫言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
  • 茅盾文學獎《人生海海》魅力何在?高曉松看後落淚,莫言讚嘆不已
    ——麥家茅盾文學獎得主,果然能挑戰常人不敢落筆之處,解密人性的荒唐與高尚!這是文學大家對看過《人生海海》後,直接說出的對作者麥家的評價。一提起麥家,大多數人肯定會想到口碑炸裂的電視劇《暗算》,還有大腕雲集獲獎無數的電影《風聲》。但在影視領域的發展,也沒耽誤麥家在文學領域大展拳腳。他在零八年時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可以說是目前華語文學界最受認可和最具有權威的獎項,作品還被翻譯成了三十多種語言。
  • 26卷本最全莫言作品集問世,兩位諾獎得主莫言、勒·克萊齊奧北京對談
    在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理由中,勒·克萊齊奧的作品被形容為「新的旅程、詩意的冒險和感官的狂喜」,而莫言則被描述為「一個詩人」,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們膽大妄為、孤立無助、荒誕不經的世界」。他們的寫作都源自民間,以「故事」記錄著歷史,書寫著關於人性和人的世界的寓言。
  • 拿自己「開涮」、追憶故鄉……莫言的散文寫了啥?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5日電(記者 上官雲)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莫言的一舉一動很受讀者關注。前段時間他的一場線上新書發布會,「圍觀」人數約有150萬。最近,《莫言散文全編》亦結集出版。在收錄的散文中,莫言談到了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也談到了對故鄉的回憶,既有旅途見聞,也有對社會問題的思考。近200篇散文,寫了什麼?
  • 中國有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有沒有郭沫若文學獎?
    一1981年3月14日,85歲的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步入了人生的最後時光。茅盾先生在病重之際,留下遺囑,捐出25萬元稿費,設立茅盾文學獎,獎勵作家創作優秀的長篇小說。茅盾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歷程裡,創作了大量的長中短篇小說,和散文、戲劇作品。
  • 茅盾文學獎《人生海海》到底哪好?莫言極其稱讚,高曉松看後落淚
    茅盾文學獎《人生海海》到底哪好?莫言極其稱讚,高曉松看後落淚《人生海海》是麥家繼《暗算》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沉澱八年後的又一力作,這部作品的故事靈感來自於麥家童年的一件小事。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一個人可以僅憑內心的高貴超出時代,願我們都做這樣的人!
  • 中國當代四大「禁書」,每部都獲過大獎,莫言自己就佔兩部
    這是莫言小說的突破,也是對中國當代文學的一次突破。書名不等於作品,但是書名也無傷『大雅』。『豐乳』、『肥臀』,不應該引起驚愕。「1997年,這部小說獲得「大家文學獎」,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部小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塊砝碼。也因為諾貝爾文學獎,這部小說才得以完全解禁。
  • 莫言新書《晚熟的人》問世了:帶領大家了解會講故事的莫言
    (莫言)那時候都言必稱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因為高考的時候基本文學常識基本就是他們啊更重要的是2012年10月11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 醜化莫言,我覺得有失公允
    我跟很多人推薦過,很多人不知道慕容雪村,他們只認可自己知道的作家,我也沒辦法。但是,N年之後,我們後人想了解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原諒我紅塵顛倒》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文學通道。 《憤怒的蒜薹》讓我第一次看到了莫言的力量。 3我看他的第二篇小說是《透明的紅蘿蔔》。
  • 專訪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吉田富夫:願莫言獲獎後多多保重
    莫言作品觸及人的共性從而被世界接受 人民網:莫言的作品翻譯成日文的版本是最多的? 吉田富夫:我也不是很清楚,也許是。除了日本以外,版本比較多的其次是美國吧。根據我的了解,在日本莫言的長篇短篇80%被翻譯成日文,這個現象在中國作家中除了魯迅之外是沒有的,魯迅是全部被翻譯,其他都是寥寥無幾。
  • 文藝星開講丨莫言:「講故事的人」,回來了
    在歲末年終之際,人民網文娛部推出「文藝星開講」年終特別策劃——「收穫2020」,邀請文化領域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名人,聆聽他們這一年的感悟與心聲,回顧這段不平凡的時光,感受文化賦予人的精神力量。首期邀請的嘉賓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莫言。在獲得諾獎八年後,莫言攜《晚熟的人》重回公眾視野。
  •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看完忍不住落淚,一生至少讀一次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看完忍不住落淚,一生至少讀一次人生海海是閩南話,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在時隔8年之後的首部長篇之作。
  • 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揭曉 莫言、蘇童、遲子建等獲獎
    新華社天津11月16日電(記者周潤健)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16日在天津揭曉,莫言、蘇童、畢飛宇、蔣子龍、遲子建、劉慶邦等作家獲獎。經過讀者線上投票和專家評審,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共評選出短篇小說獎10篇,中篇小說獎10部,長篇小說獎2部,散文獎10篇,科幻文學獎3部,影視劇改編價值獎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