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垃圾填埋:垃圾填埋又分為簡單填埋和衛生填埋兩種技術。
簡單填埋一般是在市郊選擇一山坳或挖一巨大的坑,將收集的垃圾傾倒其中,當垃圾填滿後,在垃圾堆上面做一些覆土工作,把垃圾蓋住。簡單填埋投資少,操作簡單,但佔地面積大,垃圾滲濾液對地下水和土壤都產生嚴重的汙染,垃圾堆放所產生的臭氣嚴重影響空氣品質。
衛生填埋則是在填埋場的底部鋪墊防滲透隔離層,將產生的垃圾滲濾液排出進行處理,防止滲濾液對地下水和土壤的汙染,同時將垃圾發酵產生的沼氣導出加以利用或合理排放。
二、垃圾焚燒:垃圾焚燒是一種高溫熱處理技術,即將垃圾送進焚燒爐進行焚燒以實現垃圾處理的減容、減量和無害化的一種方式。
三、垃圾堆肥:堆肥是把垃圾中的有機成份分離出來,加入一定的添加劑進行發酵,然後進一步加工製成肥料。堆肥技術工藝簡單,適合於處理易腐有機物較高的垃圾,但無法徹底處理所有垃圾,一般需要同時採用其他的處理方式。
四、低溫碳化垃圾處理技術就是通過磁化的空氣,使被處理的固體廢物中的可燃物及降解產生的可燃產物部分燃燒,所產生的熱量使固體廢物中的物質進行持續熱分解,由於磁化空氣使被處理物間接磁化,降低了降解所需能量,提高了降解效率,因而降解氣化能在300℃的低溫下實現,從而基本上避免了二噁英的產生,降解過程無需任何能源,因此,這是一種環保節能的新技術。
五、優缺點比較項目如下
一)、投資規模及運行成本:
1、衛生填埋新建填埋廠投資大,後期運行成本高。
2、堆肥建靜態間歇式堆肥廠成本較大。
3、焚燒新建垃圾焚燒廠,前期投資及後期運行成本巨大。
4、低溫碳化投資小,運行成本低,財政無壓力。
二)、技術要求
1、衛生填埋較高。
2、堆肥較高。
3、焚燒高。
4、低溫碳化較易。
三)、對垃圾要求
1、衛生填埋所有垃圾。
2、堆肥有機垃圾。
3、焚燒有機垃圾。
4、低溫碳化有機垃圾。
四)、選址難度
1、衛生填埋困難,要考慮地形、地質條件,運輸距離,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汙染,遠離市區及居民區。
2、堆肥困難,需避開居民密集區,氣味影響半徑至少達到200M。
3、焚燒困難,應選在城市的下風向,遠離城區,選址問題較敏感,已上升為社會難題。
4、低溫碳化較易,各種排放符合國家排放標準,可任意選址無特殊要求。
五)、佔地面積
1、衛生填埋巨大。
2、堆肥較大。
3、焚燒大。
4、低溫碳化小。
六)、土壤汙染環保措施
1、衛生填埋填埋後自然降解時間漫長,控制不當有汙染,須採用到期、覆蓋、隔離帶等措施控制,沼氣集聚後易引起爆炸。
2、堆肥垃圾不分類易造成堆肥重金屬含量和PH超標,處理成本過高或堆肥質量不佳影響產品銷售和使用。
3、焚燒灰渣不能隨意堆放,二噁英、汙水、噪聲控制,殘渣處理惡臭防治技術複雜。
4、低溫碳化灰渣檢測符合國家環保標準,可直接填埋。
七)、地下水汙染大氣汙染
1、衛生填埋場地需做防滲、投資大,滲瀝水處理不易達標,易出現場底滲漏造成二次汙染。
2、堆肥氣味大,應設除臭裝置和隔離帶。
3、焚燒防大氣汙染難度大運行費用高;對酸性氣體、重金屬和二噁英的控制和治理難度大。
4、低溫碳化無滲瀝,無地下水汙染,煙氣排放達標。
八)、運行優點
1、衛生填埋對技術要求較低。
2、堆肥所處理的垃圾可適量減量,堆肥質量合格後可做土壤改良劑。
3、焚燒垃圾量需達到一定規模後,可利用焚燒餘熱發電。
4、低溫碳化真正實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經濟效益、環保效益,社會性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