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陌陌和騰訊的無奈,為什麼短視頻社交不是一個好的嘗試?

2021-01-14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智能相對論(aixdlun),作者丨顧旭光

從視頻過渡到社交,或者說以視頻為載體的社交,並不是一個新話題。

早在2017年,著名的「閱後即焚」視頻社交軟體Snapchat就進行了IPO,不過上市後股價就一路走低。

在國內,同樣是2017年,陌陌經歷了史上最大的改版之後,大幅強化了視頻社交功能,隨機陌生人視頻聊天+送禮物+AR換臉等等,幾乎復刻了2016年杭州某小廠出品的視頻隨機聊天工具Tiki。

2019年11月,騰訊在App Store上線了一款名叫「貓呼」的視頻社交軟體,主打陌生人視頻社交,並且添加了美顏、背景虛化隱藏保護個人隱私等功能。進入到2020年,火熱過又沉寂下來的視頻社交又出現在流量霸王DAU超過四億的抖音測試內容中,推出了「連線」和「熟人」。不甘寂寞的陌陌又默默地推出了「對眼」。

社交的確是一個被討論了無數次的賽道,而視頻社交在全網直播風潮的帶領下,又成為騰訊、字節和陌陌等企業重點關注的熱點賽道。

但是「智能相對論」認為,對視頻社交的過度關注,實際上分散了各企業對未來更有可能成為普遍社交工具的技術載體的注意力,很有可能是一種無效投入。

一、網際網路社交的本源——市民社會

Snapchat的興起背後實際上是因為美國青少年的裸照文化(Sex text),早在這款軟體之前,青少年之間就會用簡訊分享性感自拍,而且這是歐美青少年主要的社交文化之一。

這款軟體滿足了青少年防止裸照流出的風險,但是從長期來看青年少年荷爾蒙驅動下的社交需求,很快就被後續的就業、升學等生命歷程的變動消解掉。

這也是整個市場不看好這款產品長期生命力的主要原因,這一代人喜歡「閱後即焚」,下一代人呢?下一代人是不是也會有這種文化習慣?如果有,他們是否還會使用這個平臺,是不是會有更符合屆時青少年口味的平臺出現?

以上的不確定性是來自資本市場的考量,某種程度上也展示了社交這個賽道的兩面性:1.社交巨頭擁有看似難以被顛覆的、穩固的產品需求。

2.穩固的產品需求隨著技術和社會變遷很有可能被後繼者顛覆。

從來不缺乏試圖在社交上分一杯羹的挑戰者。從深層來看,現有巨頭焦慮的拼命想切入到視頻社交,真正的根源是缺乏對社交這項活動,基於人類學的理解,也就是說如果要理解社交未來的產品形態,必須理解社交工具和社交形式的變遷。

老舍描寫的裕泰茶館裡面,從販夫走卒到老北京旗人和資本家,坐在同一個空間內暢談天下興亡個人得失,靠的是掌柜王立發的穿針引線,以及舊社會男性在一個固定社區裡面逛茶館的社會習慣。

南方兩廣,男性起來去茶肆酒樓喝早茶吃茶點,也是基於社區內鄉土中國族群和熟人對對方身份、背景、甚至人格特質知根知底所延伸出的信任。

而現代的社交,實際上是對市民社會在網絡空間上的二次呈現。市民社會是一個18世紀的產物,新興的中產階級和中小企業主、以及中小知識分子聚集在巴黎的咖啡館,討論社會、經濟、政治,並且發布相關的小冊子,諸如伏爾泰、狄德羅等大知識分子也參與過這類冊子的寫作。

這種市民社會的雛形後來演變成為了一種介於國家與組織之間的公共意見的代名詞,社交和內容發布是這種公共意見的主要形式。

為什麼社交和市民社會有關係,因為在當代市民社會是不斷衰落的境況,西方傳統的基於社區、教會的社交體系基本趨於瓦解,人與人之間的階層區隔也越來越明顯,對於社交的主體青少年來說,只有網際網路社交工具才能擴大聯繫圈。

市民社會是當代社交網絡出現的社會結構驅動力。換句話說,社交形式的變遷,遵循從技術到社會結構再到社交的固定路徑。

從早期的天涯、微博、知乎,到現在的Snapchat實際上與這種18世紀的玩意並無本質區別,只不過把交流的形式換到了線上。

二、私域社交與KOL是磁鐵兩極,視頻社交更需要場景載體

據統計,僅2019年來自網際網路大廠的社交軟體就有50多款,原因無他,社交粘性和關係固定性讓產品容易獲得巨大流量,然後又可以無縫銜接至其他賽道,比如電商。

在其中又以視頻社交成為了關注度較高的香餑餑。

陌陌副總裁王太忠在2017年說:

「我們在外面提過視頻社交,從我自己來看,與其叫視頻化,不如說所有功能都會滲入到視頻,我們希望在功能點裡視頻都能植入進去。」

很明顯,他們把視頻視作一個無所不能的載體。但是問題在於視頻並不是載體,視頻只是相對於文字、圖片之外一種信息更加富集的信息流。

手機+APP、PC+軟體以及將硬體連接起來的光纖才是真正的載體。

社交形式每一次巨大的變遷背後都是工具的變遷,從原始人的聲帶,到羊皮紙和墨水,再到烽火,電話電報,BB機,行動電話、PC以及智慧型手機。

在寫信的時代,信件裡是文字還是畫連環畫,並不會對社交參與者的目的、狀態有根本性的改變,信件依然基於雙方較為緊密的社會關係,依然只有少數人才有寫信讀信的能力,依然要通過同鄉鄰裡之類的熟人帶信,交流周期依舊很緩慢。

所以回到當前的社交軟體生態中,我們會對視頻社交有不同的理解。

1、市民社會的核心是有一個共識議題吸引個體加入

36氪發布的《2019社交行業研究報告》將社交工具劃分為內容、工具與場景三種類型。而視頻社交三個維度下都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內容類的社交諸如知乎、微博、抖音和快手,強調內容生產,是KOL為王。

工具社交典型的就是我們熟知的IM,比如QQ、微信和陌陌。

具體場景下的社交與內容類似,不過更加細分。代表性的工具比如Soul、旅拍、KEEP等等,參與者在進場之前已經有了比較精確的目標。

現在的情況是,內容類的社交工具想要入侵IM。

在內容與場景的維度下,因為人們需要的信息刺激在逐步增強,所以視頻是非常優質的載體。

在工具維度下,則遵循更底層的邏輯。

為什麼仿照Facebook的人人網(前校內網)沒有成功。可以將原因歸咎於運營、內容生產、但是歸根結底,在中國的社交環境下,一個姓名、年齡和其他相關隱私信息開放的平臺是不為人所接受的,所以工具維度下的社交,尤其是熟人社交只有微信和QQ。

陌生人社交,陌陌是以青年男女的荷爾蒙驅動,2017年開始陌陌將直播作為平臺的重點內容,直播帶來的營收撐起了陌陌的半壁江山。

陌陌證明了以荷爾蒙為驅動力陌生人社交的不可持續性。而在內容社交領域,則是徹底的KOL為王。

那麼在陌生人社交層面,如果一定要做視頻社交的話,有沒有某種可以維持長期驅動力和良性循環的產品策略?

智能相對論認為關鍵在於建立一種好的入場機制,所謂入場機制不是只真人實名認證之類的驗證。

而是在產品設定上,要明確給出入場之後的引導,不論是通過簡單的小遊戲,還是圍繞某個具體話題,讓參與者有事可做,不能讓一批00後的少男少女尬聊。

市民社會的興起,就是公民對貴族特權的批評和其他社會的公共關注有一致的價值認同。在更加私人的社交場景下,如果參與者不都是色情狂,那麼唯有一個雙方都感興趣的議題才有可能然社交過程維持下去,這也是社交產品用戶體驗的核心,社交也好,視頻也好,永遠也遵循著和現實一樣的邏輯,就像我們不會隨時給領導打個視頻報告工作一樣,兩個陌生人也大概率不可能通過視頻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2、到底是社交還是要付費

在17年陌陌的陌生人視頻連線中,雙方只有60秒的交流時間,時間到點後,男性可以選擇贈送禮物延長交流時間。

此舉把社交變成了付費陪聊。

任何非雙向互動的所謂社交,其結果都是用戶中的「社交者」向「內容生產者」遷躍,「社交者」數量被「內容生產者」擠壓,雙向需求變成「一方買一方賣」的單向需求,惡劣的用戶體驗導致整個生態崩盤,產品成為披著社交皮的「四不像」。

這是為什麼智能相對論認為頭條基於抖音的社交必然失敗,因為所有的內容最終都會主播化,私人和公開在抖音當中很難制定出一個界限。

為什麼直播用戶願意付費,這是因為直播本質上是一種娛樂輸出,用戶對產品本身特性的認知很明確,你播的好,我便付費。

但是在社交上,我付費——你與我交流,這樣的行為過程,與社交雙方是人格平等的前提相衝突。

一般用戶可以接受的是在社交前提升增加成功率的付費活動,比如探探VIP的「曝光度」「可查看用戶數量」增加,這是一種有限的特權,並不影響具體針對人的互動過程。

根據極光大數據的研究發現,在社交用戶中,對陌生人主動,對熟人被動的比例只有1.1%,對陌生人和熟人都主動的佔比15.2%,二者合計不到所有人的五分之一。但是視頻社交就是一種需要參與者發揮主動性的交流場景,現實中,女性扮演更多的是被動的角色。

如果通過男性付費,來強化社交參與中女性的主動性,這就肯定不是社交了,而是某種「你懂的」東西。

三、社交的護城河,新的技術載體才可能帶來有效的生態位區隔

難以充分預知的社會變化,是各巨頭在社交領域如此焦慮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自身的崛起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搭上了時代變遷的快車,比如QQ在電信運營商的圍剿之下被迫轉入移動端,比如微博在網絡公民意識崛起數次參與社會熱點公共議題,成為全民的「申訴工具」,或者陌陌在全社會結婚率下降和離婚率增高的時間節點成為青年人的」約×神器」。

不論如何,基於視頻的社交只是在信息流上從文字變成了視頻,因為在現有的社交法則中,視頻是文字和圖片的一種補充形式,而不會是替代。

視頻不會改變社會文化中的潛在交流感知規則。直接露臉註定了這類產品不會成為大多數人的交流工具。

來自VR技術的社交更有可能成為未來社交模式的載體。社交的本質是信息流交互方式的空間和時間的轉化。在VR的場景下,是比現有手機和電腦更進一步的空間遷躍,可以做到虛擬的面對面。而且基於虛擬形象,單對單和多對多視頻社交也不會有社交壓力。

在2016年的Oculus Connect開發者大會上,是社交VR的首秀。Oculus和Facebook帶來了名為Avatar的VR社交服務,經過四年的發展,VR設備還在進一步的更新當中,不過價格和性能已經快接近迅速質變的節點。

從最早原始人面對面用簡單音節的吼叫,到傳統社會人們在有機團結下的信件、驛站甚至狼煙,這是社交工具的前半場。

再到電子技術出現後人們通過電波、光纖傳送文字、語音直到視頻,這是社交工具變遷的中場。

所謂的視頻社交,只是中場中工具承載的信息流的一種不同的形式,頂多算是浪花,不能算是潮流。

在社交中,真正影響產品形態和用戶習慣的,永遠是工具載體,而目前來看,只有VR是有可能顛覆現有格局的工具載體。

相關焦點

  • 抖音上線視頻聊天,偷襲微信社交大本營?
    抖音社交邁出一大步新上線的抖音視頻通話功能,目前的入口處在抖音——消息——好友聊天界面的右上方處和底部導航欄的「+」號內。不同於微信好友對話欄中被隱藏的視頻通話,抖音好友對話界面右上角,一個視頻通話按鈕十分顯著。
  • 陌陌成立影業,微信支付寶升級視頻,社交軟體為何齊向影視轉型?
    陌陌要想捅破這層天花板的話,泛娛樂會是一個承接順暢,想像力又足夠豐富的布局方向。事實上電影之前,陌陌已經在不斷向泛娛樂方向靠攏,主要體現在音樂和遊戲兩個板塊。2013年起,陌陌就在不斷推出手遊;而之前的「陌陌現場」則可看做陌陌在音樂直播上的一次嘗試,最近他們在旗下「哈你直播」中強化了這一屬性,徹底把「哈你」與音樂、造星關聯在一起。
  • 陌陌巨變:新版被曝光,首頁整容「大變臉」,視頻社交大招已至
    陌陌上線視頻聊天,對面是蘿莉,也可能是如花》快聊作為「視頻社交」的裡程碑的一站,上線之初便有過質疑:視頻社交作為一個新鮮事物,或許趨勢是必然,但是用戶基礎什麼時候才能算培養好?視頻想要成功接棒圖文,會不會更難?如今將其從消息欄直接放到首頁重點推出該功能,陌陌似乎已經找到方向。
  • 陌陌兩年市值跌七成,被抖音拍死在「沙灘」的秀場
    「短視頻+直播」,快手,抖音上半年打造直播廠牌搶佔泛娛樂賽道,近日抖音宣布電商業務調整為一級部門,將於10月正式切斷外鏈完成電商閉環;遊戲直播方面,在騰訊推動下,鬥魚和虎牙合併進程加速,新的玩家如豪擲8億買下三年S賽版權的B站正在加入牌局。
  • 瘋狂的抖音,帶來了一批批短視頻「學徒」?
    除快手這類短視頻外,手機社交、手機新聞、手機搜索、手機音樂、手機視頻、手機支付、手機購物等移動網際網路領域,也早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新人難有「佔坑」機會。多重因素之下,瘋狂的抖音最近一年內帶來了一批批短視頻「學徒」,就連BAT等巨頭也沒能免俗,比如騰訊的下飯視頻、速看視頻、時光小視頻、百度的Nani小視頻等。
  • 焦點分析 | 短視頻都想社交化,為什麼抖音特別難?
    抖音裡的弱社交關係正在試圖發生改變。 抖音社交化的信號來自於最近在內測的兩項新功能:「連線」和「熟人」。前者的核心功能點是一對一真實視頻交友,後者為抖音的熟人關係鏈單獨開闢一個入口(原同城入口),該入口可以觀看好友的抖音視頻,培養一個熟人社交的環境。 上一次抖音高調做社交,不是親自下場做,而是上線多閃。
  • 陌陌2020: 翹首以盼的「第二社交戰場」,何以遲遲無法開闢?
    撰文/ 陳鄧新編輯/ 黎文婕陌陌不是在孵化社交新品,就是在孵化社交新品的路上。對此,王力於2020年11月1日接任陌陌執行長時表示:「陌陌內部已經養育了一些新產品,能不能茁壯成長要看運氣,也看我們的文化土壤或者說創新氛圍夠不夠好,哺育未來也是接下來我最重要的使命。」為何孵化社交新品成為陌陌未來最重要的使命?陌陌奉行的「多生孩子好打架」策略為何難見成效?基本盤萎縮,用戶為何離陌陌而去?
  • 我們研究了N款騰訊短視頻App,發現了他們輸給抖音的秘密
    抖音不除,騰訊誓不罷休。但騰訊為什麼就是做不出讓人上癮的短視頻App?注意,是「上癮」,而不僅僅是「優秀」。可以看出,騰訊在短視頻產品上已經探索了多個方向,包括社交、資訊、工具等等。但這些探索卻反映出騰訊在做內容產品上根深蒂固的新聞門戶思維,具體來說就是做精品的思維。
  • 傳統直播忙轉型,新興直播忙挖河 主播、社交、短視頻,直播究竟怎麼...
    留住用戶才有變現空間,陌陌CEO唐巖就曾對外稱社交才是公司的根本,直播只是商業變現的一個手段。如果沒有社交屬性,陌陌和YY就會和映客、花椒一樣陷入行業同質化競爭中,在被挖角、主播出走的問題中掙扎。即便如此,陌陌和YY的良好勢頭也未能保持下去,在快手、抖音入局直播後,行業風向又有了新的變化。
  • 陌陌2020:翹首以盼的「第二社交戰場」 何以遲遲無法開闢
    陌陌不是在孵化社交新品,就是在孵化社交新品的路上。日前,有多家媒體報導,陌陌正在測試一款定位熟人及半熟人社交產品的「咔咔」,在聊天時可隨手拍攝照片,作為文字內容的背景一起發送,其垂直用戶畫像為18歲~25歲的一二線城市人群。這是陌陌2020年孵化的第六款社交App。
  • 抖音遇上對手?陌陌的短視頻新功能能一秒瘦身長腿
    動態識別一鍵瘦身長腿如今,曬朋友圈已經不是時尚潮人們表達心情的唯一途徑,畢竟圖片只能表達靜態的心情。所以,以抖音為典型代表的短視頻APP在近期火遍大江南北。也許你知道照片可以進行PS,就在近日陌陌短視頻強勢推出了可以一鍵瘦身長腿的功能,可以說是誠意滿滿、也是黑科技滿滿。這一功能由陌陌深度學習實驗室主研發,通過人體關鍵點識別和動作跟蹤,確定用戶頭、上身、胳膊、腰、腿的區域,實現自動變瘦及長腿效果。不出意外,又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推波助瀾。
  • 陌陌、鬥魚王冠保衛戰,唐巖、陳少傑的焦慮與革新
    而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增速更猛,不到一年時間月度活躍用戶增長就超1億,同比月活增長超50%。顯然,大佬陌陌似已顯疲軟之勢。儘管陌陌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唐巖在2018年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臺並未對陌陌流量造成影響,但不可否認兩大短視頻平臺加大對直播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陌陌上的用戶,而這種影響還會持續。一個直接影響,或就是營收。
  • 曾經的「約炮神器」陌陌,老了嗎
    一個簡單的道理是,當大量用戶在此集結,陌陌需要更多內容保證他們沉浸其中。但陌陌開啟直播業務前的諸多商業化嘗試,並未泛起太大波瀾,從2015年第二季度起,其月活一直是往下走的。而等到2016年試水直播業務,開掘到了空間和價值,成為營收亮點後,其他業務嘗試也就顯得更為暗淡。
  • 騰訊微博終下線,抖音推出「朋友圈」,跨行為什麼這麼難?
    不過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嘗試過後,發現登錄都非常困難,更別提備份信息了,還不如截圖留念。並且,騰訊微博居然沒有APP,只能登錄網頁版,且整個產品瀰漫著 10 年前的博客風格,登錄與註冊頁面以英文頁面為主,頁面也十分簡陋,主功能只剩「首頁」和「看視頻」兩個模塊。
  • 抖音:短視頻萬軍叢中殺出的一匹黑馬
    第二個問題,目前市場的短視頻產品中可以製作的視頻時長從十幾秒到幾分鐘都不等,尤其美拍就有4種時長模式最長可製作5分鐘的視頻,但為什麼Musical.ly就選擇了固定的15秒模式。相比於Musical.ly的5種特效(其中一個還需要先進行微博分享),抖音給了用戶更多的選擇讓用戶可以嘗試製作更多風格的視頻。
  • 抖音短視頻在線解析觀看 抖音短視頻在線觀看
    很多人都中玩抖音,有很多用戶想在電腦上刷抖音直播。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抖音短視頻在線解析觀看,相信對你有所幫助。抖音短視頻在線觀看呢?一起來看看。
  • 騰訊音樂娛樂與抖音達成轉授權合作,流媒體與短視頻將如何合作?
    雙方合作後或許意味著,抖音在接下來會進一步擺脫版權束縛,加大在短視頻領域的優勢;而TME則可以借著抖音作為音樂宣發入口,帶來更多的曝光和流量。 事實上,這也不是抖音和TME的第一次合作了,早在多個版本之前,QQ音樂便引入了《抖音排行榜》作為歌曲宣發陣地之一;TME旗下的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以及QQ音樂也都已經入駐抖音。
  • 社交APP競品分析報告| 由陌陌看富聊
    富聊,一款基於有償聊天的移動社交應用。通過對比陌陌、富聊兩款app產品的定位分析、用戶畫像分析、功能結構分析、頁面及功能設計分析,給出富聊的競品差異和優化建議。提到社交APP,大家首先就會想到微信、QQ,作為兩款國民應用的騰訊產品,其聯合佔據了熟人社交90%的市場份額。
  • 陌陌「殺豬盤」背後:陌生人社交的「社交幣困境」
    王力新官上任的「三把火」還沒看到太多成效,陌生人社交的平臺基本盤就出現這樣的負面消息,這對於陌陌和王力而言似乎不是什麼好消息。熟人社交中是一種「剛性需求」,而陌生人社交上誰也不認識誰,看似沒什麼強制力其實也遵從著人類最原始的情感訴求。特別是處在如今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社會環境當中,孤獨經濟在被越來越多人提起,陌生人社交似乎存在很大的機會。
  • 陌陌8.0首頁被改得面目全非,只為讓你找人更有效率?
    1、實時而不是延時社交。用戶等待和耗費的時間更短。附近的人、漂流瓶等等開放式社交功能都需要用戶等待才能建立聊天,有時候甚至要等幾,。如果說要視頻,就要花更久時間。快聊、Party和狼人殺,則是實時的,進去就能聊、快速建立社交連接。2、用戶信息更加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