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銠財研究院
導 讀
錢鍾書《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
聚焦「宅經濟」,是否也有類似糾結感?
來看看陌陌、鬥魚的高光與隱憂。
主播業,依舊繁花似錦。
帶貨總額1.4億、累計觀看人數6000萬,老炮羅永浩的四月旋風,動搖了李佳琦的「神位」,讓行業再起燎原。
崛起分化新元年
遊戲直播、美妝直播、吃貨直播、賣車直播、賣酒直播......,疫情效應下,全力擁抱線上,成為眾多傳統產業的最美轉角。
艾瑞諮詢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到2020年規模將翻一番。
藍海市場中,平臺格局也在加速洗牌。
6000萬籤約,1400個「羅永浩」的背後,抖音的破徑野心凸顯。
而類似的強大入局者,不止其一家。
專家表示,2020,是直播業變現崛起的新元年,也是分化洗牌的新元年。
這對一些老牌玩家而言,是福是禍呢?
先來看成績單。
3月18日,虎牙披露2019年業績顯示:總收入83.75億元,同比增長79.6%;淨利潤7.50億元,同比增長62.7%。連續九個季度實現盈利。
3月19日,另一直播雙雄鬥魚平臺發布財務報告:2019年總營收72.83億元,增長99.3%。其中,鬥魚第四季度總營收20.6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77.8%;淨利潤1.574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錄得淨利潤1.8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80%,連續四季度盈利。
同日,社交大佬陌陌也交出業績單:2019年淨營收170.151億元,同比增長27%;全年淨利潤44.9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8%。連續20個季度實現盈利。
不難看出,在流量天花板顯露的大背景下,老牌平臺仍有旺盛生命力。
營收增速下滑,結構單一
不過,高光背後,隱憂同樣也不少。
先以陌陌為例。
近幾年,淨利潤表現好似過山車。
以美國非通用會計準則的標準看,陌陌2019年第一季度利潤9.103億元,第二季度為12.43億元,第三季度為10.88億,四季度又返回12.525億元。數據起伏之間,盈利能力並不太穩定。
再看增速,第四季度營收增速22%,雖不算低,但與一二季度的35%、32%的增速相比,降幅不小。另外,整體增速也下滑明顯:2018年營收增幅51%,2019年為27%。
再看收入結構。
增長主要來自直播和增值業務。
2019年第四季度,直播業務貢獻收入33.835億元,同比增長14%;全年營收124.5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
2019年第四季度,增值服務收入11.891億元,同比增長65%。全年營收41億元人民幣。
不難看出,兩項業務合計已佔其總營收的97.3%,依賴性可見一斑。
相比之下,移動營銷、移動遊戲營收貢獻甚微。
專家表示,收入結構單一利弊共存:優勢業務不斷強化,但也可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單看直播業務,總收入佔比73.16%,比2018年下降6.76%。直播服務營收增速14%,相比2018年的36%,也降幅劇烈。
而增值服務,雖在總營收中佔比進一步提升至24.13%,但其是陌陌在推出直播業務前用以維持運轉的主要服務,換言之,此前的營收「頂梁柱」已經易主。
值得一提的是,在業務嚴重依賴直播的同時,直播業正面臨流量紅利見頂困局。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預計將超過5億人,年增長率已從2017年的28.4%下降到目前的9.9%,預計在2020年將下降到4.6%。同時,短視頻的用戶日均使用市場已達50.9分鐘,遠超在線直播業務。
危險信號,成長性考量
與之相應,陌陌的用戶天花板已然顯現。
數據顯示,2019年3月、6月、9月,陌陌月活用戶數分別為1.144億、1.135億、1.141億。
截至2019年12月底,陌陌主App的月活用戶1.145億,同比僅增1%,環比接近零增。
這種滯脹,對向以快速發展示人的陌陌而言,不是一個好消息。
尤其是在對比之下:虎牙2019年第四季度的平均月活用戶1.502億,同比增長28.8%;鬥魚第四季度平均月活1.658億,同比增長8%。
而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增速更猛,不到一年時間月度活躍用戶增長就超1億,同比月活增長超50%。
顯然,大佬陌陌似已顯疲軟之勢。
儘管陌陌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唐巖在2018年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臺並未對陌陌流量造成影響,但不可否認兩大短視頻平臺加大對直播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陌陌上的用戶,而這種影響還會持續。
一個直接影響,或就是營收。
來看付費用戶數,數據顯示,2019年Q2環比減少4%,同比增速則分別降至1%。
受此影響,陌陌平臺整體付費用戶的同比增速(陌陌+探探)在第二季度大幅放緩,由2019年Q1時的73%降至Q2時的2%。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5月-6月上半月,陌陌主App開展自查,暫停了平臺上的「用戶發布」和「新聞訂閱」等高級功能,導致用戶參與度和日活用戶數下降,付費用戶減少。
易觀新媒體行業分析師馬世聰表示,一方面,基於之前的月活用戶規模,陌陌的增速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從過去一年比較平緩的用戶增長曲線看,陌陌也進入一個瓶頸期。另外,陌陌現在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更大,很多平臺加碼直播、推進社交化(如愛奇藝泡泡、騰訊Doki這類粉絲向的陌生人社交),從而提升用戶粘性或加速流量擴張,陌陌未來在用戶層面還是得保持一種比較積極的打法。
上述觀點,並非危言聳聽。
一定意義上說,用戶流量是社交軟體的生存之本。成敗皆蕭何。如果陌陌用戶不斷被其他平臺截流,陌陌的變現能力、商業價值都會出現大幅下降。成長前景並不樂觀。
折戟背後的焦慮,社交本心往哪走?
或許陌陌自己也意識到了危機,近幾年不斷尋找新業績增長點,嘗試圍繞其擅長的「娛樂+社交」進行延展。
2018年2月,陌陌以6億美元現金+3億股票收購探探。基於陌陌男多女少的用戶特點與探探女多男少的情況形成互補,有利於打破失衡困境。
如此社交界的強強聯手,曾被寄予破局厚望。
遺憾的是,只是一時興奮。
2019年4月,在探探衝擊IPO前夕,由於「涉嫌傳播不良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被有關部門要求下架進行整頓。直到2019年7月15日,其下載和支付服務才全面恢復。
同時,依舊虧損難止。
財報顯示,2019年二季度,探探淨虧損4.23億元,去年同期9480萬元,同比擴大77.54%。四季度依舊沒走出虧損狀態:淨虧損1.89億元。
換言之,作為社交領域最大的併購案,究竟是抱了金瓜,還是暗雷,仍有待時間考量。
除了戰投,產品端也不太順。
2019年8月,陌陌推出「ZAO」換臉APP,一夜爆火。
數據顯示,ZAO上線後第二天就迅速上升至安卓APP下載排行榜第二位,三天後位列蘋果免費應用下載榜第一位。
然這也是曇花一現,隨著換臉視頻的不斷傳播,社會各界開始對軟體隱私和安全問題感到擔憂。
不久,ZAO被工信部約談,逐漸銷聲匿跡。
半路折戟,並沒讓陌陌放棄。
為走通「陌生人社交」這條道,去年又相繼推出瞧瞧、Cue、赫茲、MEET、牽手戀愛等多款社交產品。
遺憾的是,都沒翻起太多「浪花」。
2020年1月,陌陌再次發力短視頻,在蘋果低調上線一款全新短視頻交友產品「對眼」,。另外,還孵化了一款音樂社交產品「織音」。
另一邊,著手出徵海外市場。有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時隔五年後,陌陌重啟了海外戰略,去年年末陌陌在海外上線一款名為「Olaa」的陌生人社交軟體,且已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澳門、盧森堡上線。
對此布局,市場不乏期許亦不乏擔憂。
此前2012年、2014年,陌陌都推出過海外社交軟體,兩次均失利,出海之路遠沒那麼美。
對比之下,近幾年,YY等競品卻站穩腳跟、捷報不斷。這也就意味著,陌陌出海後同樣面臨不小的競爭阻擊。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年業績報告後的電話會議上,當談及新冠疫情影響時,陌陌董事長兼CEO唐巖提到「創新」一詞:團隊一直試圖通過引入新的體驗來彌補損失。
換言之,陌陌如此高頻次的產品發布,甚至頻頻試錯,是對新增長點的無限渴求,也是對現有瓶頸的絲絲「焦慮」。
對於陌生人社交業的未來發展,唐巖曾在三季度電話會議上給出以下判斷:會像歐美市場一樣出現壟斷,領先者佔據比較大的份額,剩下份額由其他公司共享。但與熟人社交不同,它的壟斷性沒有那麼強。」
顯然,唐巖早有行業洗牌的危機感,只是在應對方面,似乎仍在摸石頭過河。
問題在於,疫情疊加入局者效應,陌陌如想捍衛王冠,還需有更精準的卡位布局,然改變時間,還有多少?
內憂外患,鬥魚故事也不好講
同樣,被時間拷問的,還有遊戲直播業的大佬鬥魚。
雖然業績超預期,但鬥魚的麻煩,更為糟心:美國律師事務所Scott+Scott、Robbins LLP、Schall先後宣布將代表鬥魚投資者對其展開調查,以評估公司及高管是否違反美國證券法。
IPO以來股價,長期表現不佳,是這三起調查的導火索。截至美股4月13日收盤,鬥魚股價報7.30美元,相較11.5美元的發行價跌幅36.52%。
Robbins LLP與Schall律師事務所在公告中援引雅虎財經的報導稱,「鬥魚被評為2019年表現最差的5宗IPO之一」。
即使上述強勁的年度業績,似也沒扭轉多少頹勢?
銠財發現,除3月19日公布業績當日,鬥魚股價8.04美元,上升4.01%外,截至4月1日均呈下降趨勢。最近幾日雖有可喜漲幅,但一直未破8美元。
投資者不看好,還有更深考量:鬥魚與陌陌類似,在營收結構上亟待尋求多樣化。
細觀其營收來源,高度依賴平臺遊戲直播收入:2019年第四季度的20.6億營收中,平臺遊戲直播收入18.9億,總營收中佔比91.7%。
除盈利業務集中,盈利單一過於依賴打賞和廣告,也是一個重要掣肘。
再看外部,結合行業競爭形勢,也不乏隱憂。
姑且拋開虎牙,快手、抖音、B站等平臺藉助巨大的流量優勢,正在殺入遊戲直播領域,不斷挑戰其雙寡局面。
尤其是快手,從2016年開始發力遊戲直播內容,並保持彪悍態勢:用戶數據一舉超過鬥魚、虎牙之和。2019年7月,快手公布遊戲直播數據,日活達到3500萬。12月超過5100萬。反觀鬥魚,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5日,鬥魚日活為1500萬。
更值考量的是,鬥魚還面臨移動化不利困境。最新發布的財報數據裡,鬥魚2019年第四季度月活為1.66億,其中移動端月活僅5440萬。
顯然,移動端能力不足,是其輸給快手最關鍵的要素之一。
而隨著5G時代帶來,這種不足的弱勢表現或持續強化。況且,還有上文抖音的強勢入局。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7月17日上市以來,鬥魚在已發布的2019Q2、Q3財報中,分別實現營收18.73億元與18.59億元。淨利潤則遭遇過山車,第二季度順利扭虧,實現淨利潤2320萬元,但第三季度再次扭虧,淨虧1.654億元。
直播帶貨沒那麼美
不難發現,鬥魚收入空間面臨挑戰,如想捍衛王者之冠,必須找到新增長極。
自然,鬥魚也看上了直播電商這一風口。
今年3月,鬥魚戶外主播「峰峰三號」在寧波萬達阿迪達斯門店、耐克門店嘗試直播帶貨,帶來近600萬銷售額。這給鬥魚營銷中心負責人李鵾很大信心,其也是鬥魚直播電商項目的負責人。
招商證券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直播電商總成交額(GMV)約超3000億元,未來有望衝擊萬億體量。加之疫情影響,線上直播帶貨更成為眾企業自救方式。此次耐克、阿迪達斯與鬥魚合作,即在此成形。
事實上,從2019年12月開始,鬥魚內部重啟直播電商項目,並在2019年的「雙十二」和今年1月份進行小範圍灰度測試。
不過,這也是鬥魚第N次踏入電商領域。
早在2016年,就嘗試過直播電商,最終無疾而終。2017年3月,鬥魚直接把電視購物模式複製到直播間,推出鬥魚網絡購物頻道「魚樂購購購」。2017年4月,鬥魚牽手網易考拉,選擇一些頭部主播,針對性的為主播直播間粉絲推薦商品,打出「全網最低,低至五折」的口號。但不到三個月,就沒了聲。
2017年5月28日,鬥魚又上線魚購商城,設置3C外設,食品、男裝等頻道。並在當年定下10億電商GMV的目標。如今,魚購商城只有網頁,諸多頻道無法打開,名存實亡。
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不難發現,鬥魚的商業多元化道路道阻且長,並非坦途。
業內人士指出,坐擁1.6億的月活躍用戶,鬥魚變現邏輯明確。這個體量放在當前任何一個電商、娛樂或資訊平臺中,都排得上名。
但有流量不代表一定可做電商,更不代表可把電商業務做好。鬥魚畢竟是遊戲直播平臺,用戶是衝遊戲解說、直播或其他娛樂來的,並非是因用戶買不到商品才來的,其相關的場景孵化,仍有待探索加強。
另一方面,遊戲直播平臺的用戶主要以男性為主,無論是用戶規模還是使用時長,男性用戶至少佔70%以上。男性用戶的快樂很簡單,多數不會買買買。
再者,鬥魚賣貨主播的可持續性也值得商榷。在2018年鬥魚和京東合作一把618,派出618位人氣主播協助京東直播帶貨,成績相當喜人。但活動結束後,就再次熄火了。
顯然,其平臺主播的垂類屬性,缺乏李佳琪、薇婭這樣泛人氣主播的消費粘性及持續號召力。
以此來看,鬥魚做直播電商,不僅屬於創新業務嘗試,也與陌陌類似充滿挑戰,不乏增長焦慮。
一直以來,鬥魚是一家以遊戲直播為主的平臺,並逐步向戶外、娛樂、音樂、舞蹈、二次元、科技教育直播等領域拓展。鬥魚的前身為AcFun生放送直播,2014年1月1日更名為鬥魚。從ACFUN獨立出來後,鬥魚頻受資本青睞,迄今為止已拿到6輪融資,總融資額度達70億元。
這也使其成功突圍千場直播平臺混戰,成為國內直播平臺巨頭。
單就純遊戲直播平臺而言,鬥魚、虎牙堪稱雙寡頭,被認為是最先跑通商業模式的垂類。
在股東方面,騰訊是鬥魚的主要股東之一,IPO前,持有37.2%的鬥魚股份。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3月8日宣布獲騰訊巨額融資後,鬥魚再未獲新融資。
資金壓力,值得關注。
2020年4月3日,騰訊宣布斥資2.6億美元增持虎牙,即騰訊將取代歡聚時代成虎牙最大股東,投票權提高到50.1%。
同屬騰訊麾下,對手變「兄弟」,甚至市場一度傳出魚虎合併之聲。
但從目前看,該爭的也得爭。
老二「虎牙」已在營收上趕超鬥魚,實力差距正在縮小。此外,在英雄聯盟板塊虎牙也已完全超越鬥魚。
不只虎牙,鬥魚還要面臨快手、抖音的咄咄逼勢。
2018年,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迅速崛起,昔日直播平臺孵化培養的網紅紛紛入駐短視頻平臺,比如鬥魚一姐馮提莫。
更要命的是,短視頻平臺也做直播,直接蠶食直播市場,且成績亮眼。比如主打PK功能的快手直播,一直在刺激粉絲用戶付費。2018年,其直播收入高達200億。
而快手發力的重心即鬥魚的命門——遊戲直播。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快手把遊戲直播單獨拆分出來做了電喵直播APP。從遊戲直播、遊戲短視頻到遊戲推薦和遊戲論壇,試圖打造多元化的遊戲內容社區。
另一個對手是B站。鬥魚一姐馮提莫籤約B站,被視標誌性事件。2019年12月,B站宣布與全球最流行的PC電競遊戲《英雄聯盟》達成為期三年的國內獨家直播協議。今年3月13日,原移動電競經紀公司大鵝文化CEO王宇陽和COO王智開,又雙雙加入B站直播事業部。
可見,鬥魚周圍已是強敵環伺。
革新之變
改變,已迫在眉睫。
從現階段看,虎牙依然在深耕電競市場,而鬥魚已開始向泛娛樂領域進軍,同時直播形式也所有改變。此前鬥魚一直堅持「直播+」戰略,近一年多則不斷進行多元化探索,這其中包括自製綜藝、發力垂直領域電商、舉辦大型線下活動等。
艾媒諮詢顯示,2017年開始,直播業無論月活還是整體用戶規模增長趨勢都出現較大放緩。Questmobile副總裁曾在2018年底某次分享會上表示,「現在我們已不做直播行業數據了,因為整體數據下降厲害。」
步伐放緩的行業,強敵不斷中心滲入,疊加自身業務單一、多元化遇阻,種種問題下,陳少傑將帶領鬥魚如何破局?這將是對其的一大考驗。
類似拷問,也擺在增速下滑、成長性遇阻、拓展折戟且強敵環伺的陌陌及唐巖面前。
崛起亦或洗牌,一場無限貼近用戶、貼近場景、貼近趨勢的行業革新之變,已經來臨。
焦慮危機之餘,兩者還需有更前瞻的戰略布局及核心競爭力打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如何捍衛王冠,卡位新跑道,釋放成長力,銠財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