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娛樂專稿(文/曾妮 責編/楊小羊)
一進入三、四月份,諸多集豪門恩怨、偷龍轉鳳、多角虐戀、車禍失憶等重口味元素於一身的電視劇就開始滿屏灑狗血。這種劇雖然觀眾口碑低,但收視卻有如開了外掛一般傲視群雄,堪稱電視劇屆裡一朵盛放的奇葩。
這類電視劇,業內賦予了其一個全新的稱謂:「懸浮劇」,懸浮劇的意思等同於網友認知的「國產狗血劇」。但國產狗血劇真的是內地市場土生土長的嗎?為什麼狗血劇劇會這麼多?收視這麼高?
一、懸浮劇身世之謎:狗血劇都是大陸造嗎?
十年前,當中國大陸電視劇市場還正在瘋狂流行涉案劇,對岸的臺灣電視臺,每晚黃金檔早已變成了婆媳劇的天下。
在「臺灣八點檔」負有盛名的編劇簡遠信首先提出疑問:「難道大陸就沒有婆媳問題嗎?我不信。」於是,他趁著到上海來拜訪老友,也想順便對大陸電視劇市場進行考察。
2006年的某一天,他在上海城隍廟碰到了一個賣玉的老太太,談話間,老太太不經意地露出了手臂上的傷痕,「我問了好幾遍,她才說是她媳婦打的。」這件事給簡遠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了臺灣後,他深思熟慮,決定進軍大陸市場。
簡遠信為大陸帶來的第一部作品是《真愛之百萬新娘》,這部戲改編自他在臺灣的代表作《長男的媳婦》,為作紀念,他把城隍廟的偶遇也寫進了劇裡。而後,簡遠信又陸續向大陸輸出了《回家的誘惑》、《百萬新娘之真愛無悔》等多部描述婆媳衝突、豪門恩怨的電視劇,一度創下無數收視紀錄。
在簡遠信的帶動下,大量臺劇、韓劇都將目光瞄準了中國大陸市場,便催生了懸浮劇這一新劇種的產生。
這些外來的劇本或許被完全翻拍,或許被就地改良—— 即看似翻拍,其實又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翻拍,其大多數的劇本便是「百寶囊」式的劇本,既融入了許多本土故事的情節,又集聚組合了很多經典韓劇的橋段。例如,由何潤東、李沁主演的《璀璨人生》在播出時被指抄襲韓劇,諸如「車禍失明」「姐妹掉包」「多角錯愛」等橋段的設置都被指與韓劇的路數一致,當時導演則回應稱 「其實天下戲劇都會互相有影子。」
為錢而來:懸浮劇都是港臺班底
但凡看過懸浮劇的人,應該都會對它們那種鮮明的韓劇、臺劇畫風灰常難忘吧。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就在於大陸本來就不是懸浮劇的原產地,這位「外來的媳婦」大多來自「臺灣八點檔」和韓國晨間劇,也正因為這樣,其製作班底也大都是港臺、韓國的團隊。
「臺灣八點檔」,狹義上指的是臺灣晚間黃金檔播出的電視劇,而廣義上則延伸為一些唯收視論,而犧牲作品質量的超長肥皂劇或苦情戲,特徵就是劇情狗血、套路雷同、一鍋亂燉。例如最早進入內地的240集懸浮劇《娘家的故事》,就翻拍自長達400集的臺灣婆媳劇《娘家》;還有2011年,由唐嫣、戚薇、邱澤等主演的80集電視劇《夏家三千金》同樣翻拍自臺灣的長篇鄉土劇《天下父母心》,兩者的劇情相似度幾乎高達99%。而近期熱播的《愛的階梯》,也是在臺劇《天地有情》的基礎上進行的翻拍。
除了複製粘貼臺劇以外,國內懸浮劇的另一大翻拍對象就是韓國的晨間劇、日日劇以及周末劇。例如,由俞灝明、Selina主演的《把愛帶回家》翻拍自韓劇《一閃一閃亮晶晶》,鄭爽、井柏然主演的《相愛穿梭千年》翻拍的就是《仁顯王后的男人》,最近,還有消息稱楊冪的公司還拿下了韓劇《她很漂亮》翻拍權,女主方面暫定迪麗熱巴,也將於近期開機。
對此,資深電視產業研究者雯雯(化名)認為,懸浮劇之所以會大規模翻拍,仍然是出於壓低成本、最大化收益的考慮,「翻拍劇主要是為了在最短時間內催熟劇本。當下影視圈資本運作盛行,投資回報速度愈發重要,為了追求投資年化收益,還有什麼比以最低成本翻拍海外高收視劇更有效呢?」
二、「懸浮劇」到底如何懸浮?
自打十年前,臺灣編劇簡遠信改編劇《真愛之百萬新娘》進軍大陸獲得成功,內地電視市場就徹底向外來改編劇敞開了大門。從早期的《娘家的故事》、《夏家三千金》,到後來收視飄紅的《回家的誘惑》、《妻子的謊言》,再到近期的《愛的階梯》、《愛人的謊言》、《最美是你》等諸多「懸浮劇」就開始野蠻生長。
「懸浮劇」, 「接地氣」「落地」恰恰相反,其劇情中的故事通常很難在現實中找到參照物,與觀眾共鳴極低。在這類懸浮劇裡,大概有99%的故事背景都發生在豪門,男女主角要麼深陷豪門恩怨糾葛,要麼身份調換人生錯位。神馬車禍失憶啦、復仇背叛啦、出軌、家暴、婚變、婆媳惡鬥等狗血劇標配可謂是應有盡有。再加上劇中各位演員賣(fu)力(kua)的表演做加持,耳光、下跪、翻滾、強吻通通買一送一,分分鐘QJ你的雙眼沒商量!
劇情瘋狂灑狗血 車禍失憶復仇打包上
「從創作角度來講,這種劇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斷地製造懸念,甚至不惜犧牲生活邏輯」,劇評人吳遠表示。最近正在騰訊視頻熱播的《愛的階梯》,僅頭兩集裡,就接連出現復仇、殺人、逃婚等等高能劇情,令網友也是大呼「缺氧」!《愛的階梯》的編劇右錚在採訪中告訴記者,「其實我們這次玩得就是節奏,在我的理解裡,這部劇更像是一個秀,更多的是展示一些設計的理念,而不是單純地講故事。」
據吳遠透露,業內現在都把懸浮劇稱為「掛五檔」,「就像開車一樣永遠在五檔走,俗稱』重口味』。」他進一步解釋說,所謂的戲劇元素都是跟檔次互相成型的,「因為死亡是最高戲劇元素,也就是謀殺、車禍和癌症,還有私生子也是婚姻關係的最高戲劇等級,而懸浮劇就是一直保持在這種高段位上,這也是它們為什麼大量同質化的原因。」
除了劇情超缺氧,懸浮劇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出了名的超,級,長!到底長到什麼程度呢?就拿《娘家的故事》來說,這部2009年拍攝的婆媳題材劇,全劇集數竟然長達240集!雖然被分為了上、中、下三部,但每部也有80集的體量,據說現在還拍了第四部,篇幅更是直接飆升至102集。還有去年秋季檔的收視冠軍《因為愛情有奇蹟》,也是以105集的超長篇幅霸佔螢屏近兩個月,通通都是大寫的任性!
抬價高招——押寶小咖+韓星外援
雖然懸浮劇的體量超大,但成本卻是諸多電視劇類型當中的「省錢小能手」。而其中最大的訣竅就在於,懸浮劇的選角多為二三線或是正處在上升期的演員,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壓縮成本,另一方面也有一定「押寶」的性質。
某電視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近期的熱播劇《愛的階梯》就是迪麗熱巴剛剛出道的時候拍的,現在胖迪憑藉《古劍奇譚》、《克拉戀人》等作品人氣大漲,就趕緊把劇拿出來播,也算是押寶成功。
當然,也有一些投資比較大的懸浮劇,會直接找有一定粉絲基礎的韓國藝人、港臺藝人來參演。比如最近《遠的要命的愛情》就是由韓國演員樸海鎮來擔任男主角。「雖然懸浮劇的主要收視人群仍是中老年觀眾,但現在的懸浮劇都樂於找這些年輕的、有一定粉絲號召力的演員,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在網絡平臺的售價。」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一線藝人是肯定不會願意拍懸浮劇的,「因為這樣的劇對他們影響會非常不好,一旦藝人選擇拍攝懸浮劇,不管劇播的怎麼樣,對藝人本身宣傳作用會很弱,也就是不吸粉。而且,這種劇本還會把他們的表演變得很浮誇,很容易把自己演壞了,觀眾的印象也不好。」
該業內人士還透露,目前影視圈甚至已經有了個不成文的規則,就是但凡演過懸浮劇的演員,在這種印記沒有去掉的一段時間內都比較難進好劇組。
三、懸浮劇口碑差收視狂飆,到底誰愛看?
可就是這樣一幫集狗血、雷同於一身的懸浮劇,人類都阻止不了它們狂放的收視率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1年的芒果臺收視神劇《回家的誘惑》,這部劇在豆瓣的評分僅5.1分,但是其收視率最高且卻超過了5%,收視份額高達26.7%,創造了當時湖南衛視除《還珠格格》以外的最高收視紀錄!還有眼下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愛的階梯》也毫不遜色,在近期的csm52衛視黃金劇場電視劇收視榜上熱度也是槓槓的!
抓住觀眾痛點下猛藥 大嬸大媽最愛看
製作人葉昭君認為,對於狗血頻出的懸浮劇,可能一些文化水平高的觀眾並不太看,但是許多人例如一些打工者,一些城鄉交接的觀眾,乃至懸浮劇的傳統收視人群大嬸兒、大媽,他們其實才是目前最主流的觀眾。他們追求的是極致的獵奇和煽情,而懸浮劇就正好符合他們的需求。」
製片人戢二衛分析稱,在韓國乃至美國,懸浮劇的受眾大多以家庭婦女和社會閒雜人員為主,但到了中國卻有可能贏得主流觀眾群的青睞,依據就是收視率較高的國產懸浮劇均在以城市年輕職業群體為主要受眾的平臺播出。對於背後的原因,戢二衛認為是社會發展形態,特別是城市化進程的差異,「或許懸浮劇正好滿足了人們某種「逃避」現實(以及少許「憧憬」)的需求。」
臺灣編劇簡遠信認為,抓住觀眾的痛點,然後下猛藥是懸浮劇走紅最便捷的方式。他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曾經改編《回家的誘惑》發生的故事,「其實原版韓劇在臺灣和韓國播出的時候,都是播到中間40多集、甚至60多集,收視才上去的,但如果到了大陸還這樣,戲早就掛了。所以我想,前面的戲份一定要改。」
由於簡遠信此前在臺灣做過很多本土劇,這類劇通常都是邊拍邊播,對收視率的要求會非常高,所以自始至終,他知道觀眾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我把第一集的戲份就改成了男女主角結婚,結婚的時候,男主角在一分鐘內敬酒,然後白西裝上灑了紅酒,就把衣服一脫,開始撕女二的衣服。這下觀眾就分得很清楚,這個男的在婚前就已經找一個小三了。」最後,《回家的誘惑》開局的第一天,就斬獲了CM27城1.9的收視高位。
與簡遠信合作過《回家的誘惑》、《活佛濟公》等多部作品的導演林添一說,「簡遠信在把臺灣「八點檔」的那套方式搬到大陸後,經過渲染、強化後,雖然更狗血,但卻很受觀眾的喜歡。」而簡遠信也總結了他的經驗:「刺激收視,有時候就是要下猛藥,懸浮劇是要迎合觀眾,而非教化觀眾。」
狗血劇為什麼這麼多?回錢快, 製作公司愛
懸浮劇之所以能批量生產,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低、見效快、利潤高,這對一些中小型的製作公司而言,吸引力很大。
雯雯告訴記者,除了上文提到的演員成本低以外,懸浮劇拍攝周期也很短,「現代懸浮劇基本一天就能拍完一集,現代生活劇2.5天左右一集,特別費心的要3.5天一集。從劇本構架到拍攝完畢,懸浮劇一般在10個月的周期內便能完成,而傳統意義的電視劇完成這一過程則需要2-3年的時間。」例如,此前《因為愛情有多美》便創造了當時長劇史上最快上星記錄,該劇整體長度達到了80集,2013年2月22日開機,6月23日殺青,9月29日便在湖南衛視上星播出,前後只用了7個月的時間。
簡遠信在接受採訪時也談到,懸浮劇會從多方位壓縮拍攝成本,其中找港臺班底來操刀就是方式之一,目的為了保證超長體量的劇本拍攝,能夠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簡遠信說,他在選演員時,除了考慮片酬以外,最大的要求是「演員不能耍大牌」,「本來時間就緊,演員再耍大牌、動不動就不開工、遲到,就會耽誤大家的進程。」
影視策劃人謝曉虎則向記者透露,一般來講,懸浮劇的製作成本都在一百萬左右,但他賣的價格就遠遠不止了,「在湖南衛視、浙江衛視上賣的價格一般會達到單集一百萬,就基本已經保本了。然後片方再把它賣給一個網絡平臺,售價差不多能達到一百五十萬,這就基本上是純利潤了。這樣下來,一部懸浮劇的利潤甚至有時候能達到百分之八十到九十,非常可觀。」
「狗血三月檔」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作為懸浮劇上星最關鍵的一環,電視臺的助推作用也不容小覷。劇評人吳遠表示,自從2015年「一劇兩星」(一部電視劇只能在兩家衛視播出)政策實施後,各家衛視為購買大劇,至少需要多付15%的成本,為平衡全年預算,各臺自然多會採購一些價格超低的獨播劇,而收視高、價格卻很親民的懸浮劇就自然成為了不二選擇。
「尤其是近幾年地產、醫藥等男性方向廣告的驟減,迫使一些以男性硬劇立臺的衛視不得不改變方向,改為採購女性豪門懸浮劇,定製劇幾成懸浮劇代名詞,三四線衛視尤甚。」
至於播出懸浮劇可能會帶來的口碑下滑,衛視方面也表示他們在購劇之前也有過考量,「《愛的階梯》裡存在一些戲劇性比較強的情節,其實我覺得都是在觀眾接受的範圍的,這些我們都還是有一個基本判斷。」
而關於懸浮劇播出的檔期,是否總是集中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呢?各方紛紛表示只是偶然,「每年的春、秋季都有可能,但是一般來說,這樣的劇不會在假期播,因為是懸浮劇從本質上來講還是是中老年劇。衛視在播這種劇之後,平均觀眾年齡比他們播古裝偶像劇要上升15歲。」
四、尷尬的懸浮劇,到底能火多久?
儘管懸浮劇為市場貢獻了諸多收視紅利,但對於這個劇種的態度,業內仍然眾說紛紜。在看似一片大好風光的背後,懸浮劇的境地存在哪些尷尬?未來又在哪裡?
內地懸浮劇衰落,還有多遠?
高收視、低口碑、低經濟鏈效用,使懸浮劇成為一些業內人士口中的「有毒的捷徑」。
一位業內人士直白地告訴記者,在世界範圍內,佔據最高收視的大多是狗血懸浮劇,臺灣的八點檔,韓國的晨間劇,美國的肥皂劇。而在評論缺少,廣告引導作用渾沌的拉丁美洲,95%以上的電視劇全都是狗血懸浮劇。「這種劇種猶如綠藻,生命力強卻營養不足。內地電視劇黃金檔如果全部淪落成懸浮劇檔,是大悲劇。」
「在韓國這樣的劇是嚴格控制的,韓劇為什麼能健康發展?和這種劇的限制有嚴格關聯。這種劇韓國稱為晨間劇,絕不允許進晚間檔,這才保障了韓國電視劇的發展。而臺灣沒有限制,使得臺灣偶像劇全部被這種劇打敗,所以前兩年國內很多人就呼籲,希望能夠對這種現象進行限制。」
但與此同時,有業內人士也認為大可不必這麼悲觀,因為市場本身的調節作用會起到淨化的作用,當懸浮劇一哄而上的時候,它核心的審美只有煽情保留,所謂的獵奇已經沒有辦法再獵奇了。「當所有的情緒出現第三遍、第四遍時,市場的槓桿就會出來調整了,也就是像臺灣八點檔,曾經創造過非常多的收視奇蹟,但現在也衰落了,都是一回事,所以我覺得可以不用擔心。」
翻拍完韓劇臺灣偶像劇,懸浮劇還能翻拍什麼?
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國內懸浮劇的拍攝數目有上百部,尤其是近五年來,部分衛視的每年播出集數都保持在200集以上,在數量上大有井噴之勢。然而,這種如綠藻的泛濫之勢,也為懸浮劇帶來了創新乏力的危機。
「現在基本上臺灣和韓國可供翻拍的劇都已經耗盡了,有些製片方的目光已經盯上了泰劇,甚至拉美劇。」 吳遠表示,像去年年初由唐嫣、劉愷威主演,在江蘇衛視熱播電視劇《千金女賊》便有傳聞說是由泰劇《光影之爭》改編而來。
在採訪中,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諸如東南亞乃至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國家,其電視劇的特點同樣也是「長劇」且兼具「狗血」。這類劇通常在拉美國家一播便是好幾個月,常常充斥著三角戀,神秘身世以及豪門等元素。「國內個別影視公司事實上早已將泰劇,乃至拉美電視劇作為了懸浮劇生產的專項研究項目,目前已經有人真的過去考察了。」
臺灣製片人簡遠信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自從2013年《百萬新娘之真愛無悔》的平均收視率達到2.2的高位,獲得了當年湖南衛視全劇場的收視冠軍後,懸浮劇跟風出現了大爆發的態勢。而且,隨著量的增加,觀眾也逐漸出現了審美疲勞,剛剛被加冕的懸浮劇收視率迅速疲軟下來,在之後的近三年時間裡,幾乎只有去年的一部《因為愛情有奇蹟》成績可觀,但懸浮劇當年輝煌早已不再。
這段時間,簡遠信一直在思考一條新道路。在研究中他發現,在中國大陸的偶像劇和婆媳劇之間,似乎存在一片市場空白,於是,他企圖在這之中找到創新的空間。簡遠信說,他的新劇《我們的千闕歌》,就把焦點放在了一群年輕人從大學畢業的到結婚之間的時光,「但像撞車啊、失憶啊,通通都沒有了,我會把這部戲的重點放在感情上的糾結。」
說到這裡,簡遠信在電話裡遲疑了一下,「你問我,接下來懸浮劇會不會紅,這真的不好說。觀眾喜不喜歡、吃不吃,只能等我拍出來才能知道了,但如果這條路真的嘗試出來了,可能後面就有又有很多人也會這樣走了。」
「這是個循環,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