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歌曲的歌詞,聽一遍就能讓你留下深刻印象、深深震撼和深入思考。正如縱貫線的《出發(亡命之徒)》,我只是偶然在朋友的車載DVD中聽過一次。今天心血來潮,憑著「亡命之徒」四個字通過百度分別把歌曲和歌詞都給Download下來。
最近覺很少,本來午睡30分鐘也足夠。午飯後,我反覆聽著這首歌,逐字逐句地把歌詞的標點、斷句和個別文字稍作調整,然後轉載到空間上。對於好歌,我從來都是如此迷戀。躺在沙發上,入睡前,我的腦海裡就萌生出寫篇歌評的想法,幾乎是在迷濛中就打好了腹稿。午睡醒來,用涼水洗把臉,趕緊行雲流水般寫將起來…
2008年7月25日,臺灣歌手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加上張震嶽,組成了「縱貫線」樂團,2010年1月30日解散。
管它什麼原因,我只知道,四位歌壇老、中、青三代的代表人物,年齡加起來190歲,出道資歷86年,時間上可謂縱貫一線;從流行、情歌到RAP、搖滾,多元素的音樂風格和創作理念,創作超過600首歌,發行70張專輯,堪稱縱貫歌壇的傳奇;除了青春、活力、真實,還有頹廢、滄桑、隨性,聽者沁人心脾,頓悟人生,無愧華語一線「天團」的美譽。僅憑《出發》這一首歌,「縱貫線」樂團就沒有褻瀆原意「臺灣百年傳統鐵路幹線」的名稱。
因為對照歌曲原唱整理過下載的歌詞,我發現原唱有四處明顯的改動,細琢磨,挺有意思。
一是「當我扣板機的瞬間,靈魂早已賣給魔鬼。可笑的是。我好想求主幫我贖回,贖回我那一丁點的尊嚴。」改為了「當我想起你的瞬間,發現你已離我遠去。可笑的是,我好想求你幫我贖回,贖回我那一丁點的尊嚴。」
二是「不想再混下去,想說幹完這一票,就不再潦下去」改為了「不想再混下去,想說睡完這一覺,我就不再潦下去」。
三是「為什麼,新聞裡,鼻酸故事,只為了偷麵包、給媽媽充飢的小偷?」改為了「為什麼,新聞裡,鼻酸故事,只為了找不到小孩、那慌張的母親?」
四是「為什麼,為什麼我想破頭寫不出個鳥?」改為了「為什麼,為什麼我想破頭寫不出個寶?」
在我看來,寥寥幾個字的修改,表面上看,是為了順利通過文化管理部門的審查,去掉了帶有「槍枝」、「靈異」、「宗教」、「黑社會」和「粗口」等嫌疑的字眼;實質上,卻是完全消除了「亡命之徒」可能的黑色寓意,轉為一種更加積極向上的反省、沉凝睿智的思考和不甘沉淪的吶喊。歌詞裡面留下的「亡命之徒」字眼,不再容易讓人聯想起亡命天涯的古惑仔,而是寓意一位迷失、彷徨、救贖、掙扎的浪子。從這個意義上,我更願意這首歌命名《出發》。
「出發」,一如《血色浪漫》中「在路上(On theRoad)」心態。其實,人生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時點,甚至每一次挫折,都是再尋常不過的一個起點。所以,我喜歡把「出發」二字設定為斜體,因為它們彎著腰,蓄勢待發,準備起跑!
犯了再大的錯,也不能辜負你對愛人的承諾,那是男兒一言九鼎的責任;無須擔心媽媽不會原諒你,那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就算流盡了血和淚,只要深刻吸取教訓,你依然可以重新振作站在新的起點。命運也許對你不仁慈,但對別人亦是如此,你要做的就是欣然接受。真愛並非不來,如果你一味地怨天尤人甚至杞人憂天,它的到來只會被無休止的延遲。不要去問「十萬個為什麼」,投生本就不易,生命只有一次,我們都只是滄海一粟,你說你是願意漫遊還是衝刺?感到鬱悶無助的時候,做上幾次深呼吸,你就會發現一切煩惱都會戛然而止。
讓我們一起吟唱:
出發啦!不要問那路在哪?
迎風向前,是唯一的方法。
出發啦!不想問那路在哪?
運命哎呀,什麼關卡?
當車聲隆隆,夢開始陣痛,
它捲起了風,重新雕塑每個面孔。
夜霧那麼濃,開闊也洶湧,
有一種預感,路的終點是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