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節目 點擊上方「二更」一鍵關注
好妹妹樂隊的歌,從來都不是聲嘶力竭,卻煽情地恰到好處。秦昊和張小厚似乎特別擅長將那些無比平實、簡單的字眼揉成不平庸的詩句,再以一個尋常人的感概語氣,不慌不忙地一一道來。聽的人無需費力,耳畔就吹來一陣輕盈的風,悠悠地將一字一句吹進你的心裡。
兩人的故事也沒有那麼驚心動魄或者跌宕起伏,一切都像他們的歌一樣,剛剛好。秦昊畢業後相繼遊走於幾大城市,考過研,當過插畫上色師、攝影師、美術老師。而張小厚則是個困在格子間的理工男,做過地產評估助理,也做過工程造價。兩人最初因為同好音樂在網上相識,見面後異常合拍,2010年兩人在無錫第一次合作的那曲《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也順便成全了「好妹妹」這個畫風難測的樂隊名號。在社會裡遊魂般闖蕩的兩人最後都或主動或被動地失了業,究其原因還是音樂二字太有魅惑性。
於是乎,倆青年揣著「年輕時發張專輯挺酷」這樣的想法,在南京寫起了歌。但那時兩人的眼前就像蒙上了一層水霧,迷茫茫地看不清未來的模樣,也徘徊著不知該走向何方。坐上從那趟南京開往北京的火車,秦昊望著身邊的一切飛逝而過,心中卻生出了美好的期許,所以我們聽見這樣透著陽光的聲音:你啊你,是自在如風的少年/飛在天地間,比夢還遙遠/你啊你,飛過了流轉的時間/歸來的時候,是否還有青春的容顏。
那個時候,不羈又張揚的少年適時地在心中點亮了一盞燈,才有了而今的自在如風。他們的自在,不是被宏大的音樂夢想裹挾著向前,而是純粹地去做一些能讓自己愉悅的事,比如在工作不自在時選擇離開,在無所事事時為愛著的音樂冒一次險,在做音樂時可以心無旁騖。正是有了這些微小瑣碎,平凡尋常的掙扎和釋放,他們的歌聲裡才帶著真情切意,格外動人。
迎著風的這一路,山茶花也開得浪漫。2012年,沒有經紀團隊的秦昊和張小厚自己寫歌、做文案、畫插畫,自我行銷,花費2000元做的首張專輯《春生》最終賣出了3萬多張。2015年9月12日晚,北京工人體育場,「好妹妹」以眾籌的形式召集了近4萬人來看他們的「自在如風」演唱會,他們是第一個站上這個舞臺的獨立音樂人。當全場一同唱起《一個人的北京》時,秦昊和張小厚以往繃緊的那根弦瞬間被扯斷,兩個三十上下的青年就在臺上哭得像個孩子。因為那一刻他們想到,即使青春裡需要承受那麼多無奈、孤獨和不堪,但從來都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
那些羞於表達的青春心事,青澀美妙的年少時光,異鄉漂泊的無助落寞,無法言說的不安與委屈,那些不如意裡的小幸福,都能在「好妹妹樂隊」的歌聲裡尋著共鳴。而秦昊和張小厚則希望佔有年輕人的「人生第一場演唱會」,在他們的青春裡留下獨一無二的記憶。他們會一路唱下去,自在如風,哪怕老到唱歌要降key,可老去的眼睛也將記得它曾看過你們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