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小發 差評
任天堂又出了一個了不得大玩具!
小發是真沒想到,這次老任竟然把我們小時候玩的遙控賽車,硬是做出了花來。。。
你沒猜錯,我要說的就是這款,讓整個編輯部的男孩女孩都為之瘋狂的 AR 賽車遊戲《 馬裡奧賽車:家庭巡迴賽 》。
不過《 馬裡奧賽車:家庭巡迴賽 》和之前的 LABO 和健身環一樣,需要 Switch 遊戲機的配合才能玩,屬於需要額外燒錢的設備。
等遊戲拿到手之後,裡面的內容物並沒有 LABO 那樣豐富,就只有一輛製作精美的玩具賽車和幾塊作為標誌的瓦楞紙板( 老任不愧是瓦楞紙專業戶 ),幾塊紙板和一輛賽車,它要賣 800 多軟妹幣。。。
雖然說在定價上是有些不講道理,但作為一家老牌的玩具廠,任天堂在遊戲的設計上,從不會讓人失望。
正常的《 馬裡奧賽車 》,就是很純粹的卡丁車道具賽,有 N 種辦法來幹掉對手,來保證自己的領先排名。
而這一次老任把遊戲搬到到現實場地中,把家當作賽道,讓遊戲中的驚險刺激結合到真人世界裡來,利用 AR 技術,打破了次元壁。
實現的原理也很簡單,關竅在於賽車上的這顆攝像頭,透過它的圖像識別,能構建出整個 AR 的場地,並在 Switch 上實時現場直播。
上手的 Set Up 比 LABO 要容易不少,把這些紙板和方向標誌搭出來,就能鋪設賽道了。
標誌的紙板分為兩種,一種是用來圈定現實場景賽道的 1~4 號拱門標誌,取出來之後折一下就能立起來,很像那麼回事。
攝像頭在識別出這是拱門之後,就會在屏幕上就會 Duang~ 一下加上特效,賊拉酷炫。
兩個轉彎的標記,也是支稜一下就能立起來了,看上去黑白相間的好像沒啥特點。
但在遊戲裡面這彩虹的 RGB 動效,真的把小發給看傻了,一個轉彎標誌竟然能做的這麼花而不俗,有點天花板的。
既然說是家庭巡迴賽,那就一定是要在家裡的客廳玩的,但由於小發家並沒有這麼大的客廳,於是就來到了差評剛租下的一間新辦公室,簡單搭了一下賽道。
流程大概是這樣的,首先你需要在地上用紙拱門先擺出一個大概的位置,想像一下賽車可能走過的軌跡。
這個遊戲核心在於虛擬與現實的結合,所以在賽車上,肯定不能少了構建場景的攝像頭,同樣,只要用賽車上的攝像頭掃一下遊戲機上的二維碼就能配對了( 別掃了,掃不出的 )。
賽車在和電腦連上之後,就能直接用手柄控制賽車了,原理上是用藍牙來遙控的,實測下來,半徑 5 、 6 米範圍內的遙控都沒啥大問題。
至於速度,真實的馬裡奧賽車並沒有想像中跑的這麼快,作為一臺標準的後驅車,轉向和操控性的有遊戲裡內味兒了。
瞧瞧這小車,操作起來了。▼
在打過一些關卡獲得積分之後,還能解鎖不同速度檔位的比賽,最高 200cc 排量( 真實情況肯定是沒到 )玩起來會更刺激。
賽道上的虛擬元素可以通過不同的賽道場景選擇,這部分還原的基本是馬裡奧賽車原作中的內容。
接著用賽車按門的順序走一遍所有拱門,形成一個閉環,這樣一來,賽道就搭完了。
做完上面這些,準備工作就完成了,可以正式開始比賽。
在單人模式下,對手的車會從天上一輛輛飛下來登場,出場比小發的拖拉機要彪多了。
遊戲中,可以像原作《 馬裡奧賽車 》那樣使用道具來騷擾對手,拿到蘑菇可以加速、撿到香蕉皮可以扔出去害人。
當吃到相應的加速道具之後,賽車會真實的反應出明顯的提速,甚至還能彈射起步。
不過在吃到香蕉皮、紅龜殼或者閃電這樣的減速道具之後,場地上的賽車只會做出減速或者停下的反應,並不會原地轉圈圈。
在吃到了飛彈之後,摁住油門不用控制方向,也能按著畫好的賽道自己跑,玩法上,老任是有點黑科技的。
要是覺得自己臉黑搖不到想要的道具,直接修改閘門的機關也沒問題,想要啥都能搖出來。
在自定義中,還能自己設計不同的閘門障礙。
當然,如果你有第二輛車的話,在同一個場景下兩輛車跑一條賽道,幾乎分不太清虛擬和現實的界限,這種感覺還是蠻妙的。
讓小發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兩輛實體車在互扔道具的時候,在場地上也能有遲滯的效果,這一刻,電子遊戲連接物理世界的任督二脈,被打通了。
要是你車技不佳,兩輛賽車相撞,手柄的震動反饋也做到十分到位。
任天堂設計最精妙的地方就在於,它不會讓玩家覺得到這些誇張的道具會與遊戲本身格格不入,就算在某些遊戲機制上會有不合理之處,但在玩的過程中,不會讓人覺察到有違和感。
目前這款遊戲最多只支持四款賽車同場競技,每一輛車對應一臺遊戲機,只能控制實車來玩,要是遊戲中的虛擬車和實車都能控制的話,可玩性就強很多了。
就這?遠未夠!
對於鬼火少年來說,這基本的玩法一定不能滿足狂躁的一顆心,光在地上開車可太沒挑戰性了。
為了搭一個更刺激的場地,小發隨手找了幾塊散落在現場的隔板以及一些廢棄的機箱,想整個爽一點的賽道。
原本小發想著,看看能不能還原一下世界上經典的 F1 賽道( 就比如蒙特卡洛的街道賽道 ),但由於賽道目前只能用四個拱門圈,所以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反手搭了一個錯落有致的地形賽道,上下有坡,錯落有致,頗有點小時候《 四驅兄弟 》動畫裡腦洞。
賽道分成三段,第一段先是有兩個很急的大抖坡組成,在拐彎處一個不小心就會摔車,必須要有著老司機精準的手感以及賽車手的果斷,才能化險為夷。
這嫻熟的車技你猜我練了多久?▼
從第一視角看,操控的節奏稍有不慎,就有翻車的危險,現實中考科目二,要比它簡單多了。
在經過了兩個魔鬼的上坡之後,是一段直線的衝刺,在這邊可以和對手拉開距離,但要注意在直線的末端,會有一個很急的左轉坡度,下坡要是沒注意,賽車就很有可能失控。
但凡方向沒有打穩,就有整一個翻落下來的風險。
下坡之後,又是一個急轉彎,上橋之後是最後的衝刺,迎來終點。
然而可能是由於隔板材質的原因,下坡好幾次都衝歪了,強迫症猛男落淚。
有一說一,這條賽道的危險係數並不亞於任何其他專業賽道,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翻車的風險呈指數級別提升。
小發幾乎是摔了十幾次,才基本掌握了前兩個彎的過彎技巧,雖說很容易摔車,可設計過的賽道帶來的刺激感,確實要比平地上的賽道刺激很多。
至於到底摔了多少次,小發已經記不清了,但每一次從上面摔下來的真實疼痛感,都刻骨銘心。。。
不過在玩的過程中,還是有一些問題會存在。。。
比如拱門如果不用膠帶固定在地上的話,很容易被車推著帶走。
又比如每次重新啟動遊戲,都需要重新編輯場地和路線,還蠻容易像 LABO 一樣,玩了一遍之後就放在那邊吃灰。。。
在賽車的機動力和玩法的豐富程度上,小發覺得《 馬裡奧賽車:家庭巡迴賽 》並不如大疆之前推出的RoboMaster 機甲大師,那玩意兒不僅能橫向漂移,還很用水彈來對打,要有意思多了。
玩《 馬裡奧賽車:家庭巡迴賽 》的過程中,最有意思的地方,不是虛擬與現實結合的特效有多酷炫,而是在研究搭新賽道時的絞盡腦汁,每一塊隔板拼接時的小心翼翼。。。
但它絕不是像健身環那樣的現象級產品,為了它去額外買一臺 Switch,沒有太大的必要。
可如果你是任天堂的鐵桿粉絲,那《 馬裡奧賽車:家庭巡迴賽 》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原標題:《繼健身環之後,任天堂這回想在你家客廳建個賽車場。》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