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還是不生,是個問題嗎?

2021-02-06 三聯生活周刊

近年,「生育自由」這個話題越來越多地舒展在陽光之下,被熱烈地討論了無數次。

在紀錄片《生門》裡,人們從產婦的眼淚裡看到了關於生育的悲歌,《使女的故事》則用科幻和荒誕的講述方式完成了關於繁衍的內省。

隨著女性地位的提升,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在職業和兩性關係上有了自主權,當代女性對是否生育、何時生育以及如何生育的問題進行了重新定義。她們正在逐步走出傳統家庭裡對生命意義僅是撫育子女的桎梏,探索生命意義的更多詮釋。

「催生」「二胎」「責任」不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年輕人意識到,擁有「生育能力」的結果並非只是履行「生育義務」,而是享有「生育權利」,擁有更多生命的自由選擇權。

在社交媒體上,關於生育自由的觀點往往會推向兩個極端:「不生育則人生不完整」或「生育機器」——前者是世襲的陳詞濫調和遺傳的傳統審判,後者則是對其前者揭竿而起的疾風勁雨。兩者都圍繞「生育」一詞討論爭執,卻始終未抵達「生育自由」的真正含義。

去年6月,62歲的舞蹈家楊麗萍的一條短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一個網友在視頻下留言,「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即使你再美再優秀,也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你也享受不到。」這條評論迅速地收到了上萬的點讚,饒是楊麗萍這樣造詣極深的藝術家,仍然被「生育」武斷地定義人生的幸福與慘澹。

話題登上熱搜後,54歲的李若彤也在隨後發了一條微博「作為一名未婚的成熟女性,我的評論、私信,每一天都在收到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還不結婚?我想說,為何一定要結婚?或許沒有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不結婚總比找錯了湊活湊活強吧!正在看這條微博的你,無論你是男性或女性,我都希望你不要因為年紀和別人的目光,而為自己的人生做草率的決定,更要學會懂得尊重別人的決定,因為那是別人的人生」。

去年10月,一個知乎用戶分享了她生二胎的經歷。產後脫髮、厭食、妊娠紋,進手術室後體會劇痛,在她的人生裡迎來了第二次。一些網友評論,為什麼要折騰自己兩次,把自己當成生育機器一樣。但這位剛生完二胎的媽媽卻認為,每天精心照顧新生命,讓他來這個世界看一看,也是一件幸福的事,為什麼網友們不相信她是出於愛,真心實意得想要孕育一個生命呢。

因為擁有生育能力,女性承受了更多非議,但似乎並沒有獲得相應的自主權利。在這兩件事上,人們雖然觀點不同,但都以「生育」作為尺度去衡量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在日常生活裡,「生孩是不生」的決定也往往被洶湧噪音左右。

和職業選擇自由、婚戀自由一樣,人們討論生育自由,在於看到了這一自由曾被嚴苛限制,本質是一種身體自主意識的覺醒。

過去,在整個社會文化的規訓下,大多數人不願意追問生育的意義,視生育為一類義務,而非權利。

實際上,「生育不自由」的悲劇已延宕多年。

《魔丸的誕生》一書記載,陷入生育困境的男性為養家餬口而貧困交加,女性則因無節制的生育本身時常疾病纏身,面臨難產甚至喪命的境遇。

上個世紀初,護士瑪格麗特·桑格看到產婦們的悽慘境遇後,寫下了「女性若不能掌控自己的身體,她就無法稱自己為自由的」的文章,開啟了捍衛自由選擇做母親的權利。從各類節育、避孕措施出現後,人們對「生育自由」這一命題有了最初的覺醒,桑格也成為了婦女運動的先驅——和因美麗而獲罪的希臘女神安德羅墨達一樣,因子宮而束縛的女性從此也要掙脫桎梏。

在全民焦慮的時代,年輕人的生育焦慮和上一代相比要嚴重得多。

人口學會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楊成鋼指出,2019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數量的比例達到59.5%,一孩所佔比例僅為40.5%。他分析,這樣的數據說明二孩政策已發揮了應有的效應,但一孩的出生比例「太低了」,即人們生育一孩的意願已經在明顯下降。

父母催生,同齡人焦慮,而生育面對的很可能是生活質量下降,女性失去工作機會,原本穩定的家庭關係和生活方式被打破,更有全民雞娃的壓力在前,已經淪為打工人的年輕夫妻們要做好準備,接力下一代內卷.在各類層出不窮的「產後抑鬱」「喪偶式婚姻」「產後後遺症」的新聞和事件裡,「每天一個勸退小技巧」成為了年輕人反對生育的一種標配。

在豆瓣「生育焦慮抱團取暖」小組裡,組員們發出了哈姆雷特之問,「生還是不生?為什麼生?什麼時間生?」

有人坦言,「自主生育權」被侵犯幾乎是一種常態。「你們什麼時候生個孩子給我玩玩?」如影隨形,「我不是想抱孫子,是擔心你的身體,早生對身體好」見縫插針,惡毒」「沒母愛」「沒良心」像是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個被催生者的頭上。有人擔心自己不能成為稱職的父母,有的人則擔心自己的心智和經濟尚未達標。

在「日常恐婚恐育」之外,也仍然有很多人對新生命充滿期待,在成為父母的過程中,也成為更好的自己。我至今還記得,看《人生第一次》紀錄片時,和其他觀眾一起圍觀新生兒的誕生,年輕的夫妻小心翼翼地將這脆弱的生命力護在懷裡,輕輕喚著雙胞胎的名字——「春和」「景明」。你無法不為之落淚——這對夫妻雖然年輕,但看向孩子的堅定目光卻極有說服力,他們一定會將這兩個孩子保護得「波瀾不驚」。

隨著對生育權利的認知和討論,大家對「生育自由」本身的理解也出現了偏差,人們甚至不相信,有些人是真的出於喜歡孩子才打算生育。

韓劇《oh my baby》開播時,觀眾們曾嘲諷編劇的狹隘和俗套,「為什麼一定要讓女主角懷孕來實現人生的完整呢?」

有人在劇目評論下寫道,「生育自由包括不受別人脅迫去生孩子,也應該包括自己願意生的時候,不應該被旁人指責」,當有人指責女主成為母親的渴望時,這些人和逼婚逼育的人沒有任何區別。

真正的生育自由不是被任何意見綁架下的「一定要生」或「一定不生」,而是遵從個人對身體的自主權與對新生命的妥善考慮。

「生『孩』是不生」,這是個問題。

拋開繁雜的觀點和主流意見,「生育自由」還是要回歸到個人身上來。在愛樂維攜手新世相拍攝的短片《生「孩」是不生》裡,幾個年輕人對生育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期待。

「不生孩子老了怎麼辦?」「熊孩子不聽話,能教育好嗎?」「我還是個寶寶,怎麼生寶寶?」問題接踵而至,做父母不亞於讀一個博士學位。不生、生、準備要二胎,視頻裡的年輕人們各有選擇。短片裡,一對年輕夫妻看起來很猶豫,他們不覺得未來能成為合格的父母,尤其是妻子,對生孩子這件事一直很恐懼。

身邊的哥哥姐姐都生了孩子,有一次,她看到蓬頭垢面的姐姐坐在面前,在工作的同時,她的孩子嘴角邊流著飯湯邊爬在身旁,那一刻,她「覺得養孩子太可怕了」。一直到養了寵物狗六六,夫妻倆對生孩子的態度才發生了轉變。疫情期間,一家三口困在家裡,彼此託付情感。在疲憊和負擔之外,他們看到了生命的進程,為六六的走路、進食感到欣喜,為六六受欺負而體會揪心,六六生病時,夫妻兩個覺得「比它還要疼」。

對於新手父母來說,生育的念頭只是一個新生命的起點,每一個步驟等要用心看顧。他們關心則亂,焦慮從生育計劃、妊娠、產檢、生產一路延續到孩子的求學、事業、婚姻。

北美的心理學教授JORDAN·B·PETERSON認為,生活的多變有時會難以計算,但仍然要給自己迎接美好的機會,「在轉角處路過一隻貓,也可以停下來撫摸它」。

生育理應是一種自由和權利,而不是審判一個人生命價值和人生意義的準繩。無論做什麼決定,都需要面對壓力,都需要鼓足勇氣。更重要的是,為每一個未來的規劃都做好充分的準備。每個用心準備過的決定,都需要力挺。

對於那些勇於追求生育自由的人,愛樂維希望能隨時給予安慰和專業的支持。陪伴新手母親安心渡過備孕期、妊娠期和哺乳期。讓未來有備而來。生育選擇會因焦慮而更謹慎負責,但更多貼心的呵護會讓每一個決定都能來得更為安心。

除去贊成或反對的局外聲音,影響生育選擇的,是更加實際的生育成本、生育顧慮、和生育環境。為年輕父母提供更專業的保障,為新生兒提供更友好的環境,解除更多顧慮,更能解決實際問題。作出生育選擇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承諾和安心,這大概也是每對父母對新生命的期望,「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相關焦點

  • 年輕人不生二胎,是因為戶口問題嗎
    現在的計劃生育宣傳標語。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上來,為什麼年輕人都不願意生二胎了。其實,這兩個年輕人的想法,基本上代表了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的態度。人家家裡5套房,還有存款,但是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還著房貸,車貸,生二胎就更加不想這個問題了。房價太高,一套房子二三十年的還貸周期,剩不下多少錢了。一胎還勉強可以養活,二胎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根本想都不用想。
  • 男友還剩四五年的時間,他想讓我給他家生個孩子,我生還是不生?
    小夢問了我們一個問題:男友還剩四五年的時間,他想讓我給他家生個孩子,我生還是不生?小夢/24歲/未婚/飯店服務員我和男友都是農村的,我24歲,家在河南。他25歲,家在湖北。雖然我們老家是兩個省,但是老家距離並不是很遠。原來想著結婚以後回娘家會很方便,可是意外發生的總是讓人措手不及。
  • 生還是死,這是個問題——《挪威的森林》的精神分析法解讀
    題記: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出版便轟動文壇,至今仍然熱度不減。在小說中,幾位主人公均涉及到了自殺: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都是自殺身亡,玲子曾經自殺未遂。這部小說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正是因為其中貫穿著村上對生與死這一人類終極命題的嚴肅思考。本文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的角度,嘗試探析一下小說中幾位主人公的精神危機的原因。
  • 到底是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
    以前有重男輕女的家庭不奇怪,可現在男多女少的時候還有重男輕女的家庭。 我家隔壁就有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男的父母經常說兒媳婦不能給他們家生個男丁,生兩個女兒有什麼用?嫁人了就便宜了別人家。
  • 父親讓兒子給自己生個孫子,結果遭拒,父親「你們不生我自己生」
    父親讓兒子給自己生個孫子,結果遭拒,父親「你們不生我自己生」周先生今年,已經將近50歲的人了,但是他又娶了一個比他小18歲的老婆,當年他兒是剛成年的時候,他就和他原配妻子離婚了,沒過多長時間就娶了這個老婆,他老婆不管是在事業上還是家庭上都特別的幫助他,是一個特別能幹的女人,而且在事業上
  • 咪咪上的這些問題,會影響生娃嗎?
    咪咪上的這些問題,會影響生娃嗎?轉載需授權,侵權必究漫畫:張明迪原標題:《咪咪上的這些問題,會影響生娃嗎?》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
  • 不生二胎會後悔嗎?
    就像這個讀者留言說的,生二胎,「生」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家裡老人之前總是勸他們再要個孩子,一是有點接受不了孫女跟別的孩子不一樣,二是說以後父母都沒了,老二也能照顧、幫襯下老大。米粒爸的朋友說,如果女兒健康如常,生二胎肯定沒問題。
  • 生不生二胎
    生不生二胎作者:徐俊霞生孩子,養孩子,追求的是質量,不是數量!女兒八歲了,我想生二胎,妻子不想生二胎,說什麼生二胎是女人的權利,不是福利!我和妻子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兒,今年已經八歲了,上小學二年級。從女兒上小學起,我就催著妻子要二胎,雙方父母也支持我的決定,爭著搶著給我們帶二胎。可妻子無動於衷,逼急了就拋出一句:生孩子是權利,不是福利!
  •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娃」上熱搜,生了娃的你後悔了嗎?
    如果不能給女性充足的保障,也會成為女性結婚生娃的顧慮。……這些話題,不定時在熱搜榜上爭論不休。那麼,現實生活中的年輕人怎麼看待該話題?已婚已育人士對生娃這件事是什麼態度呢?對於一個快要30歲且收入不高、又有經濟壓力的社畜來說,真的是生不起也養不起,有經濟壓力也有社會壓力。
  • 生個羊寶寶好嗎_羊寶寶好還是猴寶寶好
    4、狡滑偽善,無耐心不忠實狂妄自大,過份樂觀,自負心強喜投機。羊寶寶好還是猴寶寶好:看出生月份  無論羊寶寶還是猴寶寶,選擇適合的月份對寶寶的運勢更好。看看哪些月份是對羊寶寶和猴寶寶最有利吧。  這裡只講最宜量和最忌諱的,既相合、相衝相刑還有相害的(相害也叫相穿);其它屬相或相生相合,作用力度不是很大,影響不是很嚴重,故一般可以忽略宜忌問題。  適合生羊寶寶的父母屬相 :  兔:兔與狗六合,因此最宜生個屬狗的孩子,其次是與豬羊三合,故也宜生個屬豬或屬羊的孩子。
  • 生還是不生,女人到底為什麼生孩子?這才是最終理由
    一位日本的記者小林美希針對當下的現狀寫下的一本書《不讓生育的社會》。這本書中詳細的寫出了日本女性不想生育的原因。說出了日本社會對於女性孕婦在職場的過分歧視、還有產科資源的匱乏、以及缺陷兒童的難處和困境等等一系列的現實問題,擺在了日本女性的面前,不得不讓日本的女性對於懷孕生子望而卻步。
  • 春節同學聚會上關於「生不生二胎」的三個笑話
    因為今年春節最熱的話題是「生不生二胎」。老爸看了新聞:「今年起辦結婚證交5000塊二胎保證金,生二胎時還,不生就不還。」(什麼世道,以前多生孩子要罰錢,現在不生二胎還要交錢,真會玩~)可是每個聚會上,大家還是依然在討論「生不生二胎」的話題,各種奇葩二胎八卦,分分鐘讓我躺倒~ 有個【小學同學】說:現在國家政策開放了,我三姨都想生二胎了……聽完這話,剛喝到嘴裡的一口蘇打水差點噴出來
  • 你們覺得在農村,生女兒幸福,還是生兒子幸福?
    所以,生兒育女根本沒有必要選擇,更沒有必要比較生兒幸福還是生女兒幸福!在過去,人們以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把傳宗接代提到很高的高度。長期的封建時期,婦女地位低下,以為婦女不能傳宗接代。但是,事實上,哪個男人離開女人能夠傳宗接代?而生下的女孩子,又何嘗不是傳承了我們的基因?所以,現在說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後人,這是相對科學的解釋。
  • 專家鼓勵生三胎,現在的年輕人卻不願意生孩子了,三胎你敢生嗎?
    #放開三胎能提高生育率嗎#文/美妝好幫手,內容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中國面臨人口總量危機,專家建議開放三胎中國人口報告2020顯示,中國既面臨人口總量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人口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結構性危機。
  • 頭胎「生男還是生女」有何不同?別說男女都一樣,3個原因太現實
    而之所以想再生個孩子,就是因為考慮到自己和丈夫百年後,女兒還能有個兄弟或是姐妹能夠依靠。在她看來,二胎若是個男孩是最好,一來今後家裡有個男丁給女兒撐腰,女兒嫁出去後受人欺負的可能性就小很多。二來公公婆婆雖然嘴上不太說,但二老確實還是比較想有個孫子的。
  • 生二胎容易衰老,還是生兒子更容易變醜?科學解釋給我們吃定心丸
    看到這樣的照片,很多網友紛紛感慨:女人生二胎真是太摧殘容貌了。還有一些網友說:你看小S,生了三個女兒,也沒見老,看起來還很年輕。所以,就有網友對比章子怡和小S,忍不住發問:生二胎容易衰老,還是生兒子更容易變醜?關於這個問題,還是科學解釋能給我們吃定心丸。
  • 又要生第四胎?賈靜雯回應:生三個女兒已經夠了,我已經生不動了
    我們知道賈靜雯已經有三個女兒了,分別是與前夫孫志浩所生的大女兒梧桐妹、與現任老公修杰楷所生的老二咘咘、老三Bo妞都十分漂亮可愛。畢竟他們的媽媽是個大美人,基因應該都不會太差,不然可就辜負了她們媽媽的美貌了。就在昨日(20日),賈靜雯出席公益活動的時候,當天她一襲粉裙顯得高貴美麗,身材婀娜多姿,一點也不像懷孕的樣子。
  • 我生了個女兒,不勞煩你來「關心」!
    麻麻內心潛臺詞:生不生二胎是你決定的?國家規定每個人都必須生二胎了??年輕就是好,什麼時候再生個男孩,早日湊成好麻麻內心潛臺詞:我這輩子就必須生個男孩嗎?難道生不出男孩就成罪人了?貌似我家沒皇位要繼承!!雖然說現在時代變了,男女平等逐漸深入人心,但是不能不承認的是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都在。
  • 孩子到底是給誰生的?男女各執一詞,弄清3個問題,答案不言自明
    生活中經常有女人對男人說「我給你(家)生兒育女」,在這些女人看來,孩子自然是給老公,給婆家生的。最近幾天又有不少男人說「其實,生孩子獲益最大的是女人,因為女人的壽命比男人長,到了老得動不了的時候,更需要子女的照顧」。雖然男女雙方各執一詞,其實,要弄清楚「孩子到底是給誰生的」並不難,只要搞清楚了下面這3個問題,答案就是明擺著的。
  • 生個「大胖小子」真好嗎?
    類似情況並不少見,「生個大胖小子」的期盼也常常被人說起。  可是,生個大胖小子真的好嗎?  上述兩位母親剖宮產指徵不同,但是她們有兩個相同的診斷,即: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兒。上個世紀80年代,巨大兒的發生率僅為3%左右,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特別是二胎政策放開,高齡產婦增加,巨大兒的發生率也在不斷上升,到本世紀初已經達到7%-8%,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已經達到10%。  產生巨大兒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危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