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濰坊市人民醫院產一科兩位產婦同一天均經剖宮產喜得貴子,讓大家驚嘆的是,這兩個小子的體重分別為6250g和5100g!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體重為5100g的嬰兒竟然是未足月的早產兒,這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大胖小子」。
但是,兩個大胖小子出生後不久,都不同程度的出現呻吟、氣促等症狀,後均因「呼吸窘迫綜合症、低血糖」等原因,不得不剛出生便母嬰分離,轉入新生兒科監護室治療。
類似情況並不少見,「生個大胖小子」的期盼也常常被人說起。
可是,生個大胖小子真的好嗎?
上述兩位母親剖宮產指徵不同,但是她們有兩個相同的診斷,即: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兒。
在臨床上,出生體重≥4000克的新生兒稱為「巨大兒」。上個世紀80年代,巨大兒的發生率僅為3%左右,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特別是二胎政策放開,高齡產婦增加,巨大兒的發生率也在不斷上升,到本世紀初已經達到7%-8%,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已經達到10%。
產生巨大兒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危害呢?
發生「巨大兒」的相關因素很多,包括孕婦的營養狀況、孕婦體重增加速度、多次妊娠、妊娠合併糖尿病、遺傳等,其中不科學、不合理的飲食是導致巨大兒發生的主要因素。孕婦在孕期攝入過多營養,加上運動少,若不進行合理控制,容易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壓等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控制不好,這些糖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胎兒胰腺組織分泌的胰島素將這些糖轉化為多餘的脂肪和蛋白質,會令胎兒加速發育為巨大兒,在分娩過程容易出現難產、產道裂傷、大出血等情況,嚴重的會危及產婦的生命,剖宮產率也隨之升高。
對新生兒而言,巨大兒在媽媽宮內的時候,就容易出現缺氧、缺血的問題,影響肺部及智力發育,畸形發生率高,出生後易出現呼吸窘迫、低血糖、腦癱等。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症等疾病的概率也會比同齡孩子高很多,而這些疾病也會影響他們的下一代。
如何預防巨大兒呢?
1.注意飲食 。一般來說,因為胎兒的發育需求,孕婦往往容易攝入更多的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這些食物非常容易導致發胖,增加胎兒體重,同時高鹽高油都會容易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孕期飲食要清淡些,應按時吃飯,不要偏食。
2.適當運動。雖然懷孕了,但運動依然少不了,運動不但能消耗熱量,鍛鍊身體,控制體重穩定增長,降低得糖尿病的風險,還能間接控制體重,不讓胎兒發育成為巨大兒,有利於產婦分娩。
3.按時產檢。除了平時的各種篩查,常規檢查還包括測血糖、血壓、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等,這幾個項目都跟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壓疾病有關,通過按時產檢,能夠做到對疾病的及時發現和預防。
4.及時幹預。一旦檢出血糖或血壓升高,必須馬上到醫院治療和幹預,聽從醫生建議,避免更為嚴重的後果。(譚華雲 季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