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院「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構築抗擊疫情信息化新防線

2021-01-12 澎湃新聞

疫情來襲,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如何保障患者安全就診、降低醫務人員感染風險、為重症患者提供多學科精準治療,並向公眾及時普及科學的防控知識?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積極探索,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優勢,有力支撐疫情防控期間醫院便民惠民舉措,進一步完善了醫院的防疫體系。

面對疫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是總體戰。因此,要打贏這場戰爭需要全民的積極行動和配合,大眾需要對於「新冠」的權威科普。2月18日,由樊嘉院士、汪昕教授、葛均波院士等9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專家團隊錄製了系列科普視頻「新冠病毒中山談」正式上線,並在電視、網站各大新媒體平臺播放,點擊播放量累計破千萬。

「新冠病毒中山談」系列科普視頻上海電視臺生活時尚、金色頻道播出

為了進一步方便公眾獲取「新冠」科普,每位專家還專門撰寫了相應的科普文章。中山醫院通過H5技術,將系列科普視頻和科普文章整合成方便電子分發可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好友間互相轉發的《新冠防控科普手冊》。用權威專家的科普聲音破除謠言,傳遞信心,共抗疫情。

《新冠防控科普手冊》首頁

醫院是新冠疫情防控的第一戰場,作為每日尖峰時段就診量過萬的的中山門診,為了做好第一道安全防護屏障,結合信息化手段和門診管理的經驗,將防控埠前移,制定了「測溫——流調及核驗——病史核驗」三關五卡的工作方案。

優化後的門診「三關五卡」大廳

為了最大程度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醫院信息部門獨立開發了在線預約小程序,患者只需掃描二維碼,上傳自己的症狀、信息及檢查報告,醫生在工作站審閱這些資料後,會為符合診療要求的患者進行加號;為避免黃牛號販,信息系統又專門制定了相關技術規則,如實名身份認證、患者只能選擇當日出診專家、加號信息只在醫生診療的後半場推送等,患者都稱讚說這是信息技術編織的「愛心號」,也為門診疫情防控開創了良好局面。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精準預約二維碼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精準預約頁面

為有效管控人流量,避免門診患者擁擠排隊,在門診入口,醫院採用小程序掃碼的方式,在線收集並核驗與疫情相關的患者個人信息,最短用時僅十五秒,大大減輕了防控信息收集的負擔;與此同時,醫生在後臺進行信息確認,完成了疫情相關信息從填寫到核驗到應用的閉環管理,實現了疫情防控信息的無接觸收集,保障了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的安全。

門診入口採用設置紅外線熱成像測溫儀,對全部來院人員進行測溫,避免發熱患者進入普通門診區域。為應對疫情需要,中山醫院發熱門診也立刻「擴容」,以「患者相對隔離救治」為目的,優化信息系統的流程設計,同時進行充分的物理空間隔離,如設立專用CT室、隔離病房專有通道等,確保就診通暢。

除了醫院門診,中山醫院還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武漢抗疫一線。中山醫院赴武漢醫療隊利用自動送餐機器人為患者提供送餐服務。這個「機器人小兵」採用多傳感器融合室內定位技術,擁有釐米級定位能力,定位精度為2釐米,採用點對點配送,實現病區內的自動送餐,減少不必要的接觸,最大限度保護患者和醫務人員。

送餐機器人

在整個送餐過程中,病人基本可以做到無接觸取餐,即便病人接觸到機器人本身,也只需通過含酒精的溼巾擦拭等方式進行消毒,大大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

前線衝鋒,後方支援。中山醫院利用5G技術,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多次和身處武漢的醫療隊進行MDT遠程會診助力一線。

2月27日,由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聯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董家鴻院士、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謝燦茂教授,為武漢雷神山醫院的醫療隊進行了一場重症病例的遠程會診。此次遠程會診對於跨地域的多學科會診尚屬首次, 各路「大咖」現場給出權威意見,協助雷神山醫院醫療隊以最快速度確定最佳治療方案。

3月6日,由樊嘉院士、汪昕書記、葛均波院士牽頭中山醫院,同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及身處武漢的中山醫院醫療隊、新疆援鄂醫療隊進行三地四方會診。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中山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在上個世紀50年代建院初期,就得到中山醫院的援建,雙方建立對口幫扶,長期以來在醫療、科研、教學等方面一直保持密切交流,這次又共同攜手幫助武漢人民抗擊疫情,就疑難危重患者的治療、用藥等進行多學科討論,使一線醫護人員快速獲得後方專家支持,從而進一步降低新冠患者病情惡化的風險。

在信息化助力抗疫方面,中山醫院還將持續發力。中山醫院顧建英副院長介紹說,「前期我們中山醫院門診服務微信平臺,開通了網上新冠免費義診,目前已有16個科室開通網上問診。

中山網際網路醫院也已正式開通,目前正以心內科和內分泌科為試點,開展診療活動,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在家完成複診和配藥。我們還有更多的機器人在合作研發當中,不久也將投入使用。『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信息技術的應用,構築起了抗擊疫情的新防線,必將助力抗疫攻堅戰早日取得勝利。」

記者:姚麗敏

臺外記者:鍾萱

原標題:《中山醫院「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構築抗擊疫情信息化新防線》

相關焦點

  • 聯通(廣東)產業網際網路有限公司醫療基地榮獲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
    聯通(廣東)產業網際網路有限公司醫療基地榮獲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2020-10-23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行業|新冠疫情會是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催化劑嗎?
    疫情吹哨人李文亮醫生、推遲婚禮上一線的彭銀華醫生、倒在抗擊疫情一線的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如果時光能夠倒流,這麼多鮮活的生命,還會以這麼壯烈的方式離開我們嗎?武漢封城,全國抗疫,病毒全球蔓延……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新冠疫情會得到更好的控制嗎?
  • 公立醫院入局網際網路醫療,如何跑出「速度與激情」?
    例如,在抗疫過程中,醫院在前期已鋪設成熟的5G網絡基礎上,迅速建立了一套整合紅外測溫、VR探視、智慧機器人和數據指揮中心的指揮管控系統,並搭建完成全國首個5G ICU,具有AI鎮定評分、防跌落、自動調溫調光,醫療設備雲端互聯,VR遠程監控探視等功能,在抗擊新冠疫情和救治「6.13」溫嶺爆炸傷患者過程中均發揮巨大作用,獲得2020「綻放杯」5G助力疫情防控專題賽一等獎。
  • 好醫友網際網路醫院正式獲批,構建網際網路醫療新生態
    「網際網路醫院能讓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到『網際網路+醫療』帶來的紅利,不僅能紓解線下診療壓力,提升患者就醫體驗,也有利於緩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現實矛盾,讓基層、偏遠地區百姓也能便利地享受優質醫療資源。」好醫友醫療科技集團董事長黃亨利說。在國家政策支持和需求驅動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肖輝:疫情防控信息化應用與思考
    但在抗擊疫情蔓延阻擊戰和當今的疫情防控持久戰中,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5G等新興模式為首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在疫情傳播阻斷、疫情監測預警和評估、聚集性疫情應急處置等方面都展現出了高應用價值。疫情的全面爆發刺激了信息化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正快速推動整個行業高速發展,但在這其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 後疫情時期,「保險組合拳」構築健康保障新防線
    後疫情時期,健康保障成為消費者的迫切需求。  目前,大多數消費者的健康險配置仍存在缺口,結合後疫情時期需求,太平人壽創新推出了「太平福祿全能保2.0保險產品計劃」(以下簡稱「全能保2.0」),將重疾保障、特疾保障、住院醫療保障及特藥用藥保障,組合,為消費者構建了全面健康保障。
  • 疫情催生線上診療,網際網路醫院路在何方?|對話中山副院長
    今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線上就醫問診的需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增長趨勢。在上海,試水多年的網際網路問診服務也經歷了迅速發展的階段。據上海市衛健委消息,目前共有 6 家醫院獲批網際網路醫院牌照,分別是徐匯區中心醫院、華山醫院、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市皮膚病醫院、中山醫院和仁濟醫院。
  • 泰達醫院榮獲天津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模範集體
    昨天 市委、市政府組織召開 天津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 泰達醫院榮獲天津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模範集體 從1月26日派出首批援鄂醫療隊開始 泰達醫院不斷向湖北、本市 抗擊新冠肺炎的前方 輸送醫療骨幹
  •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護理團隊 用專業素養築牢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護理團隊 用專業素養築牢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全省各地 │ 2020-05-12 09:28
  • 劉繼蘭:面對新冠疫情 中國社會信息化快速反應
    面對新冠病毒疫情,舉國上下齊心協力,全力以赴救治病患並嚴防死守,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一場牽動全國的戰役就此打響。最近幾年醫療信息化的發展,使得疫情爆發後整個社會的應對手段和能力都得到顯著提升。疫情預警、應急響應、傳染源隔離、病患治療、遠程醫療、網際網路醫院、物資調度等疫情防控所需要的信息處理能力,不斷地在全國各地得到使用和普及。
  • 聚焦「後疫情時代」網際網路+醫療:未來有哪些可能?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張尼)15日,由新華社半月談雜誌舉辦的「後疫情時代『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聚焦「後疫情時代」醫療健康管理體系、數字醫療、精準醫療、慢性病管理等內容,就「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新思路進行深入探討。
  •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12月17日下午,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第八屆管理年會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上海寶隆賓館隆重召開,會上表彰了一批抗疫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光榮稱號,院感科科長李文英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光榮稱號。
  • 【網絡安全】疫情之下 更要守好網絡安全防線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關乎人類健康與醫學發展,更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全盤考驗。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疫情防控不只是醫藥衛生問題,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總體戰,各項工作都要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提供支持」。在這次抗疫工作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5G、大數據等信息通信技術作用凸顯,廣泛應用到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守好網絡安全防線,對於全面戰勝新冠疫情至關重要。
  • 中山大家庭三位「寶藏院長」榮獲「2020年優秀醫院院長」!
    作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黨委書記兼執行院長,顧建英同志帶領團隊創造700多天建成醫院的「廈門速度」,帶領醫院全體員工用2年的時間,使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獲批「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單位」。作為中山醫院副院長,她建立全面科學高效精細的醫院行政管理體系,搭建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平臺,創新院企合作模式,推動「醫研產」合作深化落地,實現醫院跨越式發展。抗擊疫情一肩挑 「兩手抓」「兩不誤」她在抗擊疫情中親自指揮、周密部署,快速建立疫情防控管理體系,並進行動態管理。
  • 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宿獻周被授予「山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
    中國山東網12月8日訊 近日,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肺病科主任宿獻周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山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宿獻周作為一名有著23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主動請戰,成為山東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員奔赴武漢,接管漢陽方艙醫院480張床位的醫療救治工作。他們和戰友在方艙醫院奮戰38天,累計收治患者599人,轉院291人,治癒出院308人,圓滿完成了援鄂抗疫任務,為醫院、為淄博、為山東贏得了榮譽。
  • 健康江蘇系列訪談之一: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思考
    主持人: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 醫療健康的發展意見,就促進網際網路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做出了相關部署。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許多醫院和網際網路的健康平臺推出了在線的醫療服務。網際網路醫療帶來的變化,身在防疫一線的三位專家你們應該感受是最深刻的,那麼能否從你們的角度談一談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背景,以及它的價值和意義?
  • 中國基督教界:抗擊疫情 共渡難關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基督教界:抗擊疫情 共渡難關中新網北京2月17日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基督教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有關防控舉措,積極捐款捐物
  • 創星風採 致力推動網際網路+健康醫療蓬勃發展
    同時,企業擁有智慧醫院、區域醫療、網際網路醫院、智慧醫保、智慧養老、健康大數據6大產品體系,致力於推動中國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醫療大數據的發展,現已成為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醫療信息化建設服務商和醫療健康大數據運營商。創星科技辦公區域。
  • 微評丨醫療影響力排行榜:網際網路醫療、輝瑞、京東健康、先聲藥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健康醫療大數據如何助力疫情防控在10月10日的「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發表了《疫情之下,AI推動醫療健康新變革》的演講,她的主要觀點如下:1、人工智慧、大數據支撐疫情防控在疫情監測、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安智教育捐贈「校智付」設備 助力200所學校構築「疫情防線」
    本次捐贈的「校智付」軟硬體系統,包含無接觸人臉識別消費系統、高精度人臉腕溫測量系統、無現金校園繳費系統、晨午檢系統及健康檔案系統五個部分。本次捐贈旨在配合中小學落實「兩案九制」,完善復學體溫檢測、安全就餐應急處置等流程,做細做實防疫措施,構築學校疫情嚴密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