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銀杏財經(ID:yinxingcj)作者: 風千語
2020年的關鍵詞是什麼?
是疫情、網課,還是打工人、後浪,又或者永遠看不懂的00後黑話縮寫?
12月24日,夸克搜索發布年度關鍵詞報告。報告顯示,疫情、網課、xxx是什麼梗、雲健身、高考、00後黑話、短途旅遊和食譜等九個關鍵詞組成了年輕人眼中的2020。
每一個關鍵詞背後,都反映著無數個熱搜、新聞事件和社會期待。比如當人們關注疫情時,並非只關心確診人數,也會關心某地是否能出行等資訊。
在夸克上搜索「疫情」關鍵詞,不僅能看到國內外的最新數據以及所在地區疫情現況,還能獲取確診小區、出遊助手、出入境查詢和同行程查詢等信息。
「高考」一詞和「疫情」一樣涵蓋廣泛,學生在搜索高考信息時,不僅關注錄取分數線和高校專業分布,還想了解自己適合什麼專業、學校。
2020年高考季,有超過1000萬用戶通過夸克搜索的高考AI服務查詢高校和專業、模擬填報志願、預測錄取概率,每三個考生就有一個在使用夸克高考AI志願填報。
顯然,答案之外,人們還需要從搜索中獲取實質性的幫助。
過眼雲煙的海量信息,有時反而會成為時間殺客,這也就違背了搜尋引擎為人服務的初衷。
服務需要升級,搜索必須迭代。
夸克新晉,搜索升級
當00後在用縮寫發明zqsg(真情實感)的黑話時,90後已經被劃入996的領地,一邊找尋朋克養生的法子,一邊還要關心「耗子尾汁」是什麼梗。
數字時代給白領人群帶來了不少健康警示。就像智能搜索夸克發布的「白領健康數據報告」,top5的問題與當代白領生活工作姿勢完全貼合:熬夜、久坐、胃疼、背疼還眼睛疼。
習慣了有問題先上網搜的年輕人,同時也會擔心,不搜還好,一搜可能就是個「絕症」。
原因很簡單,當我們在無邊的網際網路世界尋找確切的答案時,只能憑一兩個關鍵詞或一句話,匹配錯誤的概率會更高。
同樣是胃痛,可以分為隱痛、絞痛、燒灼樣、鈍痛、脹痛和抽掣痛,伴隨症狀還可能有噯氣、腹脹、噁心、口苦和口乾。
遺憾的是,大部分人不是醫生,沒有辦法在有症狀時,用精準的專業詞彙去描述所有症候,而且以往的搜尋引擎也並不會提供細緻的症狀詢問和分類。
(圖示:夸克AI問診,詳細到各種症狀)
要解決這個問題不難,近年網際網路界大為提倡的AI其實能在搜索領域發揮的餘地還很大。
以夸克為例,其自主研發的AI引擎,推出搜索直達、智能問答和截屏搜索等智能工具,看準的就是信息搜索的精準度。
如果把搜尋引擎的用戶比作只提供框架的甲方,那乙方應該做的就是在這些框架下去發現真正的需求。
沒有道理要求一個求醫問藥的患者打開搜索框就知道自己患上什麼病,就像你不能要求一個高考完未見過太多世面的學生,一填報志願就清楚自己喜歡、適合什麼專業。
發現用戶的真正需求,這便是新一代搜尋引擎應該打到的痛點。
今年3月,夸克APP發布4.0版,重點升級的是照搜題、拍照翻譯、拍照轉文檔等AI學習工具。
四個月後,夸克搜索推出的高考智能信息服務及AI志願工具後,就登上了App Store免費應用下載排行榜第一,工具類應用下載榜第一。「高考頻道」用戶量同比增長5倍,AI工具用戶量同比增長8倍。
市面上不乏同類功能的獨立APP,如熊貓高考、樂學高考,證明需求還是普遍存在的,但是當學生脫離「準大學生」的身份後,這些APP的未來該去哪兒找呢?
小程序證明了,不是每個APP都必須存在手機上,而夸克眾多的AI工具證明,很多功能和需求完全可以與搜索共生。
在搜尋引擎中,夸克很年輕,一如它的名字一樣,科技感十足,作為一個小而美的產品在精英群體中廣泛存在。
從精英小眾走進「史上最難一屆高考生」,藉助卡路裡識別、語音聽小說等模塊成為年輕人生活服務入口,夸克只是做對了一件事: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
跨越信息,精準需求
網際網路的誕生降低了知識獲取的門檻,搜尋引擎的存在將大家引入了信息海洋。
人們習慣於在搜索框內輸入關鍵詞尋找信息,這時搜索主要承擔連接內容的責任,只提供海量方向性建議並不直接解決問題。
事實上,搜尋引擎作為網際網路基礎設施,能做的從來都不只是打開信息窗口。就像社交工具也可以成為內容池一樣,搜尋引擎同樣可以升級為「總服務臺」。
疫情到來,「激發」了無數人迫切了解信息的欲望。
白巖松曾說「信息公開是最好的疫苗」。中國社科院在1月做過一項調查,表示非常關注疫情的人有79.1%,每天花3、4個小時甚至以上時間關注疫情的有45.6%。
一時間,所有資訊類、非資訊類的APP都會實時更新疫情數據。
做信息搬運工很容易,不容易的是在做搬運工的同時,還能考慮船上人的狀況。人們需要實時資訊,需要公開數據;更需要謠言粉碎機和心理疏導。
對於一個有長遠眼光和社會責任心的企業來說,尤其需要關注後者,從傳統搜索中由用戶主動獲取信息的模式,走向教育、醫療等領域內容與服務的智能分發。
彼時,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平安好醫生等多家知名機構都開通了在線問診和資訊服務,夸克將這些權威人士聚集到一起,連同權威公開信息,打造了一個防疫陣線。
對於夸克這樣的搜尋引擎而言,獲取信息只是第一步,內容和服務分發是第二步,在「疫情」背後看見人們的焦慮,在「高考」背後發現學生的迷茫。
除此之外,夸克還需要發現其他較小眾群體的訴求,例如減肥黨中的「卡路裡達人」,小說黨中的「聽力達人」,養生群體中的「朋克黨」……
所謂個性化搜索,就是用智能化的搜索生態,因人而異地制定搜索體驗和場景。
在夸克的AI工具箱中,你幾乎能找到絕大部分以往需要獨立APP才能實現的功能,覆蓋生活、工作、求職、城市服務、企業查詢和效率工具等方面。
既有實用性的工具如AI問診、文檔掃描、理財記帳和格式轉換,也有娛樂性的工具如星座運勢、答案之書和在線漫畫等。
這套集服務之大成於一體的AI系統,連接起了各類需求方與服務方,起於搜索,跨越信息,終於服務。
創造、滿足用戶需求與服務供給,才是新一代搜尋引擎應該思考的方向。
信息固然有其價值,但用戶是「唯需求論」的,有用的信息才有價值。智能分發需要過濾所有無用信息,呈現真正有價值的內容,不求海量,只求精準。
全鏈服務,創造價值
在網際網路企業紛紛拓展業務、打破邊界的今天,搜尋引擎作為必爭之地,對於各家意味並不盡相同。
社交平臺的搜尋引擎作為純服務工具而存在,流量平臺的搜尋引擎主要為整合內容訴諸商業變現,久而久之,搜索已經偏離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初衷。
提煉搜索的本質,就是尋找答案,再解決問題。
簡而言之,搜索進化至今,必須要超越傳統「找答案」的慣性,思考如何提升服務質量,建立全鏈路的服務業態,探索新用戶價值。
智能搜索APP夸克誕生之初,以最簡潔的頁面回歸了搜索本質,後來效仿者眾多(如Via),說明市場早就渴望一個更純粹精準的搜尋引擎。有意思的是,夸克並未停留於搜索,積極探索出了一套新的內容+服務分發的發展路徑。
科普視頻元年到來,讓市場意識到用戶的蓬勃求知慾,然而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為只要知識內容夠多、夠優質就能獨佔鰲頭。
如果海量內容少了AI技術對用戶的精準理解和服務,最終也只能淪為又一場流量狂歡,問題無法得到解決的用戶不會有任何一絲留戀轉到下一個競品。
不管是圖文還是視頻,內容變的只是形式,不變的是人們的求知慾。
夸克推出z視頻進軍知識科普內容領域,有別於其他科普視頻,z視頻更多的是與搜索技術結合,打造知識檢索與消費體驗的內容生態。
對於搜索用戶而言,打開搜索框就是打開了一扇通往信息世界的門,答案的載體可以是圖文也可以是視頻,關鍵在於這些信息能否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只有準確理解用戶的需求,才有可能針對不同人群創新價值,而理解用戶群體光靠用戶畫像和數據堆砌是遠遠不夠的,這是一項需要花時間去紮根的工程。
夸克當初剛剛上線高考服務時,就曾忽略藝體生群體,幸而後來及時調整。可見沒有完美的團隊與完美的產品,只有與時俱進、時常反思復盤的產品。
因此,做搜索的,不妨跳出搜索框外來,看看關鍵詞之外的動機是什麼。
搜索已經到了一個需要變革的階段,這個階段,所有技術、生態都應當圍繞服務去思考未來。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