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一雙」的大東,如何成為溫州鞋王?

2021-01-16 聯商網linkshop

近幾年,百麗退市、富貴鳥破產、達芙妮關店……中國鞋企的頭上仿佛籠罩著一朵烏雲。

在鞋業一片蕭條中,一家來自浙江溫州的鞋企卻逆勢上揚。2018年時,大東已經默默開出了8000多家店,一年賣出了1億雙鞋。它的創始人還喊出了十年實現1000億營收的目標。

由於價格便宜,以「79一雙」出名,專耕二三線及以下市場,它被稱為鞋屆「拼多多」。由於定位「14天快時尚」,它又被稱為鞋屆「優衣庫」。

它的名字叫做大東,溫州新一代鞋王,又被稱為中國「地下鞋王」。

大東是誰?

1995年,陳光敏25歲,在浙江溫州創立了大東。那時,溫州盛行鞋業小作坊,陳光敏加入了他們的隊伍,在自家院子裡找了五六個人就開始接訂單製鞋。

雖然只有25歲,陳光敏卻已經有三段深遠影響的職業經歷,分別是養蜂、製鞋學徒與賣鞋生意。

陳光敏曾說,「養蜂就是跟著花期走,全國各地跑。槐花花期短僅一周,如錯過了,人工和精力就都浪費了。」之後在大東,他堅持「14天快時尚」的標準,將一雙鞋從設計到門店上新縮短到14天。

他還說,「蜂王如果在16天內不能巡視領地,不能具有出色的繁殖能力,就會被取代。大東就要做出色的蜂王。」大東在「下沉市場」開出了9000家門店,母體內也在哺育出一大堆子品牌。

憑著對鞋類市場的洞察與觸覺,他很快就賺到了第一桶金。當時,市場上賣得最火的是一款富貴鳥的套頭鞋。陳光敏獨闢蹊徑,將它改制成了女鞋,沒想到,這款鞋一推向市場就被瘋搶一空。嘗到甜頭後的陳光敏也開始摸索出一條道路——市場上什麼火,就開發什麼。

其實,套頭鞋的製作工藝並不複雜,陳光敏卻做出了第一個嘗試。

這之外,陳光敏深知,要想走得遠,不僅要懂市場、設計等,還要懂成本控制。

當時,大東賣得最好的一款鞋售價在79元。這個終端價格,得把製鞋成本控制到35元左右。在原料和生產環節無法節省的情況下,大東選擇的一條路是在渠道上縮減鏈路和成本。

「有錢大家一起賺,虧了算我的!」

2008年之前,與許多鞋企一樣,大東實行省級代理制。這一模式下,一雙成本40元的鞋,經過代理商層層加價後,甚至要賣到二三百元。

陳光敏覺得「賣這麼貴不合理」。2008年之後,大東便走上了「直銷」模式。

商場如戰場。大東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便是「杯酒釋兵權」。

2008年開始,陳光敏作出了決斷,要將經銷商的經營自主權「奪過來」,進行「自營改造」和「聯營」改造。

如何讓代理商乖乖交出權利?陳光敏的做法是:以股換權。

具體而言,就是將原代理商的分公司折價換成總公司股份。即使是分公司業績虧損了,大東總部仍將按照入股價格的10%給予「最低收益」;若分公司賺錢了,那麼代理商將得到49%的分紅。

帶兵打仗,將軍需要兜底風險,給予小兵更多的安全與利益,才能助長士氣。陳光敏說:「有錢大家一起賺,虧了算我的!」

此舉,將加盟商的角色從「代理商」向「合伙人」轉變。與此同時,也是將經營的壓力與風險完全轉移給了大東總部。

現在看來,陳光敏賭贏了。原來成本預算40元的鞋子降到30元多元,銷量一路上漲,庫存問題改善,規模效應凸顯,齒輪開始正向轉動。

「每季賣不出去的,送也要送出去」

庫存問題是鞋服企業最頭疼的,到大東這卻實現了「0庫存」。按陳光敏說,「每季賣不出去的,送也要送出去」。

紅白相間的大東門店永遠打著「79元兩雙」、「買一送一」的大幅折扣廣告;大東天貓旗艦店上,正在售賣的鞋子價格最低只要19元,買部分冬款鞋還能送秋款鞋。

陳光敏曾說:牛、羊、馬吃同一塊地的草,羊吃了最嫩的草尖、馬吃中間那一截,留給牛的只有最苦的草根。

而大東,就要做那頭吃草根的牛。大東走的,便是如今炙手可熱的「下沉市場」。

像做火鍋那樣做鞋,像賣海鮮那樣賣鞋

消費者會有對便宜的需求,但是永遠不會失去對品質和時尚的追求。大東抓住的不是「低價」,而是「性價比」。

在保持低價的同時,大東定位「14天快時尚」,目標是「7天快時尚」。這中間,研發、生產、物流、銷售四個環節缺一不可。陳光敏的思路是,像做火鍋那樣做鞋,像海鮮那樣賣鞋。

「就像做火鍋一樣,首先要打造出一個時尚鍋底。」涮上幾秒就能開吃的火鍋,速度的秘訣在於鍋底,而大東製鞋要再一次提速,也需要設計如鍋底一般的「標準件」。

大東對市場風向保持著靈敏的嗅覺。一旦摸到市場脈搏,最快時間內趕製出這款鞋。

大東的做法是,提前制好每個品類鞋的「楦底」。當市場上開始流行某一款鞋,便只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加工。一下子把一款新鞋的流程從兩三個月縮減到半個月。

「唯快不破」是商場上永遠的信條。除了研發、生產、銷售之外,物流作為其溝通的橋梁,當然不能落後。大東選擇自建智能物流倉。在大東總部背後,一個佔地面積超14000平方米,高34米的物流倉正熱火朝天動工中。建成後,大東製造的鞋子將從這直接向全國門店運出,大東也將成為國內首個擁有「一倉配全國」的智能物流體系的鞋企。

靠什麼撐起千億野心?

有一次,陳光敏談到大東的競爭對手。令人意外的是,他的名單中竟然沒有一家鞋企,而是兩家網際網路公司——小米和拼多多。

「今天做手機、音響,明天賣服裝,中間還去養個豬,沒準兒哪天就跑到鞋業裡搞個「大西」。」陳光敏深知,競爭對手不僅可能是同行,還可能是外圍的群狼。

大東旗下「宜立女裝」淘寶店鋪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陳光敏沒有坐以待斃,沒有等別人做個「大西」出來,他已經做了「宜立」「達仕圖」「達巴」——分別是大東近幾年做的女裝品牌、真皮品牌和童裝品牌。在大東官網上,它介紹自己是,一個涵蓋女鞋、男鞋、童鞋、皮具箱包以及配飾的全品類布局的快時尚品牌。

大東正在打造「生活館」和「體驗中心」。陳光敏稱為「大東生活圈」。在這裡,有便利店、書店、茶館和生活繳費點等,消費者在不僅能購物,還能休閒和娛樂,甚至具有「社交」屬性。

2013年到2016年,大東的銷售額漲了12倍。按照陳光敏的規劃,要在2030年之前達到1000億元目標。

「從0到1,我們現在量是有了,還來不及穿西裝戴領帶,一直在忙著幹農活。農活幹完了,西裝買得起了,卻不會系領帶。接下來,我們要把自己的西裝穿起來、領帶系起來,一步步去做。」陳光敏表示。

(來源:新零售智庫 章航英)

相關焦點

  • 把鞋當成白菜買,一年賣出 1 億雙鞋子的大東是如何撬動市場的?
    為什麼在別的鞋企紛紛虧損、破產的情況下,它卻能逆勢上漲成為新一代鞋王呢? 招數很奇 葩,他把爆款的男鞋改成女鞋, 1995 年富貴鳥有一款男士的套包 鞋賣得很火,在 溫州男鞋打天下的時代,套包鞋剛出來的時候只有男款,陳光敏說,與其做套包男鞋搶飯吃,不如賭一把,把它改成女款錯位競爭,看看市場的反應。結果套包女鞋一經推出,大東的訂單量暴漲,其他鞋廠紛紛效仿,做套包女鞋的技術並不難,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想到把男鞋改女鞋的創新點。
  • 鞋界「優衣庫」大東開8000家門店 溫州人能重新奪回鞋王麼
    像賣海鮮一樣賣鞋「大東」殺出重圍,有人說它是黑馬,也有人說它活不過三年。大東研發中心01不看好「大東」模式的人認為「大東」賣得太便宜了。的確,董林海自己也說,店裡賣得最俏的是79元一雙的鞋子。「我們每個新店開業都會有500雙鞋,以一元一雙的價格送出去。消費者穿了以後,發現我們的鞋子還不錯,他們以後還會來購買。在換季的時候,賣不出去的鞋子也買一送一。」在董林海看來,這是比請代言人更好的廣告。很多溫州鞋商都有體會,好賣的鞋子不夠賣,不好賣的鞋子剩很多。」大東」跟賣海鮮一樣賣鞋。
  • 把鞋當白菜賣,一年賣1億雙,「新一代鞋王」怎麼做到逆勢而上的?
    一片蕭條之中,卻有一家叫大東的鞋企逆勢而上。目前它已經在全國開店約 9000 家店,年銷量達 1 億雙,並計劃在 2030 年實現銷售額 1000 億的目標,被媒體評為新一代的溫州鞋王。
  • 大東鞋業悄悄開了1萬家店,1年賣1億雙,憑什麼?
    相比於高檔商場裡的百麗和達芙妮,大東的品牌形象打造,比都市麗人之於維密還low。這其實與它的創始人關係密切。1995年,溫州營商環境大為改觀。時任南京溫州經濟促進會會長張國利就表示,1995年以前,「溫州」兩字還略有負面色彩,但由於溫州人誠信經營,不斷提高產品品質,「溫州人」逐漸成為誠信、創新、敢於開拓的代名詞。
  • 湧金樓丨「鞋界優衣庫」能為溫州人重新奪回「鞋王」嗎?
    像賣海鮮一樣賣鞋 「大東」殺出重圍,有人說它是黑馬,也有人說它活不過三年。 不看好「大東」模式的人認為「大東」賣得太便宜了。的確,董林海自己也說,店裡賣得最俏的是79元一雙的鞋子。
  • 鞋廠學徒到溫州女鞋之王!全國門店9000多家,一年賣出一億雙鞋
    一、厚積薄發 1970年出生的陳光敏,自小就在農村長大, 陳光敏出生貧寒,家中因為貧困他那個年代就很多因為上不起學而輟學打工來補貼家用,年僅17歲的陳光敏,第一次出來就是去一家製鞋廠成一名學徒工,在這期間,陳光敏在鞋廠學到了許多關於鞋的知識,也為他進入到這個行業打下了基礎。
  • 百麗、達芙妮「敗」了,這家鞋企悄悄開了10000家門店,一年賣出1億雙
    大東的門店基本只有三四十平米,裝修也是紅白相間的土味拼盤,這樣的品牌門店放在大街上,人們幾乎注意不到。最醒目的,可能是大東門店玻璃牆上張貼的各種促銷標語。「79元2雙」「清倉甩賣,全場5折」等,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小攤上黃鶴廠裡出來的錢包,和一直聲稱「最後一天虧本處理」的羊毛衫。
  • 旗下門店超8000家,一年賣女鞋超1億雙,大東女鞋咋玩的?
    然後,在整體鞋行業遭遇寒冬時,卻有這樣一家企業,一年賣出了1億雙女鞋,不斷增加門店,現已在全國擁有了8000家店,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這家企業便是大東。像百麗、達芙妮的女鞋,一雙就需要幾百元甚至上千元,這就嚴重影響了一部分購買力,而大東則在價格上佔了很大的優勢,它的價格體系非常親民。大東女鞋的價格很少有超過200元的,基本都是59、79、119元一雙。
  • 中國新女鞋之王崛起!全國擁有9000家門店,一年能賣出1億雙鞋子
    中國新女鞋之王崛起!全國擁有9000家門店,一年能賣出1億雙鞋子推薦語:說到我國的「女鞋之王」,大家第一印象可能會想到百麗這個曾經當之無愧的王者。2010年的時候,百麗佔中高端女鞋市場46%的份額,而居第二名的鴻國國際僅佔6.5%,差距十分明顯。
  • 鞋業小作坊成「新女鞋之王」,8000家連鎖店年入50億
    隨著「一代鞋王」百麗宣布退市、「國民女鞋」達芙妮關閉3000多家門店、千百度轉盈為虧,傳統鞋業要凋落的氣氛瀰漫著整個市場,各家鞋企惴惴不安。然而,還有一家鞋企,貌似天天都處於破產倒閉的邊緣,店內「清倉甩賣、全場5折」、「79元2雙」之類的折扣標語似乎從來沒摘下過,卻不僅沒有倒閉,還在2013年至2016年4年間銷售額翻了12倍,創下了年銷售50億元的佳績,在全國默默開了8000多家店,成為事實上的新女鞋之王。這家鞋企,名叫大東。
  • 大東鞋業為什麼這麼火爆,還天天降價,啥套路
    國內女鞋市場近年風起雲湧,「老大」百麗黯然退市,「老二」達芙妮業績急轉而下……外界傳言,大東、卓詩尼、珂卡芙等一批溫州時尚女鞋的強勢崛起,「幹掉」了百麗和達芙妮。向來「沉默寡言」的大東,為何會被江湖同行傳的如此神乎其神、霸氣外露大東的發展,不僅僅是它的低價,鞋子的時尚程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業內人士稱,鞋行業所要面臨的挑戰要比這複雜,三大女鞋企業「滑鐵盧」式的的成績只是行業局勢發展的冰山一角。
  • 一年賣出1億雙鞋子,全國擁有9千家門店,為女鞋行業的王者
    不過,在浙江卻有一家企業,在逆勢中做的風生水起,它便是大東鞋業,也被稱為中國新女鞋之王。大東鞋業成立於90年代中期,是國內快時尚領域的鞋服企業,旗下主要有女裝品牌「E&LY」、鞋類品牌「DUSTO」等。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在全國各地瘋狂開出超9000家連鎖店,每年營業收入50億以上,是近年國內鞋服領域湧現的一匹黑馬。
  • 溫州「鞋王」二次進交易所敲寶鍾,合夥到散夥,王振滔兩次分家
    十六載築夢,康華生物成功IPO,昔日「鞋王」王振滔,如今又變成狂犬疫苗大佬,這也不奇怪!這個溫州永嘉商人,三十多年來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一直在變。溫州「鞋王」二次進交易所敲寶鍾康華生物深交所敲鐘上市6月16日,成都康華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掛牌上市儀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隆重舉行,這是董事長王振滔時隔八年第二次敲響開市寶鍾。
  • 王一博周杰倫誰是鞋王?一雙又一雙狠貨目不暇接
    上腳球鞋:Blue The Great x Air Jordan 1 Mid Fearless黃金碼市場價:1700 RMB導師吳亦凡在新說唱節目中成功帶貨blue the great x air jordan 1mid彩虹拼接,繼前年帶起aj1風潮後終於回歸aj1,雖然只是一雙
  • 買運動鞋,別只知道耐克阿迪,溫州一鞋成今冬爆款,腳感不輸大牌
    導語:國產運動鞋發力,溫州一鞋成今冬「爆款」,雖便宜腳感卻不輸大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今的人們不止追求於質量,更加在乎名牌的知名度。在最初接觸運動品牌的時候,我也是大家一樣,認為名牌的東西質量肯定比小眾品牌的質量高,一直有著貴就是好的錯誤觀念,入了不少坑,但是在現在看來,我錯的太離譜了,當我買了一雙來自溫州的國產品牌的鞋子後,發現質量真的一點都不輸大牌。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帶有偏見的目光來看待品牌和非品牌,並不是所有商品的價值都可以用價格來評判的。
  • 「溫州鞋王」研發疫苗業績暴漲,康華生物獲批上市
    記者 | 謝欣編輯 | 馬蕾1溫州「皮鞋大王」王振滔最近有點忙。作為國內知名皮鞋上市公司奧康國際的董事長,王振滔在最近兩個多月裡多次走進直播間,親自上陣帶貨。王振滔因奧康國際得名「溫州鞋王」而為大眾所知,但其還跨界擁有一家疫苗企業康華生物,這一點少有人知。這令人想起最近媒體關注度頗高的一位知名人物——農夫山泉老闆鍾睒睒,後者一方面坐擁中國最賺錢的飲料公司農夫山泉(即將在港股上市),另一方面還擁有一家主營為體外診斷和疫苗業務的上市公司萬泰生物。
  • 倒閉潮中逆襲成王的女鞋!一雙價格不過100元,創年銷售50億奇蹟
    眾多鞋店都因網購的出現而半路夭折了,然而,在這種情形下卻出現一個逆襲成王的女鞋品牌。從最初的小作坊發展到全國8000多家連鎖店,能夠成功存活,關鍵因素是鞋的價格低,平均價格還不到100元,僅憑這一點,就能為企業年創造幾十億的銷售額,這個女鞋品牌就是大東。大東女鞋創始人陳光敏,他於1970年出生在浙江省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17歲他就做了鞋匠學徒。
  • 淨利下滑超90%,拯救中國真皮鞋王的,難道只有狂犬疫苗?
    1988年創立,1998年成為中國真皮鞋王,2012年上市時營收接近35億……按這樣的發展節奏,奧康原本可以成為中國鞋履市場第一品牌。只是2012年之後,市場風向大變,一頭代表時代的灰犀牛撞得奧康措手不及。
  • 門店超9000家,一年賣出1億雙
    女為悅己者容,現在的女孩子都是愛美的,除了精緻的妝容和漂亮的衣服之外,一雙好看舒適的鞋子也是必不可少的。近幾年國潮開始流行,人們的目光又開始聚焦在國貨上面,很多國產品牌憑藉著「國潮」的契機,開始發展起來。
  • 又一位VC回家接班:54歲溫州鞋王交棒 33歲錢帆接棒紅蜻蜓
    錢金波是赫赫有名的「溫州鞋王」,他一手創辦的紅蜻蜓,最高峰開店超過4000家,每月進帳兩億多,曾被譽為最會賺錢的皮鞋王。對於此次交棒,錢金波曾告訴兒子:「你要願意承擔,就來接;如果不願意接,我也不勉強。我一定讓你自由選擇。」鮮為人知的是,今年33歲的錢帆與VC/PE有著很深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