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麗、達芙妮「敗」了,這家鞋企悄悄開了10000家門店,一年賣出1億雙

2020-12-20 i黑馬

來源|新商業要參 作者|黃曉軍

提起女鞋之王,你會想到誰?

一代鞋王百麗?不過這個千億市值的公司早已低價賣身並在港股退市,此前百億級年度營收,也不過是做了「代理」這個中間生意。

中國鞋業第一股星期六鞋業?1年內虧掉了過去7年賺的總利潤,而今的星期六不得不逐漸剝離女鞋業務,淪為一個殼公司。

號稱一年賣出5000萬雙的達芙妮?更多人知道的是,這個品牌2018年關了941個銷售點,去年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淨關閉了2288個銷售點。

就在此時,一個看似很low的品牌開始被眾人所注視。以更小的門店和更便宜的價格吞噬下沉市場,大東鞋業(DUSTO)居然悄悄在全國布局了超過9000間銷售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為1萬多家),攬獲了3000多萬會員。

這可能是新一代中國女鞋之王。

女版富貴鳥的第一桶金

很多人沒聽說過大東,畢竟它太沒有存在感了。

大東的門店基本只有三四十平米,裝修也是紅白相間的土味拼盤,這樣的品牌門店放在大街上,人們幾乎注意不到。

最醒目的,可能是大東門店玻璃牆上張貼的各種促銷標語。「79元2雙」「清倉甩賣,全場5折」等,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小攤上黃鶴廠裡出來的錢包,和一直聲稱「最後一天虧本處理」的羊毛衫。

這是一家看起來似乎活不到明天的店。相比於高檔商場裡的百麗和達芙妮,大東的品牌形象打造,比都市麗人之於維密還low。

這其實與它的創始人關係密切。

1995年,溫州營商環境大為改觀。時任南京溫州經濟促進會會長張國利就表示,1995年以前,「溫州」兩字還略有負面色彩,但由於溫州人誠信經營,不斷提高產品品質,「溫州人」逐漸成為誠信、創新、敢於開拓的代名詞。

這一年,在家養蜜蜂的農民陳光敏,也開始走向創業之路。憑藉著幾年製鞋學徒的經驗,他在自己老院子裡辦起了製鞋小作坊。

當時,溫州、福建一帶這樣的小作坊數不勝數,不過主流都是做男鞋。他們大多是把樣版、款式打好,再拿到市場上給客戶看樣。如果客戶滿意,他們就會帶回一筆訂單交給作坊裡的工作量產。

其中的代表是福建泉州富貴鳥。1995年的富貴鳥,已經是國內第三大品牌商務休閒鞋產品製造商、第六大品牌鞋產品製造商。

當年,富貴鳥的經典鞋類,就是一款頗受歡迎的男士套包鞋(套頭鞋)。

但陳光敏並沒有打算做男鞋,後來者若想居上,就不得不去尋找相悖於主流的切入口。是的,當時的女鞋生意,算得上小眾且雞肋的生意。要知道,那個時候女人們穿一身顏色鮮豔的裙子,都會遭受外界鄙夷的目光。

但陳光敏想賭一把。他為女性消費者也打造了一雙套頭鞋,並且就是直接模仿富貴鳥的那款。

結果很顯然,陳光敏賭贏了,這款女鞋大賣。直到而今,社會消費力排行榜裡,女性站在了消費的金字塔,而男人還不如狗。

從那一刻,陳光敏似乎就押對了趨勢。

賣得便宜是第一準則

陳光敏押對的另一個趨勢,應該是平價。

在大東的天貓旗艦店上,最便宜能看到19元/雙的鞋子,甚至還有買當季鞋子送上一季鞋子的活動。

2008年時,大東請來了大S代言,一度讓這個品牌短暫地被眾人所熟知。當時,大東是省級代理商模式發展得如火如荼,這種模式下一雙成本40元的鞋,經過代理商層層加價後,甚至要賣到200-300元。

這不是陳光敏想要的。

當年,金融危機影響全球消費市場,年輕人不再敢碰高價奢侈的商品,而對「有時尚感、耐穿,但是價格又不昂貴」產生需求。

這種狀態像極了日本籤訂《廣場協定》後的蕭條經濟。儘管那一代的消費者,孩提時代逛銀座,高中就開始在澀谷玩,但他們對於價格和質量都尤為敏感——這樣的用戶特徵,助推了極致性價比的無品牌運動。

優衣庫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誕生。

類似的經濟時代,Swatch是性價比在歐洲的凱歌;WalMart是性價比在美洲區的勝利;迪卡儂是性價比在奢侈市場法國反市場行為。

他們都在擠壓品牌溢價,凸顯產品的極致性價比。

陳光敏心中的大東,或許就是這樣的模樣。直到2012年,陳光敏下定決心,把當時由代理商掌控的18個省級分公司,改由公司控股,取消中間商賺差價,實現平價自營。

為了實現和平過渡,陳光敏將代理商分公司折價換成大東股份,如果分公司虧損,大東會按照入股價格的10%給予「最低收益」;若分公司賺錢了,分公司則會得到49%的分紅。

分公司的自營改造之後,陳光敏又把經銷商的專賣店,改組為聯營店。這些聯營店老闆需要投入租金、工資和貨款押金,此後由大東逐一鋪貨。

陳光敏表示,自營改造之後,原來市場價格300元的鞋子,將會降低到180元。但是,原來一個專賣店月入6萬,改造後能夠月入16萬。

當然,大東門店還有更便宜的鞋子,79元兩雙、19元一雙……

為什麼能如此便宜?

儘管不要中間商賺差價,大東的價格依舊讓人望而止步——實在是太便宜了,很多消費者都不敢買。

為什麼大東能做到這麼便宜?主要是降成本。

庫存周轉成本,是中國傳統鞋服企業的痛點。「愛庫存」數據顯示,各大服裝品牌的倉庫裡,至少擠壓著2萬億元的庫存,且每年以5%的速度上漲。即使全國服裝工廠停工,這些庫存也足以支撐所有人穿3年。

但大東也打著零庫存的稱號。

這個行業唯一敢說能做到0庫存的,是C2M服裝定製公司,他們先銷售再生產,每一件商品都不會留為庫存。

大東的方式更為粗暴,賣不除去的鞋子就送出去。買一送一,79元2雙,買冬季款送秋季款……大東就這樣實惠顧客,也解決了庫存問題。

庫存成本之外,大東還解決了資金成本。陳光敏之前表示,自營改造之後,終端回款速度加快,專賣店今天收到的貨款,明天就能夠打到總公司的帳戶。

商業發展的本質是降本增效。在降低庫存成本、資金成本之外,增加生產、運營效率,才是一家企業應該解決的問題。

大東的效率有多快?一旦你們能夠看到市場流行的鞋款,就能夠在大東門店內找到相應的平價款。

這背後是一條快速的市場反應鏈條。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大東提前製做好了每個品類鞋的「楦底」。當市場上開始流行某一款鞋時,大東能夠在楦底基礎上進行設計加工。

這樣下來,新鞋出產流程大概能從2-3個月縮減到14天左右。而快時尚品牌ZARA,設計、生產、交付也不過在15天內。

大東的對手是小米和拼多多

高效的市場反應機制下,大東的標籤其實不再是「低價」,而是性價比。

今年6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9-2020年中國時尚零售企業百強榜》中,大東鞋業也榜上有名。數據顯示,大東的門店數量已突破了1萬家,按照陳光敏的規劃,要在2030年之前達到1000億元目標。

期間,陳光敏曾大談大東的競爭對手。只是這些競爭對手中,沒有一家鞋服企業,而是小米和拼多多。

從今天來看,他們是性價比的代表,也是渠道品牌、生態品牌而非產品品牌。

在此前的文章《一場疫情看透消費行業真正的競爭力》中,我們談到「消費品觸達用戶的路徑趨勢,其實是渠道品牌建立信用體系的過程。」

渠道品牌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掩蓋產品品牌,這樣的趨勢早已顯現。當渠道開始自己做產品,就與品牌們沒有關係了。永輝超市曾推出了自有品牌「優選」,從那以後,景德鎮的瓷碗品牌、順德的小家電品牌,都開始被貼上「永輝優選」的品牌搶佔了市場份額。

如果拼多多做鞋子,小米做鞋子,可能大東就不在有優勢。

當然,陳光敏也沒有坐以待斃。形象Low的女鞋品牌,也推出了真皮系列品牌"達仕圖DUSTGO"、女裝品牌"宜立KEELY"、童裝品牌「達巴daba」、飾品品牌「西頌citisolo」,大東品牌已經形成了涵蓋女鞋、女裝、男鞋、童鞋、皮具箱包以及配飾的全品類布局。

此外,大東還在打造「生活館」和「體驗中心」,包括便利店、書店、茶館和生活繳費點等——大東開始成為一個生態品牌。

幾年之後,拼多多和小米的老闆在列競爭對手名單時,會不會也有大東?

相關焦點

  • 全國擁有9000家門店,一年能賣出1億雙鞋子
    全國擁有9000家門店,一年能賣出1億雙鞋子推薦語:說到我國的「女鞋之王」,大家第一印象可能會想到百麗這個曾經當之無愧的王者。2010年的時候,百麗佔中高端女鞋市場46%的份額,而居第二名的鴻國國際僅佔6.5%,差距十分明顯。到了2011年,百麗的營收已經達到289億,淨利潤增長到42億。
  • 旗下門店超8000家,一年賣女鞋超1億雙,大東女鞋咋玩的?
    中國鞋業最大的零售商百麗在港股退市;而達芙妮,從2017年開始關閉實體店,到今年6月底,只剩下了293家店。然後,在整體鞋行業遭遇寒冬時,卻有這樣一家企業,一年賣出了1億雙女鞋,不斷增加門店,現已在全國擁有了8000家店,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這家企業便是大東。
  • 門店超9000家,一年賣出1億雙
    有一個女鞋品牌也是國產品牌,一年賣出的鞋子數量大約1億雙,銷售額超過50億,打敗了達芙妮、百麗等女鞋品牌巨頭,成為中國的「鞋王」,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這個女鞋品牌就是大東,近年來很多女鞋品牌都倒閉了,那大東是怎麼激流勇進,取得今天的成績呢?成立初期大東成立於1995年,創始人陳光敏建立了浙江大東鞋業有限公司。
  • 一年賣出1億雙鞋子,全國擁有9千家門店,為女鞋行業的王者
    近些年,隨著網絡購物的衝擊,不少線下的連鎖鞋業巨頭都紛紛潰敗,如百麗、達芙妮要麼退市,要麼關店。特別是達芙妮,公開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18年,這四年時間裡,達芙妮虧了超過29億港元,門店數量也從巔峰時的六千多家,減少到兩千多家,可見傳統企業經營艱難。
  • 全國門店9000多家,一年賣出一億雙鞋
    鞋作為身體服裝的一部分,所有人都很在乎鞋的各種標準,當然美觀更是不可忽視,鞋的地位甚至超越其他服飾的地位,所以誰能把握住鞋的機會,可以說就成功了一半,陳光敏就是中國鞋界的一匹黑馬
  • 從6800家門店到退出實體零售,達芙妮怎麼了?
    相比於營收下降84%和虧損1.4億元、關店2000家,引發大眾關注的消息是,達芙妮宣布將退出實體零售。達芙妮可以說是陪伴90後成長起來,最有認知度的女鞋品牌之一。它曾經和S.H.E「深度綁定」。劉若英、全智賢、高圓圓、謝霆鋒和劉詩詩都在他們最有號召力的時期代言過達芙妮。
  • 鞋王歸來!曾跌落谷底的百麗,如何用兩年成功逆襲?
    「達芙妮關店」成了今年8月末的新聞熱詞。隨後,各種分析和媒體報導紛紛湧現,而達芙妮也出了正式的說明,宣稱媒體對其公告的理解有誤。但不可否認的是,曾貴為線下女鞋兩強之一的達芙妮,現在的線下門店已經快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在《「中國鞋王」達芙妮的隕落往事》一文中,我們也剖析了達芙妮隕落的關鍵原因,令人唏噓。
  • 達芙妮百麗的強勁對手:只賣「百元鞋」,今坐擁8000家店年銷50億
    就拿女鞋品牌來說,達芙妮女曾是國內的女鞋巨頭,現在卻在市場競爭中節節敗退、關閉上千家門店,一代鞋王百麗也走上了退市「賣身」的衰敗之路,許多頂尖鞋企的業績出現了滑鐵盧,陷入危機。但在這片關店的浪潮裡,有一個女鞋品牌成功完成逆襲——以平均每雙不超過100元的低價戰略年銷50億元,達成了每季度「零庫存」的奇蹟,還在全國各地開出了8000多家實體店,成功晉身為女鞋行業的新王,它就是大東,一匹來自浙江的「黑馬」。
  • 把鞋當成白菜買,一年賣出 1 億雙鞋子的大東是如何撬動市場的?
    為什麼在別的鞋企紛紛虧損、破產的情況下,它卻能逆勢上漲成為新一代鞋王呢? 女鞋世界過去幾年中國鞋業品牌的日子不好過,百麗退市、富貴鳥破產、達芙妮 連續虧 損 4年,全國關店 4000 多家,但是在一片蕭條之中,有一家叫做大東的鞋企卻能 逆勢而上,目前他已經在全國開店超過 9000 家,年銷量達到
  • 把鞋當白菜賣,一年賣1億雙,「新一代鞋王」怎麼做到逆勢而上的?
    一片蕭條之中,卻有一家叫大東的鞋企逆勢而上。目前它已經在全國開店約 9000 家店,年銷量達 1 億雙,並計劃在 2030 年實現銷售額 1000 億的目標,被媒體評為新一代的溫州鞋王。
  • 一代「鞋王」達芙妮衰落 輕資產模式能挽救頹勢嗎?
    達芙妮國際近日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其2012年巔峰時期有6881家門店,最新數據顯示如今店鋪不到300家。   作為昔日的「鞋王」,達芙妮曾有過高光時刻。據信息時報記者了解,在業績巔峰期,達芙妮在女鞋市場的佔有率高達20%,國內賣出的每5雙女鞋中就有1雙來自達芙妮。但近日,達芙妮宣布將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中國大陸及臺灣)。是什麼原因導致「鞋王」走向衰落?
  • 門店數從6800到0,達芙妮8年間是如何折騰的
    達芙妮不行了,這已經不算是新聞了。近日它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相比於營收下降84%和虧損1.4億元、關店2000家,引發大眾關注的消息是,達芙妮宣布將退出實體零售。達芙妮可以說是陪伴90後成長起來,最有認知度的女鞋品牌之一。它曾經和S.H.E「深度綁定」。
  • 達芙妮,就輸在了這個字上
    頂峰時期坐擁6881家龐大門店的達芙妮,現在已經關到僅剩300家左右。這種落魄,很難跟「每賣出五雙女鞋就佔一雙」、「年銷售近5000萬雙」的昔日鞋王聯繫起來,達芙妮到底經歷了什麼?股價自從2013年一路下跌的達芙妮.
  • 「平價鞋王」達芙妮黯然隕落:溫柔未盡,只剩離歌
    2009年至2012年期間,「達芙妮」鞋履零售生意做得風生水起,2012年,「鞋王」達芙妮市值170億。彼時,它萬眾矚目,風光無限。可時代的變化,似乎是在瞬間發生的。這一年,其營業額減少了19.1%至83.79億港元的同時,其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額為3.79億港元。此後的2016年至2019年,其營收持續下滑,四年的股東應佔虧損分別達8.19億港元、7.34億港元、9.94億港元、10.7億港元。
  • 「鞋王」達芙妮正在「死去」:6000家店全部關閉
    最巔峰的時刻,它在中國開出了6881家店鋪,成為每一個城市靚女們的心頭首選。那時,中國每賣出5雙女鞋,就有一雙是達芙妮。 從上市到190億市值,達芙妮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也用了足足17年;但從190億跌到3.4億市值,達芙妮沒怎麼努力,6年就做到了。
  • 關店4000家!從福建發家的一代鞋王崩盤!SHE、全智賢曾代言,很多廈門人都買過…
    它們曾經風靡廈門的大街小巷是時尚青年男女眼中的品牌鞋小魚君還記得自己的第一雙達芙妮高跟鞋買回家以後很長時間都捨不得穿隨著潮流界的更新換代此消彼長不止達芙妮一代男鞋巨頭富貴鳥如今宣告破產曾經稱霸一時的百麗也說涼就涼這些名牌鞋漸漸冷清風光不再2005年SHE的新歌《月桂女神》空降音樂平臺熱搜榜愛上SHE,愛上達芙妮這句廣告詞也傳遍了大街小巷
  • 達芙妮虧損近10億港元,KISSCAT母公司賺了2.5億
    圖片來源:kisskat官網作者 | 市界 秦曉鵬編輯 | 劉肖迎「一代鞋王」百麗女鞋宣布退市,曾風光無限的達芙妮虧損數億,步履維艱,女鞋行業的大佬都受到了莫大的衝擊。天創時尚最主要的營收來源是女鞋,天創時尚的品牌在女皮鞋中一直處於第五第六的位置,前面的一般是百麗旗下的百麗、天美意、她他、百思圖/思加圖。論起知名度,KISSCAT遠不如百麗、達芙妮有名氣,但論起賺錢,KISSCAT的生意更勝一籌。「大眾鞋王」達芙妮2018年股東應佔虧損約9.94億港元,同比上升35.4%,至此已連續4年虧損,累計虧損金額超29億港元。
  • 低端女鞋之王誕生,靠著一雙百元鞋子,一年賣出50億,開8千家店
    比如當年女鞋中的佼佼者達芙妮這個品牌,過去一直是消費者追捧的對象,然而在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達芙妮最終仍然陷入了困境當中。 早在2017年的時候,我國的鞋業市場就遭遇了「寒冬」,當時「鞋界大王」百麗從香港退市,並且賣給了其它企業,而「星期六」這個品牌一年虧損了7個億。
  • 大東鞋業悄悄開了1萬家店,1年賣1億雙,憑什麼?
    一代鞋王百麗?不過這個千億市值的公司早已低價賣身並在港股退市,此前百億級年度營收,也不過是做了「代理」這個中間生意。中國鞋業第一股星期六鞋業?1年內虧掉了過去7年賺的總利潤,而今的星期六不得不逐漸剝離女鞋業務,淪為一個殼公司。號稱一年賣出5000萬雙的達芙妮?
  • 記者打探「平價鞋王」達芙妮門店:兩雙99元鮮有人買
    從2015年至今,達芙妮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虧損,至今虧損額早已超出40億港元。   隨著虧損的出現,達芙妮的門店也在不斷關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其淨關閉132個銷售點,包括67個核心品牌業務銷售點及65個其他品牌業務銷售點。截至6月底,達芙妮擁有銷售點總數為293個,全部為核心品牌業務。   事實上,高峰期的達芙妮,門店規模非常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