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歷史的啟示:士商勾連是中國的災難

2021-01-18 壹揮

有關中國商人,最廣為流傳的一個觀點是,商人的社會地位低。其明證是,在古籍裡「士農工商」的排序中,「商」位居最後一位。眾口一辭的說法是,這是抑商的體現。

抑商恰恰證明商人勢力過於強大。士農工商,不可否認在古代存在這種排序,但遠難言是常態。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往往是農民鬧革命,而不是商人或地主,這裡面沒有宏大的道理。在整個社會中,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基本是農民而不儘可能是商人。遠非農業社會如此,當世也不例外。

義與利、士與商,在傳統中國向來格格不入、涇渭分明,但到明朝,給商人寫墓志銘不再事關體面而成為務實的象徵。曾任河南知府的蕭元吉、心學大師兼官員的王陽明、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兼太子太保的李維楨,都要麼為商人撰寫碑記,要麼寫墓志銘,要麼立傳。

以李維楨為其立傳的對象李汝衡來說,李家世代經商,靠長途販賣絲綢和四方珍奇而致富,幾乎壟斷了湖北一省的絲綢市場,擁有舟車百餘。雖擁資巨萬,他卻樂善好施,極為慷慨,為李維楨所推崇。

如此局面也體現在晉徽商幫的縣誌中。明朝徽州《歙風俗禮教考》稱,「商居四民之末,徽俗殊不然」。萬曆《徽志》稱,明中葉商人在徽州「昔為末富,今為本富」。徽州、山西商業發達地區,均在史志中出現有關商人在社會排序變化的描述。

王陽明靠批駁朱熹之說而自成一統,有半個聖人之說。作為浙江餘姚人,他倡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對後世影響較大。在王陽明眼中,「士好利,比商賈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是異其名而已」。

在明朝,宦官專權及低薪制度讓整個文官集團也有代言商人的傾向,而明末從精神上承襲了王陽明一脈的東林黨,表面看是一個士紳集團,實際卻是具有政治傾向的商人利益的傳聲筒。

到鴉片戰爭前,廣州十三行商人甚至充當起連接清政府與外國貿易商人的中介角色。作為政府授權的商人——十三行行商尤其是公行總商——代表清政府行使著集大清國外交、稅務、治安、民政等諸多事務於一身的權利,這是後無來者的。

到洋務運動時期,在各方掣肘下,與洋人打交道熟稔的商人,能被各方風雲際會地推到上海知縣的角色上,以李鴻章等為首的洋務派大臣傾力招徠民間買辦及其他來自船、絲、茶等行業的商人入股辦理近代工業事宜,這幾前無古人。狀元張謇,被署理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的張之洞看中而奏派去做實業,也成為時代的風向標和最強音。

清末民初,士商邊界模糊,在代表中國社會精英階層的士紳逐漸瓦解之時,從士紳中孕育出紳商。1904年,在曠世官商盛宣懷授意下,近代意義上的第一家打破區域之限的商人組織——上海商務總會成立。以此為標誌,中國商人第一次以一個階層的方式出現。隨後,各種商會組織如雨後春筍,並在辛亥革命中事實上扮演了清朝掘墓人的角色。

士商結合在特殊、少見的歷史節點,具有積極意義,但當士商合流掌權,將農工置於一邊,特權橫行,就意味著社會災難。如果未能有效、及時阻止,他們往往脫胎而成新的特殊利益集團。

山西八大商人,因在明末戰爭中暗中接濟清軍而在清初成為皇商。鹽業是明清時的主要稅源,到清朝中期,兩淮鹽場越發成為特權者的遊戲場所,腐敗滋生,鹽價高企,怨聲載道,惡化為社會毒瘤,以致於執掌此地的官僚及代表性商人被肅整。主導此地鹽業的徽商,興於鹽,也敗於鹽,而八大商人中被「賜產張家口為世業」的範氏家族,因虧欠戶部銀兩,最終沒逃脫被抄家的命運。

清朝洋務運動,雖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宗旨,打著自強的旗號,但縱觀洋務派,自身卻蛻變為不折不扣的既得利益者,與其商業代言人及幕後西方殖民者上下其手,成為大清國的蛀蟲。

這一現象最明顯地體現在中興大臣李鴻章和盛宣懷身上,兩人與殖民者及其代言人買辦眉來眼去,甚至與虎謀皮,即是後來成為讓清廷顏面掃地的「東南互保」的主要策劃人或參與者。兩人,一個被人譏諷為「宰相合肥天下瘦」,一個被人描述為「一手官印,一手算盤」,身後留下的財富之多,都到了需要用三四年時間統計的程度。

盛宣懷隱忍持重,能屈能伸,遊刃在舊氏沙船商人、買辦商人以及官場的不同派系之間,以實幹家的角色演繹了中國商業史上的傳奇。但在商業倫理上,他又極盡能事,成為政商邊界不清的最大受益者。他亦商亦官、官商不分,他以公營私,公私不分,與胡雪巖一道大發國難財,醞釀而出的是整個商業體系乃至社會規則的大潰退,由此結出的惡之花,將整個社會帶向崩潰的邊緣。戶部尚書閻敬銘稱,胡雪巖「最善交結官場,一身兼官商之名」,晚境悽涼,盛宣懷則背負著「誤國首惡」的罵名留在《清史稿》中。

洋務派本代表著衝破傳統的新興勢力,他們有志於打破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但他們一邊打破,又一邊淪為既得利益集團。從公的角度說,授予洋務企業以專利權,使其從一開始就成為僅惠及少數人的私家花園,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為之阻塞,洋務在短時間內難以普及,及至蔚然成風,進而錯失近代工業發展的機遇期。

從私的角度說,洋務派將政策最大限度地利己化,披著官督商辦的外衣,將洋務事業固化為效忠一個人、一個集團而非一個朝代,這是不可思議的,也是洋務派無力挽救清朝於水火的根本原因。

作為這種慣性的延續,北洋政府時期,中國的問題表面出在軍閥割據上,深層次則是整個社會遊戲規則的大混亂,一家或幾家之私儼然凌駕於整個社會之公上。民國政府沒有能力扼制住這種局面的發酵,四大家族順水推舟,儼然明朝晉商政商家族、晚清席氏及盛氏等政商家族的放大版,由此所造成的社會失衡,最終由共產黨出手團結工農、以公抑私而終結。士商勢力過大,唯有工農合璧,方可以與士商形成新的平衡,這就是共產黨奪取天下的樸素道理。

在中國,公與私是平衡社會的兩大經緯,誰能夠把握這種平衡,誰將執掌江山。解放初,對商抑制過甚,及至公私合營、消滅私有制,由士工農所主導的社會,對手消失了,社會再度陷入失衡。

消滅私有制是一段讓人慾言又止的歷史,但中國商人的命運是否因此而宿命化,其答案最終將交由歷史和未來的中國商人來回答。有一點是顯見的,公私合營是對晚清、北洋及民國時期積聚歷史的反正,用力可能過猛,但與此前的積重難返,或是對應的。或者說,公私合營及消滅私有制,緩衝了公私不分在中國的瀰漫。

晚清有清流派和洋務派之說,後來清流派也成了洋務派。「文革」時中國有「走資派」和「造反派」之說,「走資派」被糾鬥,但「造反派」也並沒有建設好河山,所以時至今日中國多少有點仍是主張「走資派」的功勞。所謂走資派,就是走改革開放之派。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及百姓富是富了,但貧富分化有加劇之勢,官商勾連正在增加中國社會的系統性風險。民國時,蔣經國在上海打虎,但投鼠忌器,最終因不敢拿自已人動手而不了了之。當下中國強力反腐,執政黨不斷拿自己開刀,與之大不相同。

如今,商人的社會地位空前提高,各地商人大會方興未艾。要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是中國當下對待企業家的基本格調。激發、保護和弘揚企業家精神,不斷強化對企業家的愛護和尊重,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但中國遠不滿足於此,正在以「親」「清」為核心,致力於把權力關進鐵籠子,簡政放權,重塑政府職能部門的職權、邊界,建立高效、廉潔的執政監察隊伍與體系,以建立新型的政商關係,為雙方往來建立防火牆,這註定是開創性的。

無論中國社會階層如何演化,士商或官商勾連都是中國潛在的最大社會風險。農民起義是顯性的,官商勾連是隱性的,隱性的社會影響與惡果往往比顯性的更甚。對個體商人的命運而言,士商勾連是中國商人的牢籠,歷朝歷代與權勢走得過近的人,不出事則矣,一出事就是事關人命或聲譽的大事。所以為商要有遠視,要以走遠路的心態,不謀一時之利,自動遠離權錢交易,不偷稅漏稅,行正路,方能長久。

來源:《權力、資本與商幫:中國商人600年興衰史》序中章節

相關焦點

  • 初中歷史關於戰爭類啟示題解題方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歷史關於戰爭類啟示題解題方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關於戰爭類歷史中考啟示題解題方法   1.鴉片戰爭給我們的教訓是什麼?(或問:近代屈辱史對我們今天有什麼啟示?)   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富民強,不斷提高綜合國力,才不會重蹈覆轍,我們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 這首古詩字字勾連古今,意境含蓄,氣象幽遠,頗有歷史滄桑之感
    汾:指汾水,為黃河第二大支流。 河汾:黃河與汾水的並稱。《史記·晉世家》:「唐在河汾之東,方百裡,故曰唐叔虞。」 心緒:此處謂愁緒紛亂。隋孫萬壽《遠戍江南寄京邑親友》詩:「心緒亂如麻,空懷疇昔時。」搖落:樹葉凋零。
  • 教會歷史丨耶穌基督曉喻使徒約翰寫信給士每拿教會(上)
    「士每拿」翻出來的意思是沒藥,味道苦澀,但研磨後卻放出馨香的氣味。象徵苦難之後的榮耀,也是忍受苦難的表號,作為馨香的火祭!沒藥也是用作燻屍的香料,顯然也是與死亡相關的或死亡的象徵。士每拿教會將要受苦難的試煉,教會為持守真理將遭受大逼迫,聖徒會面對苦難甚至是死亡。所以,信的開頭即是復活的主以教會元首的經歷堅固勉勵聖徒!
  • 「士」在中國古代真的是這樣嗎?
    以土地為基礎的農業,是長久穩定的產業,除非是罕見的天災或暴厲的人禍等重大破壞,要不然每年還是能夠收上些糧食;但是農業的收入較低,所謂「無農不穩,無商不富」,商業的利潤較之農業就高出許多了。只不過重利輕義的商業自古以來不受待見,儒者孟子更不會正眼瞧的。因此此處的「恆產」到底是農業還是商業,有過爭議。
  • 歷史學著作《中國大歷史》給我們的啟示
    《中國大歷史》,是我雙11淘的書,這本書講了什麼呢?在這裡,我們仍然需要進一步分析其中的問題來呢,黃仁宇先生生前困頓,據一些傳記材料記載,在生活的困頓中,黃仁宇先生的著作為人所知。這些都是一等一,才華出眾,響噹噹的歷史豪傑。然而終究挽救不了大明王朝的滅亡,其因為何?以四書為代表的道德制度不能起到國家制度的作用。明王朝終究滅亡。觀點永遠都不是完美的,沒有一成不變的答案,提供一種思路,倒是極大地進步。今日再吃閱讀《中國大歷史》的時候,仍然有這麼一種感受,不過就是想著趕緊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免得不久之後忘記了。
  • 龐貝城的毀滅之源,文明失去道德約束的災難,生死瞬間定格的啟示
    歌德說過:「在世界上發生的諸多災難中,還從未有過任何災難像龐貝一樣,帶給後人如此巨大的愉悅。」龐貝古城距離歷史古城那不勒斯28英裡,著名的維蘇威火山腳下10公裡處,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城市依山傍海,地傑人靈,鼎盛時期人口超過2.5萬,是古羅馬帝國第二大城市,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美麗的大都市之一。
  • 十大傳染病災難電影,你看過幾部?它們又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一部優秀的傳染病災難電影,到底要想表達什麼?近日,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在「人文清華雲講壇」上回顧了一系列傳染病災難電影,提醒人們在災難面前必須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以下是演講主要內容。
  • 從1MDB案件,看東南亞國家的權力與金錢的勾連
    美國政界精英入則為相,出則為商。一家神秘的華盛頓諮詢公司,西政(WestExec)已經為拜登的內閣貢獻了兩個至關重要的職位,國務卿和國家情報總監。而西政的另一個創始人,則差一點成為了國防部長。西政的客戶名單從未披露過,但多家媒體報導,這家公司協助軍火公司來贏取五角大樓的訂單。太陽底下無新事。
  • 解讀「中國之治」(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與啟示
    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之間有著深刻的理論、制度和實踐邏輯。作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要受到代際傳承的歷史評判,必然對過去和未來肩負無限歷史責任,必然要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繫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的顯著優勢。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張謇留給我們哪些啟示?
    他又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今天的《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我們一起來了解張謇的故事。狀元辦廠,實業救國赤子心張謇,我國近代著名的企業家、政治家、教育家,1853年出生於江蘇通州(今南通)海門常樂鎮,祖上幾代都是以農商為生。為了改變家庭命運,張謇從小被送入私塾學習,父親希望他走出一條由讀書進入仕途的道路。1894年,41歲的張謇終於高中狀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 《星火的啟示》《決戰》《一本書的歷史》:講清歷史與現實的關係
    《星火的啟示》《決戰》《一本書的歷史》:金衝及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金衝及是中國近代史和中共黨史研究的專家,造詣很深,著述頗多。近日讀到他的三部論著《星火的啟示:革命根據地創建與發展》《決戰:毛澤東、蔣介石是如何應對三大戰役的》和《一本書的歷史:胡喬木、胡繩談〈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受益良多,很願意向廣大讀者推薦。
  • 侯弟坤|談「士人」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影響
    故而,在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士人在政治上往往得不到重用,常隱身於山林草澤之中,或隱居或講學或週遊,然其精神對社會的影響卻如同日月之昭,照耀千載,其所受到的尊崇與景仰亦凌駕於將相帝王之上。如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高唱著《歸去來辭》,荷擔負鋤躬耕于田野之間,撫孤松盤桓與山林之中。其在政治上可謂沒有什麼建樹,然而他的田園詩、人生態度、人格精神卻成為千古楷模,是中國文人崇高理想的代表。
  • 大災難與預言
    46:西班牙隕石災難與大地震       奧士 列克託烏魯 米蘭多   在這附近一帶   連繼三晚空降大火   原因是讓人驚嘆的   即後大地震動不已其實並不是那麼漫長的歷史時間問題。這與孛星出現於太陽系相關。一切的巨變都在加速之中。
  • 數字說|洛杉磯「土地爺」與中國地產商背後的故事
    數字說|洛杉磯「土地爺」與中國地產商背後的故事 2020
  • 行業資訊|臺灣二手車市場發展對大陸二手車商的啟示
    滿大街都是二手車聯盟的品牌招牌,加入品牌聯盟,二手車商獲得統一的品牌背書,使用統一的檢測標準和認證證書,車源和檢測報告可以在聯盟網站查詢,聯盟體系(車商、維修網點)為消費者提供優質車源和有保證的售後服務。加入品牌聯盟的車商有強烈的品牌認同感、榮譽感,將二手車作為熱愛的百年事業來經營,力圖將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
  • 《權力資本與商幫》:追溯中國商幫600年變遷,看新時代的使命
    但作為商幫,還是明朝才拉開了中國商人稱之為「幫「的序幕,而更普遍的說法是明初的」開中」和軍屯、商屯、民屯的存在,導致了山西商幫的出現。那宋元時期也實行了同樣的政策,為什麼就沒有成為商幫的萌芽時代呢?歷史總是有其微妙之處,哪些是表象的浮塵,哪些才是歷史的真相,或者哪些更接近於事實的內核?其實,中國商幫史的起源,也是白銀在明朝上升為本位貨幣的歷史。
  • 【臨城影劇院影訊】正在熱映:動作犯罪電影《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災難動作大片《烈火英雄》、動畫大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CCTV-1 30日《晚間新聞》和中國教育報均報導了動畫大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自點映起,影片一直備受關注,觀眾紛紛讚嘆是「國漫之光
  • 聖經末日預言和啟示(末日大災難、耶穌基督再來、末日大審判)
    ,在這段時間裡將發生人類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大災難,神要借這些災難來懲罰乃至除滅所有悖逆神的人。二十世紀地震的數量和強度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高,與近來相比,1890-1900年世界上只有一次主要地震發生。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發生震驚世界的8.0級特大地震,之後全球地震頻繁發生,海地、智利、臺灣、美國加州….波及範圍之廣甚至超越原來對地震多髮帶的認識。
  • 劉亞森導演:災難電影的意義和影響
    談起電影《末日避難船之女性尊嚴》,劉導說:縱觀人類歷史,女性地位低下的歷史事件多如牛毛,一昧地提及那些歷史,以博同情的方法改變不了一些極賤男人的劣性,每個人身體和內心的愛心細胞有多有少,完全根治人類社會中少數的罪惡細胞恐怕唯有靠某一天有足夠科技力量。
  • 田橫500士為什麼自殺?
    劉邦是出身市井的卑鄙小人,做事沒有底線,他連為自己出生入死的韓信、彭越、英布都殺,是中國歷史上三個殺功臣的無恥帝王之一,如何容得下田橫這樣的異姓降虜?他也就是隨口一說,安撫身邊的人。兩位門客完成了田橫交待的任務,心想田橫往日待我不薄,士為知已者死,如今他死了,我決不苟活,要以死相報。於是雙雙自殺在田橫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