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古詩字字勾連古今,意境含蓄,氣象幽遠,頗有歷史滄桑之感

2020-12-20 騰訊網

汾上驚秋

蘇頲

北風吹白雲,萬裡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注釋

汾上:指汾陽縣(今山西萬榮南)。汾:指汾水,為黃河第二大支流。

河汾:黃河與汾水的並稱。《史記·晉世家》:「唐在河汾之東,方百裡,故曰唐叔虞。」

心緒:此處謂愁緒紛亂。隋孫萬壽《遠戍江南寄京邑親友》詩:「心緒亂如麻,空懷疇昔時。」搖落:樹葉凋零。

【翻譯】

北風吹著天上的白雲,渡過汾河前程萬裡遙遠。心緒不好又逢草木凋落,悲愁的不願聽聞蕭瑟的秋聲。

【作者】

蘇頲(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縣(今陝西省武功縣)人。唐玄宗宰相,封許國公。善於文學,與燕國公張說齊名,時稱「燕許大手筆」。

【賞析】

此詩寫作者在汾水上驚覺秋天的來臨,抒發歲暮時遲的感慨,也反映了汾上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全詩雖僅二十字,但字字勾連古今,意境含蓄,氣象幽遠,頗有歷史滄桑之感。

按照題目的標示,這首五言絕句大概是寫詩人在汾水上驚覺秋天的來臨,抒發歲暮時遲之類的感慨。它有興寄,有深意,是一首頗具特色的即興詠史詩。

汾水在今山西省。這詩所說的「河汾」,是指汾水流入黃河的一段。這河、汾沿岸,便是漢、唐的河東郡。河東郡有個汾陰縣(今山西萬榮南)。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元鼎四年)夏天,方士奏報祥瑞,在汾陰掘獲黃帝鑄造的寶鼎。武帝大喜,秋天親自來到汾陰,祭祀土神后土,還和群臣在船中飲宴賦詩,作《秋風辭》。

開元時期的唐玄宗雄心勃勃,大有追步漢武帝之意。公元723年(開元十一年)舊曆二月,玄宗來到汾陰祭祀后土,並下令改稱汾陰為寶鼎縣。蘇頲其時正在禮部尚書任上,當也從駕參加了這個祭祀盛典。蘇頲長期充任中樞要職,甚受玄宗器重。大概就在從駕祭祀后土之後,忽然被調離朝廷,出京入蜀,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到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才又調回長安。外放的兩年,是他一生仕履中最感失意的時期,這詩可能就是這一兩年中的一個秋天所作的。

明瞭上述背景,就較易切實地理解這詩所蘊含的複雜心情,也可以體會詩人所以採取這種虛虛實實,若即若離,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現手法的用意。前二句化用了《秋風辭》的詩意,首句即「秋風起兮白雲飛」,次句為「泛樓船兮濟河汾」,從而概括地暗示著當年漢武帝到汾陰祭后土的歷史往事,同時也令人不難聯想到唐玄宗欲效漢武帝的作為。兩者何其相似,歷史仿佛重演,這意味著什麼,又啟示些什麼,詩人並不予點破,留給讀者自行理會。然而題目卻點出了一個「驚」字,表明詩人的思緒是受了震驚的。這不是由於個人遭遇而被震驚。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點像是即景自況。他在汾水上被北風一吹,一陣寒意使他驚覺到秋天來臨;而他當時正處於一生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放任外省,恰如一陣北風把他這朵白雲吹得老遠,來到了這汾水上。這也合乎題目標示的「汾上驚秋」。因此,前二句的含意是複雜的。總的來說,是在即景起興中抒發著歷史的聯想和感慨,在關切國家的隱憂中交織著個人失意的哀愁。可謂百感交集,愁緒紛亂。

為了使讀者體會這種心情,詩人在後二句便明確加以說穿了。「心緒」此處謂愁緒紛亂。「搖落」用《秋風辭》中「草木黃落」句意,又同本於宋玉《九辯》語「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裡用以指蕭瑟天氣,也以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說「逢」。「逢」者,愁緒又加上挫折之謂,暗示出「心緒」並非只是個人的失意。「秋聲」即謂北風,其聲肅殺,所以「不可聞」。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愁緒更紛亂,心情更悲傷。這就清楚地表明了前二句所蘊含的複雜心情的性質和傾向。

實際上,這詩的表現手法和抒情特點,都比較接近阮籍的《詠懷詩》。讀者從它的抒情形象中感覺到詩人有寄託,有憂慮,有感傷;但究竟為什麼,是難以確切肯定的。他採用這種手法,可能是以久與政事的經驗,熟悉歷史的知識,意識到漢、唐兩代的兩個盛世皇帝之間有某種相似,仿佛受到歷史的某種啟示,隱約感到某種憂慮,然而他還說不清楚,也無可奈何,因此只能寫出這種感覺和情緒。而恰是這一點,卻構成了一種獨有的藝術特點:以形象來表示,讓讀者去理會。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中最悽慘的戰爭古詩,字字泣血,後世無人再能寫出來
    唐詩300首當中有很多寫到戰爭的詩歌,且不說岑參高適、王昌齡留下的大量關於邊塞的詩歌,就是知名度不算很高的陳陶也有「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的悲涼詩句。唐代雖然是中國古代發展最鼎盛的時期,但是邊疆一直也都面臨著戰爭。這樣真實的社會現實給了詩人們進行創作的題材。
  • 周邦彥的西河通過景物描寫作今昔對比,形象地抒發作者的滄桑之感
    青山環繞,綠水蜿蜒,這昔日的故都儘是一片生機,環形的山峰相對而出。洶湧的波濤寂寞地拍擊著這孤獨地城池,小船揚起風帆,靜靜地駛向遠方。那絕壁上的老樹,仍然倒掛在山崖之上,莫愁湖裡的小船,是誰把它系在岸邊的?如今,這裡只剩下往日的遺蹟,只剩下鬱鬱蒼蒼的樹木,濃重的霧氣遮住了半個城牆。深夜,月亮越過城頭上的矮牆,照到金陵城裡,詞人傷心地看著東面的秦淮河。
  • 杜甫的不朽之作,開篇就悲壯雄渾,最後兩句更是貫穿古今
    安史之亂,讓大唐的無數子民背井離鄉、四處漂泊。正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杜甫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肩無扛柴之骨。為了一家老小的安危與生計,他也不得不也加入這浩浩蕩蕩的流浪大軍。唐大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當時李白已離世,而曾經資助過他的嚴武也不幸撒手人寰。此時諸侯割據、戰火不熄、詩人心情煩悶,茶飯不思。
  • 《古詩十九首》之三《青青陵上柏》冰雪芹賞析講稿
    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詩的第一句作為標題。他們依次為: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詩的第一句作為標題。   《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抒發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儒家的哲學意境,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龍》)。《古詩十九首》之特點:一、它繼承了《詩經》以來的優良傳統,為建安詩風的出現作了準備。
  • 10首絕美古詩,惆悵的意境美到極致
    10首絕美古詩,惆悵的意境美到極致。二雨滴草芽出,一日長一日。10首絕美古詩,惆悵的意境美到極致。五我起影亦起,我留影逡巡。10首絕美古詩,惆悵的意境美到極致。七我家有庭樹,秋葉正離離。10首絕美古詩,惆悵的意境美到極致。九思懷耿如昨,季月已雲暮。
  • 讀四大名著開篇詩詞,體會世道人生之理
    四大名著以歷史的興衰,社會的炎涼,事件的傳奇,人物的悲歡等等故事或撼動人心、或悅人耳目、或破人愁悶,其所蘊含著的世道人生之理,更是給人以警醒和啟迪。尤其是在開篇詩詞中,蘊含著作者對世事人生的感悟,薈萃著一些精彩的醒世恆言,讀來頗有興味。
  • 氣象博物館,有你好看丨直播預告.
    陝西氣象主播將帶您探秘陝西省氣象局局史館,感受中華氣象源起源地,了解陝西省氣象局走過的滄桑歲月和氣象業務的發展演變。「小皮」,開啟穿越古今之北極閣奇妙之旅,揭秘北極閣氣象博物館的悠久歷史,帶大家探尋博物館中獨具特色的展品,並進行有獎問答和科普互動,帶大家體驗一場古今氣象文化科普大餐。
  • 北京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行行朗讀,字字思考,推敲詩文的意思;啟發學生處處想像,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   2.指導朗讀,要求在朗讀中傳達出對詩意的理解,對詩境的感悟。
  • 石家莊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教案設計
    石家莊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夜宿山寺》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行行朗讀,字字思考,推敲詩文的意思;啟發學生處處想像,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   2.指導朗讀,要求在朗讀中傳達出對詩意的理解,對詩境的感悟。
  • 第一偉人的這首詠物詞,最是豪邁樂觀,意境之高獨步古今!
    「踏遍青山人未老」,偉人的這首《清平樂》,百讀不厭,堪為絕唱但實際上,真正有情的還是「人類」本身。這些文人墨客性情各異,品行不同、經歷不同、學識不同,自然要託的「物」也不同。而且,就算是同一個「物」,不同的詩人詞人,表達的情感和志向也是不同的。例如梅花,有人喜歡它的香氣,有人喜歡它的顏色,有人喜歡它的習性。
  • 全國13家氣象博物館開始直播啦!
    陝西氣象主播將帶您探秘陝西省氣象局局史館,感受中華氣象源起秦地,了解陝西省氣象局走過的滄桑歲月和氣象業務的發展演變。直播地點:銅陵市氣象科普公園直播看點:主播帶您環遊氣象公園,參觀「彩虹之門」「氣象名人園」「二十四節氣廣場」「雷電體驗館」等室內外景點,講解相關科普知識,讓您在遊玩中探索學習氣象知識。
  • 古詩難懂?給你一把閱讀古詩的鑰匙
    我們讀詩的一第一步,先分析題目,可以幫助我們可以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詩寫作的大致的內容。如《黃鶴樓》、《觀滄海》、《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過零丁洋》等題目點明了寫作的地點,我們可以由題目猜想,詩人所寫內容、所抒情感、所言志趣與此處有關;《送孟浩然之廣陵》、《白雪歌送武判官京》、《渡武荊門送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等題目中點明了體裁、人物、地點,由題目可大體知道這首詩是寫的詩人與友人之間送別的情景而抒發情感的詩。
  • 王灣寫的這首詩頗有大唐盛世氣象,難怪當年宰相張說都愛不釋手
    王灣是典型的北方詩人,他出生在河南洛陽,看慣了洶湧澎湃的黃河之水,當他來到北固山,看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景象,這裡青山綠水,四季常青,頗有江南水鄉的韻味。王灣被這裡的景致所吸引,揮筆寫下了《次北固山下》。
  • 25首經典懷古詩詞,盪氣迴腸,穿透古今,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懷古詩,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蹟來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等目的
  • 蘇軾這首詞沒有一個情字,卻句句寫情字字血淚,堪稱經典
    這是1075年的正月,蘇軾在密州任上,做了一個夢,然後記述下來,從此,千古流傳,感動了上千年的後人。這就是那首悼亡詞,千古傳頌的《江城子》。詞的女主人公是他的結髮妻子王弗,一個美麗賢惠蘭心蕙質的姑娘,在16歲上就跟了蘇軾,當時蘇軾也才19歲。婚後兩人伉儷情深,魚水和諧。
  • 【古詩十九首】第三首:《青青陵上柏》
    >晚上好,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三首作品《青青陵上柏》。 我們在第一期節目裡說過,古詩十九首大多抒發牢騷與不平、哀愁與苦悶。這首《青青陵上柏》表達的就是一位失意之士在洛陽遊玩時的所見所感。 全詩共有16小句。開頭四句,寫景寫情,虛實相間。古詩十九首有一個明顯的寫作手法,就是善用疊詞。例如我們比較熟悉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還有這裡的「青青陵上柏,磊磊磵中石」。
  • 晚唐詩人羅隱的這首諷刺詩,為何耐讀?妙在含蓄
    這首詩到底好在哪裡呢?我認為主要有兩點:巧妙的側面襯託、明顯的正話反說。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做到這兩點,也非常不容易。我們來讀一讀。這就是詩人的巧妙之處:通過一個共同現象(兩個人的夢想都沒有實現)讓兩個事物產生關聯,再推出一個共同結論(「俱是」兩個字)。這樣就把兩個事物牢牢地綁定在了一起。只需要推/翻其中一個事物的結論,另一個事物的結論也自然就被推/翻了。
  • 杜牧的《登樂遊原》同樣很經典,意境不輸於李商隱那首,也很孤獨
    李商隱這首詩句句經典,而且寫出了一種獨特的意境,其實除了寫李商隱寫過這一類作品之外,還有與他同時代的杜牧,也寫過一首《登樂遊原》,只不過李商隱的名氣太大了,使得很多人反而是忽略了杜牧的作
  • 必背古詩文40首,你會幾首?(附簡析)
    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涉江採芙蓉》是產生於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其中第一首詩通過宴會的歌唱,以沉穩頓挫的筆調抒寫了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第二首詩表明作者在有生之年只效法周文王姬昌,絕不作晉文公重耳,向內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跡,使他的內外政敵都無懈可擊。這兩首詩是政治性很強的作品,而其政治內容和意義完全熔鑄在濃鬱的抒情意境中。
  • 【樂府詩入門】葉嘉瑩講《古詩十九首》
    於是後人因此又有了「詞兼兩漢」的說法,認為《古詩十九首》中既有西漢的作品,也有東漢的作品。這種說法,表面上看起來雖然很通達,其實也不能夠成立。為什麼不能成立?因為從西漢景帝到東漢建安,前後相去有三百年之久,而這十九首詩所表現的風格,卻絕不像是相差百年以上的作品。綜觀文學演進的歷史,不同時代一定有不同的風格。唐朝一共不過二百八十多年,詩風已經有初、盛、中、晚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