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物言志」、「借物抒情」,這種表現手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可以說比比皆是。對多情善感的文人墨客而言,萬物有靈。和人類一樣,它們有品行,有情意,有思想。「花濺淚」、「鳥驚心」、「好雨知時節」,「松柏有本性」……在文人筆下,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也充滿了喜怒哀樂。「踏遍青山人未老」,偉人的這首《清平樂》,百讀不厭,堪為絕唱
但實際上,真正有情的還是「人類」本身。這些文人墨客性情各異,品行不同、經歷不同、學識不同,自然要託的「物」也不同。而且,就算是同一個「物」,不同的詩人詞人,表達的情感和志向也是不同的。例如梅花,有人喜歡它的香氣,有人喜歡它的顏色,有人喜歡它的習性。
今天,「文化點心鋪」與大家分享一首偉人的經典詠物詞《卜算子詠梅》。這首詞最是豪邁樂觀,足可超越陸遊,值得人們反覆品讀。此外,它的意境之高可以說獨步古今。全詞如下:
卜算子·詠梅陸遊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這首詞作於1961年。當時,新生的中國正經歷著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困難:自然災害頻繁、農作物大量減產、邊疆局勢不穩、國際關係動蕩不安等等。面對這些困難,作為國家領導人的毛主席依舊不改革命者的樂觀主義精神,寫下了這首詞,鼓勵大家戰勝困難。
該詞雖然借用了陸遊《卜算子詠梅》的原調原題,但表現出來的意境卻與其截然不同,很是豪邁樂觀。詞人將梅花的自然美與革命者的品性美有機地融為一體,寫得豪情萬丈,振奮人心,真是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這首詞完全可以說超越了陸遊。
陸遊筆下的梅花孤傲、悽苦、落寞,但此詞塑造的梅花卻堅韌不拔、樂觀向上、鼓舞人心。詞作上闋描寫了梅花凌寒開放的俊美身姿。首句「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借季節的交替來讚揚梅花的品性:暮春時節,梅花凋謝,在風雨中送走春天。一轉眼,寒冬來臨,梅花又在飛雪中吐露芬芳,迎來春天。
這兩句對仗工整,既平直自然,又蘊含哲理。它借梅花春天凋落冬天開放的習性,表達了一個革命者堅強不屈的品質、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勇敢無畏的精神。「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承「飛雪」緊接上句,更進一步地讚美梅花在惡劣環境中勇敢開放的精神。
其中,「懸崖」、「百丈冰」,給人極強的視覺衝擊力,生動再現了梅花開放環境的惡劣。如此,而後的「猶有花枝俏」一句就顯得醒目奪人:梅花不僅能夠在十分嚴寒的環境中開放,還開得如此俏麗,真是鐵骨錚錚,令人敬佩。在作者筆下,這樣的梅花形象是全新的,是前所未有的,是詩人及中國共產黨人的化身。
詞作下闋主要描寫梅花的精神風貌。首句「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緊承上文,寫梅花悄麗無比,在寒冬之時開放,就像是春天的信使,預報著春天的到來。一個「俏」字,連接上下闕,濃縮了種種生機和氣節,引人遐想,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梅花的精神品貌。
而詞尾的「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一句是寫梅花不僅有俏麗的身姿,還有崇高的精神。大地春回,處處繁花似錦。此時,梅花身在花叢中也舒心地笑了。一個「笑」字,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梅花謙遜、豁達、勇於奉獻的崇高品質,極大地升華了詞的境界。
作為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陸遊一生堅決主張北伐。但不幸的是,他一直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又屢屢受到朝中主和派和投降派的打壓與攻擊。最後,詩人在壯志未酬的悲涼中悽然長世。而這首詞正是陸遊一生命運的真實寫照。
在陸遊的《卜算子·詠梅》中,詞人以梅自比,表達了自己至死不屈的鬥爭精神,令人敬佩。但是,他眼中的「梅花」不過是一個舊時代知識分子獨善其身的無奈悲嘆罷了。而毛主席眼中的「梅花」即有陸詞的傲岸不屈,又充滿革命者的豪邁樂觀與無私奉獻精神,更加令人景仰。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