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一首經典詞作,其中一句堪為絕唱,短短7字,盡顯大丈夫氣概

2020-12-28 文化點心鋪

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明。它不僅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燦爛的文化典籍,更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珍貴的名勝古蹟。這些古蹟帶著歷史的塵煙,細數著過往的滄桑歲月,見證了一個古老民族曾經的輝煌與榮耀。在這些名勝古蹟中,「萬裡長城」無疑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精神的人類奇蹟。

因此,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不吝筆墨,寫下了許多有關萬裡長城的名篇佳句,諸如「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裡」,「長城地勢險,萬裡與雲平」,「危樓百尺跨長城,雉堞秋高氣肅清」等。在所有這些描寫長城的名句中,「不到長城非好漢」無疑是最出名的,人人皆知,堪為絕唱。

那麼,這個名句出自何處呢?出自一代偉人毛主席的經典詞作《清平樂 六盤山》。整首詞最是豪邁自信,僅用這短短7字,盡顯大丈夫氣概。全詞如下:

青平樂 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作為一代偉人,毛主席不僅具有卓越的政治領導才能,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和詞人。一路走來,他不僅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性的勝利,還用他的熱情和豪邁,寫下了許多優秀的經典詞作,讓後人充分領略了一位革命領袖的別樣風採。

這首詞是毛主席在革命早期創作的一首經典詞作,最是豪邁自信。1935年9月中旬,在毛主席正確軍事思想的指導下,紅軍攻克了天險臘子口。10月7日,紅軍又在寧夏六盤山擊敗了反動派的騎兵團。而後,又一鼓作氣翻越了六盤山。在翻越六盤山時,詞人心潮澎湃,寫下了這首《清平樂》。

整首詞慷慨激昂,振奮人心,就像一份革命者的宣言書,充滿了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自信、豪邁、熱情。上闋情景交融,寥寥數語,便概括了革命者所走過的艱辛進程。首句「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是詞人站在六盤山頂時的所見。時值深秋,天空高遠,雲層疏淡,一行南飛的大雁不禁勾起了詞人內心的無限思念。

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詞人遠離故土,經受了重重磨難。現在,為了革命的前途,又不得不離開剛剛建立不久的南方革命根據地。一個「望斷」,道盡多少不舍與無奈。緊接著,詞人話鋒一轉,豪情萬丈地說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這一句十分豪邁自信,很好地體現了一代偉人的精神氣質。詞人沒有沉浸在思念中,而是豪情萬丈地說:我屈指一算,紅軍所行的路程已經有兩萬裡,前面將再沒有什麼崇山峻岭了,我們一定會取得革命的勝利。一句「不到長城非好漢」,本是表達紅軍隊伍北上抗日的堅強意志和決心。

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一味妥協,致使大片國土淪喪。而在毛主席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人,卻歷經重重包圍,堅持北上抗日。這份救國的決心就像萬裡長城一樣牢固,永不改變。對詞人而言,在民族危難時刻,不懼艱險,勇往直前,才是大丈夫該有的氣概。

下闋轉而描寫六盤山的景象。首句「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詞人居高臨下,放眼四周,只見座座高峰上都飄揚著鮮豔的旗幟。這些旗幟在狂勁的西風中舒展飄揚,充滿力量。這種力量,是革命信仰的力量,是革命黨人堅持的力量。一個「漫捲」,寓示了革命力量的依舊強健,革命的火種必將熊熊燃燒。

詞作結尾,「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緊接上句,進一步表現詞人內心的豪情與壯志。詞人手持「長纓」,沒有一絲的疲乏與困頓,依舊充滿激情。他和所有的紅軍戰士一樣,做好了戰鬥準備,只等號角吹響,上陣殺敵,早日趕走賊寇。「何時」二字,足見出詞人此時十分渴望趕到抗日前線,為國殺敵。

整首詞意境開闊,慷慨豪邁,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稱得上是一篇名詞佳作。它從誕生之初就廣為流傳,被人們傳唱至今。其中那句「不到長城非好漢」更是享譽中外,成了很多外國友人參觀萬裡長城時必說的一句名言,堪稱絕唱。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第一偉人的這首詠物詞,最是豪邁樂觀,意境之高獨步古今!
    「踏遍青山人未老」,偉人的這首《清平樂》,百讀不厭,堪為絕唱但實際上,真正有情的還是「人類」本身。這些文人墨客性情各異,品行不同、經歷不同、學識不同,自然要託的「物」也不同。而且,就算是同一個「物」,不同的詩人詞人,表達的情感和志向也是不同的。例如梅花,有人喜歡它的香氣,有人喜歡它的顏色,有人喜歡它的習性。
  • 偉人的三首經典之作,比喻和誇張生動形象,更充滿了豪邁氣概
    閱讀一首優秀的詩篇,總讓人心潮起伏。詩歌是一種文學藝術的載體,不僅記載了生活中的苦辣酸甜,更是作者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高度濃縮。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複雜情感,一般都會採用比較委婉的手法,比如擬人、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段,以增強作品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 王安石的一首古詩,開篇運用比興手法,最後7字更顯凜然氣概
    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古詩,開篇運用比興手法,最後7字更顯凜然氣概。君難託北宋:王安石槿花朝開暮還墜,妾身與花寧獨異。憶昔相逢俱少年,兩情未許誰最先。感君綢繆逐君去,成君家計良辛苦。人事反覆那能知?讒言入耳須臾離。嫁時羅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難託。君難託,妾亦不忘舊時約。
  • 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句遺言,感受下偉人的英雄氣概和高瞻遠矚
    作為中華兒女,我們都深切地明白,在中國的發展長河裡歷經了那麼一段歷史:它如同隧道,雖然在其中行走的時間並不漫長,然而中國人民卻為此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澆築,去成就了這段光輝歲月——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近代史。 在這歷經內憂外患,民族危亡的時代,國之不國,民族之危呼之欲出。
  • 蘇軾最狂傲的一首詞,開篇7個字大氣磅礴,最後一句霸道無比
    蘇軾曾寫下一首最狂傲的詞,開篇7個字大氣磅礴,最後一句霸道無比。《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蘇軾最落寞的一首詞,開頭7個字,便引發無數人的共鳴
    這首詞是在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抒發了作者宏偉的政治抱負和豪邁的英雄氣概。然而蘇軾剛剛被貶到黃州時,心胸遠沒有《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豪放開闊。神宗元豐二年,蘇軾在湖州任知州時,因為「烏臺詩案」而入獄。元豐三年,蘇軾出獄後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這個職位相低微,近似於流放。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7字便令人叫絕,驚豔了千年!
    《望天門山》是李白初次出蜀途徑天門山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的是李白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尤其是開篇7字便具有了氣吞萬裡如虎的氣勢,歷代以來均令人叫絕,驚豔了千年。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白的這首《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 李清照很大膽的一首詩,短短幾字霸氣沖天,令多少男人無地自容
    比如她的一句「悽悽慘慘戚戚」,讓人只讀了這一句便感覺無限悽涼;她的「載不動許多愁」,更是將沒法衡量的愁思寫的好像有了實體;她的「人比黃花瘦」,更是說不出的讓人憐惜。這首豪放的詩,便是李清照一首著名的詠項羽的詩《夏日絕句》,這首詩在歷代詠項羽作品中也是很有名的。在這首詩中,李清照一掃陰霾的婉約之氣,字裡行間中充滿了豪放英氣,很多男子都沒有這樣的氣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 李清照最悲傷的一首詞,通篇儘是愁意,結尾七字成年輕人口頭語
    李清照是宋朝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她被後世稱為「千古第一才女」,熟悉李清照的人應該知道,她的作品中不全是婉約派的詞作,也有很多豪放派的作品,這跟她一生的經歷有關。這一段時間的李清照因為思念丈夫,寫下了許多的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 南唐後主李煜,抒寫哀怨詞作,《長相思》一首,不愧為千古詞帝
    而這類人同樣也比較容易在經歷了大坎坷之後,成為一代偉人。如同李清照與李煜。尤其是作為南唐後主的李煜,人生經歷確實不是普通人能夠體驗與理解的。出生優渥,生活無憂,促成了他成為一位「文人」。而骨子裡的文弱書生之氣,要化成頂天立地、撐起一整個國家重新興盛而起,恰是無能為力。但就在這種情況下,在經歷著人生中最為痛苦的階段時,也正是他文學藝術上迸發出最強大之力的階段。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蘇軾的詞作中將花與人、景與情融為一體,豐富擴大了詞作的情感容量,使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創作情感是文學表現的內容,更是文學創作的內在推動力。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就是一首飽含詞人情感的詞作。宋詞的「和韻」有三種方式:一是「依韻」,通俗的說就是和作押韻只需用所和詞作韻腳同韻部的字即可,不必用原字。
  • 李清照筆下的一首詞,詞風甜蜜任性又淘氣,堪稱撒嬌的最高境界
    很多人對李清照的印象是來自於她的一首名叫《聲聲慢》的詞作,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將疊字用到了極致,也讓人們認識了這個有才華且多愁善感的才女。李清照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她出身富貴卻經歷了國破家亡,這也就是為什麼李清照後期的詞作多是悲涼的情緒,但其實在早期李清照也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子。
  • 王勃唯一一首入選教材的詩,其中一句堪稱傳世之經典,無人能超越
    在他為數不多的詩作中,有一首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如今人人都會背誦!是哪一首呢?圖片來源於網絡:王勃人物畫像一、王勃簡介根據《舊唐書》中的記載,王勃年僅六歲便能成文,而且流暢不已,因而被人們稱之為「神童」。
  • 王士禎的一首絕句,開篇描繪了壯美畫面,最後7字卻盡顯悠閒
    清代就有一位詩人,在一次危急關頭卻悠然自得,下面介紹王士禎的一首絕句,開篇描繪了壯美畫面,最後7字卻盡顯悠閒。大風渡江清代:王士禎鑿翠流丹杳靄間,銀濤雪浪急潺湲。布帆十尺如飛鳥,臥看金陵兩岸山。「杳靄間」三個字,體現了霧氣飄散過程的渺茫景象。接下來詩人將視線從遠處移到近處,開始描寫江上的風浪。江面上狂風捲起驚濤駭浪,而湍急的水流,更令人驚異。詩人不顧危險,卻在船上細緻地觀察,銀色的驚濤、雪白的巨浪,匯成一股股急流,不斷地推動著船帆前進。詩人感慨風大浪跡,更驚奇船兒速度之快。
  • 汪蘇瀧這首歌中的一句歌詞,短短8個字,成00後追女孩必備神器
    相信在每個人心中都有過一段難忘的初戀,不過大多數人都是暗戀,根本不敢開口表達,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外力的因素了,那就是汪蘇瀧的歌曲,被譽為情歌王子的他,每一首歌都能讓聽眾感受到愛意,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汪蘇瀧這首歌中的一句歌詞,短短8個字,成00後追女孩必備神器!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想要弄清楚詩人所思所想,往往就需要了解詩人的遭遇。如柳宗元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從永州司馬改貶柳州刺史期間。因此這首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被貶謫的憤慨不平之意。
  • 蘇軾的一首唯美相思詞,短短10句,道盡惆悵和憔悴,讀之心酸無比
    其實,蘇軾也是凡人,一首唯美相思詞,短短10句,道盡惆悵和憔悴,讀之心酸無比。全詞如下: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裡。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羈舍流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蘇軾的詞,很多都有詳細的出處和記載,尤其是那些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對此,後人真的應該感謝歷史上那些收集、整理和研究蘇軾作品的人。
  • 陸遊的一首謝池春,開篇就壯懷激烈,最後7字卻令人唏噓不已
    下面介紹陸遊的一首謝池春,開篇就壯懷激烈,最後7字卻令人唏噓不已。謝池春·壯歲從戎南宋:陸遊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雲高、狼煙夜舉。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笑儒冠、自來多誤。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漫悲歌、傷懷弔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