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經歷,其實對人的成長,對其事業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一個人如果從出生之日起,人生道路就平平順順,一直走到人生的盡頭,那麼,多半情況下,這個人在人世的歷練也非常有限。而且不太能夠激發出其潛能,去創造更多利於自己、也利於社會發展的東西。
相反的,如果一個人一生當中波折不斷、坎坷重重,那他熬過了這些階段,很大程度也能夠成為不一般的人。非常有代表性的,就像蘇軾與辛棄疾。
在他們的一生當中,風風雨雨是常有之事,直到生命盡頭的前一刻,依舊不平順。所以,他們的成就,對後世的影響,我們也能感受到。
還有另外的一類人,出生優越,一開始生活也平順,不過中途遇上了大波折,讓原本安逸的生活,走向了反方向。而這類人同樣也比較容易在經歷了大坎坷之後,成為一代偉人。如同李清照與李煜。
尤其是作為南唐後主的李煜,人生經歷確實不是普通人能夠體驗與理解的。出生優渥,生活無憂,促成了他成為一位「文人」。而骨子裡的文弱書生之氣,要化成頂天立地、撐起一整個國家重新興盛而起,恰是無能為力。
但就在這種情況下,在經歷著人生中最為痛苦的階段時,也正是他文學藝術上迸發出最強大之力的階段。
一首《長相思》,足以證明李煜的文學造詣。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初讀詞句時,有種清新之感。逐漸理解詞中含義之後,會被裡面化不開的心緒浸染,隨著李煜的詞句,哀怨惆悵起來。詞中李煜就寫道,一重又一重的山巒,重重疊疊,山遠天高,雲煙水汽,寒冷無比。
可是在這個時候,自己的心緒又像是紅色的楓葉一樣。接著,寫到了菊花,開了又凋謝,反反覆覆,而塞北的大雁在高空中振翅飛翔。可是自己思念的那個人,還是不曾回來過,只有簾外悠閒的風月。
上片,李煜說重重疊疊的山巒,其實是寫的距離的遼遠,再加上天氣的寒冷,顯得距離更加漫長。而下片中的「菊花開,菊花殘」,寫的又是時間的漫長,一年又一年,時間變遷,周邊的事物一直都在,但自己期盼的卻遲遲未等到。
所以,在這裡面,李煜所寫的,就是一位「思婦」的「秋怨」。一方面是距離上的遙遠,路途漫漫。另一方面則是時間的漫長,等了又等,依舊像沒有盼頭一樣,等不回來。
在這首詞裡面,實際上最大的特點,最令人欽佩的,就是明明寫的是思婦的相思之愁,但在詞句裡面,卻見不到一絲一毫的「愁」與「怨」。而且對於主人公的描寫,一句都未曾體現出,外貌、形象、神情,一樣都沒有。反而是從側面來描寫,透過這位思婦的雙眼,寫「一重山,兩重山」,由近及遠地遠望的情形。
讓我們在讀這首詞的時候,也跟隨著這位我們看不見的「思婦」的眼睛,來感受她內心的情感。從其中看到的、推斷出的距離與時間,來顯露她的相思之苦,愁怨之哀。
這樣看來,李煜所寫的這首詞,的確是手法非常的巧妙,猶如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我們也能夠從這首詞作當中,感受到李煜文學功底之深,不愧是「千古詞帝」。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愛聊歷史吧總結:南唐後主李煜,雖是一國之君,但在後人的印象中,他更多時候,是一位偉大的詞人。即使在他身處的時代,他不能夠憑藉著自己的國君身份,為國家挽回什麼,但從他筆下留存到後世的一首首詞作,卻證明了他的另一不可撼動的身份,「千古詞帝」。
也許,只有歷經過一定程度的磨難,經受住一段時間的身心歷練,才能夠挖掘出自身更優質的潛能。就如李煜,雖前期男歡女愛的詞作也優質,但廣受推崇與欽佩的,依舊是他受難之後的這一首首愁怨之作。所以,人生經歷的痛苦,並不一定就是世事不公,可能正是自身價值展現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