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不朽之作,開篇就悲壯雄渾,最後兩句更是貫穿古今

2020-12-23 品詩賞詞

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包容萬象,即可言志抒懷,又能寫景抒情。而學習和鑑賞古詩詞,也能增進個人素養和底蘊,提高自己的審美和表達能力。

吟誦盛唐的詩篇,可以感受曠古難見的繁華,即使無法出口成章,作文也無須苦思冥想;朗誦精彩的宋詞,即使背起行囊四處流浪,也不覺得孤獨和惆悵。

人們喜歡詩仙的乘風破浪,欣賞杜牧的風流倜儻,但也同情李商隱的愁多夜長,更讚美詩聖的飽經滄桑。杜甫一生顛沛流離、貧困交加,但是好在他有詩歌相伴。

無論多麼艱難,也不管如何坎坷,只要吟起詩來,他就忘記了傷痛和悲涼。下面分享杜甫的不朽之作,開篇就悲壯雄渾,最後兩句更是貫穿古今。

閣夜

唐代: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安史之亂,讓大唐的無數子民背井離鄉、四處漂泊。正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杜甫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肩無扛柴之骨。為了一家老小的安危與生計,他也不得不也加入這浩浩蕩蕩的流浪大軍。

唐大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當時李白已離世,而曾經資助過他的嚴武也不幸撒手人寰。此時諸侯割據、戰火不熄、詩人心情煩悶,茶飯不思。傍晚時分,他走出戶外,看見一片荒涼景象,詩人感懷頗多,便寫下了這首詩。

開篇就點出時間、地點和天氣狀況,也抒寫了一種悲壯的氣氛。山城荒僻、歲暮日短,角聲悽厲、星搖影動。作者心情悲愁,又處悲涼之境,所以所見景物也都透出一份悽涼。

「短景、寒宵」,傳達了歲暮寒冬的特點;一個「催」字,也彰顯了詩人感受到天涯淪落、歲月匆匆的濃重愁情。

接下來承接首聯,作者由傍晚時分寫到五更黎明,說明詩人徹夜難眠,心潮起伏。同時又由地面的三峽,寫到天宇的星河,詩聖的筆墨不僅不受時空限制,而且還讓天地震撼。

「聲悲壯、影動搖」,這是作者從內心發出的肺腑之言,情真意切,又字字很悲,令人不忍卒讀。對於同時代的其他詩人,也許正在吟誦青山綠水,歌詠詩酒琴劍,可是詩聖卻難忘社稷安危,心繫百姓疾苦。雖然他只是一介布衣,位卑言輕。

頸聯具體描寫動亂年代百姓們遭遇的痛苦,野哭千家、夷歌數處,似乎有些誇張,文學的語言雖然不是寫實,卻比真實再現更具感染力。作者音調鏗鏘、鍊字講究,句句都打動讀者,令人產生共鳴。

最後杜甫又思緒飛揚,貫穿古今。他極目遠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廟依然靜靜矗立,東南的白帝廟也巋然不動,可是時光荏苒、歲月滄桑,詩人不得不感慨,人事與音書只好隨它寂寥。

縱覽杜甫的這首七律,情感真摯,鍊字講究,更抒寫了悲涼的意境,不愧被後世評為七律中的鼻祖,堪為不朽之作。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仕途受阻後,就隱居山林,杜甫卻自始至終不願違背自己年少時的夢想,從而也成就了詩聖這個偉大稱號。

再細味「終黃土、漫寂寥」的並舉,更令人有一種深深的窒息之感。當年的劉皇叔可謂叱吒風雲,諸葛亮也是神通廣大,不僅讓曹魏不敢小覷,也讓後世欽佩不已。可是正如莊子所言,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誰曾見萬世永恆,卻只有生生不息。

相關焦點

  • 杜甫最經典的一首七律,悲壯動人,三四句冠絕古今
    杜甫善於以壯景寫哀情,常在壯麗的景色描寫中,傳達出極為悲慨的感情,讀來很是動人。他在夔州時寫的一首《閣夜》,便是這樣一首詩。閣夜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 杜甫:唐詩交響樂中最獨特的音符,同時迴蕩著盛唐之音與晚唐之調
    初唐詩歌可視作第一樂章,奏響了唐詩開始甩掉南朝以來宮體詩的虛浮、頹廢格調的剛健音符,訴說著唐詩的覺醒與新生。盛唐詩歌則構成了第二樂章,歷史的厚重與宇宙的遼闊相得益彰、浪漫飄逸與悲壯沉鬱相映成輝,渾厚雄壯地呈現出了詩歌的最高風度。
  • 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
    雖然有人壯志未酬身先死,更引得後人淚沾襟,但依然有無數後繼者,不畏艱難和困苦,最後終於描繪出前輩們曾經朝思暮想的宏偉藍圖。下面介紹的是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1965年,已過古稀之年的詩人來到革命聖地南昌,稍作休息之後,就參觀了著名的滕王閣。南昌是革命的發祥地,舊地重遊,自然會感慨萬千,詩人於是即興賦詩,抒懷明志。南昌古稱洪都,這裡不僅人傑地靈,而且交通發達,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就曾在此題寫著名的《滕王閣序》。
  • 李賀16歲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氣吞山河,最後兩句讓人落淚
    但是,他的浪漫與李白不太一樣,李賀常用些險韻奇字,以鬼仙為題材,想像力極其豐富,給人一種詭異華麗之感。如果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那麼李賀就是鬼才,所以他被稱為「詩鬼」。根據史書記載,李賀屬於皇室宗親,先祖李亮是李淵的叔叔。雖然家道中落,早已失去貴族的光環,與普通百姓沒多少區別,但李賀對自己高貴的血統非常自豪,每次寫自薦信的時候,都會加上「唐諸王孫李長吉」。
  • 蘇軾作《西江月》悼念恩師,最後兩句,教會世人處世之道
    這首詞是蘇軾為其恩師歐陽修所作。我們都知道在北宋文壇中,歐陽修可以說是泰鬥級別的人物了,他生平最喜愛提攜有才的後輩。因此,毫不意外的,蘇軾自然也是他的門生,甚至他這一生都深受歐陽修的影響。歐陽修在揚州上任之時,曾經在此修建了一座平山堂。而平山堂也成為了他與各種文人墨客吟詩作對的場所之一,在此期間也曾留下不少傳世之作。很顯然,這已經是蘇軾第三回到訪平山堂。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魄雄偉,頸聯更是值得反覆閱讀
    它們一個以雄渾之美見長,另一個則以纖穠之美取勝。李商隱就是晚唐詩壇最傑出的代表,詩人不僅有崇高的理想,還有切實的觀察。晚唐的歷史也讓善於感受現實的詩人體驗到秋花的幽豔。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魄雄偉,頸聯更是值得反覆閱讀。
  • 杜甫最經典的懷古詩之一,歷久不衰,被譽為:悲壯雄勁、七律正宗
    杜甫一生,寫下了十幾首關於諸葛亮的詩篇,比如《八陣圖》、《詠懷古蹟五首》等,都表現了自己對諸葛亮的崇拜之情,而在這些詩作中,最為經典和著名的,便是下面這首《蜀相》,甚至在所有吟詠諸葛亮的詩歌中,也稱得上是絕唱,《歷代詩評註讀本》中評價這首詩為:「悲壯雄勁,此為七律正宗」。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詩人杜甫在這其中,李白的長詩、杜甫的七律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詩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當時安史之亂仍在繼續,杜甫為了避難來到了夔州。期間,杜甫處於生命的末期,再加上悲秋,再加上國家的戰亂,杜甫興之所至,寫下了這一組組詩。
  • 杜甫的生平經歷和代表作
    他在齊趙一帶過了四五年「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現存最早的幾首詩:《登兗州城樓》,是省侍父親於兗州時的作品;還有《畫鷹》、《房兵曹胡馬》兩首,以青年人的熱情歌頌了雄鷹和駿馬;還有一首《望嶽》,更是其中的傑作,結尾的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流露了詩人少年時代不平凡的抱負。
  • 杜甫的一首經典詩詞,開篇驚心動魄,堪稱千古絕唱
    比如安史之亂,空前絕後的悲劇不僅廢掉了李隆基,就連楊玉環也葬身於其中,很多文人志士對此感慨頗深,創作出一首首詩詞流傳至今。比如杜甫的《春望》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在國外日本也是家喻戶曉,二戰後的日本經濟蕭條,保守戰亂之苦的人們希望能從《春望》這首詩中,獲得精神上的共鳴與慰藉。
  • 杜甫十首最經典的七言律詩,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最後一聯寫人生艱難,白髮滿頭,自己卻因病廢酒,連借酒澆愁也是不能了。 杜甫此詩,氣象高渾博大,情感沉鬱悲涼,詩氣渾灝流轉,形成極為悲慨的藝術境界。不過也有人批評結句稍弱。
  • 錢志熙解讀杜甫及唐詩的高峰
  • 困頓長安,杜甫《對雪》悵吟: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
    好吧,我們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覺,杜甫想來並不強求這些,雖然生前也是有幾分牢騷話「百年歌自苦,未曾有知音」。但是,相比於杜甫那付憂國憂民的熱血衷腸而言,這些大抵只是歷史煙雲裡面的幾顆灰塵罷了。杜甫終究是具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的詩人,面對生命中的各種苦難,他仍然不初心,始終悲天憫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武俠音樂 《傲氣》悲壯雄渾,聽了熱血沸騰
    嗩吶聲一起就有一種黃飛鴻要出來的感覺,仿佛能看到一個人同社會、命運抗爭的悲壯,既會因為那種力量擊節嘆賞,又因為無力回天的無力感而心酸。 鼓聲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傳來,精神為之一振,一掃頹勢。鼓聲貫穿整首音樂始終,節奏鮮明,強勁有力,與電影龐大場面配合得相得益彰。曲調鏗鏘有力,正好契合了電影主題所需要的高昂雄渾的氣勢和氣場。
  • 龔自珍的一首絕句,開篇就飽含哲理,後兩句更令人回味
    其實世間本沒有什麼十全十美,清代一位才子就深知這一點,下面介紹龔自珍的一首絕句,開篇就飽含哲理,後兩句更令人回味。己亥雜詩清代:龔自珍未濟終焉心縹緲,百事翻從缺陷好。吟道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餘情繞。龔自珍一共寫了315首《己亥雜詩》,題材多種多樣,既有憂國憂民之作,也有抒發內心情感的詩歌。這首詩也是作者隨性而作,卻值得細讀。開篇就飽含哲理,作者聯繫自己的仕途經歷,意味深長地說,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心裡雖然感到縹緲無助,但很多事情還是有點缺陷最好。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杜甫《望嶽》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嶽」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後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
  • 唐詩174《蜀相》(杜甫)
    這首詩的「起聯」兩句一問一答,貌似平常,實則不然。這裡,詩人以近乎口語化的詩句點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環境,其間一個「尋」字妙筆天成,使得一問一答兩相連屬,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詩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情不可耐的心緒,這一方面暗示出杜甫與諸葛亮雖不同世卻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後面的讚頌、痛惜之辭預為伏筆,使得全詩和諧統一,首尾相銜。李重華《貞一齋詩話》說:「作詩善用賦筆,惟杜老為然。
  • 黃庭堅一首抒情小詩,開篇的兩句看似很平淡,但是最後兩句很經典
    以他這首《鄂州南樓書事》來說,開篇的兩句就看似很普通,可是最後兩句又是很唯美,寫出了不一樣的夏日夜景。當時黃庭堅剛從被貶之地回到湖北,對於他來說能夠回來,已經是一件幸事,所以在這首詩中,他正是以一種極為抒情的筆觸描寫了當時的心境,還有周圍唯美的風景,可謂是情景交融,寫得極為有唯美,同時又流露出了淡淡的憂傷,這樣的作品其實是最不容錯過,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讀。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赤裸裸地追捧楊貴妃-開篇兩句被人廣為傳頌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詩,赤裸裸地追捧楊貴妃-開篇兩句被人廣為傳頌 朋友們大家好,中國有非常多優秀的詩詞,如果要說到最鼎盛的時期應該就屬於唐朝的詩了,一直到現在都還在被人們歌唱流傳,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興趣樂趣,讓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去感受過去的那份或灑脫、或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