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娛樂消費」已進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是每一檔欄目都可以做到十一季。不靠明星大咖、也不做話題炒作,湖南衛視真人秀節目《變形計》不知不覺已伴隨觀眾快進入第十個年頭。一檔乾淨樸質的節目,歷經十一季不衰,媲美黃金綜藝。
低調的變形計,真正的高人氣
2006年,當全國觀眾沉浸在「全民選秀」的喧鬧中,《變形計》低調開播。沒有精緻的畫面,沒有絢麗的包裝,更沒有明星噱頭,普通人之間1V1的人生對換,卻掀起巨大反響。城市與農村,發達與落後,不凡與平凡,叛逆與順從,成長與擔當,這一感動,就是九年。
2015年,《變形計》第十一季回歸,依然「低調」地表現著不俗活力:播出後全國網收視率高達1.45,市場份額3.97%,位列同時段全國上星衛視頻道之首;網絡獨播平臺芒果TV上平均每集點播量突破700萬,欄目累積相關點播量已突破10億。更值得一提的是,據艾瑞iVideoTracker最新數據顯示,《變形計》名列網絡綜藝點播Top10之席,人均瀏覽頁面數達到5.2、人均有效播放時長達到驚人的89.8分鐘,均為行業最高,體現出網絡用戶對該節目的極高忠誠度。
誰在看《變形計》?
揮霍墮落,內心封閉,叛逆逃學,自卑迷失,青蔥戀情……《變形計》用一個個真實鮮活的成長畫面,展現著大家或熟悉、或陌生的「青春」,也讓其有了一群忠實穩定的受眾——
據艾瑞iVideoTracker數據顯示,芒果TV平臺上《變形計》女性受眾佔比六成,24歲以下受眾佔比達到58%,其中18歲以下佔比更達到20%。相較於以往湖南衛視內容網絡點播在沿海發達地區更受歡迎的特性,《變形計》的網絡受眾亦表現出極大差異:覆蓋地區中華北、西南佔比最高,除了廣東浙江等傳統熱度優勢地區,雲南、山西、四川三省視頻覆蓋表現亦非常突出。在城市分布上,一級城市受眾覆蓋佔比25%,而二三線及其他則佔到68%。
心理學認為,體驗是人們達到相互理解的最佳途徑,《變形計》通過交換人生,讓「觸景生情」、「感同身受」達到極致。不再是一味的熱鬧、告別了常見的喧譁,當節目內容真正觸碰到少年們心底普遍存在的真實,節目本身也不再是傳統綜藝收視大省的專利。不同的成長、相似的青春,得到了中西部省份及二三線城市年輕網民的普遍關注。也許成長註定有成長的孤獨,一代人心中有一代人的世界,告別一家老小熱鬧嘈雜的收視環境,《變形計》在網絡上穩定的點播熱度、獨特的用戶結構、遙遙領先的受眾粘度,無不反映出眾多的90後、00後正長期選擇通過網絡這一私密的空間,來默默關注自己的青春成長。
十年,如何溫暖依舊?
從2006年9月第一期開播到現在,《變形計》經歷了十一季,也即將迎來第十個年頭。「將社會關照融入到節目中去,使節目更溫暖感人。」 第八季總製片人梁書源曾這樣介紹《變形計》。感動常在,矛盾也經常發生。不少主人公曾怒砸攝像機甚至毆打過導演,而大山深處的閉塞與艱難的拍攝環境,也給整個導演組帶來巨大挑戰。
在湖南衛視內部有個這樣的玩笑,說《變形計》是湖南衛視戶外真人秀節目的「黃埔軍校」,大家熟知的《爸爸去哪兒》團隊、《我們約會吧》團隊、《百科全說》團隊等都曾在該節目鍛鍊過。因為拍攝周期長,2014年參與拍攝製作的團隊更達到9個。並非每一個電視臺都願意花這麼大的人力物力以及這麼長的時間精力來做一檔普通人的真人紀實,加上拍攝的艱苦,湖南衛視的這檔節目幾乎沒有被模仿,也讓節目品質得到保障,成為一檔歷經十一季,口碑、收視、點播依然牢不可破的優質節目,在綜藝行業中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