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瀏覽日漫7月新番列表時,也不知是不是因為近期「現實主義」熱議的原因,日漫《炎炎消防隊》這個名字一下把我吸引。
本以為這部日漫講述的是普通消防員為了拯救人們於水火,而不斷與天災人禍抗衡的故事。而當我點開後,發現事情並不簡單,因為它是一部超能力番!
它講述的是劇中路人會突然自燃(自燃後稱為「焰人」),擁有「第三世代」控制火焰能力的男主森羅為了找出母親和弟弟身亡的真相,加入特殊消防隊消滅「焰人」的故事。
這部劇B站評分9.2,豆瓣評分7.6,聽起來口碑不錯,畫面也比較精良,但我個人看來,它就是一部不合格的渣作。
何出此言呢?因為它沒有新意。
說實話,描寫「消防題材」的日漫少之又少,在題材上是絕對的創新,但是細看內核,和其他熱血漫綜合相似度99%,實在沒看點。
再如「七式消防戰斧」,僅是在武器外形上創新,然而作為「武器本身」,其實就是一把槍,並無新意。而且這把斧子的出現,並不讓人覺得搞笑,反而是一種不合時宜的尷尬——消防隊員……需要斧子?還不如發一個滅火器形狀的槍更貼合劇情。
這部日漫剛出了三集,我已經能猜到後面大概的劇情了,一點都沒有看下去和討論的欲望,但是,藉此我想來說一點關於「創新」的自我見解。如果哪裡說的不對,歡迎大家指正。
有一種創新是在形式上做文章,比如綜藝,綜藝形式從之前只在攝影棚拍攝,漸漸轉為室內拍攝,再到室外拍攝,內容也逐漸多變,給予觀眾更多元的視角,讓觀眾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
但是近幾年來,很多影視節目呈現出在題材上創新的趨勢(而且有的還不是自己創新的,是「借鑑」的他國綜藝)。
明星開餐館、明星旅遊還可以理解,但什麼時候觀察明星的生活、看明星做家務,都能成為看點了?這類綜藝沒有什麼實質內容,也只可能會受到粉絲的關注,受眾範圍十分有限。
普通觀眾生活已經很累了,還看別人怎麼活,怎麼做家務,有什麼樂趣呢?這類綜藝相信很大概率不會破圈,而且口碑往往一般。不論是明星想要擴大知名度,還是製片方想要掙錢,都不會有太大效果。
某明星觀察類綜藝評分
再有一種就是在現有題材內創新,這類便是看似創新,實則就是在炒冷飯。
超能力、組建團隊、尋找秘密、成為英雄,只要滿足這四個最基本元素,就可以組合成一部熱血動漫的基本框架。例如現在這部《炎炎消防隊》就是如此。其實熱血漫畫這個題材上畫的好的也不少,《青之驅魔師》《靈能百分百》《我的英雄學院》都是近些年不錯的佳作。
而《炎炎消防隊》播出的時候,內容實在是差得很遠,有些像把以上動漫結合的四不像,其尤其像《我的英雄學院》。其中形式、內容都極為相似,但是沒有《我的英雄學院》世界觀宏大,也沒有它情節描摹的細緻。僅僅是新題材(消防),而內容平平無奇,看完更新的三集已經是我對它最大的尊重。
再拿一些綜藝舉例,近些年來明星旅行真人秀開始在國內流行,隨便一查,就可以發現很多此類綜藝。
但換湯不換藥,旅行只是一層外殼,套在不同嘉賓身上,又成了一部新創意。
並且這些綜藝的抬頭也有十分有意思。例如《花兒與少年》是大型明星自助遠行真人秀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是夫妻觀察治癒節目;《青春的花路》「房車遊歷」類節目……想不到在旅遊模式下衍生出來的「觀察」、「房車遊歷」,也可以作為賣點出現。
這些綜藝雖然豆瓣評分都過了及格線(不排除粉絲濾鏡分數虛高的原因),但不得不說,「題材內創新」也和上述所說的「題材上創新」一樣,做出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平庸的、沒有亮點的。
有人說,影視行業已經進入了窮途末路的階段,刨除外界因素,這些節目如何才能「崛起」呢?上面的總結中,我總是有意無意說到內容這個方面,因為我認為新形式可能會曇花一現,但「內容為王」必定是永恆的。
為什麼《奇葩說》開播的時候,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它不僅在形式上較為新穎,內核也是存在的:靠著蔡康永、高曉松、馬東,以及十八位「奇葩」辯手的三寸不爛之舌,吸引了大批80後、90後擁躉。
為什麼熱血漫《幽遊白書》《全職獵人》動漫(不是漫畫!老賊快更啊!)完結這麼多年,還能成為經典?除了形式上的創新外(男主開局就死了、主角的「念」能力等等),他所構建的世界觀超越我們的想像,給我們帶來新的體驗。
在《我不是藥神》之後,確實帶起了「現實主義」狂潮,但為什麼很少再有中國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口碑比他好?這確實飽含了多方面因素,但是內容的把控,定是必不可少的。
毒叔王雁林有段話說的很好,我一直牢記在心,大概意思就是:從內容創新角度來講,形式創新只是內容創新當中的一環,但它永遠不是內容創作的靈魂和核心。這些創新應該自然而然地體現在內容當中,而我們不應該為了創新而去設計內容,它不應該成為影響內容的東西。
創新的枯竭,並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平臺的問題,其實是我們大眾的問題,但是當我們不再注重內容,而一味地去瞎創新的時候,作品也會失去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