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到底是怎麼回事?心理諮詢有用嗎?

2020-12-24 騰訊網

心理諮詢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熱到曾經是0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提倡心理諮詢,促進精神健康」。全世界都提倡,這來頭可不小。那麼,什麼是心理諮詢呢?難道就是有心事找人聊聊?

也對,也不對。從求詢者的角度說,對。心理諮詢就是給有心事的人預備的。但不是找誰聊聊都算心理諮詢。必須是經過心理諮詢專業訓練的。

那心理諮詢的專業訓練又是什麼呢?車軲轆問題又說回來了。說到底,還是大家對「心理」不了解。諮詢是什麼意思大概不會理解錯,可這「心理」到底是什麼呢?

心理是什麼?

心理什麼也不是,也就是說,心理不是實體。心理這個詞,源於一門晚近出現的學科――心理學。

其實,人們對心靈現象的關注遠早於有文字的歷史。今天的考古學家在發掘的史前人類頭蓋骨上發現了有人工打孔的痕跡。而且,有的孔與頭骨病變有關,有的則是在沒有病變的正常頭骨上打孔。前者被推測為醫療目的,而後者據推測是為了讓自己的心靈與神靈溝通。人類學家還發現,保留至今的某些原始部落文化,雖然沒有自己的文字,但也有對心靈現象的關注與解釋,巫師就是這方面的負責人。

對人類心靈現象的解釋伴隨著我們走過了漫長的歷程,也遺留下很多難以磨滅的文化沉澱。比如,有的宗教信仰認為某些欲望與衝動是人原罪的表現,認為得了精神疾病是魔鬼作祟的結果;中國文化傳統具有泛道德色彩,甚至把新生兒畸形也看作家族「缺德」的結果。可見,一個時代對實體現象或心靈現象都會有適合當時文明發展的解釋。當然,上面提到的這些都不是心理學的解釋。

現代心理學是從十九世紀威廉?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實驗心理學開始的。他從相對簡單的感覺、知覺研究開始,終於使人們認識到,除了神學的解釋,哲學的思辨,世俗的理解,心靈現象也可以進行客觀、科學的研究。一百多年來,心理學有了長足的進步,終於,人們在面對自己的性慾望時可以不再說罪過或罪孽,而是慢慢學會善待自己;於是乎,在給孩子講述孫龐鬥智的故事時,在早已熟知的「嫉妒」後面有時會加上「心理」二字。

綜上所述,心理是按心理學體系給一些心靈現象起的名字。同樣的現象過去曾經被用其他視角審視過,也起過不同的名字;而有的現象是在有了心理學研究視角後才得以發現或得到明確的。

另一方面,心理學在對很多心理現象的闡釋上,還沒有全面超越常識的理解。物理學及其技術的進步已經遠遠超越了常識。我們可以憑常識推斷一塊石頭能扔出去多遠,大概落在什麼地方。但憑物理學原理及相關技術,人類可以製造出殺人於千裡之外的精確制導炸彈,常識是沒辦法比的。但在心理學領域,還沒有這樣的差距,甚至有時還不如綜合性的常識判斷。比如,人們經常發現騙子很能把握受害人的心理,甚至說他們不亞於心理學家。其實,騙子大多沒有經歷過任何心理學訓練,他們對情境的把握靠的是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經驗。好的魔術師也善於吸引乃至故意誤導觀眾的注意,只不過事先他告訴你這是一種把戲。一般的心理學家好像都沒有這樣的本事。由於心理學還不夠發達,有的時候還會因此造成混淆,出現很多似是而非的「心理學」。

通過上面的敘述,心理學就是一種有別於常識和既往有靈論解釋的研究心靈現象的視角。心理諮詢,是心理學裡的一個分支,就是應用心理學知識體系,幫助人們解決內心痛苦和困擾的過程。

那麼,心理諮詢比其他形式的心靈溝通優勢在哪裡呢?

心理諮詢好在哪裡?

面對沒有接觸過規範心理諮詢的讀者,通過紙上談兵想講清這個問題不大容易。不過可以舉個例子。

比如,有一個年輕人來訴說自己的母親管得太多,煩人得不行。在一般交流中,作為聽眾,我們很容易不自覺地站到對立雙方中某一方的立場上,對當事人母子進行評判。假如我是一個年輕人,也有類似煩惱,就容易表示「就是,有些老人就是不尊重子女的自主權,總把他們的看法強加於人。」而如果是一位家長,也有青春期孩子有出位行為,他/她很可能想到,「老人也是為了你好,從小不管你,你能有今天?再說,歷史文化都是傳承的,怎麼就說不得了呢?年輕人有沒有虛心聽聽長輩的意見,你們的看法就都對?事後證明不成熟的地方多了去了。怎麼這麼不能體諒長輩的苦衷……」

以上兩種態度都可以理解,或者說都有道理。如果是第一種反應,可能一時讓求詢者覺得得到理解,但除了一起「聲討」,出出氣,對改善家庭氣氛及關係又有多少建設性呢?如果是第二種反應,恐怕當時就談崩了。左右不是人。諮詢師看來不好做。

這時,一個有經驗的諮詢師可以認真地聽完當事人的敘述和抱怨,之後以真切的態度反饋:「我聽到了你的苦惱,媽媽的嘮叨不僅對你沒有幫助,反而增添了你的煩惱。從中我感覺到,你特別希望得到一份寬厚、理解的母愛,是這樣嗎?」

當事人往往會回答「是」,因為這正是他內心呼喚與渴求的,也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接下來,就可以一起討論怎麼做有利於創造適於這種母愛得以表達的氣氛。如果一時難以得到,怎麼做才能緩解對立,減少痛苦,為以後更好的親子氣氛創造條件……

諮詢師在這裡的反應雖然表面上並不複雜,也沒有什麼心理學名詞與理論,卻把求詢者的抱怨轉化成了積極的需求,這樣才可能有進一步的積極行動。這一過程反映出經過訓練的諮詢師不同於常人的地方。首先是「中立」與「不批評」的態度,這是心理諮詢的基本態度,說來容易,但要做到需要專門督導下的訓練。另外,體味當事人的苦衷而不是任其自然地和自己的經驗「共振」(如一起聲討),這也是需要訓練的。訓練其實是改變了諮詢師本人作為一個正常人的正常反應(站在某一邊),把他訓練得異常,即異乎尋常地能理解矛盾衝突的不同側面。這個小例子還涉及把抱怨轉化成新的視角看待問題,這種技術叫做「重構」。而整個過程還體現出了諮詢師受到「人的需要」理論深刻的影響(馬斯洛,愛與歸屬的需要),體現出人本主義精神(相信當事人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區別

還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區別在哪裡?的確,這二者聯繫相當緊密,有時難以絕對區分。總體來說,心理諮詢的對象更傾向於有苦惱的普通人,而心理治療的目標是異常程度更高的心理障礙。但心理障礙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普通人的苦惱中也反映出心理不夠健康的成分,積累的多了,難免會出現心理障礙。這也就是心理諮詢與治療難以絕然分開的原因。

什麼情況下,需要找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有許多門類。前面舉的例子是關於心理健康與個人心理煩惱的。進行諮詢,並不代表你有病。美國911後,對受難者家屬進行了大規模的心理支持幫助。他們在災難前大都是成功的中產階級家庭,沒有跡象顯示比其他人心理更不健康。但在遭遇巨大災難的時候,專業心理支持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不幸。

在西方,想了解自己的個性找什麼性質的工作更合適,可以找職業心理諮詢;學業和教育的問題,可以找教育心理學家諮詢。特別是孩子智力發展不平衡,某方面超常或明顯困難時,專業人員的指點和幫助往往比自己摸索更有效。

總之,當你感覺到自己的做法不那麼有效,又苦於沒有新的出路時,都可以諮詢。不一定非等到苦惱得不行,甚至不得不休學、停業再去亡羊補牢。

按照上面說的積極的態度尋求心理諮詢,並不意味著一定是你的毛病比別人大,而是你發展的機會可能比有同樣苦惱的大多數人多。這就是為什麼今年的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定為「提倡心理諮詢,促進精神健康」。

心理諮詢能解決什麼問題(期望值問題)

心理諮詢是一個幫助你了解自己、接納自己、發展自己的過程,不提供錦囊妙計。也就是說,心理諮詢師不是生活設計師,其長處不在於直接就當事人的苦惱出主意、想辦法;而是幫助當事人一起尋找苦惱更深層面的因由,希望通過心理學的視角,破解當事人一貫行為模式無法打開的僵局。只有求詢者自己意識到了新的看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並且付諸行動,本人的體驗才會有所轉變,心理諮詢才會起效。也就是說,真正的心理諮詢不是在諮詢室裡就能完成的,更多需要當事人把從諮詢室獲得的感受、認識,體驗到的新態度帶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什麼渠道可以獲得心理諮詢

如果是學業相關和兒童心理成長方面的心理諮詢,可以到師範大學附屬的心理諮詢機構。如果是心理煩惱性質的,就比較複雜。現在北京心理諮詢機構雖多,每年批准的諮詢師執照成百上千,但真正經過嚴格督導培訓的很少。

我們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化國家,整個管理還多少停留在農業文明時代。所以,買房子你得自己注意五證齊全,買食品得學會看標籤識別真假。去心理諮詢,得自己辨別水平高低。

如何判斷好的心理諮詢

首先,談得進去。你說話的時候多,諮詢師說的時候少。你感到跟他交流過程中自己的感受比較充分地表達出來了,在他的引導下,一些原來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感受也表達出來了。

第二,諮詢師直接講道理少,就像上面那個簡短的例子,表面上都是普通的對話。但感覺和一般的勸說不一樣。

這樣,經過有效的諮詢,你會感覺與煩惱的「距離」拉開了,能夠跳出原來的情境看問題;理解拓寬了,而不只是學會了一些新的名詞。從感受上說,是心情開闊了,感到自己更有力量了。

最後,就像上面提到的,心理諮詢不是在諮詢室裡完成的,通過心理諮詢,你感到自己的生活改變了:還是那些人、還是那些事,但交往的氣氛不同了、結果不同了。應當是更好了。

再有一點需要強調,心理諮詢需要當事人自己的主動性。有的青年人的父母,千方百計到處打聽,披星戴月為子女掛號,百般懇求施加壓力帶當事人來就診。這樣被「推」進診室的「諮詢」,效果往往不好。當事人不認同這種方式,怎麼可能主動參與?

有效的諮詢,必須是雙方互動的結果。諮詢師聲望再高,經驗再豐富,如果不能形成互動,也是有勁兒使不上。這很像年輕人找對象,外人看著再般配也僅供參考,當事人談得來才是關鍵。

相關焦點

  • 沒用過「心理諮詢」?心理學:「心理諮詢」能解決你的困擾!
    但鮮有人知的是:與智慧型手機一樣,「心理諮詢」的功能也十分強大!即便智慧型手機已經如此普及了,還是有很多老年人不會使用;與此類似,即便多數人都聽說過「心理諮詢」,但還是有一些人從來沒有使用過「心理諮詢服務」。
  • 心理諮詢與life coach(生活教練)到底有什麼區別?| 我的10年真實諮詢經歷分享
    到底是他錯,還是我錯?我拼命地想啊想啊,最終,腦子真的想出了毛病:我腦子裡充斥著自相矛盾的自問自答,各種聲音不停地高速旋轉著,我感覺自己活在靈魂的地獄中,隨時隨地都會爆掉。我受不了了,於是,我找到了我的第一個心理諮詢師。她告訴我說,「對」的人讓我感覺錯誤,是因為我的「愛的儀表」壞了。只有修好了愛的儀表,我才能重新用它來丈量我的愛情。
  • 心理諮詢師太感性會影響諮詢效果嗎?
    事實上,心理諮詢師的形象並不會和影視劇作品裡的一樣光鮮亮麗。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心理諮詢絕對禁止??雙重關係。特別性感的女性心理諮詢師並不利於來訪者的諮詢效果。先說在前面,心理諮詢師和心理醫生完完全全是兩個職業。影視劇中經常把二者混為一談,或者合二為一。
  • 成都比較好的心理諮詢中心心理諮詢基本流程是什麼
    核心提示:心理諮詢師是協助求助者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的人。很多人會對心理諮詢師德工作感到很好奇,那麼心理諮詢師是怎麼樣工作的呢?現在讓我們來了解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流程。   心理諮詢師是協助求助者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的人。
  • 成都的心理諮詢機構哪個好,成都情感心理諮詢中心,
    核心提示:情感心理諮詢,大多數和人際交往有密切的關係。除了和朋友之間的交往帶來的情緒變化,因而引發的情緒問題之外。情感諮詢中常見的問題實際上主要圍繞著三大人際關係:婚姻、戀愛、家庭。   在情感問題上,從戀愛時對象的選擇、相處、直至承諾婚姻,再到婚姻中的調試、磨合到適應,都需要健康平衡的心理狀態去面對。情感中的雙方都應對彼此的關係有智慧而清楚的把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要使矛盾一步步惡化,如果自身沒有力量做出改變,應該積極尋醫生的幫助和指導,進行必要的婚戀心理諮詢和疏導。  情感心理諮詢,大多數和人際交往有密切的關係。
  • 西安聖心安諾心理諮詢中心 情感成長心理諮詢 提升愛的能力 收穫...
    怎麼才能在婚姻中相親相愛?這段感情還有機會挽回嗎?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甜蜜的愛情,也都渴望擁有一段親密的關係。但是,在我們現有的教育體系中,關於「愛情」、「婚姻」、「家庭」和「幸福」這些主題的教育,似乎都是空白的。我們無法從學校學到我們需要的應對婚戀關係的技巧,也無法從我們的父母那裡學到更多、更正確的處理方法。面對此種困境,或許你可以依靠心理諮詢的力量,經過諮詢師專業的疏導、療愈,習得愛與被愛的能力。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心理諮詢?
    我經常從我的朋友那裡得到很多問題,說,「我感覺我的情況有點糟糕,但是我不知道是否有必要進行心理諮詢,我不知道我的情況是否真的很嚴重。」 「心理諮詢是要收費的,那麼心理諮詢能解決我的問題嗎?」 「諮詢能解決什麼問題?」並不能解決什麼嗎?」
  • 失戀了心理諮詢有用嗎?她說試一試絕對不虧
    所以當我發現自己長期處在一種痛苦的情緒當中無法自拔時,我認為現在的狀態影響了我的日常生活,我不想繼續下去,我想到了心理諮詢。這是關於心理諮詢我想說的第一點,對所有人來說,心理諮詢是只要自身認為有需要,那就可以去做的事情。
  • 心理諮詢到底是怎麼回事?奧斯卡最佳短片《鄰居的窗》告訴你
    在家時,夫妻兩人的交流得很少,丈夫有接不完的工作電話,妻子有做不完的家務。但是,他們有一項共同的愛好:偷窺鄰居的窗!二、鄰居對面住著一對青年夫妻。青年人的世界,在中年人看來,膨脹著揮灑不盡的躁動,澎湃著用之不竭的青春荷爾蒙,健壯的背肌,飽滿的身體線條,青春的欲望不上發條!青春的世界無需遮擋!
  • 中科院心理諮詢師考試難嗎?考證就可以做心理諮詢嗎?
    而目前除了科班學習(通過學歷教育學習心理學)之外,心理諮詢師培訓比較受到業界認可的,就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諮詢師培訓及考試。那麼中科院心理諮詢師的考試難嗎?其中基礎理論包括:心理學概論、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健康與心理障礙、心理諮詢概論;操作技能則包括:諮詢理論、心理評估、諮詢基本技能、諮詢方法。考試滿分為100分,60分合格。根據近幾年考試合格率來看,課程上只要跟著老師的節奏走,完成老師的作業,考試通基本沒有問題。當然如果考試確實沒有通過的話,也不用太擔心。兩年內可參加重考,費用只需要150元。
  • 帶著金剛石做第一次心理諮詢
    來訪者:就是啊,這不是找你解決嗎.諮詢師:哦。我現在上課,咱們可以見面談一談,好嗎?來訪者:好啊,你什麼時候有時間啊?諮詢師:一會下課我給您答覆好嗎?來訪者:好啊。放下電話,我是又高興有擔心,高興的是終於有個案來做,這可是我的第一個個案,可我又擔心自己的還不具備諮詢能力。
  • 心理諮詢平臺用「心」防疫(網上中國)
    線上心理諮詢平臺通過網站、APP、小程序,為人們提供方便渠道,不僅大大提高諮詢效率,還減去了人群接觸的風險,成為戰疫重要助手。1月27日起,北師大心理學部「用『心』防疫心理支持熱線」設立,為一線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援助。「在熱線開通的第一分鐘,就有將近30個電話打入。目前服務民眾逾6300餘人次。」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黨委書記喬志宏介紹。
  • 心靈捕手:心理諮詢與普通聊天有什麼區別?
    天才少年熟知心理學理論,甚至能反過來分析諮詢師的心理,激怒諮詢師,卻處理不了自己的心理問題。你排斥心理諮詢嗎?如果遇到心理困惑,你會主動向諮詢師尋求幫助嗎?  今天我們來重溫一部心理學電影佳作《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去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是有一定的費用的,所以諮詢能不能解決我的問題呢?」 「心理諮詢能解決什麼問題?不能解決什麼問題?」 產生這個困惑,就意味著你內心已經有一些困擾。而這些困擾是你自己難以處理的,所以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 我們身邊的「心理諮詢專家」——周鴻群
    自工作以來先後被評為:「蒲江縣優秀青年教師」、「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蒲江縣「學科帶頭人」,2018年被聘為蒲江縣第一批家庭指導師,並於2020年10月被聘為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心理諮詢專家。所撰寫的《思想品德教學中的自主性學習初探》 、《一例高中生學習與演奏表演衝突的諮詢案例報告》等多篇論文榮獲省、市、縣級獎勵。
  • 騙了自己20年,還有救嗎?「心理諮詢」到底在做些什麼?
    最近受疫情影響,有一部分人出現了壓力過大、焦慮、躁鬱等情緒。為讓大家正確了解、科學地應對這些負面情緒,全國各地都派出了心理專家團助力這次抗疫,「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也被拉到了大眾的視野之中。那麼心理諮詢師到底是怎麼開展工作的呢?
  • 潛心•分享 「心理諮詢」經典影視作品
    多年的心理諮詢理論教學中,收集了一些講述「心理諮詢」相關內容的影視作品,推薦給所有心理諮詢師或愛好者們。
  • 飛米粒心理諮詢經驗分享:收集資料階段如何傾聽關鍵詞並適當幹預
    但是,收集信息不僅僅是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那麼簡單,一個有經驗的諮詢師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就根據自己的流派取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假設,並且在第一次諮詢結束的時候都能給予一定程度的幹預。以後的每一次諮詢,都會給到一些幹預,這樣讓來訪者每次都有收穫,才會增加他們做諮詢的動機和信心。
  • 春節回家,心理諮詢小劇場 | 諮詢師的崩潰,從春節開始
    春節回家,怎麼跟父母以及親戚朋友解釋,我正在做的叫做「心理諮詢」這件事? ——在收到錢之前,我們不做解釋。嗯,我不能放棄溝通以及和任何一位老人家科普的機會、不能剝奪他們對心理諮詢了解的權利!】我:我們的工作就是,別人有一些心理上的、情緒上的困擾,比如說抑鬱不高興啊、焦慮啊、工作生活裡面有什麼解不開的困擾啊,可以來找我們談一談,用一些專業的方式幫人梳理跟緩解。
  • 我可以和心理諮詢師約會嗎?|6個常見的心理諮詢倫理問題
    1.我和心理諮詢師在諮詢關係外還可以有其他關係嗎? 通常情況下,諮詢師不會與你有諮詢關係之外的其他關係,我們也不建議這樣做。 心理諮詢原本是一條單行道,諮詢師對來訪者了解很多,但來訪者並不了解有關諮詢師的私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