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金散盡還復來」到「正值傾家無酒錢」

2020-12-23 澎湃新聞

【小編按】8月3日,「李白的錢哪來的」突然上了微博熱搜,閱讀量9.5億,討論8.4萬,看來大家對此很感興趣。李白對財富的態度,輕描淡寫毋庸置疑,常公開讚賞那種「一擲千金」的土豪做派,如:「顏公二十萬,盡付酒家錢。興發每取之,聊向醉中仙。」(《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當然,他更認同「重義輕利」的高尚氣節,如:「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古風》其十)他寫詩告訴朋友:「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贈友人三首》其二)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曾回憶:

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白之輕財好施也。又昔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遊於楚,指南死於洞庭之上,白禫服慟哭,若喪天倫,炎月伏屍,泣盡而繼之以血。行路聞者,悉皆傷心。猛虎前臨,堅守不動,遂權殯於湖側,便之金陵。數年來觀,筋肉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負之而趨,寢興攜持,無輟身手,遂丐貸營葬於鄂城之東。故鄉路遙,魂魄無主,禮以遷窆,式昭朋情。此則是白存交重義也。(《上安州裴長史書》)

李白為何這麼有錢?他一直這麼有錢嗎?趙昌平先生在《李白詩選評》中有所論及,我們來讀一讀吧。

《李白行吟圖》(南宋梁楷作)

李白(701-762),字太白,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名江油)青蓮鄉人。這個鄉名,當是後人為紀念他改易的;而太白之名,據時人記載,則起因於他母親夢見長庚(太白星)入懷才懷上了他。想來這是出於他自家的附會。與此相應,他時而自稱漢代飛將軍李廣後裔,時而又說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然而這些都查無實據,於其人其詩也並無實際意義;只是可見出,這位詩仙也未能免俗。可以較確切知道的,倒是他的先世曾因罪謫居西域,「五世為庶」,未有從政為官者;甚至連他父親的名字也隱沒不彰,人們稱之為「李客」,這客,當是「客居者」之意,李白在五歲時才隨父遷居蜀中。

傳記資料說李客「高臥雲林,不求仕祿」,其實應是位資產不菲的富商。士農工商,商的社會地位甚至不及農工,因此就「庶人」而言,李白可說是「庶」到家了。也許正因為此,才要想像出個星宿轉世的來歷,華族貴胄的家世,從中可見他不甘落寞的心理與極度誇張的性格。

他,也自有不甘落寞的理由。在唐代,隨著中西交通,商業經濟空前發展。商人,尤其是與西域有一定聯繫的商人,財力往往十分可觀,加以世風比較開明,他們自然產生了提高社會地位的渴求。比如,接養士人在南朝是貴族的「專利」,而至唐代,長安富商如王元寶、楊崇義等,不僅富可敵國,而且開門延客。每年科舉,鄉貢進士萃集其家,士子們稱之為「豪友」。李白出蜀後曾「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也算得上件不大也不小的「豪舉」。這種經濟上的優勢,自然更加強了他沖天一鳴,急欲改變庶之又庶的社會地位的心理傾向。

不一般的家世,也使他的初學不盡同於杜甫那樣詩禮傳家的一般士子。據他自述,「五歲誦六甲(五行方術),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二十歲前,他不僅結交道流,更從任俠有氣、善為縱橫學的趙蕤學習歲餘,並自稱「結髮未識事,所交盡豪雄……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雖然他「橫經籍書」,儒家的經書是必修的主課,但雜學旁收,行俠仗義的初度經歷,無疑為他時代性的英特越逸之氣,增添了一種使性尚奇的個性化的色彩,並因而加強了自由度與衝擊力。試讀寫於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35歲)的《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自從莊子說「醉者神全」——醉者可不受外界幹擾,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足獨立——此後,酒便成了歷代不得志才士的精神寄託與創作靈感的催化劑。魏晉六朝有阮籍、嵇康、劉伶、陶潛等數十人;隋末唐初有「五鬥先生」王績,其《五鬥先生傳》有云:「(五鬥)先生絕思慮,寡言語,不知天下有仁義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來;其動也天,其靜也地:故萬物不能縈心焉。」這段話說出了中國酒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李白則是王績之後又一個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的詩人。杜甫作有《飲中八仙歌》,即以李白為其中之一。

詩分三層。「君不見」起至「會須一飲三百杯」凡十句為第一層,抒情放言人生苦短,當明否極泰來、自然任運之理而及時行樂,醉以全真。「岑夫子,丹邱生」起至「徑須沽取對君酌」十四句為第二層,是詩人直接對岑勳、丹邱生而發的一麯酒的禮讚,以前修陳王曹植平樂之宴為史證,極寫酒趣,慨言富貴不足恃,聖賢不足憑,唯飲者千秋留名,因請主人添酒。其中後八句是「歌一曲」的歌辭。「五花馬」以下四句為第三層,因歌更發豪興而呼酒銷愁,是酒宴的高潮,也是全詩的卒章。

全詩看似通篇醉語,意思重疊,其實是亦醉亦醒。睥睨權貴,棄絕世俗,而這權貴與世俗其實是難以衝破的;自許有王霸之略,而這壯志雄心實際上也難以舒展:這些矛盾構成了詩人內心無法解脫的苦悶,於是他對友抒志,借酒遣懷,希望在醉鄉中獲得對現實的超越,而作為第一層次殿結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是李白出蜀以來十年顛沛生活的小結,也是全詩的警策與中峰,將對酒德的謳歌分作前後兩個層面:前一層就「我」之感受徑直下筆,「我」必「有用」,是主題句;後一層就史之鏡鑑對友高歌,以「古來聖賢」陪襯「唯有飲者」,而「留其名」又是第二個主題句,與上一層「必有用」相應。於是儘管全詩以「悲」起,以「愁」結,卻在這悲愁之中樹立起錚錚傲骨。傲氣與悲愁之意的對衝形成了全詩飆風驟雨般大起大落的節律,從中也完成了詩人力圖表現自我而對抗於現實的「大人先生」般的自我塑造。

節律是詩歌的生命。本詩主要以七言為主,但三個層次的起句均用雜言。第一層次以兩個「君不見」復沓領起兩組「十、七」「十、七」的長句,劈空喝起,調高勢壯,似乎可見積年愁悶,如「黃河之水天上來」般奔湧而出。第二層次以「岑夫子」等四個三字句開端,又接以一組五、七字句,其節奏似「低眉信手續續彈」,使「天生我材」後的激昂得到渟蘊,然後又是八個七字句,似侃侃續續對友敘談,情緒則由渟蘊而漸漸高揚,至「主人何為言少錢」二句結束「歌一曲」時,又到達激昂。以後不待詩勢下墜,即以「五花馬,千金裘」兩個三字句呼語,帶起兩個七字句,極寫豪興,恰似「躋攀分寸不可上」。至此酒意醉態飽滿已極,卻以「萬古愁」作結,對照開首「悲白髮」,全詩讀來猶如大河奔注,九折東向,滔滔滾滾中,與「必有用」、「留其名」兩個中流砥柱相激蕩,最後河流入海,在河海相激中,漸漸涵淡浩渺,餘音不絕,餘勢蕩漾。

李白以酒詩著稱,這是表現愁憤的酒歌中較早的一篇代表作。明暗的對衝反映了這一時期其詩作的重要特色,然而衝決愁苦的強烈自信使得全詩儘管言愁卻高昂開遠,一往無前。而表現在詩歌節奏上,總體而言,仍以酣暢痛快為主,其意脈也較為顯豁。既不同於初遊東南時的澄明,也不同於天寶末年之後的拗怒甚至晦澀。這是讀李白詩時要充分注意的。

此詩的語言看似直白,其實也都有為而發。「千金散盡還復來」,是前述「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而自己終於落魄經歷的心理反映。「陳王宴平樂」史事的拈取,也因作詩地點在嵩山,與洛陽旁的平樂相近,是即地即時的感發。細心體味這些,便會感到李白的率真之中實有豐富的底蘊。

雖然李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玄宗召他入宮,只當作御用文人,讓他寫寫「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清平調三首》其二)之類應制詞句而已,最後還聽信讒言而「賜金放還」。「一朝去金馬,飄落成飛蓬。」(《還山留別金門知己》)從天寶三載(744)春出長安起,至安史之亂前夕,李白以東魯舊居為依託,南北漫遊,長達十一二年。

結束詩人南北漫遊的,是天寶十四載(755)爆發的安史之亂。當時,奉玄宗在奔蜀途中詔,在東南募師抗逆的永王李璘,剛好軍次廬山腳下的潯陽,也許因人推薦而欽其盛名,竟三遣使徵召李白入幕,正圓了詩人對「三顧茅廬」的終始期想,於是羽服下山,欣然入幕,立即以如椽大筆為「永王東巡」作歌揚威。「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他確實切身體味到了好作「梁甫吟」的孔明出山之際,那種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自信和閒定自若的氣派。

然而好景不長,夢的破碎也來得太過迅疾。不足一個月,他就從殿下幕內的座上客,變成了今上獄中的階下囚。原因是受命於老皇帝玄宗的永王李璘,在與登基於靈武的新皇帝肅宗李亨「兄弟鬩於牆」的爭鬥中一戰落敗。天寶十五載(756)一月永王兵敗丹陽時,李白不得不倉皇西奔,不久即以「從逆罪」被繫囚於潯陽獄。他「萬憤」籲天,四方求援,也幸虧宗氏夫人的苦苦奔走,總算得到時相江南宣慰使崔渙與御史中丞宋若思的救援,推復昭雪,暫時獲釋,並一度入宋幕為文書。看來已經「柳暗花明」,但「又一村」卻未曾出現,乾元元年春,他最終被處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貴州正安西北)。這還幸虧新皇登基在上年末大赦天下,不然,恐難保天才詩人不死於非命。自潯陽首途的流放,走了一年左右,李白還是「吉人天相」,儘管「世人皆欲殺」,但是天意「獨憐才」,因天旱求禳,肅宗竟又一次大赦,於是在乾元二年春末,詩人行至今重慶奉節縣白帝城時,詔書下到,半途遇赦,遂買舟東返,回至江陵。

李白遇赦,由白帝城沿江東下後,在江漢洞庭一帶往復滯留了約半載,終於在當年秋季回到了對他而言可稱是不幸而幸、幸而不幸的廬山舊隱處。一年後,亦即上元二年(761)秋,他61歲時,又東下淮南、吳越,進入了他生命之舟的最後一個航程——流寓東南。在此期間(寶應元年[762],李白62歲),寫下《醉後贈從甥高鎮》:

馬上相逢揖馬鞭,客中相見客中憐。欲邀擊築悲歌飲,正值傾家無酒錢。江東風光不借人,枉殺落花空自春。黃金逐手快意盡,昨日破產今朝貧。丈夫何事空嘯傲?不如燒卻頭上巾。君為進士不得進,我被秋霜生旅鬢。時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兒唾廉藺。匣中盤劍裝䱜魚,閒在腰間未用渠。且將換酒與君醉,醉歸託宿吳專諸。

與昔日所作《將進酒》對讀,不禁有滄海桑田之嘆。昔日相信「千金散盡還復來」,今則「正值傾家無酒錢」、「昨日破產今朝貧」。昔日所謂「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還只是文人常有的詠嘆,今則「我被秋霜生旅鬢」,真的成了一位鬢髮已白的老頭。昔日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今則「客中相見客中憐」,雖然兩詩都以大醉銷愁作結,昔日還年輕,尚有夢可做,現在呢?

——以上主要摘自趙昌平《李白詩選評》

推薦閱讀

(點擊圖書封面即可跳轉購買)

《李白詩選評》

(收入《中國古代文史經典讀本》)

趙昌平 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4月1版

此書將李白一生分為六個時期,即「蜀中初學與辭親遠遊」、「初遊東南與回向江漢」、「酒隱安陸與初入長安」、「寄家東魯與二入長安」、「南北漫遊與變亂前夕」、「報國蒙冤與流寓客死」,從中精選精評代表性詩篇81首(另附「未編年詩」11首)。逐首考其創作時地,參稽眾說,裁以己意,體現出嚴謹不苟的治學精神。注釋簡明扼要,甚便初學入門。評賞尤為精彩:①注意聯繫李白生平及唐朝歷史,以見詩歌創作的階段性特徵與歷史文化背景;②擅長藝術分析,精確理解詩歌主旨,細緻梳理詩歌脈絡,揭示「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殷璠《河嶽英靈集》評語)的李白詩內在的嚴謹章法;③造語平易而文採斐然,以美文釋名詩,相得益彰,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

(點擊圖書封面即可跳轉購買)

《李白選集》

(收入《中國古典文學名家選集》)

鬱賢皓 選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1版

此書選錄李白詩三百餘首、文十餘篇,作了詳盡的注釋,比較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李白的創作經歷、思想特點和藝術風貌。註解考釋充分吸取了當前李白研究的新成果,並有獨到的見解。

(點擊圖書封面即可跳轉購買)

《李白集校注》

(全五冊,收入《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瞿蛻園、朱金城 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平裝)2018年9月2版

(精裝)2018年9月2版

(典藏版)2016年8月1版

此書以清乾隆刊本王琦輯注《李太白文集》為底本,校以海內外十餘種重要刊本及唐宋重要總集和選本。瞿蛻園、朱金城二位先生在前人舊注基礎上,搜集唐宋以來各種材料,參酌時人研究成果,加以箋釋和考訂。

上海古籍出版社過往出版李白相關書籍

0 1

《李太白文集》

(收入《宋蜀刻本唐人集叢刊》)

此宋蜀刻本為李白詩文集傳世最早的刻本,學者稱「宋甲本」,共三十卷。明末清初曾為朱之赤所藏,其中卷十五至卷二十四用與蜀刻本同出一源的康熙五十六年繆曰芑影刻宋蘇州本配補(蘇州本現已不存)。

0 2

《詩人李白》

林庚 撰

本書為研究李白及唐詩的代表性著作,著重論析了兩個重要問題———盛唐的時代精神和李白個性的本質內涵,從而將「歷史上一個最具有鮮明性格」的「布衣詩人」李白的形象,有血有肉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書中收錄了最能體現李白詩歌特色的一百餘首作品和有關李白的重要傳記。本書初版於20世紀50年代,一版再版,影響很大。

0 3

《李白詩歌抒情藝術研究》

(收入《海外漢學叢書》)

[日]松浦友久 著,劉維治 譯

作者主要從作品論的角度,探討李白詩歌的特色,從而揭示出李白的獨特魅力所在。這與傳統的以傳記考證為中心來研究李白有很大的不同。本書的價值不限於新見迭出的獨到見解,還在於作者所運用的方法論。

0 4

《李白及其作品選》

(收入《歷代名家與名作叢書》)

王運熙、劉開揚等 撰

本書含評傳和作品欣賞兩部分,即王運熙、李寶均所著的《李白》,以及劉開揚、周維揚、陳子建合撰的《李白詩選注》。前者論述了李白所處時代、家世生平、創作歷程、藝術成就和深遠影響,後者評析注釋了李白134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全書兼具學術價值和知識性、可讀性。

0 5

《李白 唐詩 西域》

薛天緯 著

本書為作者二十年來唐詩研究的論文集,大體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李白卒年問題的再討論、李白精神的歷史認識、大唐盛世與李白的人性追求等。二是關於歌行詩體、反七律體說略的研究等。三是重點分析岑參詩與盛唐邊塞詩的人性內涵以及有關西域詩的考證、鑑賞等。

歡迎關註上海古籍出版社嗶哩嗶哩官方

原標題:《從「千金散盡還復來」到「正值傾家無酒錢」 ——李白的兩首酒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詩句所包含的意義?
    「千金散盡還復來」是一句詩,它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將進酒》中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那麼我們如何理解「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話呢?單這句的意思是:即使千金耗盡,還是會重新再來的。要想更好理解這句話,要把這一句合在一起理解。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原文翻譯賞析將進酒〖唐〗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詩仙李白,如何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一生放浪不羈,飲酒作詩遊山玩水,生平做的最大的官是六品,而且為官時間短,他是如何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呢?李白的家境還算殷實,其父是四川一代有名的富商,其叔叔兄弟也在朝庭為官,千金散盡時,投靠親戚,靠著家族的支持,李白才能飲酒作詩遊山玩水。古往今來,女愛才男愛貌,李白之才天下聞名,一生有四個老婆,其中,有兩個是當朝宰相的孫女,李白是入贅到女家,靠子妻子的家財萬貫,有權有勢,李白自然有資本只管飲酒作詩,遊山玩水了。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將(qiāng)進酒  唐 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簡直象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於此,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為什麼不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呢!破費又算得了什麼──「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
  • 你知道「千金散盡還復來」嗎?可上一句經典百倍,你知道嗎?
    中國古代留下了很多的經典,唐詩宋詞,現在很多小孩都會學著背誦,但真正了解其中意義的卻少之又少,「不求甚解」被運用的淋漓盡致,而今天所要說的,就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李白的一句詩「千金散盡還復來」。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話在現在的商場上經常被用到,常常被用在人窮困潦倒的時候,翻譯成白話就是:就算千兩黃金一次性花完了,它也能夠再次獲得。是不是很勵志?如果你知道上一句的話,就可以知道這句話可能也是「毒雞湯」了。
  • 朗誦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李白--濮存昕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從不再往回流。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你難道看不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自己的白髮,早晨還是滿頭的黑髮,怎麼才到傍晚就變成了雪白一片。
  • 李白《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譯文】你可見黃河水從天上流下來,波濤滾滾直奔向大海不回還。你可見高堂明鏡中蒼蒼白髮,早上滿頭青絲晚上就如白雪。人生得意時要盡情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黃金也還會再得到,煮羊宰牛姑且盡情享受歡樂,一氣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
    少年有為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範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並「好劍術」(《與韓荊州書》)。他很早就相信當時流行的道教,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自稱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好文)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唐·高適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宋·蘇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唐·李白無論生活是什麼模樣,最好的結果,就是變成一份自在。心靈達到自由的境界,身到何處,都是自由。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堪稱悟透生活的真諦。
  • 29.李白《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種奔放的豪情,這種狂逸的氣度,這樣一種胸中排山倒海一般的胸中的熱情,以及在詩中透露出來的那一絲一縷的略帶懷才不遇的怨憤,都如此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以一種異乎尋常的浪漫姿態,撲面而來,來到我們的面前。歷朝歷代不知有多少能人志士,為這首詩所震撼,也不知道有多少壯志未酬的人,在這首詩的面前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共鳴。《將進酒》,這本是樂府的古題,一般多用來借飲酒而抒發感慨人生苦短。
  • 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的豪氣感染了費胤斌創作的方向!
    光看這三方套印的品相,是不是已經被驚豔到了?而最後費老師還特地裝裱了一件鏡片,誰有緣收藏這三方佳作,費老師將在鏡片上題寫相應的跋文。組印「且放白鹿青崖間、我本楚狂人、千金散盡還復來」【邊款】1.《夢遊天姥吟留別》文。今刻李太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之句也,並錄全文遣興。丁酉冬日戒堂胤斌於南窗燈下。2.《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文。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最狂9句詩成千古絕唱
    賀知章第一次見他,說他是「謫仙人」,杜甫形容他: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李白不僅人狂,詩也狂。今天,小編總結李白最」狂「的9句詩,你被哪一句徵服了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上天造就了我成材,我就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了千兩黃金,也一定會再回來。這一句盡顯李白豪邁狂放之氣。老天造就了我,就一定是有用的。千百年來,當我們陷入人生低谷時,總會想起李白這句詩,然後重燃生活的希望。
  • 「今日對聯」173期,囊中無句還詩債,籃裡有魚換酒錢
    「今日對聯」174期徵稿出句:滿塢白雲耕不破;[宋]管師復對句:一潭明月釣無痕。[宋]管師復@徵集對句,在留言處投稿「今日對聯」173期出句:囊中無句還詩債(艾曉東)對句:籃裡有魚換酒錢(艾曉東)本期攝影
  • (娛樂圈耽文)CP是必逆的,反攻是不會的,真·狗糧散盡還復來!
    大家晚上好呀,今天小編來給泥萌推薦一本娛樂圈耽美文喲!喬求敏感到什麼地步呢,江展心帶他回了家,給他做了飯,但是他只敢吃麵前的飯和菜,筷子都不敢伸出去,因為他害怕江展心會因此討厭他把他丟出家門;他會半夜驚醒跑到江展心的房間,蹲在床邊看著江展心。日復一日的相處,喬求深深的依戀著江展心,離不開的感情慢慢變成了喜歡變成了愛。江展心發現自己也在相處中接受了有這樣一個人的存在,但是只能是喬求,不能是其他人。寵他、愛他、捧著他、容不得他受一點委屈。
  • 富人系列之心態:做到我對錢沒有興趣,堅信「千金散盡還復來」
    大家肯定都聽過某位富豪說的」名言「吧,我對錢沒有興趣,但我對花錢有興趣,沒錯,好像富人說話總是那麼不用負責任,好像就是正確的,不用太過嫉妒,或者太過火,富人之所是富人,是有道理的,他們的心態也是我們重要的學習目標,要堅信」千金散還復來「。
  •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以下引用詩人李白的著作一首:將進酒唐 · 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到底是「古來聖賢皆寂寞」還是「皆死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的《將進酒》讀來使人頗感痛快淋漓,酣暢如黃河之水奔湧迸發,不可遏止。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非常成熟,在同題作品中影響最大。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非常形象地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將進酒屬漢樂府舊題。將(qiāng),即請。
  • 會須一飲三百杯,「古代思聰」酒錢何處來?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像他這樣天天喝、月月喝、年年喝,到哪裡去弄買酒錢?想當初,以《飲酒》詩著稱於世的陶淵明,就是因為家貧不能買酒,才不得不「籬邊終日嘆空觴」。竇革在《酒譜》中說,陶淵明曾連續九天沒有酒喝,所以凡有人送酒給他,他都要摻上些水,以便多喝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