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麥兜動畫的觀眾,對於「搶包山」這個活動應該不陌生。在電影《麥兜故事》裡,講著一口潮洲風味粵語的黎根師傅,將香港長洲島的特色傳統民間競技「搶包山」傳授給麥兜。
「搶包山」是傳統節慶活動「太平清醮」中的一個重要民俗,「太平清醮」最初是由香港長洲島的廣東海陸豐籍居民舉辦,並於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的佛誕日舉行,為當地最大規模的傳統活動。
△2018年搶包山現場
相傳清朝中葉時,長洲島上發生嚴重的瘟疫,島上居民被傳染而喪生,故此到長洲北帝廟舉行醮會(祭祀活動的一種),並齋戒三天以示尊敬,瘟疫才得以消失。
從此之後,長洲島居民為了酬謝神恩,便在大街上巡遊驅趕瘟神,其後每年舉行,便成為「太平清醮」。
△「太平清醮」期間在長洲北帝廟前祭祀的神靈(圖片來源:ins@aitusk)
△「太平清醮」期間舞獅隊遊行、鑼鼓喧天,以示驅趕瘟神(圖片來源:ins@travelnphoto)
「太平清醮」期間,長洲北帝廟前會有三個掛滿蒸包的包山,作為供奉的祭品。包山上的蒸包名為「幽包」,是一種曾被用於供奉神靈的印有紅色「壽」字的蓮蓉包,又叫「平安包」。
包山高約13米,僅用竹棚搭成,每個包山掛上了18000個包子。因為包山的緣故,所以長洲「太平清醮」又名「包山節」。
△《麥兜故事》中的太平清醮搭建包山現場
△現實中的「太平清醮」搭建包山現場(圖片來源:ins@monchichitasting)
「搶包山」活動會在太平清醮的最後一晚舉行,在午夜零時,村長一聲號令後,參與者便會爭相爬上包山,盡其所能瘋狂搶包子。短短幾分鐘,上萬個平安包便被搶光,搶下來的包子會分派給其他島民,寓意著平安。
根據傳統說法,搶得越多和越高的包子,福運就越多,於是搶包山的人你爭我奪,甚至大打出手的情況並不少見。
△1950年代長洲搶包山的瘋狂現場
△1962年長洲搶包山的更瘋狂現場
在1970年代,有黑幫會藉由「搶包山」活動彰顯勢力。
在1978年的搶包山活動中,數百人沒有秩序地攀上包山搶平安包,而其中一座包山因不勝負荷而塌下,導致24人重傷。政府便因此禁止此項活動,同時除去了黑幫會藉由搶包山展示勢力的機會。
從此之後,「太平清醮」的搶包山環節改以分派形式,將平安包發給島上街坊。
△祭祀後的平安包會免費派發給島民,圖個好意頭
在此後的幾十年裡,越來越少年輕人知道長洲曾經有「搶包山」這項活動,直到2001年風靡全國的動畫電影《麥兜故事》上映,「搶包山」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2004年騰訊推出的《QQ堂》遊戲中,以「搶包山」為靈感的競技地圖,也成為不少玩家的心頭好。
△經典網遊《QQ堂》中的搶包山地圖
由於很多長洲居民十分懷念「搶包山」的熱鬧場面,同時為了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了解這項傳統民間活動,2005年政府決定令「搶包山」活動重現,但已經與原來的「搶包山」民俗不同。
為確保包山的安全,搭建架子時會將竹棚和不鏽鋼結合。每個包山只掛上9000多個塑膠仿真包子,包子不再是印「壽」字,而是印上「平安」二字,寓意沒有意外發生,一切平平安安。
△如今搶包山活動採用的是可循環使用的仿真塑料包
至於爬包山的參賽者,必須接受專業的攀包山和防墮安全訓練,並佩戴安全繩,而包山底部會鋪滿軟墊,安全措施更為完善。
此外,經過嚴格選拔後,每年只有12名參賽者獲準參與搶包山最後的決賽。
△為比賽專門搭建的包山,擁有完善的安全防範措施(圖片來源:ins@travelnphoto)
儘管參與活動的要求十分嚴格,但仍然沒有減低年輕人對搶包山的熱情。今年報名參加長洲搶包山比賽的人數就超過200人,是過去5年來最多的。
△2018年搶包山比賽現場
如今,「包山」上的平安包是使用塑料製作的,但是用於祭祀的包山一直都是堅持使用長洲本土製作的潮州蒸包。
從三十年前開始,長洲每年舉行「太平清醮」時用來供奉神靈的平安包,大部分都是由郭錦記餅店製作的。在「太平清醮」期間, 郭錦記餅店的創始人郭錦全和他的家人就需要製作大約二萬個平安包。
△郭錦記餅店平日也會出售不同款式的傳統唐餅(圖片來源:ins@lovepupu_)
由於「太平清醮」期間要齋戒,所以平安包的不會使用豬油或牛油製作,餡料主要是麻蓉、蓮蓉和豆沙。
值得一提的是,在節慶期間為了齋戒,長洲大部分餐廳只有素食供應,連島上唯一一家麥當勞也不例外,只供應香菇漢堡和薯條等無肉食物。
△郭錦記餅店的平安包蒸熟後會印上「平安」二字
郭錦記餅店的創始人郭錦全,來自廣東潮州,1973年在長洲島開了這家餅鋪,專做潮州大包。如今餅鋪已交給其兒子郭宇鈿打理。
放棄金融工作的郭宇鈿接手餅鋪後,著手革新餅鋪,與不同卡通人物合作,如去年「太平清醮」期間,就與Sanrio聯名推出限定版Hello Kitty、蛋黃哥、布丁狗「平安包」和掛飾。
△Sanrio×郭錦記餅店(圖片來源:ins@lovepupu_)
今年郭錦記餅店則找來蜘蛛俠和熊本熊推出聯名款,成功吸引年輕人對「太平清醮」的關注。而郭錦記餅店的平安包,亦成為遊客到長洲島必買的手信。
△蜘蛛俠×郭錦記餅店推出的平安包禮盒
△熊本熊×郭錦記餅店推出的平安包禮盒(圖片來源:ins@cocohui)
如今,長洲島的「太平清醮」節慶活動不只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憑藉獨特的風貌,被美國《時代周刊》雜誌網站評為「全球十大古怪節日 」之一。當然,這不單單是「搶包山」的功勞,吸引大批遊客夾道觀賞的「飄色巡遊」,也為「太平清醮」增添不少「古怪」的色彩。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在進行「搶包山」活動之前,長洲大街上就會有「飄色巡遊」。在鑼鼓喧天、金獅起舞的氛圍下,小朋友們會打扮成古今人物,站在高高的支架上沿著街道巡遊。
△為孩子做好了充足的防暑工作(圖片來源:ins@govnews.hk)
從前「太平清醮」的巡遊只是由當地居民帶著神祇的神龕,在島上的主要街道遊走一圈,以示諸神祝福蔭庇島上居民。直到1930年代,才從廣東引入了「飄色巡遊」。
「飄色巡遊」是將雜技、戲劇和裝飾造型工藝進行匯合,發源於廣州番禺區沙灣鎮一帶,又稱「沙灣飄色」,多在神誕或其它傳統節慶舉行。
巡遊時小孩裝扮成古今人物角色,站在附有支架的手推花車上,每輛花車都有一個獨立的故事主題,巡遊隊伍會穿梭長洲大小街道。
△1961年的「飄色巡遊」
如今,長洲島「飄色巡遊」的造型設計每年都會不同,人物角色多從民間故事取材,或模仿大眾熟悉的現代人物或卡通人物。這些「飄色小明星」往往成為遊客拍攝的焦點。
△2017的「飄色巡遊」小明星(圖片來源:ins@jevonsx)
雖然新式的「搶包山」競賽已經替代了傳統的「搶包山」風俗,但是「太平清醮」仍是長洲每年的盛事,而且近年延伸出的「攀爬嘉年華」等活動,更是吸引無數國內外的遊客前往參與。根據當地預計,今年將會有6萬人次到長洲參與「太平清醮」慶祝活動。
可以說「太平清醮」的傳承與創新,在保留和宣揚了傳統民俗文化的同時,也帶動本土經濟的發展,成為國內民俗節慶良性發展的成功案例之一。
如果本周去香港,不妨到長洲島體驗一下「搶包山」的樂趣。
2019長洲太平清醮
活動日期:5月9日至13日
地點:香港長洲島北帝廟遊樂場足球場
飄色巡遊:5月12日14:00-16:00
搶包山比賽:5月12日23:30 - 13日00:30
分發平安包:5月13日09:00
撰文 | 阿Sum
image | 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appledaily、hk01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請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C O N T A C T
zhichina@foxmail.com
商務合作及投簡歷請發郵件
☞ 推薦閱讀 ☜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發源於江南地區的小籠包,擁有幾種分身?
在最後的「生命裡」,他們接受了臨終關懷
北京的楊絮到底是哪兒來的?
點擊👇閱讀原文👇
快速獲取知中特集《幸會!鳩摩羅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