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唐僧取經為何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2021-01-08 逆風解語

唐僧取經,為何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少一難都不行呢?

在西遊記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剗盡,三三行滿道歸根中,菩薩細數唐僧師徒所受的磨難,發現還差一難,菩薩說,「佛門中九九歸真,聖僧受過八十難,還少一難,不得完成此數。"於是菩薩即令揭諦,飛雲一駕向東來,一晝夜趕上八大金剛,附耳低言,讓他們師徒再受一難。

於是便有了通天河老黿問壽數,唐僧忘記了承諾,老黿把他師徒三人盡數拋於通天河的故事。

為何師徒二人一定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呢?除了佛門九九歸真的道理外,還有何因呢?

一、小說以「九九八十一難」為內核,描繪了一個「取經的精彩故事」

《西遊記》之所以成書,就是因為有這九九八十一難的串聯。

唐僧取經的主線如同一根冰糖葫蘆,用一根竹籤串起了一個個故事,讓人們在吃這串「冰糖葫蘆」時,頓生酸甜可口之感。

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得到了各國人民的喜愛,著名導演張紀中曾翻拍過《西遊記》,並被讚譽為「東方的指環王」,無論外界把《西遊記》如何比擬,在中國人心目中,《西遊記》就是一部了不起的「東方巨作」。

法國當代文學家艾堡登曾這樣評價《西遊記》:沒讀過《西遊記》,就像沒有讀過託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

可見,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對於《西遊記》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

《西遊記》之所以如此精彩,其精彩的地方就來源於這「九九八十一難」,這些「難」中包括取經的艱辛,還有遇到的「妖魔」,當然還有路途的曲折……一部《西遊記》難關重重,正是因為有這些難關,才有了《西遊記》的精彩。

《西遊記》全書一共100回,從13回開始到第99回,都在敘述唐僧經歷的「磨難」,這都還撇去了唐僧的出世之「難」。

全書分成三個重要部分,第一個是孫悟空出世以及大鬧天宮,第二個介紹取經的緣由,以及唐僧的身世,第三個就是全書的重點部分了,唐僧西天取經,以及一路上的磨難。

可見書中把「重頭戲」集中在了唐僧取經的「九九八十一難」中,如果沒有這「九九八十一難」,就沒有《西遊記》的靈魂。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的重點人物,如果沒有「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跟隨唐僧的意義就失去了,至於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就不可能出現了,所以「九九八十一難」是這本書的必然情節。

二、關於「九九八十一難」的考證

《西遊記》不是最先提出「九九八十一難」的,根據考證,《西遊記》的成書,也經歷過一個「世代累積」的過程。

就像《三國演義》,也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它經歷了史書、傳說、話本、平話等一系列轉化,最後才成了後來大家看到的樣子。

《西遊記》成熟也與《三國演義》如出一轍,學者竺洪波在《四百年西遊記學術史》中列出了《西遊記》的成書歷程:史話記載——取經詩話——《唐僧西天取經》(隊戲)——《西遊記雜劇》——《西遊記》平話——《西遊記》詞話本——簡易《西遊記》小說——百回長篇巨帙《西遊記》。

經歷過這樣一個複雜的演變過程,帙卷浩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見《西遊記》的成書,不僅僅是唐僧師徒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此書也經歷了漫漫時光,才會聚沙成塔,成為一部有著豐富情節的「神魔」小說。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書籍的內容如何改變,其實從那些古代小說的窠臼裡,仍然可以看到生活的影子,比如《紅樓夢》,我們現在說它是一部反映明清生活畫卷的小說,可看看現在流行的那些「種田文」,又何嘗脫離了明清家庭小說的窠臼。

網絡上流行的「玄幻文」,如果脫去一層網絡小說的包裝,回歸實質又是不是一部「魔幻小說」呢?

胡適曾對《西遊記》中的「九九八十一難」的來源做過一個考證,他認為有四個來源。第一個來源於玄奘本傳;一個來源於南宋或者元初的話本;第三個來源於《華嚴經》的最後一部分;第四個就是來源於作者的想像力以及創造力了。

胡適的考證是近代中第一個對於《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的探討。

後來也有很多學者提出過「八十一難」的出處,當然對於「八十一難」的考證,各有說法,不一而足,這也正是《西遊記》的迷人之處,但凡一部長篇巨作得到了大家的爭論,那它一定有其獨特的魅力,《西遊記》就是這種獨具魅力的巨作。

三、佛教的意義表示

「九」的數象圖案在佛學、道學和《易經》裡的涵義可謂大同小異, 核心之點就是喻多, 喻至高境界, 喻功德圓滿。佛教有三十三天 (即忉利天) 、三十三身之說。

《西遊記》第99回:九九數完魔剗盡,三三行滿道歸根,從這個章回小說中就可以看出來,《西遊記》處處透露著佛教的思想。

唐僧師徒的最後一難,就是因為沒有完成九九歸真,觀音菩薩才追加了一難。《西遊記》裡的「九九歸真」,剛好安排在第99回之上,也讓這部小說的宿命感頓時加強。

吳承恩之所以要讓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 也是受著歷史上唐僧取經, 歷盡險阻的事實制約的, 而他因此也便可以盡情地去憤世嫉俗, 遊戲筆墨和借題發揮。

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 就是安排九九八十一難, 還會使全書一波三折, 波瀾起伏而使讀者享受到峰迴路轉, 一詠三嘆的閱讀快感。

《西遊記》為何要安排唐僧取經,孫悟空去保駕護航,這也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審美情趣,唐僧是佛門弟子,以肉身凡胎去對付妖魔鬼怪,始終會少了可信度,如果再加上一個精靈古怪的猴子,這個故事就多了幾分趣味。

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也讓故事變得更加豐滿與立體。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除,逆風解語

相關焦點

  • 唐僧師徒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而他成仙經歷了一千七百五十劫
    眾所周知,唐僧師徒領了如來佛祖法旨,西天取經,一路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經歷了重重困阻,種種考驗,終成正果,各成一佛,共計九九八十一難。但是有個人修煉成仙經歷的劫難比唐僧師徒還要多,一共經歷了一千七百五十劫。
  • 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唐僧自己都過去了嗎?最後一關通天河,太簡單
    現在說起西遊記大家都能說出來這裡邊自己最喜歡的一些情節,但是真要大家把唐僧師徒九九八十一難的名字估計很多人就做不到了,這個估計只有看過原著的人才能一一道來吧。但是觀音菩薩這個時候才發現這個取經路上發生了bug,在取經團隊離開靈山沒有多久發現他們只有80難,這距離九九八十一難少了一難啊。這可不行,這樣就讓他們回去那可和取經之前的約定不一樣,這樣回去的話可會讓人家非議的。八大金剛趕緊停下來,唐僧取經的事情還沒有玩呢,嚇得五方揭諦也是抓緊時間追上去傳達觀音菩薩的口令,。這八大金剛也是毫不猶豫,一腳就把唐僧師徒扔下去了。
  • 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有哪些是劫難是湊數的?
    西遊記的故事,家喻戶曉了,眾所周知,西遊記西天取經一共有九九八十一難,這九九八十一難,路程十萬八千裡,師徒四人走了整整十四個春夏秋冬。有人問到,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有哪些劫難是拿來湊數的?其中爭議最大的便是第四十三難,西涼國留婚。女兒國境內一片清朗,沒有任何妖怪,降妖除魔的孫悟空,在女兒國絲毫無用武之地,很多人第一次看西遊記時,未免會感嘆,女兒國一難,不是湊數的嗎?
  • 少年《西遊記》課 | 你知道有哪「九九八十一難」嗎?
    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的妖怪,前前後後只來了三十撥, 怎麼能算九九八十一難呢?誒,這兒就涉及到一個小知識,你知道嗎,「八十一難」可不是從取經才開始算的。「九九八十一難」的開端可比唐僧取經還要早呢。你要是不信,咱們就回到《西遊記》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剗盡,三三行滿道歸根》裡頭,來查一查九九八十一難這張總表。
  • 唐僧取經有「九九八十一難」嗎?杭州初中生手繪西遊歷險圖,結果令人驚豔
    除了電視劇版,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也是中小學生的必讀書目。所以,每每說起西遊故事,許多孩子都是信手拈來。大家都知道唐僧師徒4人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到真經的。可具體是哪些「難」,真的有「八十一難」那麼多嗎?今年暑假,杭州市文暉實驗學校的初一新生,重讀《西遊記》後,手繪「西天取經路線圖」,發現,書裡的歷險故事一張紙根本畫不下,「八十一難」果然沒水分——
  • 人生就像取經:不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都對不起你人世走一遭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關,簡單概括起來:做人就是一場取經的歷程。《西遊記》大家都看過,對其中的九九八十一難可能早已爛熟於心。其實人生也是如此,不經歷風雨又如何見到彩虹,沒有九九八十一難就對不起你人世走一遭。
  • 她拍出了最經典的「西遊記」,卻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
    這版《西遊記》從1982年春節開機,歷經6年才拍完,經歷了停拍、資金斷供,坎坷程度堪比戲裡取經之路的九九八十一難。特效難今天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的觀眾,可能很難想像,在80年代的中國要拍一部神話電視劇有多困難。什麼都是頭一遭。80年代初,熒幕上熱播的是美國的《加裡森敢死隊》和日本的《阿童木》,但是我們自己的電視劇,幾乎沒有。
  • 高燃古風歌唱盡「九九八十一難」,讓你重溫《西遊記》文學經典
    同時也是以西遊記原著為題材的原創中文歌曲,由虛擬歌手樂正綾(和聲洛天依)為大家呈現,當時的視頻中所有角色都有不同的V家的虛擬歌手和歌曲創作staff扮演。後來,這首歌被眾多網友翻唱。我們今天推薦的版本是滿漢全席音樂團隊男生組合的特曼、裂天和小魂翻唱的版本。
  • 長大後才知道原來《西遊記》中的九九八十一難,這一難最難過……
    堪稱經典的《西遊記》小時候看《西遊記》感覺是驚險刺激神奇,還略帶一絲對妖魔鬼怪的恐懼感。說實在話,那時候關注猴子要遠遠高於關注唐僧的多。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關都歷經磨難千辛萬苦。直到師徒四人來到女兒國,終於可以不用打妖除魔,師傅也不用再被妖怪抓走了。只要唐僧拒絕了美麗痴情女兒國國王的愛戀之情,這一關就會輕鬆過去了。
  • 《西遊記》唐僧四人取經成功後,封號分別是什麼?有什麼寓意?
    《西遊記》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著作,86版的《西遊記》更是經典,其中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是眾多版本中的大佬。司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而取經後師徒四人加上白龍馬,被封了什麼封號呢?唐僧:旃檀功德佛。
  • 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唐三藏終於躲過一劫,卻錯過了一生
    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看似最簡單的一劫卻是最難的一劫,孫悟空都幫不了。西遊記當中唐僧從東土出發,一路到西天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一路妖魔鬼怪,風吹雨雪,從未動搖過唐僧的決心。但是到西梁女國時候,最無聊的一集卻是所有人都無奈的一集。
  • 別人家的暑假作業:杭州一中學初一新生手繪「九九八十一難」
    流水的暑期檔,鐵打的《西遊記》。今年暑假,你家娃看《西遊記》了嗎?除了電視劇版,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也是中小學生的必讀書目。所以,每每說起西遊故事,許多孩子都是信手拈來。大家都知道唐僧師徒4人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到真經的。
  • 杭州初中生手繪「九九八十一難」,太驚豔!
    除了電視劇版,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也是中小學生的必讀書目。所以,每每說起西遊故事,許多孩子都是信手拈來。大家都知道唐僧師徒4人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到真經的。可具體是哪些「難」,真的有「八十一難」那麼多嗎?今年暑假,杭州市文暉實驗學校的初一新生,重讀《西遊記》後,手繪「西天取經路線圖」,發現,書裡的歷險故事一張紙根本畫不下,「八十一難」果然沒水分——
  • 女兒國的確是唐僧在西天取經途中最難通過的一劫
    在求取真經的途中,唐僧師徒五人可謂歷經艱難險阻,不斷降妖除魔才終於抵達大雷音寺。期間,既有天界的珍禽異獸幻化下來為禍的,又有凡界的山妖鬼怪成精出來搗亂的。就這樣熙熙攘攘一路走來,他們才求得真經並且修成正果。少時看《西遊記》,對於「三打白骨精」、「大戰紅孩兒」、「剿滅獅駝嶺」、「四探無底洞」、「大鬧黑風山」等情節都非常熟悉,也對歷經的九九八十一難記憶猶新。
  • 《西遊記》中最後一難為何是白字經書?真相暴露出了燃燈佛的野心
    《西遊記》中最後一難為何是白字經書?真相暴露出了燃燈佛的野心!先從觀音菩薩給孫悟空的許諾說起。此前,觀音菩薩給猴哥的許諾是:【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觀音雖是西天的實權人物,但畢竟不是一把手,說話留有餘地,伸縮性很大,至少表面上看並不光鮮。
  • 《西遊記》裡的唐僧,根本沒有去西天取經
    說什麼「這一去,定要到西天,見佛求經」,也不過是一句響亮的口號罷了。其實,他根本沒有做好準備。 3我當年看小說的時候,就一直覺得,《西遊記》不像是電視裡演的那樣,講一個西天取經的故事。所謂的「九九八十一難」,說的不就是一個人修行的過程麼。後來我才知道,這樣的說法在學術界,其實已經有了很多定論。甚至還有另一種更極端的說法。從來沒有什麼孫悟空,也沒有什麼西天取經,師徒五人,其實只有唐僧,其他四個,都是唐僧的心魔。
  • 西遊記有三位美女真愛唐僧:老鼠精,女兒國國王,玉兔精!
    西遊記中,孫悟空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但是作為西天取經的關鍵先生,唐僧也是非常關鍵的人物,或許他不是西遊記這個故事的第一主角,但是在金蟬子的故事或者說靈山的故事中,他能成為第一主角。說到唐僧的身世,不能從長安城說起,而是要從靈山說起,唐僧是金蟬子轉世,他為何會轉世,按照三界流傳的說法包括如來佛自己的話語可以得知,當年金蟬子在如來佛將佛法的時候打瞌睡,走神開小差,所以被貶去東土大唐,受盡磨難。
  • 《西遊記》裡唐僧取經成功的真相:最「無用」的人,往往最厲害
    「唐僧騎馬咚裡個東,後面跟著個孫悟空……」《西遊記》的故事可謂老少皆知,從東土大唐到西方極樂世界,路途是十萬八千裡,經歷的是九九八十一難,可謂險象叢生,驚悚異常。我說你取經還滿三途業,擺尾搖頭直上天。」別人看不出,唐僧卻明白:因為八戒這個活寶,漫漫取經路才有了樂趣。對於這樣一個智者,唐僧給予了他最大限度的寬容。
  • 當佛系唐僧成為傳奇偵探,西遊記煥發新奇光彩!
    不論是《西遊記》的原著小說,還是《西遊記》的改編影視劇,最令讀者觀眾鬱悶、生氣,甚至忍不住想拍桌子叫罵的人物,一定是唐僧!唐僧作為西行取經的第一人,應當有著作為領隊的智慧、博愛與勇敢。然而,在《西遊記》中的唐僧,集合了迂腐、懦弱、糾結、糊塗等等負面元素。
  • 《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
    第一難 金蟬遭貶這一難是取經的開始。唐僧原本是如來佛祖的二徒弟,名喚「金禪子」;因其驕傲自滿(不聽說法、輕慢佛教)而被如來佛祖貶去真靈,轉生東土成為凡人。第五難:出城逢虎講唐僧取經心切,慌慌張張的抹黑帶著兩名御賜的隨從西行,遇到山嶺崎嶇路段,不小心失足掉進坑坎裡,被老虎精寅將軍的手下妖邪抓進洞裡。第六難:落坑折從講落坑後,兩個隨從被老虎精寅將軍隨後到來的朋友野牛精、熊罷精等妖精活活剖腹剜心,剁碎分吃,唐僧因本性元明,妖精們不敢吃,後被太白金星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