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為何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少一難都不行呢?
在西遊記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剗盡,三三行滿道歸根中,菩薩細數唐僧師徒所受的磨難,發現還差一難,菩薩說,「佛門中九九歸真,聖僧受過八十難,還少一難,不得完成此數。"於是菩薩即令揭諦,飛雲一駕向東來,一晝夜趕上八大金剛,附耳低言,讓他們師徒再受一難。
於是便有了通天河老黿問壽數,唐僧忘記了承諾,老黿把他師徒三人盡數拋於通天河的故事。
為何師徒二人一定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呢?除了佛門九九歸真的道理外,還有何因呢?
一、小說以「九九八十一難」為內核,描繪了一個「取經的精彩故事」
《西遊記》之所以成書,就是因為有這九九八十一難的串聯。
唐僧取經的主線如同一根冰糖葫蘆,用一根竹籤串起了一個個故事,讓人們在吃這串「冰糖葫蘆」時,頓生酸甜可口之感。
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得到了各國人民的喜愛,著名導演張紀中曾翻拍過《西遊記》,並被讚譽為「東方的指環王」,無論外界把《西遊記》如何比擬,在中國人心目中,《西遊記》就是一部了不起的「東方巨作」。
法國當代文學家艾堡登曾這樣評價《西遊記》:沒讀過《西遊記》,就像沒有讀過託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
可見,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對於《西遊記》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
《西遊記》之所以如此精彩,其精彩的地方就來源於這「九九八十一難」,這些「難」中包括取經的艱辛,還有遇到的「妖魔」,當然還有路途的曲折……一部《西遊記》難關重重,正是因為有這些難關,才有了《西遊記》的精彩。
《西遊記》全書一共100回,從13回開始到第99回,都在敘述唐僧經歷的「磨難」,這都還撇去了唐僧的出世之「難」。
全書分成三個重要部分,第一個是孫悟空出世以及大鬧天宮,第二個介紹取經的緣由,以及唐僧的身世,第三個就是全書的重點部分了,唐僧西天取經,以及一路上的磨難。
可見書中把「重頭戲」集中在了唐僧取經的「九九八十一難」中,如果沒有這「九九八十一難」,就沒有《西遊記》的靈魂。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的重點人物,如果沒有「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跟隨唐僧的意義就失去了,至於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就不可能出現了,所以「九九八十一難」是這本書的必然情節。
二、關於「九九八十一難」的考證
《西遊記》不是最先提出「九九八十一難」的,根據考證,《西遊記》的成書,也經歷過一個「世代累積」的過程。
就像《三國演義》,也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它經歷了史書、傳說、話本、平話等一系列轉化,最後才成了後來大家看到的樣子。
《西遊記》成熟也與《三國演義》如出一轍,學者竺洪波在《四百年西遊記學術史》中列出了《西遊記》的成書歷程:史話記載——取經詩話——《唐僧西天取經》(隊戲)——《西遊記雜劇》——《西遊記》平話——《西遊記》詞話本——簡易《西遊記》小說——百回長篇巨帙《西遊記》。
經歷過這樣一個複雜的演變過程,帙卷浩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見《西遊記》的成書,不僅僅是唐僧師徒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此書也經歷了漫漫時光,才會聚沙成塔,成為一部有著豐富情節的「神魔」小說。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書籍的內容如何改變,其實從那些古代小說的窠臼裡,仍然可以看到生活的影子,比如《紅樓夢》,我們現在說它是一部反映明清生活畫卷的小說,可看看現在流行的那些「種田文」,又何嘗脫離了明清家庭小說的窠臼。
網絡上流行的「玄幻文」,如果脫去一層網絡小說的包裝,回歸實質又是不是一部「魔幻小說」呢?
胡適曾對《西遊記》中的「九九八十一難」的來源做過一個考證,他認為有四個來源。第一個來源於玄奘本傳;一個來源於南宋或者元初的話本;第三個來源於《華嚴經》的最後一部分;第四個就是來源於作者的想像力以及創造力了。
胡適的考證是近代中第一個對於《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的探討。
後來也有很多學者提出過「八十一難」的出處,當然對於「八十一難」的考證,各有說法,不一而足,這也正是《西遊記》的迷人之處,但凡一部長篇巨作得到了大家的爭論,那它一定有其獨特的魅力,《西遊記》就是這種獨具魅力的巨作。
三、佛教的意義表示
「九」的數象圖案在佛學、道學和《易經》裡的涵義可謂大同小異, 核心之點就是喻多, 喻至高境界, 喻功德圓滿。佛教有三十三天 (即忉利天) 、三十三身之說。
《西遊記》第99回:九九數完魔剗盡,三三行滿道歸根,從這個章回小說中就可以看出來,《西遊記》處處透露著佛教的思想。
唐僧師徒的最後一難,就是因為沒有完成九九歸真,觀音菩薩才追加了一難。《西遊記》裡的「九九歸真」,剛好安排在第99回之上,也讓這部小說的宿命感頓時加強。
吳承恩之所以要讓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 也是受著歷史上唐僧取經, 歷盡險阻的事實制約的, 而他因此也便可以盡情地去憤世嫉俗, 遊戲筆墨和借題發揮。
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 就是安排九九八十一難, 還會使全書一波三折, 波瀾起伏而使讀者享受到峰迴路轉, 一詠三嘆的閱讀快感。
《西遊記》為何要安排唐僧取經,孫悟空去保駕護航,這也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審美情趣,唐僧是佛門弟子,以肉身凡胎去對付妖魔鬼怪,始終會少了可信度,如果再加上一個精靈古怪的猴子,這個故事就多了幾分趣味。
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也讓故事變得更加豐滿與立體。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除,逆風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