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有故事的人」 遇見 ▲ 就不再錯過
「薦歌」▼
藝仔:當初聽聞星爺要拍《美人魚》,我就想,莫非跟金城武與鍾麗緹演的《人魚傳說》那種差不多嗎?
直到這款海選海報發布
▼
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迪士尼的《小人魚》
▼
臥槽~星爺要整動畫片?
當然事實是,不是動畫片。那為什麼他要拍一部童話片名的片子?
曾經有人說過,周星馳只有兩個年齡:一個是5歲的小男生,一個是100歲的老人家。
一方面似老者般通透,一方面如孩童般單純。
其實這種情愫,在《長江七號》裡面可以充分的感覺到。儘管他把所有的表現機會留給「兒子」來演繹,他演「老爸」,但是每一個看過電影的人,都說這個「老爸」很可愛。
據說48小時《美人魚》票房破六億,每天的排片佔比/票房佔比/票房產出/上座率,都是春節檔第一名。
前天年初一,一朋友發信息說,藝仔咱們去看《美人魚》吧,我說好呀。但是打開手機買票,發現真的是一票難求,僅有的場次也排到了晚上23點以後。
對於評價來說,喜愛的自然是很愛,不愛的卻也直接表明了立場。
如同「毒舌電影」的Sir所說,「一星」一般代表無可救藥的爛片,但說「美人魚」是爛片,Sir絕不同意!我也不同意!
Sir說,對周星馳而言,這只是一部「習作」,但在目前的華語喜劇領域,仍不失為一部傑作。
不是最好的周星馳,是今年賀歲檔最好的選擇。
先前鳳凰網記者採訪周星馳,讓他評價這部電影,他說他對自己的所有作品都不滿意。
我可以理解為,他對自己的不突破不滿意,對自己的一貫如此不滿意,畢竟要適應這個市場,就得商業化,利益化,但是似乎很多時候,他依舊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但是不是又表明了,星爺就是這樣的堅持自我,又具有批判精神。
無釐頭的傳統港式喜劇橋段
▼
他拍的電影
用「鹹魚」致敬"鹹魚"
▼
他演的電影
▼
他拍林允暗殺鄧超
下毒,海膽,魚骨刀
用盡各種方法都反彈回自己身上
▼
他拍《功夫》
他讓林子聰幹掉包租婆
最終暗器都扔到阿星自己身上
▼
有人說,這不就表明周星馳"江郎才盡"了?越來越沒有笑料了?
之前我看周星馳的戲,滿滿都是「哈哈哈」,可是如今,我再也笑不出來了,甚至最後還會為之哭泣。不是因為他沒有"料",是因為我們懂得了人生的殘忍。
就好比之前有人說,如果請六小齡童上臺,不就揮舞一下棒子,有什麼新鮮的呢? 於是就有網友說,就愛看章老爺子的棒子,哪怕
可是對於周星馳,無論他拍的電影笑料是1還是100,我都會看,因為,他從來都是他自己,他從未改變。
我看到「美人魚」官方發布了這幾天的幾則票房海報,又是滿滿的童話風!
電影中,鄧超要走,林允說,不如我唱首歌給你聽。
這根本就是哄小孩的方法啊!成年人根本不會用啊!但是周星馳就用這樣的方式在電影中呈現。
林允真唱了。
鄧超不僅聽了,還一起入戲,互飆高音。
所有的觀眾都被感染了。
年過50歲的中年男人,大家都在成人世界裡爭權鬥富,他似乎還在迷茫的童年世界裡找不到出口,從來沒有沾染上中年男人的絲毫猥瑣氣。
還記得《功夫》裡,他被打得半死時,用血在地上畫出的棒棒糖。
最後變回孩童時期,也是滿滿的童真。
再如《兒歌三百首》最終化為降魔寶典。
童年時代父愛缺失一直是周星馳的遺憾,也成為拍攝《長江七號》的動機。
「如果我做一部卡通片出來,你會去陪我看一次嗎?」
「我爸爸說會陪我看一次的,我非常期待。」
李安曾評價周星馳的電影是——「小孩子的東西」
當時被一些「不明真相」的媒體曲解成貶義。
事實上,這是一個導演對另一個導演的至高尊敬。
一個被千錘百鍊過的成年人,還能保有原來的天性,用一個小孩子的視角去看世界。
這,難道不是最難最珍貴的?
要不然,李安也不會說——所以周星馳,我是很佩服的。
而在《美人魚》,我們又看到了他對童真的執著。
電影緣起,《美人魚》故事,就是因為他從小生活在有海的地方,對海洋有幻想。
當初看到這幾款手繪海報,覺得好像跟我們平常看到的海報很不一樣耶,忽然想起我們兒時畫的畫,不就是這樣嘛,非童心不能製造。
當年周星馳攜《長江七號動畫版》導演袁建滔來京,接受騰訊娛樂記者專訪。周星馳是這部動畫片的監製,同時也是編劇之一。袁建滔為該片導演,此前曾則拍出過備受好評的《麥兜》系列。
在被問及年屆五十,是否還葆有童心時,周星馳回答:「我可以說除了童心什麼都沒有了。」
袁建滔更不失時機的嘲笑周星馳說:「他太幼稚了。」
兩人輕鬆的神態表明合作愉快並非虛言。
連鄧超都被成功「洗腦」:沒有童真的人做不了喜劇
那麼問題又來了,星爺的童真從何而來?
他為什麼堅持拍「小孩子」的電影?
這個得從「李小龍」說起,我們都知道,「李小龍」是星爺的偶像,而星爺很多電影中的人物設定和場景橋段,無不有"李小龍"的影子。看到影評人@泉的向日葵 在毒舌電影中的一篇解讀,甚是精妙,分享給大家。
已下部分摘自:毒舌電影(ID:dsmovie)
原文連結:http://dwz.cn/dsdyzxc
作者:泉的向日葵
已獲授權轉載
現今華語功夫世界,誰是最強者?
成龍、甄子丹、李連杰、吳京,甚至是——張晉。
這個問題,或許很難定論。
但把時間往回倒撥40幾年,它只有一個答案——李小龍
總是有人跑來問我:「李振藩,你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我說:「噢,如果我告訴你我很厲害,也許你會說我在吹牛。但是如果我告訴你我並不厲害,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謊。」(If I tell you I'm good, probably you will say I am boasting. But if I tell you I'm no good, you know I am lying.)這是李小龍的名句。
那麼,當我們說李小龍厲害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呢?
比如說:
在他短暫的功夫電影生涯中,只主演過四部半功夫電影。但這四部半電影,令到嘉禾公司站穩腳跟,稱雄影壇二十多年。也令到中國功夫揚威國際,世界各地包括非洲都有他的崇拜者。
——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特刊
其運拳速度,強大的爆炸力,以及千變萬化但又自然流暢的變招反應,是在銀幕上無人可以模仿的。
就這些?
回到真實的歷史是,當這個30歲的精瘦青年回港時,他身上還充滿太多不確定。
據說,《唐山大兄》後期國語配音期間,每當李小龍為自己配尖叫,身邊人都會看熱鬧般的爆笑。
《唐山大兄》
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獨特的表現方式火了。
快如閃電的連環三腳,凌空一腿、配上嘯叫,每一擊都加速燃燒著觀眾的荷爾蒙。
之後兩年,他更是用超負荷的訓練與對武術癲狂的追求,向體能和視效奇觀衝刺。
《精武門》
《猛龍過江》
《龍爭虎鬥》
他是截拳道創始人。
維基這麼解釋:
汲取並融合各國各式武術;以詠春拳為武學核心及發展的武學根基,另兩大技術骨幹為拳擊與擊劍……
乍看上去,也沒什麼特別的對不對?
不就是博採眾家之長嗎?
但語文老師一直教育我們,閱讀要特別注意開頭和結尾。
請注意,那段話的結尾是什麼——
以道家老子的哲學思想為根基!
李小龍是怎麼用道家思想闡述截拳道的呢?
道的海納百川以順、謙、虛、靜為基礎。這些在很多時候都可用一個字表達出來:「空」。
一個一心求真的人,是不會任何形式所縛的,他只存在於「真」之中。任何實用或適合於你的技術,都可以稱之為截拳道。
一張圖總結:
以無限為有限
以無法為有法
換成通俗點的比喻,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像水一樣
那麼問題來了:
徹底掌握截拳道技法之後,是不是就可以成為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功高手了?
並不!
在李小龍心裡:
搏擊的目的,是把自己的體能和精神推向極限,是武學的修為,而不是殺人的伎倆。
習武,修道,最終是為了不殺。
遺憾的是,在李小龍那個年代,他憑拳腳打下天下,讓世人看到刺激的廝殺。
人們卻選擇性忽略了他每次殺人後,震驚痛楚的眼神。
本來,李小龍是有機會講出他以殺止殺的思想,那就是《死亡遊戲》。
還是來自維基:
《死亡遊戲》的最初靈感來自佛教典故「七級浮屠」,講述一位絕頂高手,為了奪取傳說中的稀世珍寶而獨闖七層寶塔。
經過連場激戰後到達塔頂,豈料藏寶匣內沒有稀世珍寶,只有一張紙,上面寫著:「生命是一段等待死亡的歷程」。
眼見世間再無對手,高手感到孤寂和失落,並悟出縱使天下無敵,都要敗在死亡之下的道理。遺憾的是,他意外身故,未能完成將這一思想傳遞出去。
而李小龍逝後——
成龍、李連杰、甄子丹。
無論他們的招式多麼漂亮,卻總是形達意難至。
甚至真實武藝最接近的甄子丹,在《葉問2》中極力擴大宣洩民粹民族主義情緒,只為博得打雞血式的叫好。
聽聽李小龍是怎麼回答?
有次訪問中,記者問:你認為你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呢?
李小龍答:我認為呢,我是人類。我不想文縐縐地說「孔子曰」,但「天下只一家」,只是每個人都很不同而已。
荒謬的是,在華語影壇,領悟到李小龍功夫大義思想,並在電影中傳達出來的,卻是一個喜劇演員。
是的——
周星馳
星迷們都知道,周星馳的偶像是李小龍。
從9歲那年他徹底迷上《唐山大兄》那刻起,這愛延綿了幾十年,進而定下當武師或演員的人生方向。
死黨李健仁(「如花」)曾在一次採訪中回憶——
他喜歡每天在家裡很小的房子,都是一個人登著那麼小的電視機,看李小龍
還有他的拳很快,我們念書的時候都叫他綽號——小龍
做了演員後,周星馳把自己對李小龍的愛放進電影。
只要逮到機會,就一再展示身手。
《逃學威龍》的高踢腿,沒用替身一遍過,就曾讓導演陳嘉上驚嘆不已。
李小龍經典的雙截棍,周星馳在《賭俠》和《武狀元蘇乞兒》戲仿過。
《賭俠》
《武狀元蘇乞兒》
《食神》致敬了《精武門》的太極雲手。
《少林足球》除了海報。
還特意調教形似李小龍的陳國坤,身穿經典黃色連體服。
甚至借對白道出對李小龍的懷念:
不要緊,你只是人離開,精神永遠都會在這裡。
2004年的《功夫》,他再次表示——
是為了向童年的偶像李小龍致敬,向童年時代致敬。
在《功夫》最後,被打通任督二脈的周星馳,赤裸著精壯的上身,活脫脫李小龍再生。
我想,這是他夢寐以求的風景。
變成功夫大師的他,打架兩度用上踩腳趾。
第一次:
第二次:
火雲邪神說:「小孩子打架才用這招。」
小孩子?
174的李小龍在《死亡遊戲》裡面對戰218的賈巴爾時,就用了踩腳這招。
隨後,徹底擊敗了火雲邪神,他把惡毒的暗器拔掉毒刺,化為佛蓮,當成玩具賞玩。
記不記得開篇李小龍說的:搏擊的目的,是武學的修為,而不是殺人的伎倆
周星馳曾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
你學會如何去打,然後學習如何不去打。學習如何去打,最終是為了避免打這種暴力。
You learn how to fight, then you don't have to. To learn how to fight, ultimately is to avoid this kind of violence.這就是李小龍所謂的拳道:並非(僅僅是一種)傷殘之法,「而系一大道,一種朝向生命真諦追尋的坦蕩大道。」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童真才是最強的原力。
記得當時《功夫》剛出來的時候,大家覺得跟周星馳以前的電影不一樣,不那麼好笑了,也沒了深度。然而國外對《功夫》的評價非常高。包括斯派克李,在紐約大學教了15年電影,每個從他手下畢業的學生都會收到一份必看電影清單,裡面就有周星馳的《功夫》。
我終於明白,周星馳能無敵,無釐頭只是他的表象,而他把對於武學的修養和人生的感懷全部通過電影來表現,又始終擁有一顆「赤子之心」,這才是他牛逼厲害的地方,所以無可取代。
《中國功夫史》主編李小飛在《美人魚》影評中寫到:
在一次著名的訪談中,柴靜問周星馳:很多人都覺得你是個可以輕易得到一切的人,可是你好像自己不這麼認為。
周星馳說:我的人生是徹底失敗了,如果生命可以重來的話.
想到了這些,再看《美人魚》,你會感到悲涼,又感到尊敬:一個相信童話信仰愛情的人,最終孤獨終老。一個孤獨終老的人,他沒有玩世不恭,他依然在電影裡歌頌童話,歌頌愛情。
而我想說的是,一個擁有童真的喜劇之王,永遠不會老。
正如傳聞一個女記者採訪完周星馳,請他在一張照片背後寫一段話留念。據她回憶,有那麼一刻,周星馳露出難過的表情,然後歪歪扭扭地寫下了這幾個字:「為什麼堅持,想一想當初。」
不管這個消息是真是假,我看到的星爺,確實堅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很多人問我,藝仔你為什麼要叫「仔」。大概大家都忘了,星爺在最初的幾部喜劇裡,叫「星仔」。
大家都知道,他曾經有過幾段感情。羅慧娟曾經說過,搞不明白為什麼她對周星馳一片痴心,想跟他結婚生子,周星馳卻當她神經病。周星馳的《西遊降魔》,其中舒淇對文章說了同樣的話,而文章的回答是:「神經病!」 以此紀念娟妹。
如今娟妹早就不在了,其他的幾位前任也有了家室。他們都長大了,只有他還活在孩童時期,孤獨一人。在成年人的悲慘世界裡,用童真敘述童話般的美好。
宋冬野在那首並不那麼廣為人知的《夢遺少年》中,半是迷幻半是混不吝地唱道:「昏睡的頑童,夢就像烈酒」。
對於星爺的《美人魚》來說,這句話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貼切。
為什麼前段時間我們對六小齡童的那個廣告視頻感觸那麼深,又對他是否上春晚那麼的激動,因為這些都源自我們的童真啊!
我願在星仔的電影裡,重拾我的童真,也永遠不會看到他老去,因為他的童真無敵!
▼隨意打賞
回復「翻唱」 聽藝仔吼一把
個人微信 38153085 談合作︱談人生
若我不再更新公眾號 願你我因緣長留於心
喜歡文章請隨意分享
轉載請後臺回覆:轉載
(๑• . •๑)
有故事的人 都會點「閱讀原文」
若喜歡本文
點一下底部廣告免費打賞以資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