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提到中國肇慶,很多外地人腦海裡馬上浮現的就是:七星巖、鼎湖山,這兩大最有名的景點,簡單的認為,肇慶就只是一座山水城市而已,就這樣的印象一直延伸...其實,您真誤解了肇慶!
肇慶,可是座嶺南名郡,先後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中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城市和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等稱號,由於是中國四大名硯之首端硯的產地,故有「中國硯都」之稱。2012年,肇慶市被評為「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肇慶,絕非只是一座簡單的山水城市,不信,你看。
廣府文化指以廣州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為通行範圍的粵語文化。經近年專家、學者考證確認,自公元前106年起,廣信作為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前後歷經300多年,被譽為「嶺南古都」,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的最早發祥地。廣信(今肇慶封開),是古代兩漢時期的交州首府,也是廣東廣西的得名地(廣信以西為廣西、以東為廣東)
包拯是北宋名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位清官,他因整頓吏治、懲治貪官、解除民困而被稱為"包青天",後世則敬稱他為包公。包拯在42歲(公元1040年)時做了端州的知州,這是他第一次擔任州一級的行政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市長一職。而這個端州,也就是今天廣東省的肇慶市, 那一年,一鳴驚人、他因整頓吏治、懲治貪官、解除民困而被稱為"包青天",也從此開始了飛黃騰達的仕途,後世則敬稱他為包公。
1956年,全國人大一屆三次會議批准鼎湖山為國家自然保護區。鼎湖山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桫欏是冰川時期遺留下來的「活化石」,尤為珍稀,被人們稱為「綠色寶庫」、「活的自然博物館」,也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對研究全球氣候生態演變有很高的價值。1979年1月17日,國務院批准鼎湖山加入世界自然保護區網,從而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和生物圈》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大斑石,一名嵐岡山,位於肇慶市封開縣杏花鎮。據《太平寰宇記》云:「其石五色,故曰斑石」。山高191米,長1350米,橫斷面寬600米,佔地81公頃。完整無縫,一石成山,雄踞南天,為亞洲之最,譽稱「天下第一石」。春夏間,流泉飛水,傾珠瀉玉而下,尤為壯觀。遐邇聞名的杏花雞、杏花銀梨和白馬茶,就是這一帶的特產。
1984年6月21日,封開縣江口鎮府、縣建委等24個單位捐資在江口鎮的江濱公園興建北回歸線標誌塔,為國家大陸第一座北回歸線標誌塔。塔高15米,塔身4條斜柱支承,正面向南,4柱分置於東南、東北、西北、西南四個方位。最頂部是一個10釐米的園孔,供太陽直射校驗。夏至日(6月21日)北京時間12時34分太陽直射塔頂,人立其中,沒有影子,是為奇觀,許多旅遊者在這天來此拍照留念。
肇慶,最早的端硯生產地和採硯石坑。端硯,中國四大名硯之首,因產於古端州(今肇慶)而得名。端硯生產始於初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國內聞名,揚名和暢銷日本和東南亞一帶。城區東郊的下黃崗村,是端硯生產的發祥地。該村能工巧匠眾多,世代相傳。工藝精湛,所產端硯,既具民族風格,又有地方特色。
廣寧竹子,久負盛名。該縣綏江兩岸,山巔竹林茂盛,青翠欲滴。種類、面積、產量均居全國各縣之首。廣寧竹子產品早已飲譽海內外,其纖維在竹類中最好、材質柔韌,遠銷省內外、港澳和東南亞地區,有「正江竹蔑」之稱。
國內外罕見的可直接飲用的天然高溫礦泉水,於1988年由肇慶懷集縣最先開發,成為我國目前(20世紀90年代)唯一一種可以直接飲用的高溫泉礦泉水。該礦泉位於綏江上遊鳳崗鎮的燕峰山中,泉水動態變化小,未受任何汙染,衛生條件好,泉流終年不斷,水溫62-65度,無色無味、澄沏,物理性質良好。可以直接飲用,對人體有保健作用,並可預防心血管病和關節炎,調整人體神經功能,增強體質,還可治療皮膚病。
慶雲寺,是嶺南佛教四大名剎之一,明崇楨九年(1636年)在蓮花庵原址擴建而成。光緒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壽誕,敕賜「萬壽慶雲寺」木匾和「龍藏經」,並進行修葺。民國早年,孫中山先生到慶雲寺遊覽,並在飛水潭遊泳。寺內現存珍貴文物很多,有舍利子、佛經、慈禧匾等。是全國重點開放的142間寺廟之一。一年四季,朝拜的僧尼、信徒與遊客雲集。
龍母祖廟,座落在德慶縣德城鎮東50公裡的悅城鎮,正當悅城河出口。後靠五龍山,山勢蜿蜒起伏,向祖廟延伸,似是五龍護珠;廟前煙波浩渺,江水洄瀾,左右有青旗山和黃旗山隔江夾峙,兩相拱衛,景色優美,氣象萬千。現存的祖廟,是清光緒年間重建的。被譽為南方低水地區古建築之典範。古建築學家龍慶忠教授說它是「古壇僅存」,「古建築瑰寶」。
德慶三元塔,座落在德城鎮東面白沙山,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為樓閣式的磚砌寶塔。平面八角,外觀九層,內分十七層。塔高40.9米,底徑11米,壁厚3.8米,用花崗巖石砌底座。經歷了近400年的風雨侵蝕,至今仍色澤鮮明,光潔如昔,故有「只新不舊」之美譽。被當今古建築界列為我國「古塔四絕」之—,譽之為「常新之塔」。
廣東現僅有的完整古城牆,位於肇慶市區內,始建於宋代,擁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城牆兩側磚砌,中間夯土,外圍共有28個城垛(敵臺)。城磚規格達40多個品種,是歷史上多次修葺的見證。
建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遊覽肇慶七星巖,其中為星湖風景區題問賦詩的也不少,但最早為七星巖題詞的,是朱德同志。1959年2月,朱德委員長視察廣東,17日暢遊七星巖,並為七星巖風景區題寫「七星巖」3個字,隨後,肇慶地委負責人指示有關部門把朱德委員長親筆題寫的「七星巖」3個剛勁有力的大字,鑲嵌在剛建成不久的七星巖牌坊上。從此,有朱德同志題詞的星巖牌坊,成為肇慶人民最感自豪和最熟悉的地方。
而葉劍英元帥也在遊覽肇慶七星巖時寫下 「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
首屆亞洲龍舟錦標賽於1994年6月24日在肇慶星湖開幕,宣告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體育項目龍舟競渡,跨進國際競技體育的行列。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中國臺北、香港、澳門、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龍舟隊參賽。比賽結果,中國隊囊括全部4個項目的金牌,成為首屆亞龍州賽盟主。
肇慶市廣寧縣木格鎮出產的玉石,稱廣東綠,又稱廣綠石、廣綠玉、廣寧陳。是製作工藝美術品、印章的五大佳石之一。遠銷歐美、東南亞、香港、臺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備受國內外商人和玉石專家的青睞。
肇慶,吉祥喜慶之地,幸福開始的地方,湖在城中,山立城北,江繞城南,「山、湖、城、江」的獨特風格,讓肇慶有著與眾不同的天然稟賦,山幽、林綠、水碧、氣清、景美,靈秀悠然的氣質與生俱來。
水月巖雲。
人間仙境七星巖
星湖國家溼地公園丹頂鶴基地
在肇慶,有一種夕陽之美叫披雲霞影
獨特神奇自然景觀臥佛含丹
唯美的意境煙雨星湖
有一種夜景叫端城風雲
讓世界,看見肇慶,轉起!
來源:肇慶市旅遊局(摘錄)
覺得贊,請關注「廣寧最前線」!